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空间里的池塘也在李想国一锹一铲的忙碌中缓慢但是持续地加深着,渐渐地有了雏形。
最多再来个两天,这池塘就能完工了。
到时候,哪怕什刹海结冰了,也不耽误他去那里弄点湖水和淤泥。
这样尽可能留下有益的微生物,甚至淤泥中可能还有些水草的种子,那样也省得自己去找了。
挺水植物就算了,毕竟自己这里有的只有蒲草和芦苇这些,还都是连根挖的。
不排除淤泥里有芦苇种子,到时候长得到处都是芦苇,清理的时候也麻烦。
黑土的持水性好,透水性却不怎么样。
所以即便靠近湖水的一侧,塘底也没发现哪里有渗水的情况。
再次从空间出来时候。
李想国发现窗帘的缝隙里有淡淡的天光透进来。
这几天李想国白天没进过空间,除了必须离开的时候,大半时间都只坐在窗前看书学习。
那天晚上想着把大茂父母弄回来,那自然有机会就要去做。
所以他这几天每个白天都在观察,想要找一天后院儿的人都不在的时候过去搞事情。
这几天他就一边儿看书,一边儿寻找机会。
也正是因为这样,池塘才会拖到现在还没完工。
心里有事,所以李想国倒是也不在乎早一天晚一天的区别。
反正不进空间里也有事情可干。
新签到的两门功课,分别在昨天和前天刷到了满级经验。
现在外面也冷,更不用惦记着院子里的事情。
他也只好随便拿闲书来打发时间。
这几年闲书还能看看。
再过几年,随便看闲书就不一定是件好事——尤其是古籍,被人发现就不大妙了。
哪怕现在,他看过的书也都会直接收到空间,放到书架上。
力求养成不被人定个收藏非法出版物的罪名。
真被安个这样的罪名,那也是栽赃,这就不是能不能防的问题了。
清晨房间里的温度不是很高,毕竟他也真不在房间里待着。
所以根本就不去压炉子,炉子里的煤球烧完,屋子里的温度自然就下来了。
拿着棉袄套在身上,李想国去桌边把窗帘拉开。
一阵寒气随着窗外的光明扑面而来。
玻璃上也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霜花,尤其边角上,更是洁白一片,半点外面的场景都看不见。
透过窗花,院子里的场景显得破碎又朦胧。
来自后世的李想国依稀记得,今年正好赶上拉尼娜现象中度发生,所以整个东亚北方的冬季风增强。
促使寒潮南下更频繁且势力更强,出现五十年一遇的极寒天气。
这个阶段,半岛战争长津湖战事胶着,那里更是持续零下三十几度的低温。
这个温度连上辈子常年生活在东北的李想国都没经历过几次。
冬装严重短缺,致使数千热血男儿,冻死在战场上。
冻伤的战士更是不计其数。
四九城同样也受到寒潮影响,这个冬天也特别冷。
停电太频繁,李想国也懒得去派出所找电工过来装插座。
至今那没办法装电池的收音机仍然还是个摆设。
所以他也没地方知道天气预报。
他还想着下次交电费的时候,干脆叫电工把电停掉算了。
虽然没几个钱,不过真的没用几次,现在更是基本不去跨院那边房间,这电费交得也挺亏的。
实际上他不知道的是,哪怕他把插座装好,听不到到天气预报。
这个阶段,天气讯息都是属于军事情报,直到一九五三年才向民用开放,但是第一次天气预报一直到五六年才开始播报。
至于电视的天气预报,那就得到八十年代才有了。
最近一段时间,晚上的气温起码也在零下十度以下。
是与不是,李想国倒是不较真儿。
要不然拿着闹表到外面实测一下,起码也能知道个大概其。
掏出口袋里的怀表看了下,时间不过六点刚出头。
院子里没那么亮,各家各户也没半点声音。
倒是可以理解,这院子里的现在基本都是轧钢厂上班的,早上八点上班,走个三四十分钟就差不多了。
早上一般就算这个点儿还都没起床。
李想国也发现,每天早饭都是王玉兰给后面老太太送过去的。
大半时候都是窝头加糊糊或者稀饭。
要是易中海回来,第二天早上送的才可能是馒头,偶尔会是一碗面条。
当然,易中海回来的时候,也会叫东绿去吃个早饭。
想来也是为的联系感情。
看得李想国就觉得好笑,后世人家最多也就是个周末夫妻。
看看人老易和东绿,这周末父子已经上线了。
这个点儿,院子里无需过多关注。
去厨房把炉膛里的炉渣清理干净,从空间取出燃烧的煤球在炉子里装进去半炉子。
再在上面加进去新的煤球,最后再把装满冷水的铁皮壶坐在炉子上。
李想国照例去了跨院。
将冻实心的那些冰坨全都收进空间,再把盆子收进空间。
不过这两天白天,他也都是把冰坨化下来以后,就重新在盆子里装上水,挨着正院后罩房边上的院墙摆下去。
至于没冻实心的冰坨,也都摆在边上,没再收到空间。
这里位置偏,外面又有煤堆挡着,不走过去看的话,完全不会注意到。
进了冬月,天越发的冷,前几天的一场清雪后,最近几天气温更是直线下降。
就算白天,温度也只有零度左右。
甚至井边不被阳光照到的冰也都没再融化,留下一片薄冰。
这样放在外面的盆子,到了傍晚,还能再换一拨,基本上再冻两个晚上,那些冰坨就能冻实心了。
后边的房子这几天没再烧火了,就连偶尔做一次饭李想国也都在厢房解决的。
这边大半东西也都挪到了前面屋里。
停了火的室内,房间愈发的冷了。
早两天,后边的缸里就结上了冰碴。
李想国干脆在空间里刷干净两口大缸,装满自来水,再加上厢房里的水缸。
这样就可以很长时间才需要重新接一次水。
至于房间里的缸更是直接把水倒干净了。
省得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缸里的冰冻瓷实,再把缸给胀裂了。
现在这边房子里就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哪怕被人闯空门也没什么好怕的。
他又想到自己东北房里的缸,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记得帮着把水倒了,还有酸菜也都捞出来,缸里的水也都倒掉。
要不然明年回去,房间里那是真的没眼看。
明年回去以后可能很久才会回去一次,房子留在手里没有任何意义。
等回去时候还是问问村里哪家要,干脆直接转出去。
放在那里放着,没人维护,最后十之八九也得直接烂掉。
转手的难度估计不大。
毕竟村子里年轻人不算少,自己盖房还没自家的好,价钱差不多的情况下怎么选,想也知道。
自己又不是指望这房子发财,价钱差不多就行了。
最多再来个两天,这池塘就能完工了。
到时候,哪怕什刹海结冰了,也不耽误他去那里弄点湖水和淤泥。
这样尽可能留下有益的微生物,甚至淤泥中可能还有些水草的种子,那样也省得自己去找了。
挺水植物就算了,毕竟自己这里有的只有蒲草和芦苇这些,还都是连根挖的。
不排除淤泥里有芦苇种子,到时候长得到处都是芦苇,清理的时候也麻烦。
黑土的持水性好,透水性却不怎么样。
所以即便靠近湖水的一侧,塘底也没发现哪里有渗水的情况。
再次从空间出来时候。
李想国发现窗帘的缝隙里有淡淡的天光透进来。
这几天李想国白天没进过空间,除了必须离开的时候,大半时间都只坐在窗前看书学习。
那天晚上想着把大茂父母弄回来,那自然有机会就要去做。
所以他这几天每个白天都在观察,想要找一天后院儿的人都不在的时候过去搞事情。
这几天他就一边儿看书,一边儿寻找机会。
也正是因为这样,池塘才会拖到现在还没完工。
心里有事,所以李想国倒是也不在乎早一天晚一天的区别。
反正不进空间里也有事情可干。
新签到的两门功课,分别在昨天和前天刷到了满级经验。
现在外面也冷,更不用惦记着院子里的事情。
他也只好随便拿闲书来打发时间。
这几年闲书还能看看。
再过几年,随便看闲书就不一定是件好事——尤其是古籍,被人发现就不大妙了。
哪怕现在,他看过的书也都会直接收到空间,放到书架上。
力求养成不被人定个收藏非法出版物的罪名。
真被安个这样的罪名,那也是栽赃,这就不是能不能防的问题了。
清晨房间里的温度不是很高,毕竟他也真不在房间里待着。
所以根本就不去压炉子,炉子里的煤球烧完,屋子里的温度自然就下来了。
拿着棉袄套在身上,李想国去桌边把窗帘拉开。
一阵寒气随着窗外的光明扑面而来。
玻璃上也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霜花,尤其边角上,更是洁白一片,半点外面的场景都看不见。
透过窗花,院子里的场景显得破碎又朦胧。
来自后世的李想国依稀记得,今年正好赶上拉尼娜现象中度发生,所以整个东亚北方的冬季风增强。
促使寒潮南下更频繁且势力更强,出现五十年一遇的极寒天气。
这个阶段,半岛战争长津湖战事胶着,那里更是持续零下三十几度的低温。
这个温度连上辈子常年生活在东北的李想国都没经历过几次。
冬装严重短缺,致使数千热血男儿,冻死在战场上。
冻伤的战士更是不计其数。
四九城同样也受到寒潮影响,这个冬天也特别冷。
停电太频繁,李想国也懒得去派出所找电工过来装插座。
至今那没办法装电池的收音机仍然还是个摆设。
所以他也没地方知道天气预报。
他还想着下次交电费的时候,干脆叫电工把电停掉算了。
虽然没几个钱,不过真的没用几次,现在更是基本不去跨院那边房间,这电费交得也挺亏的。
实际上他不知道的是,哪怕他把插座装好,听不到到天气预报。
这个阶段,天气讯息都是属于军事情报,直到一九五三年才向民用开放,但是第一次天气预报一直到五六年才开始播报。
至于电视的天气预报,那就得到八十年代才有了。
最近一段时间,晚上的气温起码也在零下十度以下。
是与不是,李想国倒是不较真儿。
要不然拿着闹表到外面实测一下,起码也能知道个大概其。
掏出口袋里的怀表看了下,时间不过六点刚出头。
院子里没那么亮,各家各户也没半点声音。
倒是可以理解,这院子里的现在基本都是轧钢厂上班的,早上八点上班,走个三四十分钟就差不多了。
早上一般就算这个点儿还都没起床。
李想国也发现,每天早饭都是王玉兰给后面老太太送过去的。
大半时候都是窝头加糊糊或者稀饭。
要是易中海回来,第二天早上送的才可能是馒头,偶尔会是一碗面条。
当然,易中海回来的时候,也会叫东绿去吃个早饭。
想来也是为的联系感情。
看得李想国就觉得好笑,后世人家最多也就是个周末夫妻。
看看人老易和东绿,这周末父子已经上线了。
这个点儿,院子里无需过多关注。
去厨房把炉膛里的炉渣清理干净,从空间取出燃烧的煤球在炉子里装进去半炉子。
再在上面加进去新的煤球,最后再把装满冷水的铁皮壶坐在炉子上。
李想国照例去了跨院。
将冻实心的那些冰坨全都收进空间,再把盆子收进空间。
不过这两天白天,他也都是把冰坨化下来以后,就重新在盆子里装上水,挨着正院后罩房边上的院墙摆下去。
至于没冻实心的冰坨,也都摆在边上,没再收到空间。
这里位置偏,外面又有煤堆挡着,不走过去看的话,完全不会注意到。
进了冬月,天越发的冷,前几天的一场清雪后,最近几天气温更是直线下降。
就算白天,温度也只有零度左右。
甚至井边不被阳光照到的冰也都没再融化,留下一片薄冰。
这样放在外面的盆子,到了傍晚,还能再换一拨,基本上再冻两个晚上,那些冰坨就能冻实心了。
后边的房子这几天没再烧火了,就连偶尔做一次饭李想国也都在厢房解决的。
这边大半东西也都挪到了前面屋里。
停了火的室内,房间愈发的冷了。
早两天,后边的缸里就结上了冰碴。
李想国干脆在空间里刷干净两口大缸,装满自来水,再加上厢房里的水缸。
这样就可以很长时间才需要重新接一次水。
至于房间里的缸更是直接把水倒干净了。
省得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缸里的冰冻瓷实,再把缸给胀裂了。
现在这边房子里就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哪怕被人闯空门也没什么好怕的。
他又想到自己东北房里的缸,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记得帮着把水倒了,还有酸菜也都捞出来,缸里的水也都倒掉。
要不然明年回去,房间里那是真的没眼看。
明年回去以后可能很久才会回去一次,房子留在手里没有任何意义。
等回去时候还是问问村里哪家要,干脆直接转出去。
放在那里放着,没人维护,最后十之八九也得直接烂掉。
转手的难度估计不大。
毕竟村子里年轻人不算少,自己盖房还没自家的好,价钱差不多的情况下怎么选,想也知道。
自己又不是指望这房子发财,价钱差不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