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流言-《皇孙白手起家》

  “夫君还需当心,不仅开封有此流言,听说许昌、洛阳那边也有人在议论,夫君需速速向陛下解释此事。”夫人杨月忧心道。

  沈宁笑了笑,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你无需多虑,我早已上奏金陵,相信陛下已知道此事。”

  “那就好。”杨月道,表情稍微和缓起来。

  最近一段时间,开封城内出现几则关于沈宁的流言,要么是沈宁拥兵自重,将自封为王;要么是皇帝迫于无奈,将下旨封他为王,并划开封、许昌、洛阳等处为其辖地。

  甚至有人说,开封的兵权已由沈宁亲信把控,连皇帝都指挥不了开封的兵马。

  说的有鼻子有眼,仿佛真的似的。

  酒馆茶肆等处,常常有人议论此事。

  一时间,事情传的沸沸扬扬,难辨真假。

  即使沈宁平日里性子温和,心中依旧一万个草泥马。

  如此恶毒的流言,简直要置他于死地。

  面对开封一些官员的试探,沈宁断然否认,谣言却还是没有完全消散。

  这多少显得有些不太正常。

  开封城内的黑冰台密探,迅速行动起来,配合官府抓捕了不少人。

  但主谋者是谁,依然没有查出来。

  同时,黑冰台并不完全信任沈宁。

  作为大秦最大的特务机构,黑冰台仅对皇帝一人负责。

  沈宁毕竟手握重兵,可以调动潼关以东、黄河以南的数万秦军,属于黑冰台重点关注对象。

  除此之外,流言传播如此迅速,也和沈宁迟迟不挥兵北上有关系。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与达里图一战后,燕王刘泰迫切想要尽快占据河北。

  邯郸已被燕军攻下,邺城被围的水泄不通,刘康在博州苦苦支撑。

  一旦邺城被攻破,基本意味着河北将彻底落入燕军之手。

  到时候,燕军实力进一步增强,必然会渡过黄河南下。

  被动迎战,不符合秦军一贯作风。

  大秦将士,素来喜欢先下手为强。

  不少将领坚持,当遣一支锐旅速速渡过黄河,趁着燕军主力被邺城拖住,猛然攻之。

  可沈宁作为前线主帅,毫不出兵的迹象,怎能让人不着急。

  他对陈哲等人解释,邺城是孟凯根基之地,城池经营多年,里面军械、粮草充足;刘康也是当世枭雄,不会这么快被燕军消灭。

  此说法并未被所有人接受。

  最近出现沈宁自封为王的传言,不少将领联想到沈宁不愿出兵,难免有些半信半疑。

  陈哲原计划从济南前往开封,商讨日后战事。

  中途称身体有恙,驻足不前,派一偏将代替他前往开封。

  沈宁知道,以陈哲的谨慎,一定是在等金陵的消息。

  察觉到周围一道道,若有若无异样的目光,沈宁心中又气又好笑。

  大秦,终归是天子的大秦。

  从昭武军时期到现在,军权始终牢牢握在天子手上。

  军中无论是高级将领还是普通步卒,皆清楚真正效忠的人是谁。

  他要是真敢自封为王,皇帝根本用不着出手,身边的人都能把他绑了。

  至于加封为王,更是荒谬。

  皇帝永远都不会封异姓为王。

  ........................

  从开封到金陵,来回至少需十多日。

  金陵传回来消息之前,沈宁军权未受到多大影响。

  但宅邸四周,隐隐约感觉多了一些人。

  沈宁假装不知道,和往常一样处理军务。

  过了半月,有兵部官兵抵达开封,带来了李昭的旨意。

  很快,陈哲、杨叶秋、潘有霖等人,皆聚集到了开封。

  官员神色严肃,当众朗读圣旨。

  “宵小之人,妄图离间君臣之义,毁朕大秦基业;然,朕与英国公相识多年,知其乃忠义之士。愿诸位明眸善睐,勿为所惑.........。”

  皇帝毫不掩饰对沈宁的信任,还把其子女送来开封。

  众将领高赞陛下英明。

  沈宁长长松了口气,顿感身子轻松许多。

  .................................................................................................................

  金陵城,乾元殿。

  “朕记得,燕太子刘文俊好像是刘泰的三子,对吗?”李昭悠悠然道。

  杜安回道:“是的,刘泰嫡子有三人,嫡长子刘钰泽,次子刘程元。”

  “刘泰废长立幼,想必幽州有不少非议吧。”

  “正如陛下所言,哪怕刘文俊战功显赫,仍有人劝刘泰改立刘钰泽为太子;且刘钰泽结交了不少官员,身边有一股不小势力。听说刘泰召集众人议事时,刘钰泽时常和刘文俊起争执,幽州众人对此早已见怪不怪。”

  李昭面无表情,有一下没一下的敲击着膝盖。

  “接下来怎么做,不用朕教你吧。”

  “臣明白!”杜安躬身道。

  “去吧。”

  杜安没有移动脚步,神色迟疑,“陛下,英国公那边,微臣有些不太放心,要不要再继续盯着?”

  “不用,把人全都撤走。”李昭凝声道。

  大战在即,他需要前线将领心无旁骛,专注于眼前的战事。

  “是!微臣告辞。”杜安缓缓退出了大殿。

  李昭嘴角泛起一丝不屑。

  虽然迄今没查出是谁在开封造谣生事,李昭觉得大概率是刘泰派人干的。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早年秦、齐交战时,黑冰台针对柳知捷、沈天等齐将,不止一次在金陵城内散发传言,使得齐帝姜宁贤起了疑心,一定程度上打乱了齐军的出兵节奏。

  刘泰之所以这么做,估计也是被逼急了。

  达里图带兵去了漠北,燕军必须在他回来前攻下邺城。

  若此时秦军大举北上,邺城之战胜负难料。

  刘泰怎能不担心!

  况乱世争霸,本就无所不用其极。

  随着秦军威胁越来越大,敌人手段愈加疯狂。

  下毒、暗杀、美人计、贿赂官员...........

  只要能想到的,什么方法都可以用。

  魏帝李佑身边亲信、大太监刘锦,从昭武元年开始,年年派人来金陵刺杀李昭。

  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买通了宫中的一名御厨,打算给李昭饭菜里掺点东西。

  吃了就一觉不醒的那种。

  巧合的是,李昭当时去了中原。

  等回来后,该御厨已被关入死牢。

  黑冰台有向李昭请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遣刺客暗杀李佑。

  李昭没有同意。

  当然不是因为他心慈手软。

  魏国的未来,取决于接下来的战事,已经不是李佑能决定了的。

  其次嘛........

  或许是出于一种恶趣味。

  他想见到活着的李佑。

  有些话,李昭想和李佑聊一聊。

  安静的大殿内,没人注意到,皇帝眼神变得亢奋,表情稍显扭曲。

  过了许久,才彻底平复下来。

  ..........................

  数日后,李昭召集了紫薇阁、枢密院及六部尚书侍郎。

  主要议题只有一个。

  他打算再次北上,赴洛阳督战。

  本以为会有大臣反对,结果却意外的顺利。

  甚至有人催促李昭尽快北上,万万不可耽搁。

  见其态度如此急切,简单一想,李昭很快明白。

  估计和沈宁一事有关。

  沈宁手上这么多兵力,众人多少有些担心。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杨智等枢密院几人,面色却甚是不爽。

  觉得文官们态度,是故意引皇帝对武将起猜疑之心。

  若不是李昭在这里,估计当场就开骂。

  廷议结束,褚子清主动留了下来。

  他问了一个比较关心的问题。

  “倘若战事顺利,陛下是否还回金陵?”

  喜欢皇孙白手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