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图穷匕现-《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657章 图穷匕现

  “后天,是常何当值玄武门!”

  “那就后天行动。”

  弘义宫秦王府中,今日是魏征来给秦王讲经。

  夏日炎炎,

  蝉鸣阵阵,

  长孙王妃送来了亲手制作的槐叶冷陶,特制的冰碗,让这槐叶冷陶更加凉爽好吃。

  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高士廉四人也来了。

  六人就在廊下,吹着夏风在蝉鸣声中吃冷陶。

  时间不等人,

  李世民已经从封德彝那里得到了消息,今日李逸入京,等过几天,李道玄、李孝恭也抵京后,皇帝就要宣布分封。

  他会被分封到南中的南宁州,李逸则会被分封到海南的振州,道玄会被分封到黔中的夜郎。

  皇帝再次食言了,他带兵平定了杨文干叛乱,也让李艺入朝了,可皇帝不仅没有兑现承诺立他为太子,

  甚至不打算让他再留在朝中,也不让他去洛阳,而是彻底的将他踢去南宁州。

  那是乌蛮的地盘,是爨氏统治了几百年的蛮荒之地。

  事到如今,也只有放手一搏了。

  高士廉道:“要不再占卜一卦,看看吉凶”

  魏征很喜欢长孙王妃做的槐叶冷陶,味道很好,特别是这个冰碗盛放,让冷陶更是一直保持着冰爽的感觉,可听到高士廉的话,他还是放下了筷子,

  “高公此话大谬也,占卜是用来决断疑难之事的,现在这事还有何疑难之处呢

  现在占卜,难道占出个不吉,还要停止行动不成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矣。”

  开弓没有回头箭,此事谋划了这么久,一步步到了现在这个份上,不管从哪方面来讲,也没有犹豫、后退的地步了。

  再等下去,

  李渊就要金殿宣诏,分封李世民为世袭南宁州都督,甚至可能改封为南宁王。

  李逸会被改封为临振郡王、世袭振州刺史,李道玄改封为夜郎郡王,世袭珍州刺史。

  到了那时,

  一切都晚了。

  魏征的话,让李世民也点头。

  三两下把冰碗里的冷陶吃完,抹了把嘴,“玄成说的对,开弓没有回头箭,那就后天行动。”

  计划是早就已经制订好的,

  现在只需要按计划执行就好了。

  太子和齐王的宫府兵,已经都顺利解决了,王珪、薛万彻等也被流放出京,

  而常何会在后天值守玄武门,

  敬君弘、吕世衡两员禁军将领,后天在玄武门外屯营当值。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一切准备妥当,现在只需要一个引线引爆这一切。

  必须得将皇帝、太子、齐王,三个一网打尽,全部控制住,才能成功。

  漏掉任何一个,都会非常危险。

  李世民把自己的秦王印拿来交给魏征,“玄成把秦王印送到无逸手上,后天黎明我由玄武门入宫,

  让无逸持秦王印,前往皇城,控制三省六部五寺九监。”

  “玄成,你到时随无逸同往。”

  “玄龄、如晦,你二人到时帮我留守秦王府。”

  高士廉如今担任雍州治中,雍州牧是李世民兼任,实际不理事。而二把手雍州别驾是宰相杨恭仁兼任,因此高士廉这个治中,在雍州衙门实权不小。

  “阿舅,后天一早,你把雍州狱打开,组织囚犯向北直奔芳林门。”

  芳林门是长安城北三门里最靠近宫城的,不过他是外郭城的城门,比不上玄武门的重要性。

  但李世民现在居住的宏义宫,是在太极宫的西面,从宏义宫进太极宫,走北门玄武门最近,芳林门就在宏义宫与玄武门之间。

  芳林门,

  其实是一道计划中的撤退之门,

  一旦这冒险一搏失败了,那就必须立即撤离长安,前往洛阳,甚至是河东太原。

  控制住芳林门,能为秦王府撤退争取些时间。

  而雍州衙门在城西,从这里到芳林门较近,拿下芳林门,还可以从此增援玄武门,或是协守宏义宫。

  雍州狱中的囚犯,也是此次行动中的一招伏棋。

  那狱中不仅有囚犯,还有李世民这段时间暗里安排进去的人。

  “无忌协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一同随我入宫。”

  “叔宝和士信去皇城汇合无逸,第一时间控制十二卫衙门。”

  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天策上将,此时很冷静,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既然已经决定了,就没什么可再犹豫的了。

  犹豫就会败北。

  李世民给大家各倒了一杯茶,

  举杯,

  “我以茶代酒,敬大家一杯。”

  无需多言,

  大家的命运已经跟秦王绑定一起了。

  封德彝透过的消息里,

  秦王将分封南宁州,李逸等秦王党人,也都或分封蛮荒,或外调边疆,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都会贬到岭南为一州司马。

  长孙无忌、高士廉这秦王的妻舅、妻兄更不用说,直接会贬去沙州敦煌。

  就连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恭罗士信段志玄张士贵等一干秦王府大将,也都会贬外,

  也许三五年十年后,一切尘埃落定,他们还能再调回来,也许则永远得留镇边疆了。

  大家早就是一荣共荣一损俱损了。

  大事若成,

  李世民不会忘记大家的。

  喝完茶,

  李世民拿出了一道奏疏,

  “你们再替我仔细看看,是否还有遗漏。”

  奏疏在几人手中传递,

  其实这道奏疏本就是大家一起商议许久后拟写的,几人都对里面的内容十分熟悉。

  不过这道奏疏的内容,却不免有几分石破天惊、骇人听闻了。

  这道奏疏上呈天子,

  那就真的再无回转余地了。

  “大王,这奏疏不必更改一字,等明日呈上便可。”

  李世民从魏征手里接过这道奏疏,再看了一遍。

  傍晚,

  暮鼓已经响起,

  长安的城门、坊门又要准备闭门了,

  路上行人匆匆,

  等到城门坊门关闭后,长安城就要实行宵禁,到时还在街上可就犯了夜禁,要被武候杖责,甚至有可能被扔进徒坊劳役,严重还可能被扔进雍州狱或是武候狱中。

  “最近犯宵禁的人不少啊,怎么回事”

  “是啊,听说现在雍州狱都快人满为患了。”

  “可能是天气炎热,大家脾气也燥。”

  街角,武候铺,两名当值的武候站在铺外乘凉,一边闲聊。

  “狱中还关了好多突厥人呢,”

  “那些狗日的突厥人,还当是以前呢,他们跟着主子来长安,那也是臣服来降,就算主子在长安授了官,可也不能还高人一等,

  一些突厥贵族的子弟,甚至是奴仆而已,居然还敢在长安作威作福,不是酗酒打架,就是强买强卖的,甚至还敢公然调戏良家妇女,真是找死,

  这些人根本用不着关到狱中,直接贬降为奴,拉去渭北挖石炭好了。”

  长安人讨厌突厥人,

  甚至唐人都讨厌突厥人,

  这些年,突厥人年年入寇,对大唐赞成了多大的伤害。

  现在突厥被击败了,颉利大汗,以及许多突厥贵族都来到长安,朝廷授他们官职,这些人却还不知收敛。

  魏征骑马经过,

  听到武候的议论,也只是摇摇头,继续前进。

  一路来到胜业坊,无须进坊门,代郡王府占据了坊一隅之地,还直接临街开门。

  魏征虽只带了一个随从,

  但王府的门丁,却是一眼认出这位是阿郎的师兄,当朝四品的魏征。

  无须通传,

  门房直接叫了家丁送魏征去见阿郎。

  魏征进门看到王府外院,有一队彪悍健壮的大汉,穿着戎服,在舞刀弄枪。

  “后天动手。”

  魏征接过李逸泡好的茶,抿了一口道。

  “后天,六月初四”

  “嗯。”

  李逸听到这个时间,有片刻的失神,他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说是历史的必然,

  居然又是这个日子。

  提前了三年,却依然还是六月初四。

  魏征捧着茶杯,问李逸,“你真的确定陛下看到秦王那道奏疏后,真的会召集宰相,然后让太子、齐王来与秦王当面对质”

  “这是肯定的。”

  没有哪个男人能容忍被人戴绿帽子,尤其还是自己儿子。

  李逸接过魏征递来的秦王印,打量着这方并不算大的金印。

  六月初三,

  早朝后,李世民求见皇帝,

  李渊本来不想见,因为他无法兑现李世民出征前他给的立太子承诺。

  可李世民让卢宽转告,说此事万分重要且机密,必须立即面奏天子。

  李渊犹豫再三,还是让李世民前来。

  “陛下,请先看过这道奏疏!”

  李世民呈上奏疏。

  李渊有些疑惑,将信将疑的接过奏疏,打开折册,结果越看越震惊,双眼瞪的如铜铃,呼吸都急促起来。

  “二郎,你知道你写的是什么吗”

  “陛下,儿臣这上面所写,句句是实,绝非捕风捉影。太子和齐王与张婕妤、尹德妃偷偷淫乱,并非一次两次了。

  纸终究包不住火,

  儿臣都能知晓此事,

  那宫中知晓这丑事的人绝对不少。

  陛下只要查,绝对能够查的一清二楚,也可以直接把太子和齐王,还有尹张二妃召来当堂对质。

  儿臣敢对我说的每一句话负责!”

  李渊气的眼前发黑,

  秦王居然告发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经常私下与尹德妃、张婕妤私下淫乱。

  李渊知道太子的东宫与太极宫有小门相通,一直没堵起来。

  以前元吉也一直住在武德殿,到现在武德殿后院,其实都还为他保留着。

  这意味着,他们确实是有这个机会的。

  可李渊实在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

  “二郎,你应当清楚敢诬告捏造此事的后果!”

  李世民道:“陛下,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建成和元吉不仅和二妃淫乱私通,而且尹张二妃所生的酆王元亨、周王元方,也极可能并非陛下之子,”

  “够了,”李渊怒喝,打断了李世民的话。

  李世民却继续道:“陛下若不信,那不妨明日请诸位宰相来审理此案,我愿与他们当殿对质,若是此事不实,儿臣愿接受任何处置!”

  李渊咬牙切齿,“好,好,好,那就明日当堂对质!”

  “明日朕亲自审问此事,你及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