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烦恼
丁謁者告辞离开后,就直接找到了老祖宗郑眾匯报,並请命创办这家小诊所,理由就是他协助平原王妃救助过小宦官,知道怎么操作,他是最合適的人选。
丁謁者非常聪明,寇淑最后那个理由拿出来,没有人敢反对,而做好了这件事,必然会得到宫中中下级宦官宫女之心,有了这么多人支持,接下来他的路就好走多了,可以说寇淑无意之间,帮他寻到了一条上进之路,他当然要紧紧把握住。
郑眾听完,相当感慨,“平原王妃真是天生的仁德之人,尔当做好此事,绝不可令王妃失望!”
丁謁者连忙跪谢,郑眾岁数大了,已经没有任何上进之心,他並不反对丁諶者这样年纪轻轻的小宦官自寻出路,若是搞得好了,他顺水推舟也是一个人情,
何必困在他的身边,与人方便,也是与已方便。
郑眾又交代了几句,让丁謁者筹办,期间有什么不明白的,多请教平原王妃,丁謁者称是,然后郑眾挥挥手,让他退下。
这两日平原王和寇淑的所作所为,郑眾要么亲眼所见,要么迅速收到风声,
现在又听到寇淑提议成立专门针对中下层宦官宫女的內廷小诊所,郑眾已经非常明確,这是一个邓后,甚至是加强版的邓后。
对陛下示孝,对皇后示亲,对高等级宦官示才,对中下级宦官宫女示仁,对平原王关怀体贴,平原王身体现在不断好转,教授平原王读书,能把握关键,一个缓字就胜过了清河王子的千言万语,寇淑的政治天分实在太高了!
而且与邓后不同的是,寇淑对中下级宦官宫女的仁是真仁,她並没有寻常列侯女子的毛病,她能真正体会中下层宦官宫女的痛苦,为他们著想,这实在太难得了!
邓后虽然也很不错,也会能体谅下属的不容易,但郑眾知道她做不到寇淑那般真正为下人著想,她的仁是高高在上的仁,寇淑的仁是感同身受的仁,有著本质的区別。
郑眾对寇淑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十分好奇,寇淑是三代列侯之女,从小生活在蜜中,按理说不应该有这样的表现。
郑眾调查了一番,发现寇淑年初身体不好,在城外庄园待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她每天巡视庄园,观察庄户的生活,创办了一个个作坊,还办了一个小学堂,或许就是这段经歷让这个女奇童认识到了普通人生活的不易“
天子的身体可以瞒过任何人,但瞒不过郑眾,他有一种感觉天子很可能活不过自己伺候过的孝章皇帝,到了必须考虑下一代接班人的时候。
郑眾知道天子一直介意平原王的身体,也对平原王母系无人相当担心,所以一直没有册立太子,而是选择等待,希望宫中能够诞育一个健康的皇子养在邓后膝下,如马竇旧事。
但寇淑的横空出世,却让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有极高政治天分,又体谅下情的女子是非常合適的皇后,乃至於皇太后人选。
有她在,就算平原王有种种不足,也都可以弥补,未来真有什么万一,她的政治天分和仁德也不至於造成什么大麻烦,换句话说,只要在观察一段时间,明晰平原王不至於天折,完全可以册立为皇太子。
但问题是,现在已经册立了邓皇后,哪怕寇淑和平原王百般示亲,邓后的首选肯定是抚养一个养子,她不可能接受拥立已经有强大佐助的平原王,那会影响到邓氏外戚的发展,哪怕两家是姻亲也不行。
偏偏邓氏实力又格外强大,哪怕是当今天子也要忌惮三分,犹豫再三,才册立了邓后,就是为了以防方一,有邓后在,汉廷不至於有大乱。
这种局面下,他压根不能,也不敢劝说陛下立平原王为太子,那极有可能造成未来一大一小两个“邓后”为了权势斯杀,不管谁贏谁输,对大汉都不是什么好事。
要是早知道是这个结果,就不应该册立邓后,让她以贵人身份主持宫廷事务也是可以的,若是那样的话,现在陛下做取捨也容易多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郑眾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现在如何是好,他也不知道了,他能做的就是默默等待,两边都不得罪,虽说一山难容两虎,但两女都是绝顶的聪明人,又刻意显示亲近,她们应该有所察觉,都给未来留下了足够的可迴旋余地。
现在说到底看的是天子,若是天子身体康健,而平原王也活到了成年,身体越来越好,此时册立平原王为太子,未来也不需要邓后辅政,邓寇两族共同辅佐平原王,为大汉效力,那是最好的。
若是未来宫中诞育了新皇子,被邓后收养,一步步长大成人,平原王小两口凭藉著现在的亲近,也可以安稳度日,不至於日子难熬,这是次选。
怕就怕天子早早崩逝,平原王幼年登基,邓后临朝,到就麻烦了,这对婆媳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背后又是两个大家族,天知道会斗成什么样子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郑眾烦恼,另外一个大宦官蔡伦也烦恼,他和郑眾一样,都在宫外有住处,
虽然地方不算大,远远比不上那些列侯之家,不需要当值时,就可以回到住处洗沐一番。
宦官生理上的缺陷非常明显,只要有条件,他们都会多洗沐,蔡伦也不例外,今天安排好宫中一切,回到宫外住处,他就立刻洗沐一番,然后在书房阅读这几日收到的各类文字。
蔡伦相当的低调,与张慎那一类喜欢招揽门客,藉机敛財的中常侍不同,蔡伦从不见外客,不愿意招惹是非。
可问题是他不招是非,是非却会找到他,这一天他就收到了一封信,来信的人自称孙先,职务是清河王治书。
他透露了三个消息,一是清河王非常思念母亲,总惦记著蔡伦杀母大仇;二是清河王府的宦官头子卫中傅十分贪鄙;三是王府护卫,清河王子亲舅左贵曾言清河王子贵不可言。
孙先认为王府混乱,不是长久之地,思前想后,就给蔡伦写了这封信,希望蔡伦可以帮助他获得一个九卿官署某丞的职务。
蔡伦翻来覆去,研究了这封信良久,他总觉得清河王得罪了什么人,那个人应该抓住了孙先什么把柄,指使孙先写了这封信,或者直接假冒孙先名义写信,
想利用他的手打击清河王。
清河王子贵不可言怎么可能,现在平原王身体日益好转,宫中还有两个宫人有妊,怎么也轮不到清河王子!
蔡伦虽然贵为中常侍,地位很高,但蔡伦心里很清楚,他的权势来自於陛下授权,陛下能给他,也能收回去,他没有得到陛下的批准搞事,搞得还是与陛下感情深厚的清河王,若是被陛下知道,绝对饶不了他。
当年的事情,说到底是孝章皇帝的决定,蔡伦作为小黄门根本没有选择,他只能执行圣命,这一点陛下知道,清河王自己也明白,要不然他也不会安稳担任中常侍。
所以蔡伦没有任何对清河王出手的理由,哪怕清河王对他有威胁,清河王是主,他是仆,不到万不得己,他绝不能咬主一口,要不然其他主子绝对容不下他。
不过孙先书信的第二条、第三条却如同魔咒一般,在蔡伦的脑海中不断回档,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只要抓住那位孙中傅的把柄,就可以监视清河王府的一举一动,也可以搞清楚所谓贵不可言真相的来歷。
虽然蔡伦不打算对清河王动手,但並不意味看他不想收集清河王的黑材料,
知道被一个人衔恨,却什么都不做,蔡伦的心胸没那么开阔。
可情况不明,万一这是別人设圈套坑他呢他这一头刚动手,那一头陛下就知道了,他就惨了,不过他不做,可以找人来做,比如寇家———
丁謁者告辞离开后,就直接找到了老祖宗郑眾匯报,並请命创办这家小诊所,理由就是他协助平原王妃救助过小宦官,知道怎么操作,他是最合適的人选。
丁謁者非常聪明,寇淑最后那个理由拿出来,没有人敢反对,而做好了这件事,必然会得到宫中中下级宦官宫女之心,有了这么多人支持,接下来他的路就好走多了,可以说寇淑无意之间,帮他寻到了一条上进之路,他当然要紧紧把握住。
郑眾听完,相当感慨,“平原王妃真是天生的仁德之人,尔当做好此事,绝不可令王妃失望!”
丁謁者连忙跪谢,郑眾岁数大了,已经没有任何上进之心,他並不反对丁諶者这样年纪轻轻的小宦官自寻出路,若是搞得好了,他顺水推舟也是一个人情,
何必困在他的身边,与人方便,也是与已方便。
郑眾又交代了几句,让丁謁者筹办,期间有什么不明白的,多请教平原王妃,丁謁者称是,然后郑眾挥挥手,让他退下。
这两日平原王和寇淑的所作所为,郑眾要么亲眼所见,要么迅速收到风声,
现在又听到寇淑提议成立专门针对中下层宦官宫女的內廷小诊所,郑眾已经非常明確,这是一个邓后,甚至是加强版的邓后。
对陛下示孝,对皇后示亲,对高等级宦官示才,对中下级宦官宫女示仁,对平原王关怀体贴,平原王身体现在不断好转,教授平原王读书,能把握关键,一个缓字就胜过了清河王子的千言万语,寇淑的政治天分实在太高了!
而且与邓后不同的是,寇淑对中下级宦官宫女的仁是真仁,她並没有寻常列侯女子的毛病,她能真正体会中下层宦官宫女的痛苦,为他们著想,这实在太难得了!
邓后虽然也很不错,也会能体谅下属的不容易,但郑眾知道她做不到寇淑那般真正为下人著想,她的仁是高高在上的仁,寇淑的仁是感同身受的仁,有著本质的区別。
郑眾对寇淑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十分好奇,寇淑是三代列侯之女,从小生活在蜜中,按理说不应该有这样的表现。
郑眾调查了一番,发现寇淑年初身体不好,在城外庄园待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她每天巡视庄园,观察庄户的生活,创办了一个个作坊,还办了一个小学堂,或许就是这段经歷让这个女奇童认识到了普通人生活的不易“
天子的身体可以瞒过任何人,但瞒不过郑眾,他有一种感觉天子很可能活不过自己伺候过的孝章皇帝,到了必须考虑下一代接班人的时候。
郑眾知道天子一直介意平原王的身体,也对平原王母系无人相当担心,所以一直没有册立太子,而是选择等待,希望宫中能够诞育一个健康的皇子养在邓后膝下,如马竇旧事。
但寇淑的横空出世,却让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有极高政治天分,又体谅下情的女子是非常合適的皇后,乃至於皇太后人选。
有她在,就算平原王有种种不足,也都可以弥补,未来真有什么万一,她的政治天分和仁德也不至於造成什么大麻烦,换句话说,只要在观察一段时间,明晰平原王不至於天折,完全可以册立为皇太子。
但问题是,现在已经册立了邓皇后,哪怕寇淑和平原王百般示亲,邓后的首选肯定是抚养一个养子,她不可能接受拥立已经有强大佐助的平原王,那会影响到邓氏外戚的发展,哪怕两家是姻亲也不行。
偏偏邓氏实力又格外强大,哪怕是当今天子也要忌惮三分,犹豫再三,才册立了邓后,就是为了以防方一,有邓后在,汉廷不至於有大乱。
这种局面下,他压根不能,也不敢劝说陛下立平原王为太子,那极有可能造成未来一大一小两个“邓后”为了权势斯杀,不管谁贏谁输,对大汉都不是什么好事。
要是早知道是这个结果,就不应该册立邓后,让她以贵人身份主持宫廷事务也是可以的,若是那样的话,现在陛下做取捨也容易多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郑眾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现在如何是好,他也不知道了,他能做的就是默默等待,两边都不得罪,虽说一山难容两虎,但两女都是绝顶的聪明人,又刻意显示亲近,她们应该有所察觉,都给未来留下了足够的可迴旋余地。
现在说到底看的是天子,若是天子身体康健,而平原王也活到了成年,身体越来越好,此时册立平原王为太子,未来也不需要邓后辅政,邓寇两族共同辅佐平原王,为大汉效力,那是最好的。
若是未来宫中诞育了新皇子,被邓后收养,一步步长大成人,平原王小两口凭藉著现在的亲近,也可以安稳度日,不至於日子难熬,这是次选。
怕就怕天子早早崩逝,平原王幼年登基,邓后临朝,到就麻烦了,这对婆媳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背后又是两个大家族,天知道会斗成什么样子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郑眾烦恼,另外一个大宦官蔡伦也烦恼,他和郑眾一样,都在宫外有住处,
虽然地方不算大,远远比不上那些列侯之家,不需要当值时,就可以回到住处洗沐一番。
宦官生理上的缺陷非常明显,只要有条件,他们都会多洗沐,蔡伦也不例外,今天安排好宫中一切,回到宫外住处,他就立刻洗沐一番,然后在书房阅读这几日收到的各类文字。
蔡伦相当的低调,与张慎那一类喜欢招揽门客,藉机敛財的中常侍不同,蔡伦从不见外客,不愿意招惹是非。
可问题是他不招是非,是非却会找到他,这一天他就收到了一封信,来信的人自称孙先,职务是清河王治书。
他透露了三个消息,一是清河王非常思念母亲,总惦记著蔡伦杀母大仇;二是清河王府的宦官头子卫中傅十分贪鄙;三是王府护卫,清河王子亲舅左贵曾言清河王子贵不可言。
孙先认为王府混乱,不是长久之地,思前想后,就给蔡伦写了这封信,希望蔡伦可以帮助他获得一个九卿官署某丞的职务。
蔡伦翻来覆去,研究了这封信良久,他总觉得清河王得罪了什么人,那个人应该抓住了孙先什么把柄,指使孙先写了这封信,或者直接假冒孙先名义写信,
想利用他的手打击清河王。
清河王子贵不可言怎么可能,现在平原王身体日益好转,宫中还有两个宫人有妊,怎么也轮不到清河王子!
蔡伦虽然贵为中常侍,地位很高,但蔡伦心里很清楚,他的权势来自於陛下授权,陛下能给他,也能收回去,他没有得到陛下的批准搞事,搞得还是与陛下感情深厚的清河王,若是被陛下知道,绝对饶不了他。
当年的事情,说到底是孝章皇帝的决定,蔡伦作为小黄门根本没有选择,他只能执行圣命,这一点陛下知道,清河王自己也明白,要不然他也不会安稳担任中常侍。
所以蔡伦没有任何对清河王出手的理由,哪怕清河王对他有威胁,清河王是主,他是仆,不到万不得己,他绝不能咬主一口,要不然其他主子绝对容不下他。
不过孙先书信的第二条、第三条却如同魔咒一般,在蔡伦的脑海中不断回档,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只要抓住那位孙中傅的把柄,就可以监视清河王府的一举一动,也可以搞清楚所谓贵不可言真相的来歷。
虽然蔡伦不打算对清河王动手,但並不意味看他不想收集清河王的黑材料,
知道被一个人衔恨,却什么都不做,蔡伦的心胸没那么开阔。
可情况不明,万一这是別人设圈套坑他呢他这一头刚动手,那一头陛下就知道了,他就惨了,不过他不做,可以找人来做,比如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