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佐木恋次漂在水里,看着这艘仿佛从哪个废铁船坞里逃出来的古董,一时间竟忘了自己的处境。
这东西,既不属于帝国海军,也不像是支那人的舰队。
它更像一个在海上迷了路、走错了时代的幽灵。
船上的柴油机声越来越近,那股难闻的黑烟也飘了过来,带着一股劣质燃油和死鱼混合的奇特味道。
有人发现了他。几个穿着油腻腻的蓝色工装的汉子出现在船舷边,对着他指指点点,嘴里嚷嚷着他听不懂的语言。
一根粗糙的绳子被抛了下来,落点很准,就在他手边。
佐佐木恋次抓住它,感觉自己像一条被钓上来的鱼。
他被几个粗壮的水手七手八脚地拖上甲板,像扔一袋湿透的谷物。
他趴在满是铁锈和油污的甲板上,咳出几口咸涩的海水,浑身像散了架一样。
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男人,穿着一身还算干净的中山装,踱着步子走了过来。
他身材不高,但很敦实,一张被海风吹得黝黑的方脸上,嵌着一双小而精明的眼睛。
他叼着一根没点燃的土卷烟,上下打量着佐佐木恋次,那眼神,不像是在看一个落难者,更像是在评估一件刚刚打捞上来的货物。
“霓虹国人?”男人开口了,说的是一口腔调有些古怪,但十分流利的日语。
佐佐木恋次挣扎着想坐起来,却被一个水手用脚尖不轻不重地拨了一下,又趴了回去。
“问你话呢。是霓虹国人吗?”男人的语气里没什么情绪,平淡得像在问今天的天气。
“……是。”佐佐木恋次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
“兵种。”
“海军……飞行员。”
听到“飞行员”三个字,男人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
他蹲下身,捏了捏佐佐木恋次胳膊上的肌肉,又翻开他的眼皮看了看,像个检查牲口的贩子:“嗯,看着还挺结实。没缺胳膊少腿吧?”
佐佐木恋次被这套流程弄得有些发懵,他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那就好,那就好。”男人站起身,满意地点了点头,对身边的水手吩咐了几句。
很快,有人拿来一条满是油味的毯子和一碗热气腾腾的,不知道用什么杂粮熬成的糊糊。
佐佐木恋次顾不上烫,狼吞虎咽地喝了下去。
一股暖流涌入胃里,驱散了部分寒意。
他这才发现,这艘船上,似乎有点不对劲。
那些水手,一个个皮肤黝黑,手臂粗壮,眼神里带着一种常年在海上讨生活的人特有的彪悍。
而且,几乎每个人腰间,都鼓鼓囊囊的,别着一把盒子炮。
一艘商船,全员配枪?
他被带到了船的后甲板。眼前的景象,让他彻底愣住了。
那片不大的空地上,像码头上堆放的货物一样,或坐或躺,挤着上百个穿着帝国海军制服的霓虹国人。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带着伤,一个个垂头丧气,眼神空洞,像一群斗败了的公鸡。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伤口、汗水和绝望混合的臭味。
这些人……都是被俘虏的帝国军人。
佐佐木恋次的心,沉了一下,但又有一种荒谬的解脱感。
他不再是那个独一无二的“不死鸟”了,他只是这上百个失败者中,最不起眼的一个。
他找了个角落坐下,一个同样年轻的,手臂上缠着绷带的士兵,挪了挪屁股,给他腾出点地方。
“你也是刚被捞上来的?”那个士兵小声问。
佐佐木恋次点了点头。
“哪个部队的?”
“鹿屋航空队。”
“神风?”士兵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敬畏,也有怜悯,“唉,都是命。”
船又一次停了下来。远处,一艘被击伤后失去动力的帝国海军驱逐舰,正冒着烟,歪歪斜斜地浮在海面上。
“龙”字号货轮熟练地靠了过去,放下几条小船。
那些配枪的水手跳上小船,像一群兴奋的狼,冲向了那艘驱逐舰。
没过多久,他们就押着另一批垂头丧气的帝国军人,回到了货轮上。
佐佐木恋次看明白了。这艘船,不是商船,也不是军舰。它是一艘在战场上游弋的……秃鹫。专门捡拾那些战争剩下的残骸和尸体。
那个自称船长的中年男人,正拿着一个小本子,跟一个像是大副的人,兴高采烈地清点着“新货”。
“……驱逐舰上的,一共一百二十七人。算上那个飞行员,今天收获不错。告诉厨房,晚上加餐,给他们喝点稀的,别饿死了就行。”
佐佐木恋次站起身,走了过去。
“船长先生。”他开口道。
那个男人抬起头,眯着眼睛看了他一眼:“哦,是那个飞行员啊。怎么,想通了?想投靠我们龙国了?”
“我只想知道,你们要带我们去哪里?”佐佐木恋次问。他的语气很平静。
船长笑了,露出一口被烟草熏黄的牙:“去个好地方。一个能让你们这些‘帝国勇士’发挥余热,为‘东亚共荣’继续做贡献的地方。”
他似乎很享受佐佐木恋次脸上困惑的表情,故意卖了个关子。
“我们去哪儿?”佐佐木恋次又问了一遍。
“好吧,看在你是个‘高级货’的份上,就让你死个明白。”
船长收起笑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传单,递了过去。
那是一张用日语印刷的粗糙纸张,标题用醒目的黑体字写着——《告霓虹帝国官兵书》。
内容很简单,大意是北洋总司令刘文锋阁下,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不忍看帝国勇士曝尸荒野,特颁此令:任何在战场上俘获或搭救的霓虹国军人,皆可送往津门、晴岛、闽州等指定港口。北洋军将根据“货色”支付相应的“救援费”。一个健康的陆军士兵,十块大洋。一个海军水手,十五块。一个曹长,二十块。一个尉官,五十块。至于飞行员……
传单的最后,用红字特别标注:飞行员,特别是战斗机飞行员,价格面议,保证从优。
佐佐木恋次拿着那张纸,手有些抖。
他不是因为愤怒,也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前所未有的荒诞感。
他,佐佐木恋次,帝国海军的“不死鸟”,两次击沉敌舰的“军神”,神风特攻队的传奇,现在,成了一件明码标价的商品。而且,看起来还是个抢手货。
“怎么样?”船长得意地看着他:“你们天皇陛下,给你们的抚恤金,有这么高吗?我这可是现款交易,童叟无欺。”
“刘文锋……买我们去干什么?”佐佐木恋次艰难地问出了这个问题。
“那谁知道?”船长耸了耸肩,把那根土卷烟叼回嘴里:“刘总司令的心思,是我们这些跑船的能猜的?或许是想让你们去修铁路,或许是看你们的‘大和魂’不爽,想拉去挖煤。反正,他给钱,我交人,就这么简单。你只要知道,你还活着,而且暂时死不了,就行了。”
船长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动作,像是在拍一件值钱的瓷器:“小伙子,放宽心。在我这船上,你可比那些陆军的泥腿子金贵多了。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到了闽州,我把你卖个好价钱,说不定还能给你多争取两个窝头。”
说完,船长哼着不知名的小调,走开了。
佐佐木恋次站在原地,任由海风吹拂着他。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周围那些麻木的同伴。他们不再是帝国的军人,他们是一船会走路的大洋。
他忽然很想笑。
他真的笑了出来。起初是低低的,压抑的笑,后来变成了无法抑制的大笑。
他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引得周围的人都用看疯子一样的眼神看着他。
一个被焊死在铁棺材里,注定要化为灰烬的“军神”。
一个被明码标价,即将被运去挖煤的战俘。
哪个结局更好?
佐佐木恋次觉得,自己好像赚了。
至少,煤矿里没有佐井中队长,没有大西中将,更没有那个需要他用命去取悦的天皇。
煤矿里,只有煤。
他擦干眼泪,走回角落,重新坐下。他闭上眼睛,坦然地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
货物,佐佐木恋次。产地,大霓虹帝国。目的地,支那闽州。
状态:待售。
“里斯本之光”号的费尔南德斯船长是个讲究人,他把佐佐木恋次卖给了雪风号,最后还不忘讨要饼干钱。
而这艘“龙”字号的王船长,显然是个更纯粹的生意人。
他不仅不提供饼干,还把船上所有能打捞上来的东西都当成了商品,包括从驱逐舰上拆下来的铜质零件,和从尸体上扒下来的军靴。
货轮在海上慢悠悠地晃荡了三天。
三天里,佐佐木恋次见识了王船长和他的船员们如何像一群高效的鬣狗,在战场边缘游走,精准地捕食着每一个掉队的、受伤的、失去抵抗能力的“猎物”。
他们甚至还用一面缴获来的太阳旗,骗来了一艘落单的日军运输艇,把上面一小队二十多个士兵打包“收购”了。
这东西,既不属于帝国海军,也不像是支那人的舰队。
它更像一个在海上迷了路、走错了时代的幽灵。
船上的柴油机声越来越近,那股难闻的黑烟也飘了过来,带着一股劣质燃油和死鱼混合的奇特味道。
有人发现了他。几个穿着油腻腻的蓝色工装的汉子出现在船舷边,对着他指指点点,嘴里嚷嚷着他听不懂的语言。
一根粗糙的绳子被抛了下来,落点很准,就在他手边。
佐佐木恋次抓住它,感觉自己像一条被钓上来的鱼。
他被几个粗壮的水手七手八脚地拖上甲板,像扔一袋湿透的谷物。
他趴在满是铁锈和油污的甲板上,咳出几口咸涩的海水,浑身像散了架一样。
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男人,穿着一身还算干净的中山装,踱着步子走了过来。
他身材不高,但很敦实,一张被海风吹得黝黑的方脸上,嵌着一双小而精明的眼睛。
他叼着一根没点燃的土卷烟,上下打量着佐佐木恋次,那眼神,不像是在看一个落难者,更像是在评估一件刚刚打捞上来的货物。
“霓虹国人?”男人开口了,说的是一口腔调有些古怪,但十分流利的日语。
佐佐木恋次挣扎着想坐起来,却被一个水手用脚尖不轻不重地拨了一下,又趴了回去。
“问你话呢。是霓虹国人吗?”男人的语气里没什么情绪,平淡得像在问今天的天气。
“……是。”佐佐木恋次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
“兵种。”
“海军……飞行员。”
听到“飞行员”三个字,男人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
他蹲下身,捏了捏佐佐木恋次胳膊上的肌肉,又翻开他的眼皮看了看,像个检查牲口的贩子:“嗯,看着还挺结实。没缺胳膊少腿吧?”
佐佐木恋次被这套流程弄得有些发懵,他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那就好,那就好。”男人站起身,满意地点了点头,对身边的水手吩咐了几句。
很快,有人拿来一条满是油味的毯子和一碗热气腾腾的,不知道用什么杂粮熬成的糊糊。
佐佐木恋次顾不上烫,狼吞虎咽地喝了下去。
一股暖流涌入胃里,驱散了部分寒意。
他这才发现,这艘船上,似乎有点不对劲。
那些水手,一个个皮肤黝黑,手臂粗壮,眼神里带着一种常年在海上讨生活的人特有的彪悍。
而且,几乎每个人腰间,都鼓鼓囊囊的,别着一把盒子炮。
一艘商船,全员配枪?
他被带到了船的后甲板。眼前的景象,让他彻底愣住了。
那片不大的空地上,像码头上堆放的货物一样,或坐或躺,挤着上百个穿着帝国海军制服的霓虹国人。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带着伤,一个个垂头丧气,眼神空洞,像一群斗败了的公鸡。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伤口、汗水和绝望混合的臭味。
这些人……都是被俘虏的帝国军人。
佐佐木恋次的心,沉了一下,但又有一种荒谬的解脱感。
他不再是那个独一无二的“不死鸟”了,他只是这上百个失败者中,最不起眼的一个。
他找了个角落坐下,一个同样年轻的,手臂上缠着绷带的士兵,挪了挪屁股,给他腾出点地方。
“你也是刚被捞上来的?”那个士兵小声问。
佐佐木恋次点了点头。
“哪个部队的?”
“鹿屋航空队。”
“神风?”士兵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敬畏,也有怜悯,“唉,都是命。”
船又一次停了下来。远处,一艘被击伤后失去动力的帝国海军驱逐舰,正冒着烟,歪歪斜斜地浮在海面上。
“龙”字号货轮熟练地靠了过去,放下几条小船。
那些配枪的水手跳上小船,像一群兴奋的狼,冲向了那艘驱逐舰。
没过多久,他们就押着另一批垂头丧气的帝国军人,回到了货轮上。
佐佐木恋次看明白了。这艘船,不是商船,也不是军舰。它是一艘在战场上游弋的……秃鹫。专门捡拾那些战争剩下的残骸和尸体。
那个自称船长的中年男人,正拿着一个小本子,跟一个像是大副的人,兴高采烈地清点着“新货”。
“……驱逐舰上的,一共一百二十七人。算上那个飞行员,今天收获不错。告诉厨房,晚上加餐,给他们喝点稀的,别饿死了就行。”
佐佐木恋次站起身,走了过去。
“船长先生。”他开口道。
那个男人抬起头,眯着眼睛看了他一眼:“哦,是那个飞行员啊。怎么,想通了?想投靠我们龙国了?”
“我只想知道,你们要带我们去哪里?”佐佐木恋次问。他的语气很平静。
船长笑了,露出一口被烟草熏黄的牙:“去个好地方。一个能让你们这些‘帝国勇士’发挥余热,为‘东亚共荣’继续做贡献的地方。”
他似乎很享受佐佐木恋次脸上困惑的表情,故意卖了个关子。
“我们去哪儿?”佐佐木恋次又问了一遍。
“好吧,看在你是个‘高级货’的份上,就让你死个明白。”
船长收起笑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传单,递了过去。
那是一张用日语印刷的粗糙纸张,标题用醒目的黑体字写着——《告霓虹帝国官兵书》。
内容很简单,大意是北洋总司令刘文锋阁下,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不忍看帝国勇士曝尸荒野,特颁此令:任何在战场上俘获或搭救的霓虹国军人,皆可送往津门、晴岛、闽州等指定港口。北洋军将根据“货色”支付相应的“救援费”。一个健康的陆军士兵,十块大洋。一个海军水手,十五块。一个曹长,二十块。一个尉官,五十块。至于飞行员……
传单的最后,用红字特别标注:飞行员,特别是战斗机飞行员,价格面议,保证从优。
佐佐木恋次拿着那张纸,手有些抖。
他不是因为愤怒,也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前所未有的荒诞感。
他,佐佐木恋次,帝国海军的“不死鸟”,两次击沉敌舰的“军神”,神风特攻队的传奇,现在,成了一件明码标价的商品。而且,看起来还是个抢手货。
“怎么样?”船长得意地看着他:“你们天皇陛下,给你们的抚恤金,有这么高吗?我这可是现款交易,童叟无欺。”
“刘文锋……买我们去干什么?”佐佐木恋次艰难地问出了这个问题。
“那谁知道?”船长耸了耸肩,把那根土卷烟叼回嘴里:“刘总司令的心思,是我们这些跑船的能猜的?或许是想让你们去修铁路,或许是看你们的‘大和魂’不爽,想拉去挖煤。反正,他给钱,我交人,就这么简单。你只要知道,你还活着,而且暂时死不了,就行了。”
船长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动作,像是在拍一件值钱的瓷器:“小伙子,放宽心。在我这船上,你可比那些陆军的泥腿子金贵多了。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到了闽州,我把你卖个好价钱,说不定还能给你多争取两个窝头。”
说完,船长哼着不知名的小调,走开了。
佐佐木恋次站在原地,任由海风吹拂着他。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周围那些麻木的同伴。他们不再是帝国的军人,他们是一船会走路的大洋。
他忽然很想笑。
他真的笑了出来。起初是低低的,压抑的笑,后来变成了无法抑制的大笑。
他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引得周围的人都用看疯子一样的眼神看着他。
一个被焊死在铁棺材里,注定要化为灰烬的“军神”。
一个被明码标价,即将被运去挖煤的战俘。
哪个结局更好?
佐佐木恋次觉得,自己好像赚了。
至少,煤矿里没有佐井中队长,没有大西中将,更没有那个需要他用命去取悦的天皇。
煤矿里,只有煤。
他擦干眼泪,走回角落,重新坐下。他闭上眼睛,坦然地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
货物,佐佐木恋次。产地,大霓虹帝国。目的地,支那闽州。
状态:待售。
“里斯本之光”号的费尔南德斯船长是个讲究人,他把佐佐木恋次卖给了雪风号,最后还不忘讨要饼干钱。
而这艘“龙”字号的王船长,显然是个更纯粹的生意人。
他不仅不提供饼干,还把船上所有能打捞上来的东西都当成了商品,包括从驱逐舰上拆下来的铜质零件,和从尸体上扒下来的军靴。
货轮在海上慢悠悠地晃荡了三天。
三天里,佐佐木恋次见识了王船长和他的船员们如何像一群高效的鬣狗,在战场边缘游走,精准地捕食着每一个掉队的、受伤的、失去抵抗能力的“猎物”。
他们甚至还用一面缴获来的太阳旗,骗来了一艘落单的日军运输艇,把上面一小队二十多个士兵打包“收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