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背水一战!拿全厂性命做赌注!-《四合院:让你当学徒,你手搓光刻机?》

  “我亲自来操作。”

  李卫国的话音落下,整个厂房的空气似乎都凝重了几分。

  周围的工人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看着李卫国的表情,像是在看一个疯子。

  总工程师高建国气得嘴唇都在哆嗦,他指着李卫国,几乎是吼出来的:“你操作?你怎么操作?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这不是儿戏!这是拿上百条人命开玩笑!”

  “高工,我很清楚我在说什么。”李卫国转向他。

  “用氧气切割枪,你们失败了。用大锤砸,你们也失败了。现在,除了拆炉,你们还有别的办法吗?”

  高建国被问得哑口无言。

  确实没有了。

  “拆炉,停产三个月。厂子完了,几千号工人没饭吃。这个责任,你来负?”

  高建国脸色涨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责任,他当然负不起。

  “卫国同志,这个……这个真的能行吗?”李副厂长李爱民声音干涩,他看着李卫国,手心全是汗。

  这个年轻人,给了他一线希望,但这个希望,却包裹在足以将所有人炸上天的风险里。

  “李副厂长,您信我吗?”李卫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李爱民愣住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只有十八岁的年轻人,回想起他是如何三分钟修好冲床,如何在半小时内用一根铜线救活了德国压力机,又如何一夜之间,让军方的绝密设备起死回生。

  每一次,都是在所有人绝望的时候,他站了出来,创造了奇迹。

  可这一次的赌注,太大了。

  赌的是整个二号高炉,是在场所有人的性命。

  “我……我……”李爱民说不出那个“信”字。

  李卫国似乎早就料到,他没有再逼问李爱民。

  他转身,面向在场所有工人,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各位师傅,各位兄弟,我知道你们怕。”

  “你们怕炉子炸了,怕人没了。”

  “但你们想没想过,如果今天这炉铁水拿不出来,明天会怎么样?”

  “厂子停产,没有工资,没有奖金,甚至连工作都可能保不住。你们家里的老婆孩子,吃什么,喝什么?”

  工人们的头埋得更低了,人群中传来压抑的骚动。

  李卫国的话,像一把锤子,狠狠砸在他们心上。

  “拆炉,等三个月,那是等死。”

  “现在,我有一个办法,一个险中求胜的办法。”

  “成了,高炉保住了,厂子保住了,你们的饭碗也保住了。明天,大家照常上班,照常领工资,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败了……”

  李卫国顿了一下。

  “我第一个被炸成碎片,给各位垫背。”

  他说得轻描淡写,可这番话却让在场所有人的心都揪紧了。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师傅,是二号高炉的炉长,他站了出来,满脸的皱纹里全是挣扎。

  “李……李工,你说的那个法子,到底有几成把握?”

  所有人都看向李卫国。

  李卫国摇了摇头。

  “我没法告诉你有几成把握。”

  “我只能告诉你们,这个方法,在我的知识里,是可行的。而且,是我能想到的,唯一的办法。”

  他环顾四周,看到了工人们脸上的绝望,看到了高建国脸上的惊恐,也看到了李爱民脸上的挣扎。

  “李副厂长,你来做决定吧。”

  “要么,现在就宣布停产,大家各回各家,准备勒紧裤腰带过冬。”

  “要么,就赌一把。把仓库里的铝粉、氧化铁、高氯酸钾、硝酸钡都给我拉过来。”

  “我们,背水一战。”

  李爱民的身体在微微发抖。

  他看着那座死气沉沉的高炉,又回头看了一眼身后那上百张期盼又恐惧的脸。

  他知道,他没有退路了。

  如果选择停产,他现在是安全的,但三个月后,他将一无所有,成为轧钢厂的罪人。

  如果选择相信李卫国……

  他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无数个念头,最后定格在李卫国那张过于年轻,却异常平静的脸上。

  “卫国同志,”李爱民猛地睁开眼,声音沙哑地问出最后一句话,“如果……如果点火,你真的会第一个上?”

  “当然。”李卫国回答得毫不犹豫,“配方是我出的,计划是我定的,点火的人,自然是我。”

  “出了事,所有责任,我一个人扛。”

  李爱民死死盯着他,仿佛要从他脸上看出一丝一毫的动摇。

  但他失败了。

  李卫国的表情平静得像一潭深水。

  李爱民一咬牙,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对着身后的保卫科长大吼一声。

  “去!打开化工仓库!把李工要的东西,全都给我拉过来!”

  “还有,通知全厂,二号高炉区域戒严!除了必要人员,三千米内,不许有任何人靠近!”

  “快去!”

  高建国脸色煞白,他冲到李爱民面前:“厂长!你疯了!你会后悔的!”

  “后悔?”李爱民一把推开他,眼睛通红,“我现在不这么干,明天就得后悔!老高,你要是怕,现在就带着你的人撤!”

  “我……”高建国被噎得说不出话。

  “李工!”李爱民转向李卫国,声音已经带上了决绝,“你说,还需要什么,我们怎么做!”

  “第一,找一个最大的陶瓷罐,我要用它做反应容器。”

  “第二,调集所有电焊工,用钢板在出铁口外面,给我焊一个喇叭状的防护罩,开口对准外面空地,我要把爆炸的能量约束在一个方向。”

  “第三,准备长电缆,我要做一个远程电火花点火器。”

  李卫国一条条地安排下去,思路清晰,有条不紊。

  他的镇定,感染了周围的人,原本慌乱的工人们,在李爱民的催促和指挥下,开始半信半疑地行动起来。

  有人去找陶瓷罐,有人去拉钢板,电焊工们也开始准备工具。

  高建国看着这荒诞的一幕,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一跺脚,带着几个技术员,去检查钢板厚度和焊接方案,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疯了,都疯了……”

  虽然不赞同,但他骨子里的工程师责任感,还是让他下意识地去想办法降低风险。

  很快,一辆卡车轰鸣着开了过来。

  几个工人戴着厚厚的防尘口罩,小心翼翼地从车上抬下来一袋袋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