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官路:从扫黑除恶开始》

  还是那句话,脉象骗不了人。

  待于杰离开,李老的脉再次猛跳。

  “文名,继续说。”

  “那个年代为了早点工作养家糊口,将十三四的年龄改成十六岁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当然了,这是我猜测出来,并没有向任何人验证过,但从我号脉的结果看,颜德的真实年龄,应该不到六十,在五十五到五十八之间。”

  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清楚档案改年龄是一件多么心酸无奈的事。本应该无忧无虑求学的年纪,稚嫩的肩膀却挑起了生活的重任。

  “你的意思是~意思是~”

  “你听我讲完,师父他老人家当年的道士身份,被反动派污蔑为巫医,迫不得已逃出京城来到东北,在这里和小师娘结识,二人因医结缘,因医结怨。这对欢喜冤家本可以在一起,却不想竟有京城的红兵卫追到东北,没办法害怕连累家人,师父只能再次离开。但他不知道的是,师娘肚子里此时已经有了孩子。”

  “等等!道士?你说巫医?莫非?难道是当年名震京城的那位道医?一杯酒将领导头疼病治好的那位酒包?”

  “没错,师娘将师父那本日记交给我,上面写着他离开京城前一夜,医馆外的大街上小兵们到处抓人。当时他正要闭馆离开,突然有一对中年夫妻翻墙而入,男人浑身都是伤,女人背后背着一个不大的孩子,二人刚一见面便跪求师父救救孩子。”

  听到这,李老的身体开始颤抖,那颗宠辱不惊的心脏跳动的速度开始加快。

  “我还说吗?”

  话说到这程度,李老已经猜出接下来郑老的话,五十多年的等待就在今天,但这里已经引起了有心人的怀疑,李老努力平复心情,强忍激动:

  “我想知道镇远两口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好吧,师父猜出外面的人就是来抓那对中年夫妻,所以他先将孩子藏在里屋的炕琴柜。正当他准备将小两口藏起来,突然小兵们听到声音踹门进来,小两口子为了掩护孩子,故意一脚将师父踹倒,然后说是师父出卖了自己,便和小兵们打在一起。最后,最后~唉!镇远两口子的尸体和孩子当晚被师父用板车推到密云水库附近,随便找个地方埋了”

  听到这,李老老泪纵横,浑身止不住的颤抖。

  “原来小远这么多年一直在京城陪我,原来他一直在陪我~”

  李老这个样子,已经被不远处的人看在眼中,正当他们准备过来时,郑老忽然大声笑了起来:

  “呵呵,李老,我已自知时日无多,你不用伤心难过,咱们共产党人的最终归宿,不正是去见马克思吗?”

  什么!

  包括于杰在内的人全部傻眼,任谁都想不到,原本最应长命百岁的郑老,竟然说这话,就连李老听到后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文名,你~这是何苦呢!”

  老战友相互注视,大半辈子的默契,无需多言。

  ......

  “你好,我叫许在冉。”

  颜卿曾经认为自己帅到掉渣,但看着这个比自己帅太多太多的男人,头一次明白什么叫自惭形秽。

  心中吐槽帅有什么用,瘦的跟细狗一样,不如自己看着结实。

  “跟我有什么关系?这里是我们家的病房,看你们就不像好人,出去!”

  “呵呵,好。”

  许在冉朝身后的保镖摆摆手,只听那人一声令下,这群西装男便消失在这个楼层。

  “现在好了吧,单我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细狗,应该不能对你造成什么威胁吧?”

  说完这些,许在冉的手中不知何时出现一个小果篮,整理了一下笔挺的西装,就要敲门走进去。

  伸手不打笑脸人,颜卿也没了办法,只能任由许在冉推开门。可当他看到屋子里所有雌性动物,甚至包括姥姥在内,看向许在冉都一副异样的眼神,那家伙像吃了答辩一样难受。

  “曾徒孙羊城许家许在冉,给苏家老祖宗请安,请老祖见谅。”

  许在冉进屋后一点没见外,瞧准了病床的方向,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咣咣咣磕起头来。

  这一幕给病房里的人都看傻了,全都杵在原地不知所措。

  “呃,小伙子是不是进错病房了,这里没有你说的老祖宗,我们不是修仙家族。”

  苏瑶上前要把许在冉搀起来,可人家干脆不起来。这个功夫只有陈剑意挪到颜卿身边,忍不住埋怨:

  “你咋搞的,连个门都守不住?这鸭子是谁啊,你嫂子眼睛都直了,赶紧轰出去。”

  颜卿心想我又何尝不知,自打这许鸭子进屋,婉儿的眼珠都没移动过。

  “人家来找姥的,又不是找我,我怎么轰?传出去多丢人。”

  “丢面子总比丢媳妇强,走,你左我右,把他架出去。”

  何谓英雄所见略同,二人一拍即合。只见俩人气势汹汹,刚架上许在冉的胳膊,便只觉得竟然滑不溜手,根本抓不住。

  陈剑意来了犟脾气,上去就要动粗,哪曾想许在冉这次一点情面没留,一甩手的功夫,陈剑意便倒飞出去。

  颜卿哪能让自己大舅哥吃亏,用手将他扶稳。

  “好了,你们两个先退到一边,小娃娃,再说一遍,你是谁家的?”

  做戏要做足,听到老太太问自己,许在冉依旧没抬头,伏在地上回答:

  “我叫许在冉,来自羊城许家,我爸爸的师父,曾经做过苏治中祖师的徒弟。”

  有一说一,人家南方人在礼法礼数方面就是比东北要强,单凭这跪拜之礼和敬语称呼,就够颜卿学几年了。

  “你是说,你们是治中的徒孙。”

  “是的,师公乃是治中祖师的二弟子。”

  “二弟子?”

  这个称呼把姥姥都弄糊涂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出来一个二弟子。

  “没错,当年在京城,祖师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是大师公郑文名,另一个便是师公钟希丙。”

  说出钟希丙这个名字后,许在冉骄傲地抬起头。可等看到床上的人时瞬间傻眼,哪有什么老人,只有一个大胖小子在美美地品尝酸梅子,口中还发出咋舌的声音。

  这这这这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