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3日,《金陵十三钗》正式在国内上映。
截止到昨日凌晨,预售总票房达到了3.19亿元,正式迈入预售3亿 俱乐部,也成为了国内唯一一部,预售超过3个亿的影片。
至此,预售破2亿、3亿的影片,都是由电影科学出品的电影创造。
而上映第一天大年初一的预售票房,更是突破了1亿元人民币。
一大早,全国各地的院线,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市中心影院,迎来了首批的观影群众。
影片的秘钥没有设置零点场,而是从上午8点开始。
但即使是这样,还是拿下了1.32亿的预售。
充分说明了国内目前春节档的消费潜力。
而这样的上映时间,也不是由陈瑾决定的,他当然想越快上越好,甚至昨天除夕放假上映更好,能多一天节假日。
多1亿票房都有可能。
但是,电影局的规定是这样的,陈瑾也只能照办。
一是因为春节档从来没有过,本着大年夜可能观众也不会去影院的想法,所以没给。
二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外加大年夜让工作人员加班,也是一件不道德的事。
这种种原因,就导致了《金陵》在大年初一早晨8点才正式开启。
春节档的概率,也终于在2012年,比原先时间线早一年成为了首创。
“哇,人好多啊!”
影评人穆然的女友看着电影院来来往往排队取票的观众,颇有些咋舌的惊呼。
两个人今年没回老家过年,就想着来电影院看场电影。
没想到赶最早的场子,依旧很多人已经到了。
“今天的预售我看嘀嗒上都破1个亿了,肯定多啊!”
穆然在那排着队。
身为豆瓣资深的影评,他一直以来都是张一谋的铁粉。
老谋子的每一部作品,他几乎一上线就会第一时间赶来影院,这一次《金陵》也不例外。
“你不是说,这部电影是关于大屠杀的么,怎么还有这么多人看呢?”
女友有些不太理解,主要这么喜庆的日子,看这样的电影肯定不太好。
他们是有过心理准备的,但不代表所有人都有。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研究过电影类型,他们就知道张一谋的电影上映了!”
“宣发主要是让人春节走进电影院,很多人敢这个热闹!”
“还有就是冲着贝尔、陈瑾主演来的!”
“或者跟我们一样咯,只想春节出来看场电影,类型哪怕知道是关于大屠杀,都无所谓……”
“还真挺特别的!”
女友挽着穆然的手,春节出来看电影在她人生首次。
确实值得纪念,而且也很有新意,不像往年要么走亲戚,哪怕不回去,其实也是待在帝都宅着家,看电影刷剧。
相比之下,当然看电影更好。
两个人取完票买了爆米花,就直接检票进场。
帝都位于朝阳区的这家万达广场,平日里看电影的观众也很多,而今天整个1号厅已经坐满了50、60人,刚刚穆然看了眼排片表,基本上20分钟一场。
排的都是《金陵》,排片最起码占据了一半以上。
今天其实也有几部新片同档期上映,譬如周渝民、杨蜜主演的《新天生一对》,余谦、贾铃主演的《就是闹着玩的》,还有一部儿童剧。
但排片都不太高,因为都是小成本影片,俨然跟《金陵》这种大制作不能比。
“没想到大年初一,竟然能有这么多人!”
穆然女友吃着爆米花,跟全场的观众一样,已经开始期待起了正片。
而穆然则是拿着录音笔,准备他影评人的工作。
有些重点剧情,他得拿录音笔录下来,这样他写影评时,可以边听边回忆剧情。
“开始了!”
当影厅的灯光黯淡后,熟悉的龙标跳起。
无数炫酷的光线慢慢汇聚成了一个电影黑白的场记板,一排英文在下面浮现。
MovieScience!
电影科学。
这就是电科的公司动画logo,跟时下的很多影业动画不太一样。
简洁、充满未来之感,有一种很有逼格的科技风。
伴随着略微低沉的背景音乐,金陵十三钗的标题打出,还有制片人、导演主演的名字,画面中终于出现了人物,还有一口浓浓的标准金陵方言。
“轰炸了20多天,金陵终于被日本兵给攻破了!”
“那是1937年12月13日……”
教堂女学生孟书娟跟着一帮同学在浓浓的战争烟雾中逃窜,跟她一起的除了学生还有秦淮河的妓女、民众,镜头给了一个全景,还有慢慢被拦截铁丝网一根根割断的琴弦。
影院内不太知道影片类型的人,这时看着这个无数金陵人逃命的画面,其实也都清楚了,他们要看的是一部什么影片。
战争……好像已经结束了?
哦,没有!
日本鬼子出现了,他们在追着落荒而逃的民众,这时贝尔饰演的一个假教父也在逃命的群体之中。
但他跟金陵人不一样,金陵人怕得要死,他仗着自己的老外身份,见最终逃不了了,只好主动露面。
日本鬼子果然放了他。
他也救了差点死于日本兵之手的孟书娟几人。
他让孟书娟带他去教堂。
……
凄惨的画面并没有,但确实看的非常的压抑。
每个观众其实都知道这段历史,很揪心,也对电影中的日本鬼子,痛恨的牙痒痒。
直到陈瑾饰演的李教官,他跟日本鬼子展开了殊死的决斗。
教堂和战争戏相互穿插。
倪尼带领着金陵十三钗来到教堂的那一幕,老谋子拍的相当的唯美,让所有人内心仿佛冲淡了一丝悲伤,在这压抑之中,窥见色彩的希望。
但,李教官和他的兵,最终还是没能守住金陵城。
虽然他们很英勇,干死了很多日本鬼子;可最终,李教官躺在废墟之中,在日本军官的集体射击下,被子弹击飞落下城墙……那临死前的笑容,伴随着身上拉扯的一根根引线。
轰——
一个人引爆了一栋建筑,当然也炸死了在场的所有日本兵,包括那个头目。
同归于尽,临死拉了几十个垫背的。
这般悲壮就义的特写镜头,是电影中第一个令人泪目的地方。
前面都只是看的沉闷,但这里仿佛泪腺找到了宣泄口,很多的女生都哭了起来,男观众也是双目泛红。
陈瑾饰演的李教官,奉献了他本片之中最高光的一个镜头。
震撼、深入人心。
这种高光,超出了之前贝尔拯救金陵民众的伟大。
这是华夏军人,保家卫国的军人。
战到了最后一刻,战到了兵尽粮绝。
角色的弧光,在他身上得到了验证;而之前他手下悍不畏死的一个个冲锋上前堵抢眼战坦克,也是这一段之前的铺垫。
战争的残酷、日本人的凶悍……看着整个影厅都很沉默。
最终的结局,当然是金陵十三钗,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教堂诸多学生的自由。
贝尔带着一众学生逃出了生天。
其实在看电影的时候,穆然一直在拿《金陵》跟路川的《南京!南京》做比较。
这是没法避免的。
身为一个影评人,在看到《金陵》是大屠杀题材的时候,事实上是个人都会拿来做对比。
到底是大师的水准高,还是新晋的国内第一导演路川厉害。
虽然关于《南京!南京》这部电影,网上也有很多的争议,穆然就很不喜欢这部片子,因为里面美化了小日子,可关于大屠杀,确实是这部影片最出名。
可在看完《金陵》后,穆然就很清楚。
这是两部截然不同的影片,而且……拍摄侧重都不一样。
《南京!南京!》的镜头语言,是非常暴力的,哪怕美化了日本兵,但施暴的画面非常多,还有对女性的裸露侵犯……看了让观众诸多的不适,可以说是为了惨而惨。
甚至,黑白的色调让人无比的压抑,令人窒息,内心产生无比的愤怒。
恨不得看完就直接杀一个小日子祭天。
而《金陵》,是悲、是无奈!
是深深的无力。
但,未来还有希望,底层人民在绝境中的尊严与抗争,更具说服力和人性的光辉。
那些出逃的学生,就是未来;贝尔和死去的李教官,是人类伟大的一面。
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比《南京》拍得温和的多,没有一味的惨,秦淮景和最后的出逃,都是舒缓人心的剧情!”
穆然虽然也看的眼泪湿润,但看完倒并没有觉得有多难过。
反而,是一种对历史的铭记。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李教官的死,还有十三钗秦淮景的凄美唱段、妓女们褪去华服换上素衣的仪式感,以及群体牺牲的悲壮场景。
这是艺术升华的一方面。
“怎么样,好看吗?”
走出电影院,穆然问着身旁的女友。
女友摇了摇头:“不好看!”
“哈哈!”
穆然能想到这个结果:“对比起《南京!南京》,至少你看到了大结局!”
当初穆然为了让女友适应《金陵》,怕她不适,所以提前让她看的《南京》,但最后硬是都没坚持看完。
太惨了!
让人做噩梦的程度,尤其是女生和孩子。
至少,张一谋的这部《金陵》,观众其实是可以适应的。
“南京我知道结果!”
“但金陵我不知道,竟然是让她们十三钗,去换学生的命!”
“还有就是怕最后,学生们没有逃出去!”
这就是两部电影最大的区别点。
事实上很多网友也反馈过,《南京》很多人越看越不敢看;而反之《金陵》,看进去后,基本上都能看到结局。
电影院观影期间,没有一个观众走出去,就已经说明了电影的质量。
“嗯,张一谋的这部电影,更让人能接受些!”
“这估计也是敢放在春节上映的原因!”
穆然朝女友说着,他女友却好奇的看着四周。
万达广场人来人往,好多好像都是刚刚看电影的人。
“春节上映,对商场的消费也促进不少……”
“你要逛逛么?”
穆然肯定是没时间的,他现在满脑子都是《金陵》的剧情,尤其是陈瑾赴义的那个镜头,到现在还在他脑海回荡。
冲击力非常强,除了陈瑾在电影中的表现是加分项,他这个角色赋予了这段高光。
真是个好演员。
难怪敢在金马奖上说那种话。
对比他饰演的这个角色,简直是太过契合。
其实稍微理智一些的粉丝,尤其是男粉丝,对陈瑾还是非常有好感的;金马奖虽然事后很多网友在喷,骂声一片,但诸多希望回归的网友,反而非常支持陈瑾的这一波操作。
当时也有很人路转粉,穆然虽然没达到崇拜陈瑾的地步,但至少他很认可陈瑾这个演员。
比国内大多数的男演员,要好很多。
不说三观,就从演技上,人家威尼斯影帝在手;还有绯闻花边新闻,基本也没有,一直在矜矜业业拍戏,这已经超过了国内90%的演员群体了。
除了电影上映,你几乎看不到他任何的新闻,已经算很低调的一位。
反观很多明星,不是天天上微博热搜营销,就是买僵尸粉,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他(她)每天的动态。
粉丝可能会希望这样每日营业的行为,但路人譬如像穆然这种,反而更加欣赏陈瑾这种,有实力不张扬的明星。
这种,其实更加能让观众愿意到影院给他掏钱买票。
你几乎每天能在网上看到一个明星在那蹦跶,他主演的片子其实看着会有一种强烈的违和,也就是没多少的新鲜感。
演员要保持神秘感,就是这个原因。
私生活,一定要跟作品分开。
角色是角色,演员是演员;你不能让观众有一种,现实跟角色重叠,那作品完全会看的很出戏。
“你有时间么?”
穆然女友当然想逛逛,但也知道男友要工作。
影评就是他的收入来源。
“没事,大不了再听一遍录音笔……”
“那就……2小时?”
“再一起吃一顿?”
穆然女友嘻嘻一笑,两个人相互体谅着,试图驱散看完《金陵十三钗》后的沉重。
截止到昨日凌晨,预售总票房达到了3.19亿元,正式迈入预售3亿 俱乐部,也成为了国内唯一一部,预售超过3个亿的影片。
至此,预售破2亿、3亿的影片,都是由电影科学出品的电影创造。
而上映第一天大年初一的预售票房,更是突破了1亿元人民币。
一大早,全国各地的院线,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市中心影院,迎来了首批的观影群众。
影片的秘钥没有设置零点场,而是从上午8点开始。
但即使是这样,还是拿下了1.32亿的预售。
充分说明了国内目前春节档的消费潜力。
而这样的上映时间,也不是由陈瑾决定的,他当然想越快上越好,甚至昨天除夕放假上映更好,能多一天节假日。
多1亿票房都有可能。
但是,电影局的规定是这样的,陈瑾也只能照办。
一是因为春节档从来没有过,本着大年夜可能观众也不会去影院的想法,所以没给。
二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外加大年夜让工作人员加班,也是一件不道德的事。
这种种原因,就导致了《金陵》在大年初一早晨8点才正式开启。
春节档的概率,也终于在2012年,比原先时间线早一年成为了首创。
“哇,人好多啊!”
影评人穆然的女友看着电影院来来往往排队取票的观众,颇有些咋舌的惊呼。
两个人今年没回老家过年,就想着来电影院看场电影。
没想到赶最早的场子,依旧很多人已经到了。
“今天的预售我看嘀嗒上都破1个亿了,肯定多啊!”
穆然在那排着队。
身为豆瓣资深的影评,他一直以来都是张一谋的铁粉。
老谋子的每一部作品,他几乎一上线就会第一时间赶来影院,这一次《金陵》也不例外。
“你不是说,这部电影是关于大屠杀的么,怎么还有这么多人看呢?”
女友有些不太理解,主要这么喜庆的日子,看这样的电影肯定不太好。
他们是有过心理准备的,但不代表所有人都有。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研究过电影类型,他们就知道张一谋的电影上映了!”
“宣发主要是让人春节走进电影院,很多人敢这个热闹!”
“还有就是冲着贝尔、陈瑾主演来的!”
“或者跟我们一样咯,只想春节出来看场电影,类型哪怕知道是关于大屠杀,都无所谓……”
“还真挺特别的!”
女友挽着穆然的手,春节出来看电影在她人生首次。
确实值得纪念,而且也很有新意,不像往年要么走亲戚,哪怕不回去,其实也是待在帝都宅着家,看电影刷剧。
相比之下,当然看电影更好。
两个人取完票买了爆米花,就直接检票进场。
帝都位于朝阳区的这家万达广场,平日里看电影的观众也很多,而今天整个1号厅已经坐满了50、60人,刚刚穆然看了眼排片表,基本上20分钟一场。
排的都是《金陵》,排片最起码占据了一半以上。
今天其实也有几部新片同档期上映,譬如周渝民、杨蜜主演的《新天生一对》,余谦、贾铃主演的《就是闹着玩的》,还有一部儿童剧。
但排片都不太高,因为都是小成本影片,俨然跟《金陵》这种大制作不能比。
“没想到大年初一,竟然能有这么多人!”
穆然女友吃着爆米花,跟全场的观众一样,已经开始期待起了正片。
而穆然则是拿着录音笔,准备他影评人的工作。
有些重点剧情,他得拿录音笔录下来,这样他写影评时,可以边听边回忆剧情。
“开始了!”
当影厅的灯光黯淡后,熟悉的龙标跳起。
无数炫酷的光线慢慢汇聚成了一个电影黑白的场记板,一排英文在下面浮现。
MovieScience!
电影科学。
这就是电科的公司动画logo,跟时下的很多影业动画不太一样。
简洁、充满未来之感,有一种很有逼格的科技风。
伴随着略微低沉的背景音乐,金陵十三钗的标题打出,还有制片人、导演主演的名字,画面中终于出现了人物,还有一口浓浓的标准金陵方言。
“轰炸了20多天,金陵终于被日本兵给攻破了!”
“那是1937年12月13日……”
教堂女学生孟书娟跟着一帮同学在浓浓的战争烟雾中逃窜,跟她一起的除了学生还有秦淮河的妓女、民众,镜头给了一个全景,还有慢慢被拦截铁丝网一根根割断的琴弦。
影院内不太知道影片类型的人,这时看着这个无数金陵人逃命的画面,其实也都清楚了,他们要看的是一部什么影片。
战争……好像已经结束了?
哦,没有!
日本鬼子出现了,他们在追着落荒而逃的民众,这时贝尔饰演的一个假教父也在逃命的群体之中。
但他跟金陵人不一样,金陵人怕得要死,他仗着自己的老外身份,见最终逃不了了,只好主动露面。
日本鬼子果然放了他。
他也救了差点死于日本兵之手的孟书娟几人。
他让孟书娟带他去教堂。
……
凄惨的画面并没有,但确实看的非常的压抑。
每个观众其实都知道这段历史,很揪心,也对电影中的日本鬼子,痛恨的牙痒痒。
直到陈瑾饰演的李教官,他跟日本鬼子展开了殊死的决斗。
教堂和战争戏相互穿插。
倪尼带领着金陵十三钗来到教堂的那一幕,老谋子拍的相当的唯美,让所有人内心仿佛冲淡了一丝悲伤,在这压抑之中,窥见色彩的希望。
但,李教官和他的兵,最终还是没能守住金陵城。
虽然他们很英勇,干死了很多日本鬼子;可最终,李教官躺在废墟之中,在日本军官的集体射击下,被子弹击飞落下城墙……那临死前的笑容,伴随着身上拉扯的一根根引线。
轰——
一个人引爆了一栋建筑,当然也炸死了在场的所有日本兵,包括那个头目。
同归于尽,临死拉了几十个垫背的。
这般悲壮就义的特写镜头,是电影中第一个令人泪目的地方。
前面都只是看的沉闷,但这里仿佛泪腺找到了宣泄口,很多的女生都哭了起来,男观众也是双目泛红。
陈瑾饰演的李教官,奉献了他本片之中最高光的一个镜头。
震撼、深入人心。
这种高光,超出了之前贝尔拯救金陵民众的伟大。
这是华夏军人,保家卫国的军人。
战到了最后一刻,战到了兵尽粮绝。
角色的弧光,在他身上得到了验证;而之前他手下悍不畏死的一个个冲锋上前堵抢眼战坦克,也是这一段之前的铺垫。
战争的残酷、日本人的凶悍……看着整个影厅都很沉默。
最终的结局,当然是金陵十三钗,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教堂诸多学生的自由。
贝尔带着一众学生逃出了生天。
其实在看电影的时候,穆然一直在拿《金陵》跟路川的《南京!南京》做比较。
这是没法避免的。
身为一个影评人,在看到《金陵》是大屠杀题材的时候,事实上是个人都会拿来做对比。
到底是大师的水准高,还是新晋的国内第一导演路川厉害。
虽然关于《南京!南京》这部电影,网上也有很多的争议,穆然就很不喜欢这部片子,因为里面美化了小日子,可关于大屠杀,确实是这部影片最出名。
可在看完《金陵》后,穆然就很清楚。
这是两部截然不同的影片,而且……拍摄侧重都不一样。
《南京!南京!》的镜头语言,是非常暴力的,哪怕美化了日本兵,但施暴的画面非常多,还有对女性的裸露侵犯……看了让观众诸多的不适,可以说是为了惨而惨。
甚至,黑白的色调让人无比的压抑,令人窒息,内心产生无比的愤怒。
恨不得看完就直接杀一个小日子祭天。
而《金陵》,是悲、是无奈!
是深深的无力。
但,未来还有希望,底层人民在绝境中的尊严与抗争,更具说服力和人性的光辉。
那些出逃的学生,就是未来;贝尔和死去的李教官,是人类伟大的一面。
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比《南京》拍得温和的多,没有一味的惨,秦淮景和最后的出逃,都是舒缓人心的剧情!”
穆然虽然也看的眼泪湿润,但看完倒并没有觉得有多难过。
反而,是一种对历史的铭记。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李教官的死,还有十三钗秦淮景的凄美唱段、妓女们褪去华服换上素衣的仪式感,以及群体牺牲的悲壮场景。
这是艺术升华的一方面。
“怎么样,好看吗?”
走出电影院,穆然问着身旁的女友。
女友摇了摇头:“不好看!”
“哈哈!”
穆然能想到这个结果:“对比起《南京!南京》,至少你看到了大结局!”
当初穆然为了让女友适应《金陵》,怕她不适,所以提前让她看的《南京》,但最后硬是都没坚持看完。
太惨了!
让人做噩梦的程度,尤其是女生和孩子。
至少,张一谋的这部《金陵》,观众其实是可以适应的。
“南京我知道结果!”
“但金陵我不知道,竟然是让她们十三钗,去换学生的命!”
“还有就是怕最后,学生们没有逃出去!”
这就是两部电影最大的区别点。
事实上很多网友也反馈过,《南京》很多人越看越不敢看;而反之《金陵》,看进去后,基本上都能看到结局。
电影院观影期间,没有一个观众走出去,就已经说明了电影的质量。
“嗯,张一谋的这部电影,更让人能接受些!”
“这估计也是敢放在春节上映的原因!”
穆然朝女友说着,他女友却好奇的看着四周。
万达广场人来人往,好多好像都是刚刚看电影的人。
“春节上映,对商场的消费也促进不少……”
“你要逛逛么?”
穆然肯定是没时间的,他现在满脑子都是《金陵》的剧情,尤其是陈瑾赴义的那个镜头,到现在还在他脑海回荡。
冲击力非常强,除了陈瑾在电影中的表现是加分项,他这个角色赋予了这段高光。
真是个好演员。
难怪敢在金马奖上说那种话。
对比他饰演的这个角色,简直是太过契合。
其实稍微理智一些的粉丝,尤其是男粉丝,对陈瑾还是非常有好感的;金马奖虽然事后很多网友在喷,骂声一片,但诸多希望回归的网友,反而非常支持陈瑾的这一波操作。
当时也有很人路转粉,穆然虽然没达到崇拜陈瑾的地步,但至少他很认可陈瑾这个演员。
比国内大多数的男演员,要好很多。
不说三观,就从演技上,人家威尼斯影帝在手;还有绯闻花边新闻,基本也没有,一直在矜矜业业拍戏,这已经超过了国内90%的演员群体了。
除了电影上映,你几乎看不到他任何的新闻,已经算很低调的一位。
反观很多明星,不是天天上微博热搜营销,就是买僵尸粉,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他(她)每天的动态。
粉丝可能会希望这样每日营业的行为,但路人譬如像穆然这种,反而更加欣赏陈瑾这种,有实力不张扬的明星。
这种,其实更加能让观众愿意到影院给他掏钱买票。
你几乎每天能在网上看到一个明星在那蹦跶,他主演的片子其实看着会有一种强烈的违和,也就是没多少的新鲜感。
演员要保持神秘感,就是这个原因。
私生活,一定要跟作品分开。
角色是角色,演员是演员;你不能让观众有一种,现实跟角色重叠,那作品完全会看的很出戏。
“你有时间么?”
穆然女友当然想逛逛,但也知道男友要工作。
影评就是他的收入来源。
“没事,大不了再听一遍录音笔……”
“那就……2小时?”
“再一起吃一顿?”
穆然女友嘻嘻一笑,两个人相互体谅着,试图驱散看完《金陵十三钗》后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