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开封城破-《复山河》

  归德府。

  “大王,陷害我们的黑手找到了!”

  岳老三一脸兴奋的说道。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掘黄河这种大型多人活动,只要做了就必定会留下痕迹。

  “是谁?”

  听到这个消息,逐鹿王激动的一下子从位置上站了起来,抓住岳老三的胳膊询问道。

  最近这段日子,他可是被谣言祸害的不轻。

  修改了王号之后,招兵买马确实更容易一些,可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穿帮。

  军中那么多人,甭管他怎么嘱咐,都免不了有人说漏嘴。

  以至于新兵入伍之后,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给这些人洗脑。

  “是威武王那王八犊子干的!”

  “我们联络各路义军的时候,威武王麾下的士卒喝醉了酒,说漏了嘴。

  恰好他们的队伍,当时就在黄河决堤不远处活动。

  这事肯定是他们干的,错不了!”

  岳老三语气坚定的说道。

  义军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只是有大虞这个共同敌人,才暂时联合在了一起。

  利益需要的时候,互相捅刀子,那是常有的事。

  从一开始,他们就判断是义军内部干的。

  官府虽然横征暴敛,但绝不会有人想不开,跑去掘开黄河。

  论起破坏力,他们这些义军加起来,也赶不上一次黄河决堤。

  前面声势浩大,那仅限于义军数量,真正破州伐府的案例并不多。

  大多数时间,都是打打县城。

  硬骨头,义军根本啃不动。

  一直到黄河决堤之后,无数灾民被迫加入义军,攻城伐地才变得容易起来。

  “威武王,老子要……”

  一连串的问候语,从逐鹿王口中说出。

  在场的一众义军将领,也跟着问候了威武王祖宗十八代。

  “本王决定了,要举兵讨伐威武王!”

  话音落地,营帐内瞬间鸦雀无声。

  一个多月前,他们是义军中最强大的势力,可现在却沦落到中游水平。

  反倒是曾经不起眼的威武王,抓住了机遇大肆扩军,成为中原义军中最强大的一支。

  此时举兵讨伐,胜算微乎其微。

  “大王,不可啊!”

  “怒而兴师,乃兵家大忌。”

  “威武王倒行逆施,干出如此丧尽天良,我们当把他们的罪行昭告天下。

  到时候天下有识之士,定会看清他的真面目,朝廷也不会放过他。

  无需我们出手,他就会败亡。

  中原闹的这么厉害,朝廷的围剿大军,此时多半已经到了路上。

  若是我们现在出兵讨伐威武王,只会白白便宜朝廷。

  为反虞大业计,请大王先且忍耐!”

  军师苏千青急忙劝说道。

  看似义军发展迅猛,局势是一片大好,可同朝廷相比,他们依旧是弱鸡。

  制约朝廷军事行动的,不是官军实力不济,而是人家正在筹集粮食。

  只要手中有足够的赈灾粮,数万官军就能横扫中原。

  “大王,军师说的对。

  现在不是和威武王算账的时候,且看他和官军厮杀,我们坐收渔翁之利。”

  一众将领跟着劝说道。

  大家跟着造反,只是为了混一口饭吃,没几个有大志向的。

  可有一点朴素的道理,他们都知道——鸡蛋不能碰石头。

  威武王的实力远比他们强大,那就不能出兵与之为敌。

  “罢了!”

  “既然你们都这么说,为了大局着想,本王就暂时放过那厮。

  不过真凶既然找了出来,那么逐鹿王这名号,就没必要用了。

  挑个黄道吉日,重新改回太平王!”

  逐鹿王顺水推舟道。

  讨伐威武王,那只是一时的气话。

  真要让出兵去打,他可没那么傻。

  现在威武王正在进攻开封府,挑起义军内战,那就是替朝廷解围。

  作为大虞朝的头号通缉犯,他可没有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大王,改名之事,怕是不可取。

  幕后黑手是找到了,可不等于我们身上的污名,就被洗去了。

  我们能向天下人公布真相,却没法和朝廷解释。

  皇帝小儿亲自下的圣旨,哪怕知道掘开黄河不是我们干的,官府还是会把账计算到我们头上。”

  苏千青硬着头皮解释道。

  自古造谣容易,辟谣难。

  在这个讯息传递不畅的年代,一旦先入为主,几乎没有洗清冤屈的可能。

  找到证据都没用,他们的身份是反贼,没法去向官府做出解释。

  造反本身就是诛九族的重罪。

  无论是否掘开黄河,朝廷都要杀他们的头。

  官府不发文辟谣,光靠他们自己解释,说服不了几个人。

  “哼!”

  “该死的威武王,最好期待别落入老子手中。

  否则,本王定让你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上!”

  逐鹿王愤愤不平的说道。

  幕后黑手是找到了,可现在的局面,就和没找到一样。

  纵使知道搞错了,皇帝的圣旨,也不可能改变。

  君无戏言,在封建王朝,绝不是一句玩笑话。

  朝廷认定是“太平王”干的,天下人就会把账记在他头上。

  对外进行解释,顶多让义军内部半信半疑。

  外界听不到他们的声音,更没有能力去鉴别真假。

  ……

  开封城。

  义军再次向城中投入了劝降信。

  战争进行到现在,义军成功拿下了外城,就连内城也多处城墙破损。

  迟迟没有拿下城池,主要是义军内部管理混乱,入城之后就忙着去劫掠了。

  等抢完了外城,才再次发起进攻。

  对这一切,威武王早就习以为常。

  临时招募起来的队伍,肯拼命就不错了,纪律上没法奢望太多。

  以一千嫡系控制二十余万义军,早就超过了指挥极限。

  除了阵势吓人外,真实战斗力其实是水货。

  不过对义军来说,这不是什么问题。

  带着队伍打上几仗,从中挑选可战之兵编入老营,剩下的都是炮灰。

  官军杀来的时候,能打则打,打不过就跑。

  老营肯定比这些炮灰跑的快。

  朝廷多次围剿,每次都取得显赫战功,义军总是剿灭不绝。

  最大原因就是核心骨干,躲过了官军围剿。

  “大王,城中迟迟没有回信,怕是要选择困兽犹斗。

  干脆下令攻城吧!”

  崔老六上前谏言道。

  开封城确实兵力薄弱,可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城中的大户和王公贵族们,还是出了一把力。

  不光派出了家丁参加守城,城中藩王还拿出钱粮劳军。

  双方围绕着城墙,展开了激烈争夺。

  为了减少损失,义军选择了劝降,怎奈城中守军不配合。

  “本王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的份儿上,才给了他们一个投降的机会,可惜这些家伙不领情。

  既然敌人负隅顽抗,那么就甭客气了。

  传令下去,攻克开封之后三天不封刀!”

  威武王杀气腾腾的下令道。

  相较于官军的加官进爵,义军鼓舞士气的方式,就是放任抢劫杀戮。

  手段确实残忍了一些,可是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

  士兵没有军饷,战死也不会有抚恤。

  加官进爵更是扯淡,他们册封的爵位官职,全是空头银票。

  除非能够夺取天下,不然就全是画饼。

  要说能够夺取天下,就连威武王自己都不信。

  走到现在这一步,无非是被乱势裹挟着前进,连一份夺取天下的战略计划都没有。

  “大王,不可啊!”

  “开封是天下名城,政治影响力非常大。

  如果在城中大肆屠戮,势必影响您的名声。

  白莲教的前车之鉴,我们当吸取教训!”

  刘师爷急忙劝说道。

  他自认是一位狠人,可屠戮开封这种事,他还是不敢干。

  本来在一众义军中,威武王现在就非常惹眼。

  一旦屠戮开封城,恐怕立即就会变成朝廷和士绅眼中的头号大敌。

  大虞的实力,他们是见识过的。

  朝廷若是发了狠,不惜一切代价要将他们剿灭,逃过一劫的概率非常低。

  “师爷,你的胆子也太小了。

  开封守军负隅顽抗,不杀如何震慑天下?

  不把敌人杀怕了,后面遇到的每一座城池,都会负隅顽抗。

  到时候别说逐鹿天下,恐怕连河南我们都打不出去。”

  鹰眼将领忍不住嘲讽道。

  对耍嘴皮子的书生,他最是看不惯。

  仅仅只是在后方出出主意,军中的地位比他们这些前线拼杀的将领都高,凭什么啊!

  如果不是威武王护着,他早就把一刀刘师爷送走了。

  “皮猴子,你给我住嘴!”

  “军师献策,哪有你说话的份儿!”

  威武王当即训斥道。

  尽管刘军师存在各种缺点,那也是他麾下难得的文人。

  出谋划策,脑子比他们这些武夫好用。

  事实上,他也想组建文官队伍,可惜文人看不上他。

  就算被抓入营中,一个个要么一言不发,要么装疯卖傻。

  想要威逼利诱,又怕这些人假意投靠,关键时刻给他一个狠的。

  毕竟,威名赫赫的楚王,就是被下属文官给坑死的。

  前车之鉴放在那里,不可靠的文人谋士,他根本不敢用。

  “大王无需如此,皮猴子将军只是心直口快,不碍事的!”

  刘念安笑着说道。

  嘴上说不碍事,心里却给皮猴子判了死刑。

  敢公然对他无礼,如果不早点除掉,未来必成祸害。

  不过此人是威武王的亲信,在起兵初期就跟在身边。

  仅仅只是口无遮拦这点小事,顶多也就让皮猴子被责罚一顿,动摇不了其根基。

  想要除掉此人,要么借刀杀人,要么先破坏君臣关系。

  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达不到目的,那就没必要撕破脸皮。

  “军师,好肚量!”

  “你们都跟着学着点儿,这才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反虞大业刚刚开始,谁敢破坏内部团结,本王要他的脑袋!”

  说话间,威武王狠狠的瞪了皮猴子一眼。

  小插曲结束,前面的问题,直接被众人无视了。

  刘念安也熄了继续劝说的心思。

  光抢外城的收获,不足以令众人满意。

  大家都想城破之后发上一笔,皮猴子只是最先跳出来。

  强行拦着不让大家发财,那就挡了无数人发财的路。

  他还要在义军中混,没法坚持原则。

  至于后续影响,都是一帮过了今天没明天的主,没几个会真在乎。

  跟着这样的队伍创业,刘念安的心里完全没底。

  “轰隆隆……”

  午夜的一声巨响,再次点燃冲锋的号角。

  在督战队的催促下,无数义军士兵,顶着敌人的箭雨发起了攻城。

  兵多的优势,就在此时展露出来。

  义军在无视伤亡的情况下,可以十二个时辰轮流进攻,守军却没有那么多人轮换。

  “城破了!”

  伴随着一阵呐喊,本就人心惶惶的开封城,一下子陷入混乱中。

  城中大户的家丁,最先崩溃。

  不是所有家丁,都接受过军事化训练。

  普通大户的家丁,单打独斗还行,遇上战争就是强壮一点的民夫。

  平常跟着主子下乡,也就教训一下不交租子的“刁民”,何时见过眼前的大场面。

  能够坚持到现在,那都是督战队的功劳。

  残酷的伤亡,下破了他们的胆,到处都是乱兵,督战队根本忙不过来。

  ……

  皇宫,养心殿。

  “陛下,锦衣卫传来急报,开封府沦陷了!

  河南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一众官员壮烈殉国,周王府一脉尽数遭到叛军屠戮。”

  郑英逸的话说完,永宁帝脸色一下子惨白起来。

  最糟糕的局面,终归还是出现了。

  他继位这几年,大虞在册的宗室子弟,减少了三分之一。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朝廷的负担,只是这种减丁方式,有些令人难以接受。

  除了被叛军杀戮外,还有许多宗室子弟,故意选择隐匿宗室身份。

  朝廷对宗室子弟限制多,禄米也经常拖欠,遇到叛军还容易被人家祭旗。

  都被逼到连宗室身份都不要了,永宁帝在宗室内部的风评可想而知。

  “朕,知道了。

  还有什么噩耗,一并说出来吧!”

  见锦衣卫指挥使欲言又止,永宁帝开口询问道。

  反正局面都如此糟糕,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陛下,北虏扣关了!

  长城防线,一日告破,敌军再次长驱直入……”

  郑英逸的话没说完,永宁帝就晕了过去。

  显然,他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内忧外患,再次赶到了一起,大虞又一次到了悬崖边上。

  “快,传御医!”

  见皇帝晕倒,掌印太监徐忠恩急忙下令道。

  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郑英逸,更是被吓的面如死灰。

  万一皇帝发生点儿意外,他这个上报噩耗的倒霉蛋,可就死定了。

  锦衣卫的情报系统,刚刚重新铺设过去,就接连收到噩耗。

  如果有的选择,他也不想报忧。

  怎奈两件事,都事关帝国的命运,容不得丝毫拖延。

  等地方衙门上报消息,还不知道局势会恶化到什么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