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久提着半袋没吃完的苹果,缓缓地走回寝室。
当他轻轻推开寝室门的瞬间,一股强大的力量突然袭来,他猝不及防,差点被撞倒在地。
定睛一看,原来是古力像一只饿虎扑食般猛地向他扑来。
“怎么样怎么样?央视采访顺利不?有没有上镜啊?”
古力满脸兴奋地问道,仿佛比白久还要紧张。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白久,似乎想要从他的表情中找到答案。
白久好不容易稳住身形,笑着回答道:
“还不错啦,采访过程挺顺利的。至于上镜嘛,我也不太清楚,得看最后的剪辑效果咯。”
古力一听,立刻激动起来:
“哇塞,那肯定能上镜啦!我妈说今晚要看新闻联播,让她也瞧瞧我室友的风采!”
他一边说着,一边兴奋地在原地跳了几下。
这时,白久注意到古力的电脑屏幕还停留在“游戏结束”的页面,显然他是等得太急了,连下一局都没来得及开。
正在这时,坐在书桌前的齐飞宇也探出头来,嘴里还嚼着半块面包。
他含糊不清地说道:
“是不是镜头里特帅啊?我跟我小侄女说了你要上新闻,她特意跟她妈请假说‘要等白久哥哥’呢!”
张志杨推了推眼镜:
“新闻联播的受众基数大,这次采访能让更多人知道理性公益,比单纯上热搜效果好。
不过,你没忘了写《罗密欧与朱丽叶》吧?评论区都快催疯了。”
白久把苹果放在桌上,没好气地拍开古力的手:
“就知道你们关注点不在福利院,全在我上没上镜。
镜头大多拍的是孩子们,我就说了几句话,还被小宇的画抢了风头。”
他拿起一个苹果抛给张志杨。
“不过效果确实不错,记者没刻意煽情,就拍了孩子们画画、拼拼图的日常,挺真实的。”
“那也很牛啊!”
古力抓起一个苹果啃了一大口,脆响清脆。
“新闻联播啊!我遇见你之前就没跟上过热搜的人同屋住过,更别说上新闻联播的了!
对了,我也催更一下,你那故事到底什么时候能写完呀?”
“明天再写,今天累了。”
白久瘫坐在椅子上,揉了揉太阳穴。
“采访前一直担心孩子紧张,现在松下来才觉得累。”
他打开电脑,却没立刻动笔,而是点开了福利院的红博 ——
最新动态是孩子们抱着苹果的合照,配文:
【乘风福利院:谢谢白哥哥的苹果,今天的春天是甜的】
齐飞宇凑过来看:
“你这哥哥当得比谁都上心,又是送苹果又是陪采访的。
说不定你还是个好老板,以后广厦上市了,你不得给每个艺人发苹果福利?”
“发苹果怎么了?”
白久挑眉。
“孩子们喜欢,艺人要是喜欢也能发。
比起这些,我更担心新闻播了之后,会不会又有人去福利院蹲点。”
张志杨接过话:
“应该不会,这次采访强调了理性公益,应该可能会放福利院的官方联系方式,想帮忙的人会按正规渠道来。
你啊,就是操心太多,先把你的剧本写完再说吧。”
白久笑着点头,把电脑页面切回文档,指尖落在键盘上。
而此刻,然州市第二中学高二(3)班的教室里,投影仪正亮着,播放着傍晚六点半的新闻联播。
春日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有的同学在偷偷刷题,有的在小声聊天,小溪也撑着下巴,眼神有点涣散 ——
她早上起得早,这会儿正犯困,心里还惦记着晚上回家用妈妈的手机刷白久的红博,看看《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没更。
“同学们认真看,今天有关于咱们本地福利院的新闻。”
班主任敲了敲讲台,教室里瞬间安静了些。
小溪打了个哈欠,勉强把目光移到屏幕上。
画面里先是乘风福利院的大门,接着是活动室的场景 ——
熟悉的书架、墙上的画,还有孩子们拼拼图的身影,她心里嘀咕 “这福利院看着好眼熟”。
直到镜头扫到一个穿着白色连帽衫的身影,正蹲在孩子身边,指尖擦去孩子脸上的颜料。
那侧脸!那动作!
小溪猛地坐直身子,手里的笔 “啪嗒” 掉在地上。
“是白久!”
她下意识地小声惊呼,引得同桌扭头看她。
“谁?”
同桌一脸疑惑。
“你说那个写《春天在哪里》的歌手?”
小溪用力点头,眼睛死死盯着屏幕:
“对!就是他!他还写了《怎叹》,我超喜欢他!”
她的心跳得飞快,手指紧紧攥着衣角 ——
要是有手机,她现在就能拍下来发去 “酒精” 粉丝群,跟大家分享 “偶像上新闻联播了”。
可现在手机被妈妈收了,只能眼睁睁看着镜头里的白久接过孩子的画,笑着说 “画得真好”。
屏幕里,白久的声音透过投影仪传来,温和又认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这些孩子来说,‘被看见’比‘被给予’更重要…… 我们希望大家的爱,是‘刚好’的爱。”
小溪听得眼睛发亮,心里满是骄傲 ——
她喜欢的偶像,不仅会写歌,还会做公益,会用心守护孩子们的笑容,这比任何舞台上的光芒都更让她心动。
新闻很快结束了,班主任开始总结 “要学习理性公益精神”,小溪却满脑子都是刚才的画面。
下课铃一响,她就拉着同桌的手:
“你看到没?白久真的在做公益!他一点都不炒作,就安安静静陪孩子们玩,太帅了!”
“看出来了,你都快激动哭了。”
同桌笑着打趣。
“回家用你妈手机看回放呗,还能截几张图发群里。”
小溪用力点头,心里已经开始盘算:
回家先跟妈妈说 “新闻里有喜欢的歌手做公益”,再求妈妈让她用手机看回放,再去粉丝群跟大家分享 ——
她仿佛已经看到群里炸开锅的样子,大家肯定会说 “白久太优秀了”“不愧是我们的偶像”。
放学路上,小溪踩着夕阳的影子,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
她想起第一次听听《怎叹》,又被 “山有木兮木有枝” 的意境打动。
后来听《《春天在哪里》时,是在学校的广播里,那时候觉得 “这歌真甜”。
现在看到白久在新闻里做公益,才明白为什么大家说 “喜欢一个偶像,是因为他能带来正能量”。
她摸了摸口袋里妈妈给的零花钱,心里偷偷决定:
下次攒够钱,就给乘风福利院捐几本绘本,就像白久说的,“用刚好的爱,陪孩子们长大”。
喜欢系统,我要当大大大大明星
当他轻轻推开寝室门的瞬间,一股强大的力量突然袭来,他猝不及防,差点被撞倒在地。
定睛一看,原来是古力像一只饿虎扑食般猛地向他扑来。
“怎么样怎么样?央视采访顺利不?有没有上镜啊?”
古力满脸兴奋地问道,仿佛比白久还要紧张。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白久,似乎想要从他的表情中找到答案。
白久好不容易稳住身形,笑着回答道:
“还不错啦,采访过程挺顺利的。至于上镜嘛,我也不太清楚,得看最后的剪辑效果咯。”
古力一听,立刻激动起来:
“哇塞,那肯定能上镜啦!我妈说今晚要看新闻联播,让她也瞧瞧我室友的风采!”
他一边说着,一边兴奋地在原地跳了几下。
这时,白久注意到古力的电脑屏幕还停留在“游戏结束”的页面,显然他是等得太急了,连下一局都没来得及开。
正在这时,坐在书桌前的齐飞宇也探出头来,嘴里还嚼着半块面包。
他含糊不清地说道:
“是不是镜头里特帅啊?我跟我小侄女说了你要上新闻,她特意跟她妈请假说‘要等白久哥哥’呢!”
张志杨推了推眼镜:
“新闻联播的受众基数大,这次采访能让更多人知道理性公益,比单纯上热搜效果好。
不过,你没忘了写《罗密欧与朱丽叶》吧?评论区都快催疯了。”
白久把苹果放在桌上,没好气地拍开古力的手:
“就知道你们关注点不在福利院,全在我上没上镜。
镜头大多拍的是孩子们,我就说了几句话,还被小宇的画抢了风头。”
他拿起一个苹果抛给张志杨。
“不过效果确实不错,记者没刻意煽情,就拍了孩子们画画、拼拼图的日常,挺真实的。”
“那也很牛啊!”
古力抓起一个苹果啃了一大口,脆响清脆。
“新闻联播啊!我遇见你之前就没跟上过热搜的人同屋住过,更别说上新闻联播的了!
对了,我也催更一下,你那故事到底什么时候能写完呀?”
“明天再写,今天累了。”
白久瘫坐在椅子上,揉了揉太阳穴。
“采访前一直担心孩子紧张,现在松下来才觉得累。”
他打开电脑,却没立刻动笔,而是点开了福利院的红博 ——
最新动态是孩子们抱着苹果的合照,配文:
【乘风福利院:谢谢白哥哥的苹果,今天的春天是甜的】
齐飞宇凑过来看:
“你这哥哥当得比谁都上心,又是送苹果又是陪采访的。
说不定你还是个好老板,以后广厦上市了,你不得给每个艺人发苹果福利?”
“发苹果怎么了?”
白久挑眉。
“孩子们喜欢,艺人要是喜欢也能发。
比起这些,我更担心新闻播了之后,会不会又有人去福利院蹲点。”
张志杨接过话:
“应该不会,这次采访强调了理性公益,应该可能会放福利院的官方联系方式,想帮忙的人会按正规渠道来。
你啊,就是操心太多,先把你的剧本写完再说吧。”
白久笑着点头,把电脑页面切回文档,指尖落在键盘上。
而此刻,然州市第二中学高二(3)班的教室里,投影仪正亮着,播放着傍晚六点半的新闻联播。
春日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有的同学在偷偷刷题,有的在小声聊天,小溪也撑着下巴,眼神有点涣散 ——
她早上起得早,这会儿正犯困,心里还惦记着晚上回家用妈妈的手机刷白久的红博,看看《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没更。
“同学们认真看,今天有关于咱们本地福利院的新闻。”
班主任敲了敲讲台,教室里瞬间安静了些。
小溪打了个哈欠,勉强把目光移到屏幕上。
画面里先是乘风福利院的大门,接着是活动室的场景 ——
熟悉的书架、墙上的画,还有孩子们拼拼图的身影,她心里嘀咕 “这福利院看着好眼熟”。
直到镜头扫到一个穿着白色连帽衫的身影,正蹲在孩子身边,指尖擦去孩子脸上的颜料。
那侧脸!那动作!
小溪猛地坐直身子,手里的笔 “啪嗒” 掉在地上。
“是白久!”
她下意识地小声惊呼,引得同桌扭头看她。
“谁?”
同桌一脸疑惑。
“你说那个写《春天在哪里》的歌手?”
小溪用力点头,眼睛死死盯着屏幕:
“对!就是他!他还写了《怎叹》,我超喜欢他!”
她的心跳得飞快,手指紧紧攥着衣角 ——
要是有手机,她现在就能拍下来发去 “酒精” 粉丝群,跟大家分享 “偶像上新闻联播了”。
可现在手机被妈妈收了,只能眼睁睁看着镜头里的白久接过孩子的画,笑着说 “画得真好”。
屏幕里,白久的声音透过投影仪传来,温和又认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这些孩子来说,‘被看见’比‘被给予’更重要…… 我们希望大家的爱,是‘刚好’的爱。”
小溪听得眼睛发亮,心里满是骄傲 ——
她喜欢的偶像,不仅会写歌,还会做公益,会用心守护孩子们的笑容,这比任何舞台上的光芒都更让她心动。
新闻很快结束了,班主任开始总结 “要学习理性公益精神”,小溪却满脑子都是刚才的画面。
下课铃一响,她就拉着同桌的手:
“你看到没?白久真的在做公益!他一点都不炒作,就安安静静陪孩子们玩,太帅了!”
“看出来了,你都快激动哭了。”
同桌笑着打趣。
“回家用你妈手机看回放呗,还能截几张图发群里。”
小溪用力点头,心里已经开始盘算:
回家先跟妈妈说 “新闻里有喜欢的歌手做公益”,再求妈妈让她用手机看回放,再去粉丝群跟大家分享 ——
她仿佛已经看到群里炸开锅的样子,大家肯定会说 “白久太优秀了”“不愧是我们的偶像”。
放学路上,小溪踩着夕阳的影子,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
她想起第一次听听《怎叹》,又被 “山有木兮木有枝” 的意境打动。
后来听《《春天在哪里》时,是在学校的广播里,那时候觉得 “这歌真甜”。
现在看到白久在新闻里做公益,才明白为什么大家说 “喜欢一个偶像,是因为他能带来正能量”。
她摸了摸口袋里妈妈给的零花钱,心里偷偷决定:
下次攒够钱,就给乘风福利院捐几本绘本,就像白久说的,“用刚好的爱,陪孩子们长大”。
喜欢系统,我要当大大大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