隔壁大队距离并不是很远,走路也就半个多小时。
一路上,周逸尘和王振山聊天,倒是对向阳大队有了不少了解。
整个大队有一千多人,除去老人和小孩,能干活的也就七八百人,分到六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也就一百来人。
一千多人,听起来虽然不少,但真正的劳动力,其实也没想象中那么充裕。
王振山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所以啊,这活儿是干不完的,一年到头都闲不下来。”
周逸尘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说话间,两人已经拐过一道弯,前面出现几间低矮的土坯房,其中一间的烟囱正冒着袅袅炊烟。
“喏,那就是老孙家了。”王振山用下巴指了指。
周逸尘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院子不大,收拾得倒还算干净。
孙医生的家,并没有像城里医院那样挂着什么醒目的牌子,跟普通的农家院落没什么两样。
王振山解释道:“老孙给人看病,没啥固定的地方,大伙儿都是直接上他家来找。”
“当然了,要是遇上行动不便的,或者病情紧急的,他也会上门。”
两人走到院门口,王振山嗓门洪亮地喊了一声:“老孙!在家没?”
屋里传来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谁啊?进来吧,门没拴。”
王振山推开吱呀作响的柴门,带着周逸尘走了进去。
院子里,一个五十多岁,身形干瘦,但眼神却异常精明的老者,正蹲在地上整理着一堆散发着药味的干草和根茎。
他穿着打了补丁的旧棉袄,头发有些花白,但梳理得还算整齐。
听到脚步声,孙医生抬起头,目光在王振山和周逸尘身上扫过。
当看到周逸尘这个生面孔时,他眼神顿了顿,放下手中的活计,站起身来:“振山啊,今个怎么有空过来了?”
他又看了看周逸尘,问道:“这位是……哪家的小子?哪里不舒服?”
显然,他是把周逸尘当成来看病的了。
王振山哈哈一笑,摆了摆手:“老孙,这你可猜错了。”
“这位可不是来看病的。”
他指了指周逸尘,对孙医生介绍道:“这是咱们五队昨天刚下来的知青,叫周逸尘。”
“这小子跟我说,他从小就学医,懂点门道。”
“哦?”孙医生那双精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讶异,重新打量起周逸尘来。
一个刚下乡的毛头小子,居然敢说自己懂医?
他心中不免有些怀疑,但脸上却不动声色。
“从小学的医?”孙医生好奇地问道,“都学了些啥?会看哪些病啊?”
孙医生自己就是个赤脚医生,医术其实算不上高明,大多是些土方子和经验之谈,也就看些头疼脑热、跌打损伤之类的常见小毛病。
正经的科班教育,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能走到今天,全靠自己一点点摸索,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面对孙医生的询问,周逸尘神色平静,不卑不亢地开口了。
“孙医生,我主要学的是咱们常见的病症,比如头疼脑热,风寒感冒,还有一些简单的外伤处理。”
他并没有说自己是从《赤脚医生手册》上学的,只含糊地说是跟师傅学的。
“哦?那你说说,这风寒感冒,有几种类型?各用什么法子治?”孙医生随口问了个问题。
周逸尘心中早有准备,侃侃而谈:“风寒感冒,多由感受风寒之邪所致,当以辛温解表为主,可用葱白、生姜、豆豉等煎汤……”
他将《赤脚医生手册》上关于感冒的辨证施治,结合自己天道酬勤天赋提升到一级医术后的理解,有条不紊地说了出来。
虽然他现在的医术水平,也就相当于一个基础扎实的乡村医生,但对付这些常见病的理论,却是滚瓜烂熟,而且理解深刻。
孙医生一开始还带着几分质疑,但听着听着,脸上的神情就变了。
从漫不经心,到微微点头,再到眼神中的惊讶越来越浓。
这小子,说得头头是道啊!
而且条理清晰,辨证准确,比他自己平日里看病还要细致几分!
周逸尘一边说,一边也在暗中观察孙医生的反应。
通过刚才孙医生的提问和神态,他大致能判断出,这位孙医生的医术水平,恐怕跟自己现在也就在伯仲之间。
甚至在某些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上,因为天道酬勤天赋带来的扎实基础,自己可能还要略胜一筹。
毕竟,他的医术是系统提升的,而孙医生更多的是经验积累,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
等周逸尘说完,孙医生惊讶地看着他:“你的基础不错啊,不愧是城里来的!”
这小子说的,有些地方连他这个老郎中听了都觉得有道理,甚至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周逸尘谦虚道:“我也就是懂点皮毛,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旁边的王振山,原本还抱着几分将信将疑的态度。
此刻听着两人的对话,尤其是看到孙老头那副惊讶的模样,他眼睛越睁越大,嘴巴也微微张开,一脸的不可思议。
乖乖!
这小子说的都是真的!
老孙头的本事,他是清楚的,在向阳大队这十里八村,那也是叫得上号的。
能让老孙头都露出这副表情,这周逸尘……
王振山心里猛地一跳,一个念头不可抑制地冒了出来。
乖乖,这可真是捡到宝了!
他心里头热乎乎的。
乡下地方,缺医少药是常态。
他们向阳大队一千多口子人,硬是没有一个正经的赤脚医生。
平日里有个头疼脑热的,要么硬扛,要么就得跑到孙老头这儿来。
现在队里来了个懂医术的周逸尘,那可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王振山对周逸尘的期望其实不高。
只要能处理个感冒发烧,跌打损伤啥的,他就心满意足了。
可眼下瞅着周逸尘跟孙老头对答如流的架势,这水平,怕是不止会看个感冒发烧那么简单啊!
起码,也是孙老头这个层次的!
这就够了!绝对够了!
王振山咧着嘴,脸上的褶子笑成了一朵菊花,黝黑的皮肤都透着光。
周逸尘这边,正跟孙医生聊得热火朝天。
他发现,这面对面的交流,比自己闷头看书可强太多了!
尤其是跟孙医生这种经验丰富的老赤脚医生交流。
“孙医生,那您遇到过寒包火的情况吗?就是表寒未解,内热已生……”周逸尘虚心请教。
孙医生眯了眯眼,回忆道:“遇到过,咋能没遇到过?有些个壮小伙,受了寒,家里人怕他扛不住,又是姜汤又是捂汗的,结果汗没捂出来,反倒烧得更厉害,嘴唇都干裂了,那就是你说的寒包火!”
“那您一般怎么处理?”周逸尘追问。
“还能咋处理?先解表,麻黄汤不敢轻易用,就用点荆芥、防风,带着点薄荷、连翘清清里热,慢慢调理呗。”孙医生说道。
周逸尘脑海中,天道酬勤天赋正在生效。
他发现自己医术的熟练度,正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只是短短一会就增加了几十点技能熟练度。
【医术LV1(625/1000)】
一路上,周逸尘和王振山聊天,倒是对向阳大队有了不少了解。
整个大队有一千多人,除去老人和小孩,能干活的也就七八百人,分到六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也就一百来人。
一千多人,听起来虽然不少,但真正的劳动力,其实也没想象中那么充裕。
王振山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所以啊,这活儿是干不完的,一年到头都闲不下来。”
周逸尘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说话间,两人已经拐过一道弯,前面出现几间低矮的土坯房,其中一间的烟囱正冒着袅袅炊烟。
“喏,那就是老孙家了。”王振山用下巴指了指。
周逸尘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院子不大,收拾得倒还算干净。
孙医生的家,并没有像城里医院那样挂着什么醒目的牌子,跟普通的农家院落没什么两样。
王振山解释道:“老孙给人看病,没啥固定的地方,大伙儿都是直接上他家来找。”
“当然了,要是遇上行动不便的,或者病情紧急的,他也会上门。”
两人走到院门口,王振山嗓门洪亮地喊了一声:“老孙!在家没?”
屋里传来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谁啊?进来吧,门没拴。”
王振山推开吱呀作响的柴门,带着周逸尘走了进去。
院子里,一个五十多岁,身形干瘦,但眼神却异常精明的老者,正蹲在地上整理着一堆散发着药味的干草和根茎。
他穿着打了补丁的旧棉袄,头发有些花白,但梳理得还算整齐。
听到脚步声,孙医生抬起头,目光在王振山和周逸尘身上扫过。
当看到周逸尘这个生面孔时,他眼神顿了顿,放下手中的活计,站起身来:“振山啊,今个怎么有空过来了?”
他又看了看周逸尘,问道:“这位是……哪家的小子?哪里不舒服?”
显然,他是把周逸尘当成来看病的了。
王振山哈哈一笑,摆了摆手:“老孙,这你可猜错了。”
“这位可不是来看病的。”
他指了指周逸尘,对孙医生介绍道:“这是咱们五队昨天刚下来的知青,叫周逸尘。”
“这小子跟我说,他从小就学医,懂点门道。”
“哦?”孙医生那双精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讶异,重新打量起周逸尘来。
一个刚下乡的毛头小子,居然敢说自己懂医?
他心中不免有些怀疑,但脸上却不动声色。
“从小学的医?”孙医生好奇地问道,“都学了些啥?会看哪些病啊?”
孙医生自己就是个赤脚医生,医术其实算不上高明,大多是些土方子和经验之谈,也就看些头疼脑热、跌打损伤之类的常见小毛病。
正经的科班教育,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能走到今天,全靠自己一点点摸索,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面对孙医生的询问,周逸尘神色平静,不卑不亢地开口了。
“孙医生,我主要学的是咱们常见的病症,比如头疼脑热,风寒感冒,还有一些简单的外伤处理。”
他并没有说自己是从《赤脚医生手册》上学的,只含糊地说是跟师傅学的。
“哦?那你说说,这风寒感冒,有几种类型?各用什么法子治?”孙医生随口问了个问题。
周逸尘心中早有准备,侃侃而谈:“风寒感冒,多由感受风寒之邪所致,当以辛温解表为主,可用葱白、生姜、豆豉等煎汤……”
他将《赤脚医生手册》上关于感冒的辨证施治,结合自己天道酬勤天赋提升到一级医术后的理解,有条不紊地说了出来。
虽然他现在的医术水平,也就相当于一个基础扎实的乡村医生,但对付这些常见病的理论,却是滚瓜烂熟,而且理解深刻。
孙医生一开始还带着几分质疑,但听着听着,脸上的神情就变了。
从漫不经心,到微微点头,再到眼神中的惊讶越来越浓。
这小子,说得头头是道啊!
而且条理清晰,辨证准确,比他自己平日里看病还要细致几分!
周逸尘一边说,一边也在暗中观察孙医生的反应。
通过刚才孙医生的提问和神态,他大致能判断出,这位孙医生的医术水平,恐怕跟自己现在也就在伯仲之间。
甚至在某些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上,因为天道酬勤天赋带来的扎实基础,自己可能还要略胜一筹。
毕竟,他的医术是系统提升的,而孙医生更多的是经验积累,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
等周逸尘说完,孙医生惊讶地看着他:“你的基础不错啊,不愧是城里来的!”
这小子说的,有些地方连他这个老郎中听了都觉得有道理,甚至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周逸尘谦虚道:“我也就是懂点皮毛,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旁边的王振山,原本还抱着几分将信将疑的态度。
此刻听着两人的对话,尤其是看到孙老头那副惊讶的模样,他眼睛越睁越大,嘴巴也微微张开,一脸的不可思议。
乖乖!
这小子说的都是真的!
老孙头的本事,他是清楚的,在向阳大队这十里八村,那也是叫得上号的。
能让老孙头都露出这副表情,这周逸尘……
王振山心里猛地一跳,一个念头不可抑制地冒了出来。
乖乖,这可真是捡到宝了!
他心里头热乎乎的。
乡下地方,缺医少药是常态。
他们向阳大队一千多口子人,硬是没有一个正经的赤脚医生。
平日里有个头疼脑热的,要么硬扛,要么就得跑到孙老头这儿来。
现在队里来了个懂医术的周逸尘,那可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王振山对周逸尘的期望其实不高。
只要能处理个感冒发烧,跌打损伤啥的,他就心满意足了。
可眼下瞅着周逸尘跟孙老头对答如流的架势,这水平,怕是不止会看个感冒发烧那么简单啊!
起码,也是孙老头这个层次的!
这就够了!绝对够了!
王振山咧着嘴,脸上的褶子笑成了一朵菊花,黝黑的皮肤都透着光。
周逸尘这边,正跟孙医生聊得热火朝天。
他发现,这面对面的交流,比自己闷头看书可强太多了!
尤其是跟孙医生这种经验丰富的老赤脚医生交流。
“孙医生,那您遇到过寒包火的情况吗?就是表寒未解,内热已生……”周逸尘虚心请教。
孙医生眯了眯眼,回忆道:“遇到过,咋能没遇到过?有些个壮小伙,受了寒,家里人怕他扛不住,又是姜汤又是捂汗的,结果汗没捂出来,反倒烧得更厉害,嘴唇都干裂了,那就是你说的寒包火!”
“那您一般怎么处理?”周逸尘追问。
“还能咋处理?先解表,麻黄汤不敢轻易用,就用点荆芥、防风,带着点薄荷、连翘清清里热,慢慢调理呗。”孙医生说道。
周逸尘脑海中,天道酬勤天赋正在生效。
他发现自己医术的熟练度,正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只是短短一会就增加了几十点技能熟练度。
【医术LV1(62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