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林风遇疑点,陆辰查李老板背景-《都市重生:逆转青春》

  老江城菜馆的煤炉在十月末的清晨里冒着白气,王建国正用长勺搅动锅里的红烧肉,油花溅在搪瓷锅沿上,发出“滋滋”的轻响。林风拎着刚打印好的短视频脚本走进来,手里还攥着一张便签——上面记着陆辰叮嘱的“重点:突出红烧肉的软烂口感,加一段王师傅炖肉的特写”,这是这周要给老江城拍的第三条探店视频,之前两条在校园号下架后,只能发在辰风自己的QQ群里,却意外收获了不少转发。

  “王师傅,今天拍炖肉的镜头,得麻烦您多炖一会儿,拍出来才好看。”林风把脚本递过去,目光却不经意扫过菜馆角落的桌子——那里坐着两个身影,一个穿着黑色连帽衫,是张浩;另一个穿深灰色西装,公文包上印着“江城供应链”的银色logo,正低头跟张浩说着什么,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划动,像是在展示什么文件。

  林风心里一紧,下意识放慢了脚步,假装整理脚本,耳朵却仔细听着那边的对话。距离太远,只能断断续续听到几个词:“李老板……收购……餐馆……断辰风的货……”接着,西装男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牛皮信封,递给张浩,拍了拍他的肩膀:“李老板让我跟你说,别急,慢慢来,先把辰风的商家撬过来几个,下个月供应链就能卡住他们。”

  张浩接过信封,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抬头时正好瞥见林风,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对着西装男说了句“先走了”,就匆匆往菜馆外走。林风赶紧低下头,假装看脚本,直到两人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才快步走到王建国身边,声音压得很低:“王师傅,刚才那穿西装的是谁?跟张浩走得挺近的。”

  王建国往巷口瞥了一眼,手里的勺子顿了顿:“那是李志强的手下,姓刘,前几天还来我这儿,说要‘收购’我的菜馆,给的价很低,还说‘不答应就断我的五花肉供应’,我没理他。”

  “李志强?”林风心里咯噔一下——这个名字陆辰提过,前世就是这个人坑了辰风的创业项目,没想到这一世这么早就跟张浩勾连在一起。他没敢多问,怕引起怀疑,只匆匆跟王建国确认了拍摄时间,就拎着脚本往科创大厦跑,路上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打转,他的脚步却越跑越快,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把这事告诉陆辰。

  科创大厦12楼的办公室里,陆辰正对着电脑皱眉头。陈阳坐在旁边,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上是辰风QQ群的后台数据:“昨天发的红烧肉视频,转发量有180次,比上次少了30次,主要是因为没有校园号引流,只能靠学生自发转发。”苏晴则在整理客服反馈,手里的笔在纸上画着圈:“有5个学生问‘为什么校园号看不到你们的视频了’,还有人说‘刷到有人骂你们视频抄袭,是真的吗’,得赶紧澄清。”

  “抄袭是假的,”陆辰指着电脑上的对比图,“那人发的‘抄袭证据’是截了我们视频的前3秒,跟网上的模板混在一起,故意误导人,已经让陈阳查IP了,应该是李老板的人搞的鬼。”

  话音刚落,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林风喘着粗气跑进来,手里的脚本都揉皱了:“辰子!我刚才在老江城看到张浩了!跟一个穿西装的男人在一起,那男的是李志强的手下,还说要‘收购餐馆’‘断咱们的货’,下个月供应链就要动手!”

  陆辰手里的鼠标“啪”地落在桌上,屏幕上的对比图晃了一下。他之前只知道李志强做建材和校园配送,却没料到对方还在布局“餐饮供应链”——收购餐馆、卡住货源,这是要从上游彻底断了辰风的根基,比之前的价格战、砸店更狠。

  “你听清他们说‘收购’哪些餐馆了吗?”陆辰赶紧追问,手指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有没有提老江城、晨光或者巷尾麻辣烫?”

  “没听清具体的,但那男的给了张浩一个信封,看起来像是钱,”林风努力回忆当时的细节,“张浩抬头看到我就走了,王师傅说那男的前几天还去老江城谈收购,给的价很低,明显是威胁。”

  陈阳这时突然开口:“我刚才查李志强的工商信息,发现他上个月注册了一家‘江城校园餐饮管理公司’,经营范围里有‘餐馆收购’‘食材供应’,股东里还有一个是之前快客快餐店的老板——就是之前跟咱们打价格战的那家!”

  苏晴也凑过来,手里拿着手机:“我表姐刚才发消息说,她听大三的学长说,最近有好几家校园周边的餐馆都收到了‘收购意向书’,给的条件都差不多:要么低价卖店,要么跟李志强的供应链合作,只能用他的食材,不然就断货。”

  信息碎片在陆辰的脑海里快速拼凑:李志强注册新公司,收购餐馆、垄断供应链,再让张浩当“内应”撬走辰风的合作商家,最后用供应链卡住货源——一套完整的垄断计划,环环相扣,目标就是彻底把辰风挤出校园餐饮市场。

  “不能让他得逞,”陆辰握紧拳头,眼神变得坚定,“首先,咱们得跟合作商家绑定得更紧——陈阳,你在系统里加一个‘食材溯源’功能,让学生能看到餐馆用的食材来源,突出‘新鲜、正规’,跟李志强的冻肉供应链做区分;苏晴,你联系王师傅、张磊他们,明天一起开个会,给他们涨分成,从10%涨到12%,再承诺帮他们抵抗收购压力,只要他们不跟李志强合作,辰风就帮他们做宣传、稳客源。”

  “涨分成?那咱们的利润会少很多。”林风有点担心,上个月刚靠短视频业务赚了2万多,要是涨分成,可能会把利润压缩到一半。

  “现在不是算利润的时候,”陆辰摇摇头,“要是商家被李志强抢走,咱们连外卖业务都保不住,更别说短视频了。涨分成能稳住他们,等熬过这段时间,再想办法拓展新业务补回来。”

  陈阳已经开始在系统里设计“食材溯源”模块:“我会把王师傅的五花肉供货商、张磊的鸡腿供货商信息都录进去,学生点餐后能看到‘食材来源:惠民肉食,检疫合格编号XXX’,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放心,还能帮商家证明自己用的是好食材,不会被李志强的冻肉比下去。”

  苏晴也拿起手机,给王建国发消息:“王师傅,明天上午10点在辰风工作室开商家会,有要事商量,还能帮您解决收购的麻烦。”没过多久,王建国就回复:“好!我一定到,还能叫上巷尾的刘姐一起,她昨天也收到收购意向书了!”

  当天下午,陆辰没闲着,让陈阳帮忙查李志强的“江城供应链”具体覆盖范围。陈阳通过工商信息和公开报道,整理出一份表格:“李志强的供应链主要覆盖江城东部的批发市场,跟咱们合作的惠民肉食、老江城的五花肉供货商都在西部,暂时没被他控制,但他上个月刚跟东部的3家大型肉食厂签了独家协议,接下来可能会往西部扩张。”

  “得提前跟咱们的供货商打招呼,”陆辰立刻给惠民肉食的王师傅打电话,“王师傅,最近有没有人跟您谈独家合作?要是有,您别答应,辰风这边可以给您保证销量,每个月至少从您这儿进200斤鸡腿、150斤五花肉。”

  王师傅在电话里笑了:“你放心,昨天有个穿西装的找我,说要包了我的货,我没同意——跟你们合作踏实,学生都认你们的账,比跟那些‘大公司’打交道靠谱多了!”

  挂了电话,陆辰心里稍微踏实了些,但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李志强有资本优势,能给供货商更高的价格、更稳定的订单,要是长期耗下去,供货商未必能一直坚持。他需要找到李志强的弱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晚上,科创大厦的办公室只剩下陆辰一个人。他对着电脑,翻着陈阳整理的李志强资料,目光停在一行字上:“2007年,李志强因‘不正当竞争’被江城工商局处罚,涉及垄断某高校校园超市货源。”

  “不正当竞争?”陆辰心里一动,赶紧搜索当年的新闻——果然,有报道称李志强当年通过低价倾销、威胁供货商等手段,逼走了高校里的3家小超市,最后被学生举报,工商局罚了他5万元。虽然处罚不重,但这说明李志强的垄断手段早有先例,而且存在违法风险。

  他立刻给匿名者发了条短信:“你知道李志强现在的供应链有没有违法违规?比如用不合格食材、强迫商家合作?”

  匿名者回复得很快,附带了一张照片:“这是李志强供应链的冻肉检疫报告,有几份是伪造的,还有商家反映他强迫签‘独家协议’,不签就断货。你要是能拿到更多证据,可以举报到工商局。”

  陆辰看着照片里模糊的检疫报告编号,心里燃起一丝希望。这或许就是打破李志强垄断的关键——只要能找到他违法的证据,就能通过法律手段阻止他的扩张。

  他把照片发给陈阳:“明天帮我查一下这些检疫报告的编号,看看是不是真的伪造的。另外,联系之前被李志强威胁的商家,看看能不能收集到强迫签协议的证据。”

  陈阳回复:“好,我明天一早就查,还能找计算机系的同学帮忙,查得更快。”

  陆辰合上电脑,看向窗外的夜色。科创大厦楼下的路灯亮着,偶尔有晚归的学生走过,说说笑笑的声音飘上来,带着青春的热闹。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更艰难,李志强不会轻易放弃垄断计划,张浩也会继续找机会搞破坏,但他不再像之前那样焦虑——他有团队的支持,有商家的信任,还有对抗违法垄断的底气。

  只是他没想到,第二天一早,陈阳就带来了一个更惊人的消息:“我查了李志强的银行流水,发现他每个月都有一笔钱打给学校后勤处的一个账户,而且他的‘校园配送公司’注册地址,就在后勤处旁边的写字楼里——他们可能有勾结!”

  陆辰手里的咖啡杯瞬间停在半空。学校后勤处?这意味着李志强不仅有校外的势力,还在学校内部有靠山。要是后勤处帮着他打压辰风,比如禁止辰风在宿舍区配送、限制辰风的宣传,那后果不堪设想。

  他深吸一口气,手指微微攥紧。这场对抗,已经从校外的商业竞争,延伸到了学校内部的权力关联。他看着办公室墙上的“辰风工作室”招牌,心里清楚——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而下一卷的故事,将在这场“校内勾结 校外垄断”的双重危机中,正式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