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如鱼得水-《重生朱雄英,复活白起灭倭国》

  清晨,应天府,太孙亲兵营。

  朱雄英今天一大早便已策马来到亲兵营驻地。

  远远就听见校场上传来整齐的喊杀声,铁甲碰撞的铿锵声不绝于耳。

  “一二一!一二三四!”

  "立——正!"

  “稍息!”

  随着老默一声暴喝,三千火枪营亲兵齐刷刷地停下动作。

  晨光中,这些精锐战士身披新式轻甲,胸前护心镜擦得锃亮,腰间悬挂的燧发枪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们挺拔如松的站姿——经过倭国血战的洗礼,这些亲兵眼中再没有新兵时的青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历经沙场才有的沉稳杀气。

  "参见殿下!"老默单膝跪地,铁甲哗啦作响

  朱雄英翻身下马,拍了拍老默的肩膀:"起来吧,说了多少遍了,在我面前不用整这套。"

  “是,殿下!”

  朱雄英满意地环视亲兵营。

  这些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儿郎们,如今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精锐。

  他们的训练科目早已超出常规——除了传统的弓马骑射,还要学习火器操作、野外生存甚至简单的倭语、蒙语。

  "演示一下新式队列。"朱雄英下令道。

  随着老默和传信兵手中令旗挥舞,亲兵们迅速变换阵型。

  最前排的盾牌手半蹲举盾,第二排的长枪手从盾牌间隙突刺,第三排的火铳手则从上方瞄准。

  整个变阵行云流水,没有丝毫拖沓。

  "好!"朱雄英忍不住赞叹,"比倭国之战时又精进了。"

  正午时分,朱雄英来到中央学府的食堂。

  这座能容纳千人的大厅窗明几净,学生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用餐,气氛热烈却不嘈杂。

  "殿下,这边!"解缙远远招手。

  朱雄英端着餐盘走过去,发现王贞仪正和解缙讨论着什么,桌上还摊开着一本笔记。

  "在聊什么这么投入?"朱雄英笑着坐下。

  他的餐盘里是朴实无华的三菜一汤——红烧肉、清炒时蔬、腌笃鲜和一碗紫菜蛋花汤。

  王贞仪抬起头,明亮的眼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解大人正在给我讲解《永乐大典》的编撰体例。"

  她顿了顿,脸上泛起兴奋的红晕,"殿下,这中央学府真是太棒了!昨日天文科的张教授带我参观了新制的浑天仪,比元朝那台精密多了!"

  解缙扒了口饭,忍不住插话:

  "殿下,王姑娘的学识实在令人惊叹。她提出的'地圆说'新论证,和殿下那本物理书上如出一辙,连钦天监的老学究们都拍案叫绝。"

  这位大才子眼中满是钦佩,"更难得的是她那些奇思妙想——用玻璃磨制透镜观测微生物?用磁石引导航海?每一样都让人耳目一新!"

  王贞仪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解先生过奖了,学府的老师们才让我大开眼界呢。"

  她掰着手指细数,"李师傅教的水力纺纱机,王师傅改进的造纸术,还有张天师传授的炼丹...啊不,化学知识..."

  朱雄英夹了块红烧肉,笑问:

  "生活上可还习惯?听说你每天都熬到子时才回寝舍?"

  "啊,被殿下发现了。"王贞仪吐了吐舌头,"实在是学府藏书太丰富了。光是那套物理课本,就让我看得废寝忘食。"

  她突然想起什么,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一个精巧的铜制模型,"殿下请看,这是我根据书上的钟表原理设计的自鸣钟缩小版。”

  “这只是模型,若是能解决这些精密的部件,一定可以准确报时呢。"

  解缙凑过来细看,不禁啧啧称奇:

  "这齿轮咬合之精密,堪比工部最好的水运仪象台!王姑娘若是男子,定能入翰林院!"

  "解大人此言差矣。"朱雄英正色道,"在我这中央学府,只论才学,不分男女。"

  他转向王贞仪,"对了,你上次说的'蒸汽提水机',工部已经按图纸造出样机了,下午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王贞仪激动得差点打翻汤碗:"真的吗?太好了!"她随即又有些忐忑,"不过...我那些想法真的可行吗?毕竟都是些天马行空的..."

  "天马行空才好!"解缙拍案道,"当年张衡造地动仪,不也被讥为奇技淫巧?如今看来却是利国利民的重器!"

  三人正说话间,食堂门口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原来是杨荣带着几个算学科的学生走来,每个人怀里都抱着厚厚的账本。

  朱雄英招手让他们过来同坐,小小的餐桌顿时热闹非凡。

  朱雄英挑了挑眉,将手中的筷子轻轻搁在青瓷碗上:

  "哦?工部?"他饶有兴味地打量着眼前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孤还以为,以你的算学天赋,定会选户部才是。如今宝钞改制在即,户部可是急需精于计算的人才。"

  杨荣闻言,将怀中厚重的《数学书》小心放在餐桌一角,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回殿下,学生确实深思熟虑过。"

  他指了指窗外正在修建的新式水车,"就像那台按照王姑娘图纸改良的水车,不仅需要精密的计算水流冲击力,还要考虑木质齿轮的承重极限。"

  解缙夹起一块腌笃鲜,笑着插话:

  "这小子最近可痴迷了,整日泡在藏书阁,前几日还拉着秦逵大人讨论什么...抛物线?"

  "是抛射体运动轨迹的计算。"

  杨荣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随即又兴奋起来,"殿下,您知道吗?工部最近在修的黄河堤坝,光是土方计算就用了三套不同算法交叉验证。

  还有新设计的拱桥,需要计算每块石料的承重分布..."

  王贞仪突然眼睛一亮:

  "杨学弟说的可是《营造法式》里那个'绞角造'的改良方案?我看了图纸,确实精妙!"

  "正是!"杨荣激动地从怀中掏出一卷草图,"学生发现若是将桥墩的收分比例调整到1:0.25,再配合新式糯米灰浆,能节省三成石料!"

  他指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算式,"这些天我重新验算了七遍,绝对可靠!"

  朱雄英接过图纸细看,只见上面不仅换算标注着传统的"丈、尺、寸",还密密麻麻写满了阿拉伯数字和奇怪的符号。

  喜欢重生朱雄英,复活白起灭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