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东风压倒西风-《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671章 东风压倒西风

  “臣才疏学浅,久在地方,初入中枢,经验不足,不敢独执政事笔。”李逸放下手里的筷子,接上陈叔达的话,“臣以为萧相说的好,按惯例诸相轮流秉笔较好。”

  李逸態度谦逊,萧璃对著他微微点头。

  早听说萧璃脾气执,甚至有点刻板极端,跟同僚下属关係都搞不好,经常跟同僚们爭的面红耳赤,把属下骂的狗血淋头,据说有时爭急了还擼袖子动手,

  实难想像这位宰相以前还是西梁皇子。

  这老头还是个虔诚的佛信徒,跟他祖宗梁武帝有的一拼,虔诚到堂堂宰相国公,虽然不能自己出家,却把三个女儿都送出家了。

  长女,才三岁就被他送出家为比丘尼,法號法乐。

  然后,第三女刚出生时,就许愿要把她供佛,养到十三岁,让她出家,法號法愿。

  第五个女儿,武德四年才出生的,今年才三岁,萧璃也已经在佛前许愿,说以后要送她出家。

  他不仅送三个女几齣家,萧璃甚至把一个儿子也送进寺里出家去了。

  不是那种带髮修行居家修士之类的,是真正的让他们姐弟四人都出家了。

  大唐建立后,

  朝堂上佛道相爭,萧璃就是坚定的挺佛派。

  太史令傅奕道士出身,上书指出佛教藏污纳垢,诸多非法,请求整肃非法,沙汰僧尼,萧璃就在朝堂上跟傅奕激烈爭执,甚至骂傅奕是魔鬼。

  李逸耳边传来一声冷哼。

  那是陈叔达的声音,也是位皇族之后,南陈陈宣帝之子,陈后主之弟,少封义阳王。

  在隋朝,他跟萧璃就共事中书省,他是內史舍人,萧璃是內史侍郎,据说两人那时就不和。

  归唐后,萧璃拜內史令,总掌政务,陈叔达则拜纳言。据说萧璃草擬的詔令,在门下省陈叔达这总通不过,两人经常殿上爭吵。

  两人年纪差不多,陈叔达五十一,萧璃四十八,从隋朝爭到唐朝,老对头了。

  李世民轻轻一笑,

  “既然如此,那就轮值政事笔,”他目光在六位宰相身上扫过,“我给政事堂再加个人,

  中书侍郎、太子少詹事宇文士及检校侍中。”

  一个门下省,

  三个侍中,

  也是头一回了。

  宰相增至七人,旧宰相就剩下萧璃、封伦、陈叔达三人了,而李世民这边补了四人进来,

  东风压倒西风,人数上就占绝对优势了。

  陈叔达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李逸瞬间明白过来,这位老陈,看来是感受到压力了,他肯定认为新太子让宇文士及检校侍中,那就是奔著取代他来的。

  裴寂、杨恭仁两宰相被踢出中枢,这第三个就是他了。

  吃过早饭,

  李世民就拉著几位宰相继续议事,

  廷议。

  第一项,自然就是承监国太子意,草詔拜相。

  不论是李世民要拜房玄龄、高士廉为中书令,还是让宇文士及检校侍中,或是让裴寂致仕养老,或让杨恭仁出镇扬州,

  这些都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新太子一句话,宰相们负责承旨草詔便是。

  廷议开的特別顺利,

  没有爭议,

  没有斗爭,

  太子面前,斗不起来。

  於是仅用了一盏茶时间,

  新的中枢確立了。

  宣麻拜相,

  一日罢二相,拜三相。

  廷议结束,

  李世民请几位宰相喝茶,

  “后天的太子册封大典还是设在东宫显德殿吧。”

  萧璃问,“那是否还要请至尊临轩册封”

  正常情况,册封皇太子,当然少不了皇帝。

  而且,肯定是要在太极殿举行大典,先册定吉日,再著手布置太极殿,御设御崛坐太极殿的北壁之下,朝南而立,这是给天子准备的位置。

  然后於东朝堂北面设位,面朝西方,这是给受封的皇太子安排的位置。

  其次是参与典礼的群臣,位於东西方两个朝堂。

  册封前一日,朝臣官员的位置、地点、仪仗、鼓乐设施都要准备到位,甚至还会准备一套备用补救的应急之策。

  册封当天,天明两刻钟之前,皇太子和东宫官属都要准备完毕,庶子负责『中严”『外办』之礼。

  所有官员到齐,最后由侍中主持典礼。

  最后才是皇帝服袞冕,御舆出场。

  等侍中主持一套礼仪过后,中书令和中书侍郎给太子颁授册书、璽綬,

  尚书左僕射代天子念册命詔书。

  这一套太子册封的典礼,很繁琐也很复杂,但不容马虎。好在李世民並不是大唐的第一个太子,在他之前已给建成册封过一次太子了。

  也才相隔六年,一切仪式都还熟悉。

  甚至太子的璽綬这些都是现成的。

  李世民其实很想也在太极殿接受册封,请皇帝亲自来援封。

  可是,

  皇帝这两天谁也不见,

  皇帝这个状態,李世民也不好强求,甚至还担心到时李渊在太极殿册封太子大典上,

  对百官说出些不该说的话来。

  思来想去,乾脆不在太极殿册封,就在东宫显德殿举德大典,也不请皇帝来了,

  让宰相们主持大典。

  萧璃面色微微一变,迟疑著道:“皇太子的册封大典,真不在太极殿举行,真不请圣人”

  “圣人上次受了惊扰,最近身体不適,需要安心休养。”李世民摆手说道。

  封德彝赶紧笑著道:“那就不打扰至尊了。”

  六年前李建成的太子册封典礼,也很隆重,皇帝亲临册封。

  而六年后,李世民的太子册封大礼,將没有皇帝亲临,可这又有什么。

  皇帝六年前册封了建成为太子,他照样没能坐稳太子之位。

  而如今的新太子,是先有太子之实,才来补这个太子之名。

  有没有皇帝亲临册封,都不重要了,有那一道册封詔书就足够了。

  明日典礼上,

  要由侍中主持,

  李世民看了眼陈叔达,却点名让李逸主持,陈叔达协同,把这位陈相公气的鬍子乱抖。

  他的资歷威望当远在李逸之上,

  可现在皇帝先是要让李逸独掌政事笔,又让他来主持大典,无疑是让李逸这个侍中,

  位在他之上了。

  以后门下省三位侍中检校侍中宇文士及肯定应当排在两位正式侍中之后,

  现在李逸这个后进晚辈又排他之前,

  陈叔达脸面实在搁不住。

  乾脆脸一沉,

  起身向李世民请辞。

  “裴寂五十一岁请辞致仕,陈相与裴寂同岁,怎么也要请辞致仕”李世民声音冰冷,明显不满。

  “殿下已经安排了宇文土及检校侍中,再加上李司空兼侍中,门下省也用不著我这老傢伙了。”陈叔达直言。

  “无逸是司空,还是太子少保,又是太子詹事,还兼著雍州牧、左卫大將军,再兼侍中,一人身兼多职门下省的事务,肯定也忙不过来,因此我才安排宇文士及检校侍中,也是协助无逸的。”

  可陈叔达那股劲上来了,李世民怎么说,他都要请辞。

  “我母此前病逝,只服孝三个月陛下便夺情起復,如今臣请殿下,让臣回去继续丁忧守孝,尽到儿子的孝心。”

  年轻的太子殿下,

  盯著这位元老,

  两人目光碰撞,互不退让。

  其他几位宰相,也没有人劝说。

  李世民点了点头,“我大唐以孝治国,陈相这颗孝心,当然得支持。陈相回去继续为母守孝吧,

  待丁忧孝满,再恢復宰相之职。”

  一个要辞,

  一个也没想留。

  本来李世民不想那么急著动几个宰相,只要他们肯配合,那留著也很好。

  可这才一天,

  裴寂跳出来请辞,

  陈叔达又跳出来请辞。

  既然如此,那就如他们意。

  他李世民还能离不开他们,就算几个元老全致仕,李世民照样能够过。

  陈叔达直接解开头上的头,然后还要脱身上紫色圆领袍,李逸伸手拉住陈叔达,

  老陈你还想裸奔啊。

  “陈相,你要回家尽孝道,殿下肯定不能拦著,等三年孝满,陈相你再回来。”

  李逸说著,转头对李世民道:“陈相的孝心,朝廷得好好嘉奖,殿下当多加赏赐!”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陈叔达还算是比较通透的,看这架势也知道李世民不可能重用他们这些老傢伙,

  乾脆主动回家。

  陈叔达这一退,

  政事堂又只剩下六位宰相,

  三省各两位,

  可旧宰相,就只剩下了两人了,左僕射萧璃右僕射封伦,

  中书和门下这两省,四位宰相全是李世民的心腹。

  中书、门下,这可是掌握决策的,

  如今尚书省的职权越削越弱,中书和门下早就是越来越加强,

  现在中书门下两省还全换成了李世民的人,

  萧璃眉头不由的紧皱。

  “明日册封典礼,百官皆具服参加。”

  李世民招手,

  內侍送上来几套冠服,

  都是崭新的。

  不是平时穿的头配圆领袍的常服,而是具服。

  又称为朝服,是很隆重的一套官服。

  大朝会、重在典礼时穿戴的,虽不如祭祀时穿的祭服更隆重,但也是礼服,也称法服。

  朝服的冠,还根本不同职事,搭配不同。

  比如中书令和侍中,朝服的冠,就是武弃加笼巾,还要配貂尾和玉蝉。

  中书令貂尾插在冠右,侍中貂尾插在冠左,文臣帽子上还要插支白笔。

  最早的时候,官帽上插貂镶蝉,那只是侍中。

  侍中,是皇帝近侍內臣。

  隋朝开始,中书令也戴貂蝉冠了。

  而尚书左右僕射,以及其它官员,就主要载的是进贤冠,又称梁冠。

  御史台的官员,则戴的冠。

  李世民打开衣箱,取出貂蝉冠给李逸,

  “貂毛依顺,色泽纯亮而不昭彰,外表柔润內在刚劲蝉生於污泥,脱壳化蝉后飞上高枝,居高饮露,惟食洁物,无口而鸣,清虚识变。

  此二物都是高洁之物。

  这顶貂蝉冠,戴上之后,有文而不自耀,有武而不示人,即光而不耀,武而不显,识大体、性高洁、顺时变、谦卑自养其德。”

  李逸从太子手中接过貂蝉冠,

  这顶冠上金鐺,饰有玉蝉,插有紫貂尾,彰显不凡。

  貂蝉冠,这可是中书门下近臣才能戴的。

  特別是这金鐺玉蝉紫貂,更是中书令和侍中这品级才能戴。

  看到这冠李逸就想到个成语,狗尾续貂,西晋末年,司马伦继位,滥封爵位、大行赏赐,凡是追隨他的,就算奴僕杂役也封爵,甚至一口气封了七十多个侍中。

  以至於上朝时,头插貂尾的有半数之多。

  封的侍中太多,貂蝉冠製作所用的貂尾不足,只好狗尾续之,

  司马伦金殿朝会时,殿上插貂尾的,插狗尾的,乌决乌决的,

  他的江山,也只做了不到三个月就被逼退位了。

  后来一直到南北朝,

  光禄大夫、散骑常侍这些近侍之臣,也会被赐以貂蝉。

  貂蝉冠配的对襟大袖絳色衫,內搭白纱中单和白长裙,还有配套的綬带和玉具剑等。

  “无逸这俩日你也辛苦了,今天就早点回府。

  后天的大典,还得你来主持呢。”李世民笑著对李逸道。

  本来准备了三套侍中的朝服,现在陈叔达请辞多出了一套,李世民乾脆把那套新做的也一併赏赐给李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