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电报机!-《大秦:腹黑始皇,在线吃瓜!》

  终于!

  一个月又三天的时间过去。

  终于,第一批的产品,做了出来。

  其实有线电报新技术原理就是利用电流的通和断,对应需要转换成的特定的字符,比如字母数字和符号等形成一套比较标准化的编码,最主流的当然是大名鼎鼎的莫尔斯电码,也叫摩斯电码。

  通过发送端控制电流的通和段生成不同长度的电信号,然后在接收端把电信号转化成机械动作还原成文字或者符号信息就已经完成了传送。

  用更简单通俗的道理就是,我这边的一系列动作通过电信号传过去你那边接受动作之后,把这些动作按照对照的文字或者符号翻译出来,就知道你原来发送的是什么了。

  比如我发送两个点,三个横杠,最后一个是一个点,一个横杠,按照特定顺序进行编译之后,这三个就可能代表三个字,比如第一个字是十,第二个字是三,第三个字是号。

  意思就是十三号!

  如果双方之前的交流是询问什么时间见面,那这个13号,就是答案。

  而通过有线电报的核心原理,整套系统只需要做到发送传输接收辅助的4种分类别设备的配合就可以了。

  更简单一点来说,这个核心设备就是电报机,其中的核心部件是电磁感应器,本质上来讲,就是把电信号和可感知的物理信号进行相互转换。

  比如电报机最简单的电报键,其实就是一个电流截停键,按下的时候电路就接通了,松开的时候电脑就断开了,相当于一个小小的电子开关。

  这个原理还是十分简单的,学过最基础物理电路的都能知道。

  比较复杂和吃力的是如何保证电路的稳定性,以及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毕竟这玩意是电啊,而且还要铺展开来,如果不稳定,那绝对不行。

  漏电?

  那就更不行了!

  所以,这些科研人员,有一半多的精力,都要放在如何布置电路,如何确保电路的稳定性上?

  其实,在更早的电路通畅之前,用的供电设备都是伏打电堆。

  伏打电堆这东西,是用锌片铜片盐水浸泡的布片堆叠成的,相当于一个早期的电池,但是这玩意儿电压不稳定,电流还比较弱,支持的距离也稍微比较短,一般在几百米左右。

  几百米,那就不是有线电报,顶多只能当成是对讲机。

  不过这玩意也不是一点价值都没有,如果在能见度很差的情况下在声音和画像等传讯方式非常被限制的情况下,用电讯设备,哪怕是在几百米以内的范围相互传讯那么多准备,机组人员还是可以传讯到几十里以外的。

  几十里啊,别说古代了,现代一个县城或者一个城区的直线距离,绝大部分,都在三十里以内,甚至太多十里地顶天了。

  十里地,你喊是喊不通,骑马坐车还得一会,但电波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通讯。

  如果这个时候你想让对方过来拿什么东西,那你至少得先派人过去,通知他,然后他再拿过来,这是一来一回,至少两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