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互相挖坑-《复山河》

  “多谢侯爷的看重,可惜老夫年迈体衰,无力担此重任!”

  徐文岳果断拒绝道。

  灾情发生了数日,地方上现在乱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楚。

  等朝廷做好准备,把赈灾物资运过去,最快也是一两个月之后的事情。

  中间这段时间,只能靠地方官方组织自救。

  不是徐文岳看不起同僚,着实是大虞官僚表现出来的素质,无法令人放心。

  即便有个别官员,想出力救灾,手中能够动用的资源也非常有限。

  相较于天灾,最可怕的还是人祸。

  遍地猪队友的大环境下,主持赈灾工作,就是对自己的仕途不负责。

  “徐阁老,太过自谦了。

  朝堂之上,就数阁老履历地方的经验最为丰富,还多次主持赈灾防疫工作。

  这次赈灾治河的重任,非徐阁老莫属!”

  谷嘉熙率先开口附和道。

  “谷阁老言之有理,徐阁老德高望重,足以担此大任!”

  吕泽安当即肯定道。

  “陛下,臣也举荐徐阁老。”

  邱瑞阳随即举荐道。

  三大阁老一表态,朝中非清流派人士果断响应,一时间把徐文岳吹上了天。

  眼前的一幕,让清流一系很受伤。

  人家用的是阳谋,明知道这些家伙不怀好意,他们也没法跳出来拆台,说自家老大无能,担不起这份重任。

  “多谢诸位同僚的抬爱,徐某受之有愧。

  不瞒诸位,在前些年主持平叛工作时,我受过重伤。

  身体早就不堪用了。

  这次回京,本来是想向陛下告老还乡的。

  只因朝中发生变故,才暂时拖延了下来。

  这是我的辞呈,请陛下御揽!”

  危急时刻,徐文岳当即从袖中掏出了辞呈,交给宦官转呈给了永宁帝。

  看得出来,他这是早有准备。

  不过最初并非是为黄河决堤准备的,而是一种自保的手段。

  昨晚“冬日惊雷” “冰雹雨”,如此大的天灾异象,肯定是要有人背锅的。

  尽管他不想背锅,可架不住清流集团仇恨拉的多,很有可能遭到群殴,徐文岳也不确定自己能否全身而退。

  “黄河决堤”的大事件,吸引了大家的视线,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

  可惜避开了一个坑,又不幸陷入另一个大坑中。

  想想就觉得悲催,他入阁这么些年,尽干一堆苦差事。

  先是给两淮世家造反善后,接着担任五省总督主持平叛。

  中途丁忧回家,本以为能够避开风暴旋涡,万万没想到继任者是天字号蠢货,直接把局势搞崩溃。

  为了稳定局势,他再一次临危受命,相继担任湖广总督、四川总督。

  干了这么多的活,最后的平叛大功,全部落在了勋贵系手中。

  憋屈也只能认了,麾下的小弟都是一群嘴炮党,平叛这种活儿真干不来。

  好不容易回京,本想大干一场,结果又一天坑出现在他面前。

  一下子出现数百万灾民,“赈灾”干的再好,都免不了出现乱子。

  搞不好现在这种时候,地方上已经狼烟四起。

  叛军掘了黄河,不可能放过这个扩张势力的机会。

  下面闹出了乱子,那就是“赈灾不利”的证据。

  别看现在他众望所归,等到后面出现问题,此时吹捧他这些人,也是最先向他开炮的急先锋。

  他徐文岳也是有血气的人,与其这么憋屈的应付着,不如索性辞官回乡。

  眼下的烂摊子,已经非人力能够挽回。

  他可是注意到了“平叛大军损失惨重”,以下面报喜不报忧的传统,官军的损失肯定是伤筋动骨。

  本来北方各省的军事力量,就被削弱的厉害,再来这么一波,朝廷能够依仗的力量就更少了。

  “何至于此!”

  “徐爱卿,眼下国事为艰,朝中现在离不开您啊!”

  永宁帝神色激动的说道。

  尽管他徐文岳早就不顺眼了,可现在天灾人祸不断,正是需要稳定人心的时候。

  作为辅政大臣的徐文岳,本身就是一面招牌。

  无论如何,他都不可能放徐文岳离开。

  至于赈灾之事,就算徐文岳愿意去干,他也不放心。

  “徐阁老,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此时离不开您啊!”

  “对呀,徐阁老。

  现在天灾人祸不断,正是需要您坐镇的时候。

  ……”

  一众清流党人急忙开启劝说模式。

  甭管徐文岳是真想辞官,还是做做样子,他们都被吓着了。

  没有了这位清流领袖,他们在内阁中,可就无人啦。

  虽说阁臣大多数时间都是五人,但三人依旧可以正常办公。

  参考以往的经验,只要阁臣数量是单数,遇到重大事务可以投票表决,就能保证内阁正常运转。

  如果内阁成员出现双数,则会增补一位进去,以保障机构的运转。

  “这……”

  徐文岳迟疑了。

  皇帝和清流党人在挽留他,朝廷其他派系,却看起了热闹。

  从眼神中可以看出来,这些人是希望他离开的。

  政治斗争非常残酷,有的党派拿的多,其他派系能分到的权力就会减少。

  从数十年前开始,清流党就成了朝中第一大派系,压的各方喘不过气来。

  尹左二人当初的骚操作,让清流党惨遭重创,其他各派才有了反攻的机会。

  最近这几年,清流一系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减弱,其他各派都吃到了红利。

  事实上,勋贵系的崛起,也是从清流党中抢走了一大块蛋糕。

  到手的利益,没人愿意再交出来。

  限制清流系再次做大,就成了大家的共识。

  如果不是徐文岳身份特殊,还有辅臣大臣的身份,无法被轻易罢免,大家早就落井下石了。

  “好了,徐爱卿就留在京中,放心养病。

  赈灾钦差人选,大家就另选贤能吧!”

  永宁帝当即拍板道。

  装病没有关系,正好他也不想让徐文岳担任首辅。

  现在有了养病的托词,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减少徐文岳的工作量。

  首辅这种工作量繁忙的岗位,自然要挑身体好的来干。

  永宁朝有一位猝死的首辅就足够了,如果再增加一位,史书上都要抨击他苛待老臣。

  “陛下,臣举荐谷阁老!”

  “陛下,臣举荐吕阁老!”

  “陛下,臣举荐邱阁老!”

  “陛下,臣举荐庞尚书!”

  ……

  一眨眼的功夫,朝堂上的一帮重臣,全部出现在举荐名单上。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举荐者,都是竞争对手的小弟。

  看得出来,大家都知道赈灾钦差不好干,想趁机坑竞争对手一把。

  甭管是否合适,先推出来再说。

  见到这一幕,徐文岳的心凉了半截。

  相比几年,现在朝堂上的风气,明显恶化了很多。

  为了争权夺利,大家都连正事都能不顾了。

  赈灾治河可是大事,如果无法妥善处理,整个北方大地都会狼烟四起。

  “徐阁老,你看这赈灾钦差,让哪位爱卿担任合适?”

  永宁帝的话一出口,徐文岳就暗自叫苦。

  所有人都知道的苦差事,正常人都会想办法躲开。

  此时不管他举荐谁,都会把人得罪死。

  可皇帝亲自开口询问意见,他又不能不表态。

  “陛下,以臣之见,谷阁老能够担此重任!”

  略加思索之后,徐文岳一脸严肃的说道。

  不是他对谷嘉熙有意见,恰恰相反他还很欣赏谷嘉熙。

  此时举荐谷嘉熙,完全是出于公心。

  赈灾治河的工作,再怎么不好干,都得有人去干。

  派一位能臣担任钦差,最起码能够做一些事,尽可能挽回损失。

  倘若派出一位夸夸其谈之人,不仅无法安抚灾民,反而会让局势进一步恶化。

  “谷爱卿,赈灾治河之事,朕就交给你了!”

  永宁帝果断拍板道。

  理智告诉他,不能任由群臣争吵下去。

  如果今天拿不出解决方案,再吵上十天半个月,也不会有任何变化。

  朝廷可以拖,但灾民们拖不起。

  赈灾行动,每拖延一天,就会有成千上万的灾民加入叛军。

  “臣,遵旨!”

  谷嘉熙硬着头皮答应道。

  事实上,他也想效仿徐文岳装病的,怎奈事先没有准备好辞呈。

  何况同样的招数用一次就够了,跟着重复使用,很快就会被人找到破绽。

  他可不是先帝任命的辅臣,没有那么厚实的政治资源,可供他挥霍。

  哪怕心里再怎么不情愿,也只能先接旨。

  “爱卿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只要是朕能办到的,无所不允!”

  永宁帝满意的说道。

  这才是他的肱骨之臣,如果都像徐文岳那样,遇到困难就退缩,天下还怎么治理。

  “陛下,灾民数量太过庞大,免不了有人作奸犯科。

  除了赈灾物资外,臣还需要军队辅助。

  恳请陛下江南总督、闽浙总督麾下,各自抽调两镇兵马随行,以便能尽快稳定地方秩序。

  为确保赈灾物资按时发放,恳请陛下派出御史和锦衣卫从旁监督。”

  谷嘉熙想了想说道。

  坦率的说,他真心不想拉上御史和锦衣卫。

  可是没有办法,这次赈灾调集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没有人在旁边监督,皇帝是不会放心的。

  与其皇帝秘密派人盯着,不如自己主动提出来,以便获取主动权。

  “爱卿的要求,朕都允了。”

  “赈灾事关重大,赖爱卿亲自带人走一趟,协助谷爱卿的工作。”

  “河南地区锦衣卫,暂时在钦差大臣帐下听令。”

  ……

  一连串的圣旨下达,赖耀华脑袋瓜子嗡嗡的。

  他可是要入阁的人,此时下去赈灾,岂不是前面的努力全部都白忙活了。

  可惜现在这种场合,轮不到他拒绝。

  身为左都御史,本职工作就是监察百官。

  短暂失神之后,他迅速反应了过来。

  皇帝这是在故意报复!

  他担任左都御史期间,下面的“御史”,就没少找皇帝的晦气。

  前面的万阁老案,御史们也是冲锋在前。

  百官的逼宫行动,同样是他们居中串联的。

  有厂卫为耳目,都察院干的这些事情,根本瞒不过永宁帝的眼睛。

  就算谷阁老不提出来,皇帝也会找机会,把他这个御史头子踹出朝堂。

  ……

  南京城。

  “总督大人,大事不好!”

  “下面送来急报,黄河突然决堤,大水淹没南直隶北部多座州府。

  灾情还在持续扩大中……”

  董子安的话音刚落,舞阳侯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的。

  大冷的冬天,黄河冰封的概率,都比决堤的概率高。

  历史上的几次黄河决堤,基本上都发生在雨季。

  枯水季节黄河决堤,除非是人为挖开了黄河。

  就算是人为破坏,这个季节的水量,造成的破坏也相对有限。

  不过想起暴涨的长江水位,他又推翻了自己的判断。

  既然长江因为上游突降暴雨,导致下游水位暴涨,那么黄河自然也可以。

  “传令各地衙门,立即做好赈灾工作。

  总督衙门拿出一百万两,你们巡抚衙门也拿一百万两,用于此次赈灾。

  另外通知长江沿岸各地州府,做好防洪防汛的工作,绝不能让黄河的悲剧再次上演!”

  听到舞阳侯的命令,董子安瞬间就不好了。

  一百万两白银放在大虞其他省份,能够拿出来的屈指可数。

  可是搁在南直隶,顶多也就一个月的财政收入。

  如果是让他去筹钱,根本不是问题,只要略微加征即可。

  然而舞阳侯的意思,明显就是让他们巡抚衙门直接出了。

  秋税刚刚收取上来,正是巡抚衙门最富裕的时候。

  他们分润的税款,也恰好能够拿出这一百万两。

  只不过出了这笔钱,官员们发福利的钱,就一下子折腾没了。

  “侯爷,这恐怕不好吧!

  赈灾之事,我们理当上报朝廷,请陛下做出决断。”

  董子安略显犹豫的说道。

  南直隶巡抚这个职位,本身就是悲剧。

  以往的时候,上面有南京六部压着,分薄了手中的权柄。

  现在南京六部没了,却又来了一位强势的总督。

  省内的重大事务,都是舞阳侯拍板,他这倒霉巡抚直接沦为执行者。

  “你只管按本侯的意思办便是,朝廷那边老夫自会解释!”

  舞阳侯没好气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