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统一货币单位-《重生朱雄英,复活白起灭倭国》

  第二天,初六,洪武二十七年的第一次朝会。

  寅时三刻,奉天殿外已经站满了等候的文武百官。

  虽然按照新规,今日朝会推迟到卯时才开始,但众臣都不敢怠慢,早早地就在宫门外候着了。

  "老李啊,你这脸色可不太好啊。"兵部尚书沈溍碰了碰身旁的李原名,"昨晚守岁没睡好?"

  李原名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压低声音道:

  "别提了,我家那小子非缠着我讲魏国公凯旋的故事,讲到三更天才睡下。"说着打了个哈欠,"不过听说今日朝会,陛下要宣布银两的用途?"

  正当两人低声交谈时,宫门缓缓开启。

  礼官手持拂尘走出,高声道:"百官入朝——"

  众臣立即肃整衣冠,按照品级鱼贯而入。

  奉天殿内,金碧辉煌的宫灯将整个大殿照得通明。

  朱元璋早已端坐在龙椅上,身着一袭明黄色龙袍,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显然心情极佳。

  朱标和朱雄英分别侍立两侧,一个温润如玉,一个英气逼人。

  "臣等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齐声跪拜,声音震得殿梁上的灰尘都簌簌落下。

  朱元璋大手一挥:"都平身吧!"他环视殿内,目光在几位藩王身上多停留了片刻,"今年朝会推迟了几日,诸位爱卿可还习惯?"

  户部尚书傅友文连忙出列:"回陛下,太孙殿下体恤臣等,让百官多休息几日,实在是仁德之举。臣等感激不尽!"

  原本老朱规定过年放假是从腊月二十八到正月初二,但朱雄英觉得应该让官员们多休息几天,于是延迟到初六。

  "嗯。"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看向朱雄英,"大孙,这事办得不错。"

  朱雄英躬身行礼:

  "孙儿只是觉得,一年到头,也该让诸位大人好好陪陪家人。"

  这时,晋王朱棡突然出列:

  "父皇,儿臣有本要奏。"他手里捧着一份奏折,"这是山西以工代赈的最新进展..."

  朱元璋闻言,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几分,伸手接过朱棡呈上的奏折,仔细翻看起来。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只听得见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好!好!"老皇帝突然拍案叫绝,将奏折递给身旁的朱标,"标儿你看看,老三这事办得漂亮!"

  朱棡见父皇高兴,连忙详细禀报:"启禀父皇,此次山西雪患相继,原本预计要饿殍遍野。但施行以工代赈后,灾民们重建屋舍两千余间。"他眼中闪着自豪的光芒,"如今不仅灾情已解,更因灾民们有了工钱又有了新家,纷纷购置家具衣物,当地的经济不减反增。"

  朱元璋捋着胡须连连点头:"妙啊!这才是治本之策!"

  突然想起什么,眉头一皱,"那些官营店铺,可曾趁机抬价?"

  "父皇放心。"朱棡连忙拱手,"儿臣严令各店铺只取微利。一床棉被成本八十文,售价不过九十文;一套桌椅成本二百文,售价二百一十文。"

  他顿了顿,"儿臣还派了暗访御史,若有商户敢抬价超过一成,立即革职查办!"

  老皇帝这才舒展眉头,欣慰道:

  "就该如此!百姓遭灾已是不幸,若再被奸商盘剥,天理难容!"

  他转向朱标,"标儿,将山西的做法抄送各布政司,让天下官员都学着点!"

  朱雄英适时补充:

  "此举可谓一举三得——灾民得活计,工程得完成,商路得畅通。孙儿建议,可将此法编入《救灾条例》,永为定例。"

  "准了!"朱元璋大手一挥,突然想起什么,对朱棡笑道,"老三啊,你这一趟差事办得好,等下一批银子到了,朕先拨二十万两给山西修水库!"

  朱棡喜出望外,连忙跪地谢恩。

  殿内众官员藩王见状,无不暗自盘算着自己辖地封地能否也效仿此法。

  朱雄英上前一步,手持玉笏躬身行礼:"皇爷爷,孙臣有本启奏。"

  朱元璋正高兴着,闻言笑道:"大孙有话直说。"

  "如今第一批银两已安全运抵,又大张旗鼓让应天府百姓都亲眼得见。"

  朱雄英声音清朗,在殿内回荡,"孙儿以为,推行新币的时机已然成熟,工部这半年来,一直有专人负责印制新式纸钞,现已备妥各面值统共五千万文。"

  "哗!"

  整个奉天殿一阵喧哗,谁都没想到太孙殿下居然这么雷厉风行,居然不声不响已经印制了这么多纸币。

  大部分人眼中都是忧愁,毕竟刚回收的宝钞是如何一步步贬值的一文不值还历历在目。

  "各位不要激动,且听我娓娓道来!"

  朱雄英手持玉笏,声音沉稳有力:"皇爷爷,孙儿以为,推行新币还有一项根本问题亟待解决——那便是统一货币单位。"

  他转身面向满朝文武,"如今我大明货币体系混乱不堪,市井交易中,有人用'文',有人用'贯',粮商以'斗'计价,布商以'尺'论价,甚至还有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精心绘制的图表,让太监展开给众人观看:

  "孙儿提议,自新币发行之日起,全国统一以'文'为基本货币单位。"

  "具体换算是,一两白银折合新币一千文,一贯铜钱折合新币一百文,一石米价定为三百文,一匹棉布定为二百文。"

  朱元璋眯起眼睛仔细查看图表:

  "这倒是个好主意,咱记得当年在民间时,最头疼的就是各家算账的法子都不一样。"

  户部尚书傅友文立即出列,手中账簿翻得哗哗作响:

  "太孙殿下明鉴!臣在户部这些年,单是各地税赋折算就耗费大量人力。光是去年秋税,浙江用银两,湖广用粮米,陕西用布匹..."

  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若统一用'文'计算,至少能省去三成文书工作,还能杜绝胥吏从中渔利。"

  喜欢重生朱雄英,复活白起灭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