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缘起烟香-《烟火岁月》

  婚姻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玄妙,有时候就得信个“缘”字。老话常说:“人努力,天帮忙,佛保佑。”细细琢磨,还真有几分道理。就拿林秋水和陶娇娇来说,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却像春风化雨般,悄悄滋润了两颗年轻的心,让那份若即若离的情愫,终于找到了落脚的地方。

  这事儿的起因,其实再平常不过,就是帮个小忙。

  陶娇娇有个高中同学要结婚了。在那时的太平市,婚礼上的烟酒可是门面,尤其是在八十年代末,一包“灵参”烟,那可是体面的象征,是人情往来的礼数。这位同学在安定烟厂认识几个人,就托他们帮忙买两箱烟。那时候市面上假烟多得是,康山县曾村更是出了名的造假窝点,烟草专卖局和公安局查了一回又一回,可就像野草似的,怎么都除不尽。太平市街上卖的烟,十有二三都打着“曾村”的烙印。大家买烟都提心吊胆的,就怕在婚礼上被人看出来是假货,落个“小气”、“丢脸面”的名声。

  于是,大伙儿都四处托关系、找门路,就为从正规烟厂弄几条真烟,图个心安。

  这位同学找了好几个在安定烟厂当工人的朋友,可他们都在车间一线,每天三班倒,忙得脚不沾地。买几条烟还能想想办法,要买两箱烟,实在是力不从心。正发愁时,有人向他推荐了陶娇娇:“她在零件库做统计,平时常和科室打交道,认识的人多,说不定能帮上忙。”

  那人满怀期待地找到陶娇娇,说得特别诚恳:“娇娇,我马上要结婚了,你看能不能帮我买两箱烟?在外面买,真怕买到假的,到时候丢人现眼。价格就按市场价,绝不让你为难。”

  陶娇娇一听,心里直打鼓。

  她和这几个同学都是毕业分配到厂里没多久的新人,她自己也是刚从车间调到零件库,认识的人有限,能说得上话的更是没几个。可这是同学中第一个找她办事的,她实在拉不下脸拒绝。她把认识的人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眉头越皱越紧,谁能帮上这个忙呢?

  正发愁时,她突然想起了财务科的林秋水。

  因为工作往来,两人有过几次接触。林秋水来领工具,她送报表,虽说交情不深,但彼此都有好感。犹豫再三,陶娇娇还是硬着头皮,带着同学来到财务科,站在门口,轻声喊:“林会计,能出来一下吗?”

  林秋水走出来,见是陶娇娇,脸上不自觉地露出笑容。

  “娇娇,有事?”他问。

  “林会计,”陶娇娇声音轻柔,带着几分不好意思,“这是我高中同学,他下个月结婚,想买两箱烟,可厂里我不认识别人,你看……能不能想想办法?”

  林秋水一听,心里也犯嘀咕。他才来厂里几个月,虽说和销售科打过照面,但都不熟,更谈不上交情。两箱烟,可不是小数目。

  可当他看到陶娇娇那双含着期待与不安的眼睛,心底那股争强好胜的劲儿一下子就上来了。他心想:这可是她在同学面前第一次求人办事,要是办不成,岂不是让她难堪?更怕的是,她会因此看轻了自己。

  于是,他故作轻松,爽快地说:“你稍等一会儿,我进去问问。”

  说完,转身快步走进李金兰科长的办公室,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

  李金兰听完,脸上浮现出意味深长的笑容,眼里闪着欣慰的光。她轻轻拍了拍林秋水的肩,调侃道:“看来,你这好事要成了。我们之前给你俩牵线,现在老天爷都来成全,这是大喜事,这忙必须得帮。”

  林秋水红了脸:“科长,您别取笑我了。”

  说着,李金兰就打了一个电话,不过两三句话就放电话了。

  “我取笑你?我是真心为你高兴。”李金兰笑着说,“你去吧,我已经打过电话了,销售科朱科长答应了,你直接去开票就行,价格也优惠。”

  “真的?太谢谢您了!”林秋水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去吧,别让人家等急了。”李金兰摆摆手,眼里满是慈爱。

  就这么着,事情顺利解决了。

  林秋水拿着票,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走出办公室,看到陶娇娇和她同学脸上洋溢着感激的笑容,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像个英雄。

  “谢谢你,林会计。”陶娇娇轻声说,声音像风铃般清脆。

  “举手之劳。”林秋水笑了笑,心里却像灌了蜜。

  “你真厉害,”陶娇娇由衷地说,“我问了好几个人,都说办不了,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搞定了。”

  “小事一桩。”林秋水故作镇定,其实心里早已乐开了花。

  这件事,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两人之间激起层层涟漪。

  从此,陶娇娇再来财务科报表,林秋水总会主动找她聊上几句。从“表交了吗”到“今天忙不忙”,再到“你爱吃甜的吗”,话题一点点延伸,像藤蔓悄然攀爬。

  “你今天气色不错啊。”一次,林秋水见她穿了件淡蓝色的毛衣,忍不住夸了一句。

  “真的吗?”陶娇娇低头看了看自己,笑了,“这是我妈织的,她说蓝色显白。”

  “显白,也显温柔。”林秋水脱口而出,说完才觉脸热。

  陶娇娇的脸也红了,低头抿嘴一笑:“你这人,嘴还挺甜。”

  “我说的是实话。”林秋水认真道。

  他们聊工作,聊生活,聊小时候的趣事,聊未来的梦想。林秋水说起家乡的山,陶娇娇说起城市的灯;林秋水讲起父亲的坚韧,陶娇娇说起母亲的温柔。每一次交谈,都像是在两人心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让他们越走越近,越靠越紧。

  半年多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林秋水在厂区的小路上拦住了下班正要回家的陶娇娇。

  “娇娇,”他声音有些发颤,“我……我想和你关系进一步,你……你愿意吗?”

  陶娇娇低着头,脸颊绯红,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过了许久,她轻轻点了点头,声音细如蚊音:“嗯。”

  “真的?”林秋水眼睛一亮。

  “嗯。”她抬头看他,眼里闪着光,“但你要一直对我好。”

  “我发誓!”林秋水举起手,像宣誓般认真,“这辈子,我只对你一个人好。”

  陶娇娇笑了,像春日的花突然绽放。

  两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旁人谈恋爱,大多是花前月下,公园散步,电影院里手牵手。可林秋水和陶娇娇的恋爱时光,却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财务办公室里度过的。

  每到月底月初,便是财务最忙的时候。银行对账、调节未达账项、核对报表,整个办公室灯火通明,纸张翻飞,打勾声、算盘声噼啪作响。

  这时,陶娇娇总会主动过来帮林秋水对账。

  林秋水专注地盯着银行日记账,眉头微皱,眼神认真;陶娇娇则轻声念着银行打印出来的对账单,声音清脆悦耳。两人并肩而坐,一个看账,一个念单,对上的账目就拿铅笔轻轻打个勾,对不上的就在数字后面画个圆圈标记。

  “这笔款项,银行对账单有,我们银行日记账没记。”陶娇娇指着一处。

  “哦,是采购科昨天交的款,我还没入账。月末月初的问题。”林秋水恍然大悟。

  “那这笔呢?我们记了,银行没到。”

  “那是汇款还没到账,我把单据先入账做收入了,银行明天应该就到了。”

  他们配合默契,像一对天生的搭档。灯光下,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交叠在一起,仿佛早已融为一体。

  “你说,咱们以后的孩子,要是也学会计,会不会也像我们现在这样?”陶娇娇忽然问。

  林秋水一愣,随即笑了:“那可不行,我得让他学法律,将来当律师。”

  “那要是女儿呢?”

  “女儿就让她学医,救死扶伤,多伟大。”

  “那你呢?你不是最崇拜你爸吗?他也当过会计。”

  “可我不想让她走我的老路。”林秋水轻声说,“我想让她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陶娇娇看着他,眼里满是温柔:“你啊,总是想得更多更远。”

  “因为你是我的贵人。”林秋水认真地说,“我得对你负责。”

  多年后,两人早已结婚生子。陶娇娇还会半开玩笑地“责怪”林秋水:“人家谈恋爱,不是逛公园,就是看电影,你倒好,自己加班不说,还拉着我一起义务加班。”

  嘴上埋怨,可她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笑容里,满是对那段时光的珍视与眷恋。

  他们的恋爱,没有玫瑰,没有烛光晚餐,有的只是账本、算盘、纸张和灯光。可正是这份朴实,让他们的感情如老酒,愈久愈醇。

  恋爱的事传到两家,反应截然不同。

  陶娇娇的母亲孙文英一听林秋水来自农村,家在月光县,当即坚决反对。在她看来,女儿从小在城里长大,娇生惯养,若是跟着一个农村小伙,往后怕是要吃苦受累。

  “你一个城市姑娘,长得又漂亮,工作又好,干嘛非要找一个农村的?”孙文英气得直拍沙发,“你知不知道,农村的媳妇,连腰都直不起来!”

  “妈,秋水人好,老实,有责任心。”陶娇娇语气坚定,“他不是农村人,他是烟厂干部。我认准了他,这辈子就跟定他了。”

  “你懂什么!婚姻是过日子,不是谈恋爱!”孙文英怒道。

  “可日子也是人过的。”陶娇娇毫不退让,“他对我好,这就够了。”

  母女俩为此爆发了几次激烈争吵。孙文英哭,陶娇娇也哭。可每一次,陶娇娇都毫不动摇。

  最终,孙文英看着女儿眼中的坚定与幸福,无奈地选择了妥协。她实在不忍心,因为自己的反对,让女儿失去这份珍贵的爱情。

  反观林秋水家,情况则截然不同。

  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儿子能娶上一个省城姑娘,简直是祖坟冒青烟的大喜事。樊玉珍听说陶娇娇要来,翻箱倒柜找出最好的被褥,把家里里外外打扫得一尘不染。她看到陶娇娇在五台山拍的一张照片,眼睛都直了,嘴里不停夸赞:“哎哟,这闺女,长得跟电影里的明星似的!咱村哪见过这么俊的姑娘!”

  林承贤也笑得合不拢嘴:“咱家秋水,有福气啊!”

  一家人欢天喜地,满心欢喜地盼着她早日进门。

  时光荏苒,他们的恋爱长跑持续了一年半后,终于迎来了幸福的时刻,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礼那天,太平市的阳光格外明媚。林秋水穿着笔挺的西装,站在红毯尽头,望着身披婚纱、美丽动人的陶娇娇缓缓走来。那一刻,他心中感慨万千。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个从山区走出来、没心没肺的小子,竟能娶到如此贤惠温柔的城市姑娘。他想起父亲的教诲,想起母亲的烧香祈祷,想起自己在烟厂的经历感悟,想起那些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他忽然明白,命运从不亏待真诚的人。

  那一刻,他在心底默默感叹:“老天爷饿不死瞎眼的雀。这辈子,能有这样的缘分,娶到娇娇,我再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婚后的日子,虽平淡如水,却处处洋溢着幸福与温暖。他们携手相伴,相互扶持,共同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陶娇娇学会了包饺子,林秋水学会了说普通话;她为他织毛衣,他为她写情书。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他们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平凡而又珍贵的爱情故事。

  多年后,林秋水在日记里写道:

  “爱情,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细水长流的陪伴。是加班时的一杯热茶,是生病时的一碗姜汤,是吵架后的一句‘我错了’,是白发苍苍时,依然愿意牵着她的手,走在夕阳下的小路上。”

  “我何其有幸,娶到了她。而她,也愿意把一生,托付给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会计。”

  缘起烟香,情定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