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皇帝的腰杆直了-《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607章 皇帝的腰杆直了

  “頡利老儿派人来下战书。”

  太原城中,罗士信巡城回来,把一封羊皮战书扔到李逸面前。

  李逸瞧都没瞧一眼,

  頡利所谓下战书,不过是想要找回几分面子,可他现在却並没有那份真正挑战的勇气。

  他一边天天来下战书,可一边却又把兵马向太原北面三关撤退,明明是草原游牧骑兵,却也据守险关。

  都不敢再来太原城下。

  他能理解现在頡利的处境,又恼又惧。

  想找回场子捡起脸面,却又没底气,只好远远的狂吠,可叫的越凶,越说明他的恐惧。

  “无逸,咱们跟他打啊,把军队拉到城外,摆开来干啊。”罗士信端起茶杯一口一杯,连喝了几杯。

  “秦王意思,咱们先晾一晾頡利。”

  李世民还在向太原一带增兵,从河北、从河南调兵,頡利想打,有的是机会陪他打。

  待唐军在太原一带,集结至少十万兵马,到时頡利想怎么打都奉陪到底。

  “我还是想打一打,就算不决战,咱也可以小打几场嘛。”罗士信道,“你给我些骑兵,我出去寻些机会。”

  李逸摇头,给他又倒了杯水,

  “哪有什么机会,頡利叫的是响,一天一封挑战书,可现在他的人马都退到忻州,守著太原北面的三关呢。

  南下石隰、泽潞两边抄掠的突厥兵,也都已经撤回去了。

  现在三关以南,就只有一些突厥斥候游骑,打草谷的都没了,你堂堂一晋州总管,去逮这些游骑,岂不杀鸡用牛刀。

  让咱们的游骑跟他们玩就是了。”

  双方肯定还有一战,

  否则頡利也不甘心就此议和,得大唐再狠狠抽他一耳光,让他知晓厉害,他才会老实的和议。

  但想一巴掌把頡利抽老实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李世民並不轻敌,李逸也很谨慎小心,

  上次是偷袭,这次頡利聪明了,退到忻州,还学汉人守关,再想偷袭就难了。

  頡利如今集结了差不多十三四万人马,不好打。

  李世民集结十万人马,也是力求稳妥。

  这一战,李世民可是要为自己挣个太子之位的。

  双方都在积聚力量,大战隨时爆发。

  李逸心態挺好,只要朝廷不拖后腿,他一点也不惧,跟李世民搭档,还怕頡利那老小子

  “秦王什么时候来太原”

  “等准备的差不多了,秦王自然就来了。”

  集结十万兵马,並不容易,而要打贏一场二三十万人的大仗,各项准备就更不轻鬆。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

  太原倒是平静的很,

  可李逸清楚,这只是风暴前的寧静,而太原,就是那风暴之眼。

  十月了,

  留给頡利的时间不多了,他不可能把十几万人一直留在长城以南,第一场雪落下前,他们差不多就该撤了。

  他现在肯定也想贏一场,

  哪怕是小贏一场,也能有个台阶下,跟唐军议和。

  可现在李逸在太原,李世民在太谷。

  唐军驻守在这些坚城重镇里面,頡利对这些城池根本毫无办法,想围城打援,却都还没从兵败中缓过神来。

  现在一道道挑战书,不过是强行挽尊,甚至是希望唐军能够走出太原等大城重镇,去攻他们守的三关。

  或是离开大城去与他们野战。

  頡利原本也还有一个机会,那就是右路。

  他的叔父沙钵罗设阿史那苏尼失,和侄子郁射设阿史那摸末,这次居然在右路打出了让人意外的好战绩。

  先是沿陇山而下,突袭拿下了大震关,兵入陇州,进入了关中平原。然后又找到防守薄弱处,经弹箏峡过陇山,再沿汭河河谷进入了涇州,夺取了临涇,绕到了萧关背后。

  如果西路唐军再这般守不住,

  那萧关这个门户就有可能被前后包夹打开,到时郁射设、沙钵罗设的十万联军,就能沿著涇河河谷长驱直入,那才是真正的威胁长安。

  好在李渊不愧是开国之君,

  李逸和李世民的先斩后奏,晋祠大捷后,李渊並没有追究两人擅自出击,也没有说他们破坏和议,

  而是迅速的调整了战略,腰杆挺直了,派人来嘉奖將士们,给了二人一颗定心丸。

  让他们打,放开了打。

  这是极其难得的,也是李逸他们现在最需要的。

  这道放开了打的詔令,比皇帝给他们十万精兵都管用。

  审时夺势这块,李渊確实强。

  以前是能屈能伸,能喊李密为盟主,也能称呼李轨为兄弟,回过头来砍他们脑袋也是毫不留情。

  现在看頡利拉跨了,也是毫不犹豫的就下狠手。

  这种转变的收放自如,李建成是差远了。

  此时,李渊寧愿让李道宗、李艺、杨师道、宇文歆、李幼良诸將联手抗击沙钵罗设等,也不让李建成留在西北主持。

  看来建成之前的几次表现,是真伤了老李的心。

  尤其是刘世让这件事,老李也是硬著头皮帮他维持太子体面,寧可冤杀了个刘世让。

  但太子最后没能控制住局面,尤其是让突厥人长驱直入,而建成却只会一路南逃。

  这无疑让李渊没办法再容忍了,

  及时止损,改换秦王和李逸上场,甚至连西北也不让建成呆了,现在不是维护太子声望,甚至是给他镀军功的时候,

  现在到了大唐生死存亡的时候,顾不上太子了。

  前面私下跟李世民承诺立其为太子,现在为了振奋李世民之心,把太子又召回朝,

  这就是让李世民可毫无顾虑的放手去干了。

  不过李逸不觉得,李渊就此放弃太子了,易储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但此次確实已经撬动一角了。

  太子的地位已经鬆动了。

  在太原准备决战的这些天,李逸忙碌之余,也在考虑战后的事情了。

  李渊若是不肯兑现承诺立李世民为太子,那肯定会想办法再架空冷藏李世民,甚至是对秦王系更大的打压,他李逸经此后,必然是彻底打上秦王心腹標籤,到时肯定首当其衝。

  退是没有退路了。

  得想办法扶秦王早日上马,李渊要是不肯给,那就抢。

  不能再等上几年,武德九年玄武门兵变,那次已经是危险到了极点,亡命一搏了。

  虽然成功了,但也太危险,没必要再这样。

  而且李逸也不想再等几年,真等武德九年,意味著接下来四年时间会很难熬。

  何况,頡利这次就算败了,肯定也还会捲土重来,歷史上接下来几年,突厥入寇一次比一次厉害,

  唐军损失也一次比一次大,比如武德七年,頡利和突利十万大军就突入了豳州南面的五龙坂,直逼长安。

  而武德八年河东太谷之战,张瑾率领的七万唐军,几乎全军尽没,行军长史中书侍郎温彦博都被俘虏到草原放羊,只有李靖一军得到保全。

  武德九年,頡利再次攻入关中,更是饮马渭河,兵临长安城下。

  若仍按照歷史走向,那太憋屈了。

  武德后期,大唐对突厥的战略是很失败的,特別是用將这块,如果李渊能够真正放手让李世民上,肯定不能让頡利这般囂张。

  初来大唐的李逸,曾经以为只要提前站队李世民,其它的什么也不用做等著就行了。

  可现在他捲入太深了,

  真就那样等著,也许李世民能熬到武德九年,他却未必了。

  刘文静、李仲文、刘世让等许多大將,虽然都是以谋反罪被杀,可没谁是真正谋反的,

  储位之爭,那可是最高权力斗爭,一不小心,身死、族灭。

  他现在跟李世民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係了。

  “张亮拜见司空。”

  李逸招呼张亮坐下,一边给他沏茶,一边笑道:“听莲娘说,你跟她堂姐好上了”

  张亮有些不好意思的嘿嘿笑笑。

  李逸也佩服张亮,对五姓名门女似乎有股特別的执著,之前看上了如莲,结果如莲根本看不上他。

  可谁知道这傢伙如今还是跟赵郡李氏一位寡妇弄到一起了,不过这位可比如莲差多了,三十多岁徐娘半老,长的也没如莲漂亮,最重要的是名声更差。

  连如莲都说她这个堂姐不行,可张亮能舔上赵郡李氏女已经非常满足,根本不在意那些。

  “最近辛苦你了。”

  李逸对张亮提醒过几句,可他听不进去,李逸也就懒得多说。张亮这人,虽说这方面脑子有问题,可平时办事,尤其是负责民政后勤这块,他还是乾的不错的。

  也算是李逸从河南一路提携上来的,算是他心腹,早打上了李逸標籤的。

  “辛苦的是大王,我只是打杂的。”张亮笑道。

  “明天你再去趟太谷见秦王,张公谨会隨你同往,你们俩暂时就留在秦王那帮办后勤。”

  张亮上次也奉李逸命令去过一次太谷,他知晓李逸是把他举荐给秦王,

  这是让他也登上秦王这条船,对此张亮很是感激。

  他一农民出身,想往上走,光靠舔赵郡李氏放荡寡妇也不够的,还必须得有更硬的靠山,比如司空李逸,再比如秦王李世民。

  上次太谷见秦王,李世民对他印象也算不错。

  正聊著,

  师兄魏徵来了。

  这位天策府记室、大行台的尚书右丞,是从太谷秦王那刚来到太原的。

  “司空,刚收到长安送来的消息,灵州总管李道宗、弘州总管宇文歆、交州刺史权士通、行军总管杨师道在三观山击败郁射设,斩首千余级。

  紧接著宇文歆又在崇岗伏击突厥,再斩首千余级。

  郁射设已撤兵北返,而沙钵罗设也撤兵了。”

  魏徵很是欣喜,“西路十万突厥军撤了,东边頡利这十几万兵也肯定得撤了。”

  李逸听闻这消息也鬆口气。

  西面安稳了,他们这里就可以更安心的揍頡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