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太上皇帝
“至尊此时心情,老臣能够体会。”
“只是,局面已然如此,至尊还是要往前看啊。”
裴寂缓了口气,“卢阶之死,是太子在杀鸡做猴,表面上做的那只猴是老臣,
可,说句冒犯天顏的话,这又何尝不是太子党在向至尊亮爪牙。”
“陛下当初就不该以秦王为帅,让他东征西討,这让秦王声威越来越高,魔下聚集了大量谋臣猛將。
后来更不宜设陕东道大行台和天策上將府,
秦王功盖天下、权倾朝野,自然就会生出非分之想。
事到此处,顺水推舟,改立秦王为太子是唯一选择,可至尊又犹豫不决,左右摇摆举棋不定,
这才有了六月初四之祸。
否则,若是废太子立秦王,那秦王也不会键而走险。”
李渊哀嘆,“事已如此,现在还说那些又有何用呢。”
“是啊,事已如此,陛下又何必再留著这至尊虚名,何不早日传位於太子呢。”裴寂道。
“朕现在就剩下一个虚名了,连这甘露殿都出不去,甚至身边的尹张二妃,被他们带走后也再无消息,
怎么,现在二郎才做了几天太子,就连这个虚名也不肯给朕留著,这么急著要做天子”
裴寂抹了抹眼泪,
他今天拜见太子,来太极宫面圣,也是为自保。
亲家卢阶的死,让裴寂也慌了,没想到这位太子是如此的果决狂辣。
他现在就怕顺著卢阶,查到他头上来。
到时太子跟弄死卢阶一样,都不经三司审讯,直接立斩闹市,他裴寂又能奈何
谁还能保他
只能自保,只能將功赎罪了。
他去东宫好不容易见到太子,
当他劝进,甚至说要去太极宫劝皇帝传位时,本来对他一脸厌烦的太子,终於是正眼瞧他了,
还给他赐茶。
“太子果决,但也非无情之人,陛下若是现在不想退位,他断然不会逼迫太甚,但是他手下那些人,多是寒门庶族、反王降將出身,他们都迫不及待的想拥立太子登基称帝,
功莫大於拥立啊,
都等著太子登基后大封群臣,太子若迟迟不即位,这些人自然就著急。”
李渊一下子就想到了六月初四那天,
侯君集闯入甘露殿寢宫,当著他面杀伤三名官官宫人,血溅到他脸上的事,
还有尉迟恭甲持塑,来向他请手敕让秦王节制內外诸军时的凶悍样。
皇帝的脸变的惨白,
“哼,难道二郎还敢再带著那些骄兵悍將,跑到这太极宫甘露殿来,一剑將朕杀了不成”
“哈哈,一剑杀了也好,省的朕困在这囚笼里。”
裴寂赶紧劝说,他今天可是带著任务来的,是將功赎罪,不是来刺激皇帝的。
“陛下,这不是赌气的时候,留著这虚名也无益,传位给太子,让一切尘埃落地,
到时陛下父子关係也能缓和恢復从前。”
李渊沉思半响,
“一个虚名其实朕也不在乎了,
二郎能够保全建成和元吉,朕其实已经很满足了。
但是,
说来说去,
二郎想要这个皇位,
总该亲自来见朕,当面跟朕要。”
“有些话,总该还要当面说明白了好。”
李渊本来看到裴寂老伙计挺高兴,还想敘敘旧聊聊天,喝喝小酒弹弹琵琶,
可是此时只觉得心力憔悴,
无力的挥了挥手,“朕睏乏了,你告退吧!”
“臣告退。”
裴寂退下,
殿外,张阿难守在那。
裴寂点了下头,便出宫直奔东宫而去。
李世民听完裴寂的稟告,沉思许久,“陛下真愿意传位”
“是的,陛下让殿下去太极宫相见详谈。”
李世民起身,背著手步转圈,
“大位传授,可有前例可依”
裴寂早有准备,道:“陛下可先下敕宣布退位,仿汉高祖太公例,称太上皇帝,而后殿下登基即位为新君,
如此,则诸事定矣!”
李世民看著一身白袍的裴寂,“裴公是太原元谋功臣,建国以来一直总领百,既有功劳也有苦劳,
朕若顺利登基,裴公当论功第一。”
得了李世民这个许诺,裴寂满脸通红,心里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
本来想趁机把卢阶的事提一嘴,为自己申辩一下,可最后还是没说出口。
裴寂走出东宫,
由东宫的马车送回了裴府,太子还赏赐裴寂两坛御酒和一百匹丝绢。
这点东西对裴家来说,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但这是东宫所赐,意义不同。
次日早朝后,
太子召几位心腹们议事。
左僕射萧璃居然没被召往,非常不满,当眾发起牢骚,说太子不该如此。
李逸没管这位萧大炮,
与杜如晦边走边聊。
今日议事,
人不多,
就是当日谋划玄武计划的六人,
六人如今有三个是宰相,还有两个尚书,一个尚书左丞。
全是紫袍。
“陛下愿意退位了。”李世民高兴的跟大家宣布。
今天就是要商议下,怎么大位传授。
长孙无忌听了是最积极的,“陛下这是终於想通了,那太好了,宜早不宜迟,越快传位越好,
择日不如撞日,不如就这几天吧。”
李世民笑了笑,望向李逸、房杜几人。
“如今中外也算是理顺了,朝野安定,只要陛下愿意传位,时机是成熟的。”李逸也支持早点登基。
歷史上,李世民玄武门兵变,弒兄杀弟囚父,还把十个侄儿一狠心全斩草除根了,
兵变三天后封太子,然后过了两个月登基称帝。
而如今兵变早了三年,而且更加顺利,也没有见什么血,建成元吉,和他们的儿子也都没杀。
京师朝堂和地方上都是比较安定的。
现在情况,李世民確实不用继续等,完全可以提前登基。
“挑个吉日。”
李逸道:“就七月四日如何”
七月初四,刚好是玄武门宫变满一个月。
“会不会太仓促了一些”
今天已经六月底了,跟初四仅有四天。
房玄龄授须笑著道:“臣倒觉得四天后时间上还是很宽裕的,而且这天也是个大吉之日。”
宫变后半个月,就登基称帝,
挺好。
四天时间,足够准备好一切了。
长孙无忌更是巴不得明天太子就登基。
连魏徵也赞同七月四日登基,觉得宜早不宜迟。
李世民也希望早点登基。
“七月四日登基可以,但我有一点要求。”李世民看著几位心腹谋臣,“登基大典,仍就在东宫显德殿,不在太极宫。
还有就是我登基之后,仍居於东宫临朝视政,不入太极宫。
陛下退位之后,仍居於太极宫中,不打扰陛下。”
长孙无忌道,“这怎么能行
殿下如今居住东宫,那是因为殿下是太子。
可登基之后就是天子了,怎么能仍居住东宫,让百官来东宫朝会呢
登基之后,即位天子,那就该住在皇宫。
陛下退位之后,就当迁出太极宫,臣以为可以请太上皇移居宏义宫嘛。
还有废太子建成、罪庶人元吉,也当幽禁於皇城之中,迁出宫城。”
李世民摇头,
“此事不用再议,我意已决。”
“玄龄、克明,你们著手安排登基大典之事,无逸,你隨我去太极宫面圣!”
自夺位也有快一个月了,
但李世民还没去过太极宫,
父子俩那日临湖殿见面后,就一直没再见过。
李世民一来很忙,日理万机,二来也羞於见父亲。
可今天,
皇帝已经通过裴寂向他透露愿意传位,但要跟他先见一面,当面谈一谈。
他必须得去这一趟,
可心里还是有些发虚,只好拉上李逸同行。
坐上太子的络车前往太极宫,李逸和太子同乘,
“无逸,你觉得陛下真愿意退位吗”
李逸心想,皇帝怎么可能真心愿意退位,这不是被兵变赶下台的吗,他又有什么选择。
如今,
愿意退位也是无奈之举罢了。
“殿下,陛下愿意退位,是普天同庆的好事。”
一路上,
李世民都是坐立不安的样子,
看的出,
这位虽然下手时果决,但其实也还一直背著包袱。
甘露殿中,
两人到来时,
李渊抱著支琵琶在自弹自唱。
见到二人,皇帝没停下来,直到一曲悲凉的凉州曲弹唱完,这才放下了琵琶。
“二郎来了,坐。”
“无逸也坐。”
两人刚坐下,
李渊便盯著儿子问,“二郎,尹德妃、张婕妤带哪去了”
李世民沉默不语。
“活著还是死了”李渊语气加重。
李逸出声,“回陛下,先前內侍监找二妃问话,调查一些事情,二妃自知罪责深重,惧罪之下,趁人不备,悬樑自尽了。”
“太子怕陛下伤心,所以一直没有上奏。”
听到两个宠妃果然已经没了,
李渊脸色难看的坐在那一言不发。
许久后,
李渊长嘆一声,
“|可以退位给你,隨时都可以,可是你能不能给|一个承诺,不杀建成、元吉,更不要杀他们的儿子,
建成、元吉是你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留他们一条性命!
把他们贬降为郡王,分封到岭南亥南中蛮荒之地,终身不许他们再回京便是。”
李工民看著苍老了许多的父亲,
“陛下,儿臣承诺,不杀建成、元吉以及他们的子女。”
李工民只承诺不杀,但却不肯同意以后还授给二人丙爵,分封地方。
“至尊此时心情,老臣能够体会。”
“只是,局面已然如此,至尊还是要往前看啊。”
裴寂缓了口气,“卢阶之死,是太子在杀鸡做猴,表面上做的那只猴是老臣,
可,说句冒犯天顏的话,这又何尝不是太子党在向至尊亮爪牙。”
“陛下当初就不该以秦王为帅,让他东征西討,这让秦王声威越来越高,魔下聚集了大量谋臣猛將。
后来更不宜设陕东道大行台和天策上將府,
秦王功盖天下、权倾朝野,自然就会生出非分之想。
事到此处,顺水推舟,改立秦王为太子是唯一选择,可至尊又犹豫不决,左右摇摆举棋不定,
这才有了六月初四之祸。
否则,若是废太子立秦王,那秦王也不会键而走险。”
李渊哀嘆,“事已如此,现在还说那些又有何用呢。”
“是啊,事已如此,陛下又何必再留著这至尊虚名,何不早日传位於太子呢。”裴寂道。
“朕现在就剩下一个虚名了,连这甘露殿都出不去,甚至身边的尹张二妃,被他们带走后也再无消息,
怎么,现在二郎才做了几天太子,就连这个虚名也不肯给朕留著,这么急著要做天子”
裴寂抹了抹眼泪,
他今天拜见太子,来太极宫面圣,也是为自保。
亲家卢阶的死,让裴寂也慌了,没想到这位太子是如此的果决狂辣。
他现在就怕顺著卢阶,查到他头上来。
到时太子跟弄死卢阶一样,都不经三司审讯,直接立斩闹市,他裴寂又能奈何
谁还能保他
只能自保,只能將功赎罪了。
他去东宫好不容易见到太子,
当他劝进,甚至说要去太极宫劝皇帝传位时,本来对他一脸厌烦的太子,终於是正眼瞧他了,
还给他赐茶。
“太子果决,但也非无情之人,陛下若是现在不想退位,他断然不会逼迫太甚,但是他手下那些人,多是寒门庶族、反王降將出身,他们都迫不及待的想拥立太子登基称帝,
功莫大於拥立啊,
都等著太子登基后大封群臣,太子若迟迟不即位,这些人自然就著急。”
李渊一下子就想到了六月初四那天,
侯君集闯入甘露殿寢宫,当著他面杀伤三名官官宫人,血溅到他脸上的事,
还有尉迟恭甲持塑,来向他请手敕让秦王节制內外诸军时的凶悍样。
皇帝的脸变的惨白,
“哼,难道二郎还敢再带著那些骄兵悍將,跑到这太极宫甘露殿来,一剑將朕杀了不成”
“哈哈,一剑杀了也好,省的朕困在这囚笼里。”
裴寂赶紧劝说,他今天可是带著任务来的,是將功赎罪,不是来刺激皇帝的。
“陛下,这不是赌气的时候,留著这虚名也无益,传位给太子,让一切尘埃落地,
到时陛下父子关係也能缓和恢復从前。”
李渊沉思半响,
“一个虚名其实朕也不在乎了,
二郎能够保全建成和元吉,朕其实已经很满足了。
但是,
说来说去,
二郎想要这个皇位,
总该亲自来见朕,当面跟朕要。”
“有些话,总该还要当面说明白了好。”
李渊本来看到裴寂老伙计挺高兴,还想敘敘旧聊聊天,喝喝小酒弹弹琵琶,
可是此时只觉得心力憔悴,
无力的挥了挥手,“朕睏乏了,你告退吧!”
“臣告退。”
裴寂退下,
殿外,张阿难守在那。
裴寂点了下头,便出宫直奔东宫而去。
李世民听完裴寂的稟告,沉思许久,“陛下真愿意传位”
“是的,陛下让殿下去太极宫相见详谈。”
李世民起身,背著手步转圈,
“大位传授,可有前例可依”
裴寂早有准备,道:“陛下可先下敕宣布退位,仿汉高祖太公例,称太上皇帝,而后殿下登基即位为新君,
如此,则诸事定矣!”
李世民看著一身白袍的裴寂,“裴公是太原元谋功臣,建国以来一直总领百,既有功劳也有苦劳,
朕若顺利登基,裴公当论功第一。”
得了李世民这个许诺,裴寂满脸通红,心里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
本来想趁机把卢阶的事提一嘴,为自己申辩一下,可最后还是没说出口。
裴寂走出东宫,
由东宫的马车送回了裴府,太子还赏赐裴寂两坛御酒和一百匹丝绢。
这点东西对裴家来说,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但这是东宫所赐,意义不同。
次日早朝后,
太子召几位心腹们议事。
左僕射萧璃居然没被召往,非常不满,当眾发起牢骚,说太子不该如此。
李逸没管这位萧大炮,
与杜如晦边走边聊。
今日议事,
人不多,
就是当日谋划玄武计划的六人,
六人如今有三个是宰相,还有两个尚书,一个尚书左丞。
全是紫袍。
“陛下愿意退位了。”李世民高兴的跟大家宣布。
今天就是要商议下,怎么大位传授。
长孙无忌听了是最积极的,“陛下这是终於想通了,那太好了,宜早不宜迟,越快传位越好,
择日不如撞日,不如就这几天吧。”
李世民笑了笑,望向李逸、房杜几人。
“如今中外也算是理顺了,朝野安定,只要陛下愿意传位,时机是成熟的。”李逸也支持早点登基。
歷史上,李世民玄武门兵变,弒兄杀弟囚父,还把十个侄儿一狠心全斩草除根了,
兵变三天后封太子,然后过了两个月登基称帝。
而如今兵变早了三年,而且更加顺利,也没有见什么血,建成元吉,和他们的儿子也都没杀。
京师朝堂和地方上都是比较安定的。
现在情况,李世民確实不用继续等,完全可以提前登基。
“挑个吉日。”
李逸道:“就七月四日如何”
七月初四,刚好是玄武门宫变满一个月。
“会不会太仓促了一些”
今天已经六月底了,跟初四仅有四天。
房玄龄授须笑著道:“臣倒觉得四天后时间上还是很宽裕的,而且这天也是个大吉之日。”
宫变后半个月,就登基称帝,
挺好。
四天时间,足够准备好一切了。
长孙无忌更是巴不得明天太子就登基。
连魏徵也赞同七月四日登基,觉得宜早不宜迟。
李世民也希望早点登基。
“七月四日登基可以,但我有一点要求。”李世民看著几位心腹谋臣,“登基大典,仍就在东宫显德殿,不在太极宫。
还有就是我登基之后,仍居於东宫临朝视政,不入太极宫。
陛下退位之后,仍居於太极宫中,不打扰陛下。”
长孙无忌道,“这怎么能行
殿下如今居住东宫,那是因为殿下是太子。
可登基之后就是天子了,怎么能仍居住东宫,让百官来东宫朝会呢
登基之后,即位天子,那就该住在皇宫。
陛下退位之后,就当迁出太极宫,臣以为可以请太上皇移居宏义宫嘛。
还有废太子建成、罪庶人元吉,也当幽禁於皇城之中,迁出宫城。”
李世民摇头,
“此事不用再议,我意已决。”
“玄龄、克明,你们著手安排登基大典之事,无逸,你隨我去太极宫面圣!”
自夺位也有快一个月了,
但李世民还没去过太极宫,
父子俩那日临湖殿见面后,就一直没再见过。
李世民一来很忙,日理万机,二来也羞於见父亲。
可今天,
皇帝已经通过裴寂向他透露愿意传位,但要跟他先见一面,当面谈一谈。
他必须得去这一趟,
可心里还是有些发虚,只好拉上李逸同行。
坐上太子的络车前往太极宫,李逸和太子同乘,
“无逸,你觉得陛下真愿意退位吗”
李逸心想,皇帝怎么可能真心愿意退位,这不是被兵变赶下台的吗,他又有什么选择。
如今,
愿意退位也是无奈之举罢了。
“殿下,陛下愿意退位,是普天同庆的好事。”
一路上,
李世民都是坐立不安的样子,
看的出,
这位虽然下手时果决,但其实也还一直背著包袱。
甘露殿中,
两人到来时,
李渊抱著支琵琶在自弹自唱。
见到二人,皇帝没停下来,直到一曲悲凉的凉州曲弹唱完,这才放下了琵琶。
“二郎来了,坐。”
“无逸也坐。”
两人刚坐下,
李渊便盯著儿子问,“二郎,尹德妃、张婕妤带哪去了”
李世民沉默不语。
“活著还是死了”李渊语气加重。
李逸出声,“回陛下,先前內侍监找二妃问话,调查一些事情,二妃自知罪责深重,惧罪之下,趁人不备,悬樑自尽了。”
“太子怕陛下伤心,所以一直没有上奏。”
听到两个宠妃果然已经没了,
李渊脸色难看的坐在那一言不发。
许久后,
李渊长嘆一声,
“|可以退位给你,隨时都可以,可是你能不能给|一个承诺,不杀建成、元吉,更不要杀他们的儿子,
建成、元吉是你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留他们一条性命!
把他们贬降为郡王,分封到岭南亥南中蛮荒之地,终身不许他们再回京便是。”
李工民看著苍老了许多的父亲,
“陛下,儿臣承诺,不杀建成、元吉以及他们的子女。”
李工民只承诺不杀,但却不肯同意以后还授给二人丙爵,分封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