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土匪-《重生从黄埔开始》

  1931年8月的武汉行营行政大楼,周亦云自张公堤返回之后,周亦云便投入到了了解各地灾情的事务之中,武汉行营三楼东侧的办公室,灯火彻夜长明。

  桌面上还堆着早上吃了一半的冷馒头,瓷缸里的浓茶已凝结出了茶垢,墙上挂满鄂省地图,红色标记的区域那就是周亦云结合各级情报,灾情最重的区域,自从武汉政府开仓向各区县,进行救援之后,武汉政府的电报机滴滴作响便没有停止过,各地求援文电雪片般飞来。

  副官悄悄换掉凉透的饭菜,低声劝道:“主任,您三个月没回家了,夫人刚刚又来电话,问你回不回家...”

  周亦云头也不抬的一边批阅文件一边说道:“告诉她,鄂省百姓,尚没有家回,我回什么家?”

  此时的周亦云深夜独坐行营办公室,灯光下各地呈报的灾情文书堆积如山。他逐页翻阅,突然握紧拳头重重砸在桌上,一些地区按实情上报,一些地区却将洪灾当成了敛财的工具。

  在黄冈县,县令以 淹毙三千,恳请赈银十万,上报但是实际死亡八百,县令私吞七万银元

  沔阳县 堤防尽毁,需重建款二十万"仅局部溃堤,建设科长虚报工程量。

  襄阳市 "风调雨顺,无需援助" 全域受灾市长怕影响仕途瞒报。

  周亦云接过暗访人员呈上的报告,越看脸色越是阴沉。当看到“襄阳府风调雨顺,无须援助”一行字时,他突然怒极反笑,将文书狠狠摔在地上:“好个‘风调雨顺’!襄阳百姓都在吃树皮了,这就是他们的太平盛世!”

  他彻夜未眠,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次日黎明,武汉行营接连传出三道军令:

  第一道命44师、13师即刻分兵进驻各县,武装接管所有粮仓账册,实行军管,第二道成立军政稽查队,由德国顾问指导审计工作,彻查赈灾款项,第三道颁布《赈灾十条》,凡贪墨百银元以上者立斩不赦。

  9月15日,汉口码头召开公审大会黄冈县令被查出用赈灾银买姨太太,当众枪决;沔阳建设科长虚报土方量,捆沙袋沉江;襄阳市长临刑前痛哭:“早知周阎王真杀人,我怎敢瞒报!”

  沿江百姓万人空巷,欢呼震天:“周青天来了!”

  数声枪响彻底震慑了鄂省官场,此时的鄂省官员们终于意识到周亦云是真的会杀人的。

  就在他们纷纷赶赴南京,试图寻求转机之时,却发现此时的南京早已风起云涌,根本无人理会他们的处境,在此之后,新政立竿见影三日内发放粮食五千吨,无一人敢克扣,各地纷纷"挤出"历年亏空粮草。

  民心大振:农民自发组成护粮队,防土匪抢赈灾粮,商会的商人主动降价售粮,被周亦云的大义所感染。

  1931年秋·鄂北山区,秋雨连绵,鄂北官道上泥泞不堪。一队骡车正艰难前行,车上满载着武汉行营发往襄阳的赈灾粮。押车的只有半个排的士兵,由于摊子铺的太大,44师的战士们警惕的看向了周围。

  “排长,前面就是鹰嘴崖...”新兵哆嗦着指向云雾缭绕的山口,“听说黑老九的杆子(土匪)专劫粮车...”

  王排长啐了口唾沫,把汉阳造攥得发白:“妈的!这世道,百姓饿得吃土,土匪倒吃得油光满面!”

  话音未落,悬崖上突然滚下巨石!

  “轰隆”声中,头车被砸得粉碎。两侧山林里响起唿哨,数十个黑影如饿狼般扑来。

  “扯呼(撤退)!保命要紧!”车夫们尖叫着逃窜。

  王排长却红了眼,一脚踹开粮车挡板:“同志们!这车粮是襄阳娃娃的命!谁退老子毙了谁!”

  土匪头子黑老九独眼蒙着黑布,挥舞鬼头刀狂吼:“抢米啊!白花花的大米!”

  士兵们以粮车为掩体拼死抵抗,机枪手被土铳打穿肚子,仍趴在米袋上射击;新兵小起扁担劈砍,却被土匪叉子捅穿肩膀;王排长子弹打光,竟抱起燃烧的手榴弹冲向敌群!

  正当粮车即将失守时,山道上突然传来了一片呐喊之声,只听一个声音说道:“黑老九你们已经被包围了,快快投降。”

  黑老九看了看周围的情况狂笑道:“你们吓唬谁呢?”立马喊道:“兄弟们,冲啊抢粮,第一个重赏。”

  一名土匪一动“砰!”清脆的枪声从山顶传来,土匪爆出了血花。远处一名猎人举着步枪,吹散枪口青烟。

  随后冲出大批农民,举着锄头镰刀呐喊:“周将军送粮救咱!跟土匪拼了!”

  原来是护粮队赶道了,随后更多当地的村民听见枪声,自发赶来助战。土匪顿时溃散,跪地求饶者皆被捆作一团。

  王排长浑身是血,挣扎着爬向洒落的米袋,抓起一把混着血水的米嚎啕大哭道:“保住了...娃娃们的粮保住了...”

  当夜,村民煮了大锅粥款待军队。白发老妪将粥碗捧给伤员:“老总喝粥...你们用命护粮,俺们心里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