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兴三年,大年初二上午,江夏新皇城,大雪纷飞,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仿佛没有尽头一般。
在这银装素裹的世界里,有三个身影正缓缓前行。他们身披厚厚的披风,身上沾满了雪花,宛如三座移动的雪人。
这三人一边漫步在新修的长安大道上,一边指指点点,谈笑风生。他们的笑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给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丝暖意。
当他们走到环形岛时,正在当值的士兵们远远地就看到了他们。士兵们立刻挺直了身子,整齐划一地敬起了军礼。原来,这三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子元、黄有为和黄伦。
今天,他们三人特意趁着下雪的机会,亲自来到现场查看情况,以便商讨下一步皇城和都城的建设计划。
黄伦道:“皇宫和政务院这边的房子,要在八月之前完成,九月,第一批迁都的人员和物资,就要开始了。最快的一批人员和物资,预计九月底就到,所以,皇城和政务院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他顿了顿,继续道:“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我已经跟肖明和刘东汉打过招呼了,让他们在当地,征集能工巧匠,前往江夏,估计过了正月,就能陆续赶到了。”
“工匠有了,石材、木料、铁料等物资的采集和运输也是个大问题啊!"
黄有为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和顾虑。
黄伦赞许的看着黄有为,笑着道:“老弟不必担心,目前,给兵器厂提供钢铁的炼铁厂,除了供兵器外,还有六成产能富余。我又让人新建了一座新材料的工厂,不但实用、牢固,而且施工方便快捷,还能节省一大批木料。”
黄有为听到族兄黄伦如此讲,他就知道,新都城的建设,基本上可如期完成,甚至有可能还会提前完成了。
刘子元听到黄伦提到新建了材料厂,且拥有众多优点时,两眼就冒出了亮光。
……
过完元宵节,正月十六这天,南宋临时都城广州的皇宫里,春节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正式拉开帷幕。
大朝会的首要议程,便是由文天祥详细阐述武汉迁都方案。
只见文天祥不紧不慢地从怀中掏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迁都奏折,然后毕恭毕敬地将其呈递给站在一旁的太监。
太监接过奏折后,小心翼翼地将其转交到坐在龙椅上的幼帝手中。
紧接着,文天祥挺直身子,站在大殿中央,开始有条不紊地陈述迁都工作的具体情况:“陛下,关于江夏(武汉)迁都的皇城选址,臣等早已精心选定。目前,我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选派能工巧匠。据臣估计,这些工匠中的大部分人将在二月份抵达新京都武汉,正式开始皇城的建设工作。”
说到这里,文天祥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继续说道:“此次皇城建设,我们将采用最新的设计方案和优质的建筑材料,力求做到简洁、大方又不失气派。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施工速度,还能确保皇城的质量和美观度。按照目前的规划,预计在今年 8 月份至 10 月份之间,皇城便可初步完工。”
最后,文天祥考虑到迁都过程中,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也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于是补充道:“为了确保迁都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批迁都的人员和物资,臣建议在 8 月初就可以开始启程了。
皇上和内阁成员作为第一批先行离开,而六部的官员们则可以分成两到三批陆续启程。这样的安排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朝廷正常运转的影响。
……
总之,祥兴四年的新年之际,要完成了整个迁都工作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
朝堂上,大家对文天祥的迁都奏报,感到格外震惊。
毕竟,两年的时间,要完成迁都,都是顶级难度的了。如今,文天祥丞相,竟然说半年时间,就可以启动第一批迁都的人员和物资了,怎不震惊众人。
只是,众人不明情况之下,不好冒然发表意见。
幼帝听到文天祥的奏报后,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他瞪大了眼睛,急切地问道:“文爱卿,如今距离八月仅有半年多的时间,你真的有把握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启动迁都工作吗?”
文天祥见状,连忙跪地,郑重地回答道:“启禀陛下,微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最迟八月底,我们第一批迁都的人员必定能够如期启程。按照计划,这批人大约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便可抵达新都。待他们安顿妥当之后,我们即可着手安排第二批人员启程。如此一来,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迁都的总体工作绝非难事,届时我大宋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起点和高度!”
幼帝赵昺听着文天祥的话语,心中的疑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期待和兴奋。他不禁喜笑颜开,连声说道:“好!好!好!”
就在此刻,朝堂之上的众多臣子们,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激发,纷纷高声呼喊起来:“陛下啊,天佑大宋!有文丞相这样的贤良之臣,从今往后,我大宋必定会如日中天,荣耀传遍九州大地,福泽绵延万年之久啊!大宋万岁!陛下万岁!”
这声音如同汹涌的波涛一般,在朝堂上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大宋万岁!陛下万岁!”
“大宋万岁!陛下万岁!”
……
在这一片祥瑞之气弥漫、欢呼声此起彼伏的热闹氛围中,新年的大朝会终于缓缓落下了帷幕。
大朝会结束后,各部的大臣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散去,而是不约而同地涌向了文天祥。
他们脸上都洋溢着真诚而灿烂的笑容,仿佛春天里盛开的花朵一般,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大臣们纷纷走到文天祥面前,向他表示最诚挚的祝贺。有的大臣对文天祥的才华和智慧赞不绝口,称他是大宋的栋梁之才;有的大臣则对文天祥的品德和操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是众人学习的楷模。
面对同僚们的热情祝贺,文天祥始终保持着谦逊和礼貌。
他微笑着与每一个人握手,回应着他们的赞美之词,并表示希望大家能够真诚团结,齐心协力,为大宋的锦绣前程共同努力,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
在这个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时刻,大臣们与文天祥之间的交流充满了友好和融洽。
他们彼此祝福,共同期待着大宋的未来能够更加辉煌灿烂。
喜欢穿越时空的超级旅行
在这银装素裹的世界里,有三个身影正缓缓前行。他们身披厚厚的披风,身上沾满了雪花,宛如三座移动的雪人。
这三人一边漫步在新修的长安大道上,一边指指点点,谈笑风生。他们的笑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给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丝暖意。
当他们走到环形岛时,正在当值的士兵们远远地就看到了他们。士兵们立刻挺直了身子,整齐划一地敬起了军礼。原来,这三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子元、黄有为和黄伦。
今天,他们三人特意趁着下雪的机会,亲自来到现场查看情况,以便商讨下一步皇城和都城的建设计划。
黄伦道:“皇宫和政务院这边的房子,要在八月之前完成,九月,第一批迁都的人员和物资,就要开始了。最快的一批人员和物资,预计九月底就到,所以,皇城和政务院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他顿了顿,继续道:“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我已经跟肖明和刘东汉打过招呼了,让他们在当地,征集能工巧匠,前往江夏,估计过了正月,就能陆续赶到了。”
“工匠有了,石材、木料、铁料等物资的采集和运输也是个大问题啊!"
黄有为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和顾虑。
黄伦赞许的看着黄有为,笑着道:“老弟不必担心,目前,给兵器厂提供钢铁的炼铁厂,除了供兵器外,还有六成产能富余。我又让人新建了一座新材料的工厂,不但实用、牢固,而且施工方便快捷,还能节省一大批木料。”
黄有为听到族兄黄伦如此讲,他就知道,新都城的建设,基本上可如期完成,甚至有可能还会提前完成了。
刘子元听到黄伦提到新建了材料厂,且拥有众多优点时,两眼就冒出了亮光。
……
过完元宵节,正月十六这天,南宋临时都城广州的皇宫里,春节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正式拉开帷幕。
大朝会的首要议程,便是由文天祥详细阐述武汉迁都方案。
只见文天祥不紧不慢地从怀中掏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迁都奏折,然后毕恭毕敬地将其呈递给站在一旁的太监。
太监接过奏折后,小心翼翼地将其转交到坐在龙椅上的幼帝手中。
紧接着,文天祥挺直身子,站在大殿中央,开始有条不紊地陈述迁都工作的具体情况:“陛下,关于江夏(武汉)迁都的皇城选址,臣等早已精心选定。目前,我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选派能工巧匠。据臣估计,这些工匠中的大部分人将在二月份抵达新京都武汉,正式开始皇城的建设工作。”
说到这里,文天祥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继续说道:“此次皇城建设,我们将采用最新的设计方案和优质的建筑材料,力求做到简洁、大方又不失气派。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施工速度,还能确保皇城的质量和美观度。按照目前的规划,预计在今年 8 月份至 10 月份之间,皇城便可初步完工。”
最后,文天祥考虑到迁都过程中,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也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于是补充道:“为了确保迁都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批迁都的人员和物资,臣建议在 8 月初就可以开始启程了。
皇上和内阁成员作为第一批先行离开,而六部的官员们则可以分成两到三批陆续启程。这样的安排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朝廷正常运转的影响。
……
总之,祥兴四年的新年之际,要完成了整个迁都工作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
朝堂上,大家对文天祥的迁都奏报,感到格外震惊。
毕竟,两年的时间,要完成迁都,都是顶级难度的了。如今,文天祥丞相,竟然说半年时间,就可以启动第一批迁都的人员和物资了,怎不震惊众人。
只是,众人不明情况之下,不好冒然发表意见。
幼帝听到文天祥的奏报后,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他瞪大了眼睛,急切地问道:“文爱卿,如今距离八月仅有半年多的时间,你真的有把握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启动迁都工作吗?”
文天祥见状,连忙跪地,郑重地回答道:“启禀陛下,微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最迟八月底,我们第一批迁都的人员必定能够如期启程。按照计划,这批人大约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便可抵达新都。待他们安顿妥当之后,我们即可着手安排第二批人员启程。如此一来,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迁都的总体工作绝非难事,届时我大宋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起点和高度!”
幼帝赵昺听着文天祥的话语,心中的疑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期待和兴奋。他不禁喜笑颜开,连声说道:“好!好!好!”
就在此刻,朝堂之上的众多臣子们,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激发,纷纷高声呼喊起来:“陛下啊,天佑大宋!有文丞相这样的贤良之臣,从今往后,我大宋必定会如日中天,荣耀传遍九州大地,福泽绵延万年之久啊!大宋万岁!陛下万岁!”
这声音如同汹涌的波涛一般,在朝堂上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大宋万岁!陛下万岁!”
“大宋万岁!陛下万岁!”
……
在这一片祥瑞之气弥漫、欢呼声此起彼伏的热闹氛围中,新年的大朝会终于缓缓落下了帷幕。
大朝会结束后,各部的大臣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散去,而是不约而同地涌向了文天祥。
他们脸上都洋溢着真诚而灿烂的笑容,仿佛春天里盛开的花朵一般,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大臣们纷纷走到文天祥面前,向他表示最诚挚的祝贺。有的大臣对文天祥的才华和智慧赞不绝口,称他是大宋的栋梁之才;有的大臣则对文天祥的品德和操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是众人学习的楷模。
面对同僚们的热情祝贺,文天祥始终保持着谦逊和礼貌。
他微笑着与每一个人握手,回应着他们的赞美之词,并表示希望大家能够真诚团结,齐心协力,为大宋的锦绣前程共同努力,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
在这个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时刻,大臣们与文天祥之间的交流充满了友好和融洽。
他们彼此祝福,共同期待着大宋的未来能够更加辉煌灿烂。
喜欢穿越时空的超级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