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各方反应-《皇孙白手起家》

  秦帝到了洛阳!

  此事一经传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把本就波澜起伏的水面,瞬间炸得汹涌澎湃。

  时至今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以秦国的实力,李昭是最接近一统天下之人。

  其一举一动,无不牵动世人的眼球。

  如今他离开金陵,冒着酷暑,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洛阳。

  若说是为了欣赏中原的美景,恐怕傻子都不会信。

  各方势力,愈想愈紧张。

  魏国最新反应过来。

  李佑从令狐承那里,还有长安、延州等地抽调兵马,勉勉强强凑够了两万余人,用来加强潼关的防御。

  觉得这还不够,丞相窦沛强烈建议,必须把薛世行重新派往上党,以防备秦军进兵河东。

  毕竟石艾本就让人忌惮,如今李昭又来了洛阳,怎能让人不担心。

  于是薛世行风雨兼程,又回到了上党。

  刚抵达后不久,收到了李昭写的信。

  薛世行看完信后,心情异常的复杂。

  接着一声长叹,将信件烧成了灰烬。

  实际上,早在李昭没建立大秦前。

  在李昭和李佑之间,不管是薛世行,还是令狐承、裴振阳等将领,皆持中立的态度。

  反正历朝历代,皇室子弟间为争夺帝位,流点血死点人,不是很正常吗。

  再怎么争,也不至于影响国家的存亡。

  可以说,李昭若打着大魏的旗号,挥兵长安;许多魏人,包括薛世行在内,绝不会死战到底。

  尤其李昭是白手起家,创业之主;手段有时虽略显狠辣,但在这个藩镇猖狂的年头,大魏更需要李昭这样的帝王。

  可问题是..........

  李昭偏偏要当秦太祖,不仅没想过振兴大魏,反而要攻灭其社稷。

  这怎么能行!

  薛世行祖祖辈辈,世居关中,皆忠于大魏。

  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成为亡国之人。

  ...........................................................................................................

  除了魏国,对李昭北上的消息,燕王刘泰反应同样激烈。

  一方面在黄河北岸,增派兵力,加紧布置防御;另一方面遣使者携带几车金银珠宝,匆匆赶去洛阳拜见李昭。

  使者一再向李昭承诺,只要秦军不北上,燕国愿成为大秦附属国,永生永世称臣纳贡。

  自始至终,使者态度异常的卑微。

  之所以会这样,皆因刘泰当前境地,确实有些不妙。

  在燕国内部,嫡长子刘钰泽和太子刘文俊之间,关系愈加紧张。

  次子刘程元,也站在了刘钰泽一侧。

  刘钰泽府邸内家兵,甚至在街道上,当众打伤太子府的人,刘文俊很是生气。

  若不是刘泰及时干涉,搞不好事情会闹的更大。

  而在外部,燕军迟迟没有拿下邺城和博州。

  除了这些,刘泰已得到消息,达里图在漠北初战顺利,年底前有望彻底占据漠北。

  自从上次北伐草原,被达里图一战打垮了三万人,刘泰再也不敢小觑对方。

  一想到将来,十多万东胡铁骑,气势汹汹跨过燕山,长驱直入,刘泰就感到头疼。

  如今,李昭又突然跑到了洛阳。

  虽说他对燕国使者态度亲切,表示秦军毫无北上的打算。

  可对这些话,刘泰很难相信。

  此方面,李昭可谓劣迹斑斑。

  他曾和齐国定下停战协议,也向曹泽、刘康保证过,绝不会对其动兵。

  结果嘛.........

  秦军毫不犹豫挥起了长刀!

  正当刘泰愁眉苦展时,正在进攻博州的刘文俊,传来了一则意外的消息。

  刘康不想再打了!

  他派二弟刘熙去见刘文俊,称希望燕军罢兵,燕赵两军同心协力,共抗秦军。

  为表示诚意,刘康愿意把其妻妾、子女,全送往幽州为质。

  甚至只要刘泰同意,他本人可亲自来一趟幽州。

  刘泰心里顿感惊讶。

  刘康一介平民,历经艰险,从河工到当世枭雄;哪怕屡屡被秦军击败,依然斗志不减。

  如此人物,竟然主动向自己服软。

  刘泰担心有诈,一时有些犹豫。

  长史宋韬明却建议答应刘康的请和,“秦军按兵不动,刘康此举,无非是担心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可放过刘康,本王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刘泰神情略显郁闷。

  “刘康麾下,至少有两万余士卒,陈渭清、高和等人,皆是良将;若能一心抗秦,对大王来讲,也是件好事。且他是个聪明人,只要秦军威胁不减,绝不会背叛大王。”

  刘泰一番深思后,答应了下来。

  六月下旬,正在围攻博州的数万燕军。

  在刘文俊率领下,主动后撤五十里,解除了对博州的威胁。

  此事迅速引起沈宁的注意。

  他心里很不爽。

  失算了!

  燕赵讲和,这显然不符合秦国的利益。

  秦军进军河北的时间,也随之被提前。

  喜欢皇孙白手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