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伯,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子呀?”
“性格方面有没有要求?”
“以后会纳妾吗?”
“赶明儿有了孩子,想给他/她起什么名啊?”
眼见几个小的越问越离谱,李财打开房门喊了声,“阿大,上四份,不,八份糯米糕。”
糊住几个小崽子的嘴。
“好嘞东家,马上就来。”
面上淋着一层桂花蜜的糯米糕一上来,喜宝几个顿时吃开,根本顾不上问东问西。
李财轻出口气,抚去额头不存在的汗水。
林子轩挖一小口糯米糕放入口中,恢复正儿八经的神色,“李伯伯,不说笑了,咱们来谈点正事儿。”
李财:到底是谁在一直说笑啊?!
林子轩将农家饭庄的想法说与李财听,听得李财差点想当场拜林子轩为师。
初次见这臭小子,身量也就到他腰,这两年个头窜的,已经和他一般高了。
没成想,个子长得快,智商这一块也没落下,尤其这经商一道,让这小子玩儿明白的。
这小子开在平安县的两家铺面,俨然已成平安县招牌,不知吸引多少外来客商。
平安县这两年发展迅猛,与林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再说回这农家饭庄,首先定位清晰,且别具一格。
莫说这平安县,就是整个庆顺府,都找不出这样一家饭庄来。
庆顺府下属各县虽小,藏着的有钱人家可不少,这点他开酒楼再清楚不过。
这些人住惯了大宅院,难免想体验一番风土人情,农家饭庄不正是一个好去处?!
林家婶子和二弟妹的手艺,他去林家做客见识过数次,每次都想提出让二人来酒楼帮忙的想法,就是一直没好意思开口。
饭庄的食材新鲜可见,到时还能住在农户家中,体验下田种地,通往饭庄的路也平坦好走。
不说旁人,就说他知道这么一处地方,是按捺不住想要去瞧瞧的。
李财似乎已经预见饭庄未来的前景,定会超过他这酒楼。
对于林子轩的邀请,李财有点动心,他也想看看这饭庄从无到有,能发展到何种地步。
这是其一。
其二,便是考虑到家中二老。
二老自打与林家两位叔婶相识,那叫一个相见恨晚,嘴里经常念叨‘你林婶子...’、‘你林叔...’。
初到这平安县,二老跟着他吃了不少的苦。后来买了宅子住进去,二老不习惯人伺候,家里也就没买下人,一直是二老忙前忙后。
住进去这么些年,没见二老和周遭哪户人家走得太近,李财还以为是二老不喜交际。
可自打爹娘认识林叔、林婶,一整个大变样,做点啥都想着给林叔林婶他们带出来一份。
李财这才明白,爹娘哪里是不喜交际,不过是没遇上能说上贴心话的人。
回想起先前在老家,邻里邻居都是知根知底的熟面孔,来到这平安县,纵是吃穿用度好了,住得安稳了,可他们心里头,也总是像空了一块地方。
林叔林婶的出现,恰是把爹娘心里头空缺给填补上了。
他们碰到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家长里短、大人孩子、田地牲畜,就是坐一块择菜,也能乐上半天。
眼见爹娘脸上笑意越发多了,近来竟跟着林叔林婶学起一套健体功,还是喜宝这几个小家伙琢磨出来的。
爹娘成天拉着他一块练,再加上喜宝之前给二老调理过身体,如今二老的精神头那叫一个有劲,有时候瞧着比他都强。
做子女的,不过那么点念想,盼爹娘长命百岁、笑口常开、身子康健。
要是让二老长住榆柳村,那这点念想就都实现了啊!
李财越想,越觉着这事儿可行。
“那个——”李财不禁问林子轩,“能把我爹娘也一块儿带上不?”
“性格方面有没有要求?”
“以后会纳妾吗?”
“赶明儿有了孩子,想给他/她起什么名啊?”
眼见几个小的越问越离谱,李财打开房门喊了声,“阿大,上四份,不,八份糯米糕。”
糊住几个小崽子的嘴。
“好嘞东家,马上就来。”
面上淋着一层桂花蜜的糯米糕一上来,喜宝几个顿时吃开,根本顾不上问东问西。
李财轻出口气,抚去额头不存在的汗水。
林子轩挖一小口糯米糕放入口中,恢复正儿八经的神色,“李伯伯,不说笑了,咱们来谈点正事儿。”
李财:到底是谁在一直说笑啊?!
林子轩将农家饭庄的想法说与李财听,听得李财差点想当场拜林子轩为师。
初次见这臭小子,身量也就到他腰,这两年个头窜的,已经和他一般高了。
没成想,个子长得快,智商这一块也没落下,尤其这经商一道,让这小子玩儿明白的。
这小子开在平安县的两家铺面,俨然已成平安县招牌,不知吸引多少外来客商。
平安县这两年发展迅猛,与林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再说回这农家饭庄,首先定位清晰,且别具一格。
莫说这平安县,就是整个庆顺府,都找不出这样一家饭庄来。
庆顺府下属各县虽小,藏着的有钱人家可不少,这点他开酒楼再清楚不过。
这些人住惯了大宅院,难免想体验一番风土人情,农家饭庄不正是一个好去处?!
林家婶子和二弟妹的手艺,他去林家做客见识过数次,每次都想提出让二人来酒楼帮忙的想法,就是一直没好意思开口。
饭庄的食材新鲜可见,到时还能住在农户家中,体验下田种地,通往饭庄的路也平坦好走。
不说旁人,就说他知道这么一处地方,是按捺不住想要去瞧瞧的。
李财似乎已经预见饭庄未来的前景,定会超过他这酒楼。
对于林子轩的邀请,李财有点动心,他也想看看这饭庄从无到有,能发展到何种地步。
这是其一。
其二,便是考虑到家中二老。
二老自打与林家两位叔婶相识,那叫一个相见恨晚,嘴里经常念叨‘你林婶子...’、‘你林叔...’。
初到这平安县,二老跟着他吃了不少的苦。后来买了宅子住进去,二老不习惯人伺候,家里也就没买下人,一直是二老忙前忙后。
住进去这么些年,没见二老和周遭哪户人家走得太近,李财还以为是二老不喜交际。
可自打爹娘认识林叔、林婶,一整个大变样,做点啥都想着给林叔林婶他们带出来一份。
李财这才明白,爹娘哪里是不喜交际,不过是没遇上能说上贴心话的人。
回想起先前在老家,邻里邻居都是知根知底的熟面孔,来到这平安县,纵是吃穿用度好了,住得安稳了,可他们心里头,也总是像空了一块地方。
林叔林婶的出现,恰是把爹娘心里头空缺给填补上了。
他们碰到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家长里短、大人孩子、田地牲畜,就是坐一块择菜,也能乐上半天。
眼见爹娘脸上笑意越发多了,近来竟跟着林叔林婶学起一套健体功,还是喜宝这几个小家伙琢磨出来的。
爹娘成天拉着他一块练,再加上喜宝之前给二老调理过身体,如今二老的精神头那叫一个有劲,有时候瞧着比他都强。
做子女的,不过那么点念想,盼爹娘长命百岁、笑口常开、身子康健。
要是让二老长住榆柳村,那这点念想就都实现了啊!
李财越想,越觉着这事儿可行。
“那个——”李财不禁问林子轩,“能把我爹娘也一块儿带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