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自家的孩子
与此同时,左贵正在宫门外百无聊赖的等待看,正月旦的次日一早,按照惯例,天子招在京的诸王及家眷入宫,左贵一大早等一大早簇拥大王入宫,然后就在宫外等待,等待的时候,他又在心中盘算生意之事。
左贵现在既期待,又有些志志,不过更多的还是怨恨,他是大王长子的亲舅,王府却没有一个人把他当回事,反而不断有人问他索贿,大王这头给了赏赐,那一头就有人问他要钱,要不是日子实在难,他至於被逼看经商吗
若是等到得意之时,一定狠狠收拾那帮子王八蛋,左贵心中暗暗发狠,他相信有一天,一定有这一天,与他交好的奶妈王圣曾言,多次看到神光照到大王子臥室,又有赤蛇盘在床第之间,此乃贵不可言之相。
左贵的伯父因妖言惑眾被杀,左贵父母和两位姐姐被抓走,他运气不错,当时正在外面玩耍,逃过一劫,要不然就有可能被处宫刑。
少年时期,左贵到处流浪,遍尝人间疾苦,对这种神神叨叨的东西並不是很相信,不过大王子爱读书,不仅府中,甚至宫中都说好,当今天子格外的喜欢,
而当今天子就只有一个生有瘤疾的儿子,能活几天都不知道,到时候不是大王子又能是谁
左贵想到这里,全身都充满著动力,大汉的国舅爷都是可以封侯的,若是能被人当面喊一声君侯,那滋味该有多好呀!
左贵曾听人说过,当今天子的三个舅舅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五千户的赋税,
位皆特进,赏赐第宅、奴婢、车马、兵弩、什物以巨万计,他也肯定有这么一天!
就在左贵畅想未来之际,章德殿中,皇帝刘肇和三位大王一边看著歌舞表演,一边宴饮,皇帝频频劝酒,三位大王也频频敬酒,虽然汉代的酒水浓度一般,但几杯酒下肚,刘肇还是有些薰薰然。
旁边伺候的郑眾有些不放心,又不好扫皇帝的兴,就在此时,刘肇却自己放下酒爵,“昨日平原王彩衣娱亲,王妃又给朕献上了她亲笔手书的《孝经》,朕观其文字,虽有些稚嫩,但颇有些趣味,诸王可观之!”
刘肇这么一说,郑眾连忙起身拿起寇淑手书的《孝经》送给了刘庆,刘庆稍稍翻看了两页,就忍不住用手在桌子上模仿运笔,连续写了几个字,他初初掌握了一些门道。
这才点头称许,“陛下,平原王妃的笔法与隶书大不一样,臣观其文字笔画严整规范,线条平直自然,结构匀称方正,很有新意,可多加研学,或可成一路新字体!”
“朕也是这般想的!”
刘开非常奇怪,“平原王妃乃当世女奇童,聪颖无双,臣弟是知道的,她还能写得一手好字郑常侍,快快拿给孤一观!”
刘庆点点头,郑眾收齐《孝经》,然后呈给了刘开,刘开兄弟並坐在一起,
两人观看之后,也是喷称奇,寇淑力气不足,字写的並不算好,只能算是端正,但诸王从小接受教育,文化水平都不差,也都看出她的运笔不一样,这就很有些意思了。
能够创造出一种新书法,这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刘寿很是奇怪,“王妃小小年纪,竟在书法一道上也有创造,真是难以置信!”
“朕也十分好奇,淑儿说,她学习隶字不久,发现隶字很难写,写小了也不甚好看,故她平日更喜欢用鹅毛笔隨意书写文字,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新的用笔习惯,现在这般书写,不仅流畅,而且四四方方,看著也端正,也还过得去,也就不想再改了!”
刘寿笑著说道,“臣弟听著倒与杜操看到蝎子翘尾,创造章草有些类似!”
刘庆点头认可,“这倒也说得通,孩童笔力不够,想写好隶字確实很不容易,想当年,臣同陛下习字时,就被贾夫子念叨了很多次!”
大汉的王爷本来也没啥事,自然要寻找一门消遣的办法,刘开也不例外,他就很喜欢书法,就拱手道,“陛下,臣弟颇爱书法,这本《孝经》能否交给臣弟研学一番——”
“此乃平原王夫妻对朕的一番孝意,朕不能转送他人,等朕研学一番后,手书一些字帖与汝!”
“平原王夫妻至孝,乃是我大汉之福,臣为陛下贺!”
刘庆此言一出,其他两位弟弟也一起为天子贺,刘肇很是高兴,又喝了一杯酒,他这两日心情很好,平原王小两口昨天很给他长脸,刘胜不仅大说吉利话,
还跳来跳去表演,看著与普通孩童並无他样,他自然更多了一份希望。
而怀孕的两位宫人也已经渡过了怀孕初期的危险,想来应该有机会诞下健康的子嗣,或许等到明年正月旦,他就可以扬眉吐气,不用再为子嗣发愁了!
谁家的孩子都不如自家的孩子好,刘肇如此,正在中宫与诸王妃王子交谈的皇后邓绥也是这种感觉,过去她颇为喜欢清河王子刘祜,但这一次重新见到,虽然刘祜一如既往的聪明,但邓绥却发现她缺少了那么一点东西。
刘祜小小年纪,喜欢经史,可以当著她的面迅速背诵出了《论语-里仁篇》,
与他相比,平原王胜不仅身体不如,脑瓜子也不太行,虽然他已经学过了这一篇,但还是背得结结巴巴,磕磕盼盼,明显差了一大截。
当邓绥询问两个孩子的理解时,刘祜也可以迅速的按照夫子的说法说出这一篇诸多文字的意思,可以说头头是道,刘胜就更加不行了,他只能说出几句的意思。
邓绥相当失望,可就在此时,刘胜又说,王妃跟他说过,《论语》是教导他如何做大王的,里面內容很多,他不需要每一条都记住,他只要掌握几处要点即可。
邓绥就询问你记住了几处要点,刘胜说孩儿目前记住了缓,邓绥十分好奇,
“何为缓”
“母亲,王妃经常叮嘱孩儿,平时起身一定要缓一缓,说这样可以防止旧病復发,等到读书时,王妃也和孩儿说,做任何事也要缓一缓。
王妃说孩儿是大王,万人之上,一二人之下,一句话就可以决定很多人的生死,若是错杀了人,人头掉了,就不能再长回来,这个人的父母家人肯定会非常伤心,小孩子也会整日豪哭思念父亲。
所以孩儿遇到任何事情,不管是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都应该先缓一缓,
不要著急做出决定,听一听陛下、母亲和王妃,以及身边人是怎么说的,都问一遍,再做决定,那样就不会犯下错误。”
听到刘胜这番质朴的话之后,邓绥突然觉得刘胜哪怕读书不成,不理解很多经史,只要他能够牢牢记住今天所说种种,並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他也有很大的可能成为一位仁君、仁王,寇淑教导平原王缓很好,非常好!
在平原王刘胜回答时,邓后也微警了几眼刘祜,发现刘祜对平原王所说种种並不在意,手里正在摆弄著什么,邓绥心里立刻咯瞪了一下。
刘祜確实从夫子那里学到了很多,但他真得能够理解教导的內容,並按照五经的教导去做吗如果懂,他就不是这个反应,巧言令色的人从来都不少,若刘祜也是这样的人,那还不如质朴的刘胜!
与此同时,左贵正在宫门外百无聊赖的等待看,正月旦的次日一早,按照惯例,天子招在京的诸王及家眷入宫,左贵一大早等一大早簇拥大王入宫,然后就在宫外等待,等待的时候,他又在心中盘算生意之事。
左贵现在既期待,又有些志志,不过更多的还是怨恨,他是大王长子的亲舅,王府却没有一个人把他当回事,反而不断有人问他索贿,大王这头给了赏赐,那一头就有人问他要钱,要不是日子实在难,他至於被逼看经商吗
若是等到得意之时,一定狠狠收拾那帮子王八蛋,左贵心中暗暗发狠,他相信有一天,一定有这一天,与他交好的奶妈王圣曾言,多次看到神光照到大王子臥室,又有赤蛇盘在床第之间,此乃贵不可言之相。
左贵的伯父因妖言惑眾被杀,左贵父母和两位姐姐被抓走,他运气不错,当时正在外面玩耍,逃过一劫,要不然就有可能被处宫刑。
少年时期,左贵到处流浪,遍尝人间疾苦,对这种神神叨叨的东西並不是很相信,不过大王子爱读书,不仅府中,甚至宫中都说好,当今天子格外的喜欢,
而当今天子就只有一个生有瘤疾的儿子,能活几天都不知道,到时候不是大王子又能是谁
左贵想到这里,全身都充满著动力,大汉的国舅爷都是可以封侯的,若是能被人当面喊一声君侯,那滋味该有多好呀!
左贵曾听人说过,当今天子的三个舅舅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五千户的赋税,
位皆特进,赏赐第宅、奴婢、车马、兵弩、什物以巨万计,他也肯定有这么一天!
就在左贵畅想未来之际,章德殿中,皇帝刘肇和三位大王一边看著歌舞表演,一边宴饮,皇帝频频劝酒,三位大王也频频敬酒,虽然汉代的酒水浓度一般,但几杯酒下肚,刘肇还是有些薰薰然。
旁边伺候的郑眾有些不放心,又不好扫皇帝的兴,就在此时,刘肇却自己放下酒爵,“昨日平原王彩衣娱亲,王妃又给朕献上了她亲笔手书的《孝经》,朕观其文字,虽有些稚嫩,但颇有些趣味,诸王可观之!”
刘肇这么一说,郑眾连忙起身拿起寇淑手书的《孝经》送给了刘庆,刘庆稍稍翻看了两页,就忍不住用手在桌子上模仿运笔,连续写了几个字,他初初掌握了一些门道。
这才点头称许,“陛下,平原王妃的笔法与隶书大不一样,臣观其文字笔画严整规范,线条平直自然,结构匀称方正,很有新意,可多加研学,或可成一路新字体!”
“朕也是这般想的!”
刘开非常奇怪,“平原王妃乃当世女奇童,聪颖无双,臣弟是知道的,她还能写得一手好字郑常侍,快快拿给孤一观!”
刘庆点点头,郑眾收齐《孝经》,然后呈给了刘开,刘开兄弟並坐在一起,
两人观看之后,也是喷称奇,寇淑力气不足,字写的並不算好,只能算是端正,但诸王从小接受教育,文化水平都不差,也都看出她的运笔不一样,这就很有些意思了。
能够创造出一种新书法,这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刘寿很是奇怪,“王妃小小年纪,竟在书法一道上也有创造,真是难以置信!”
“朕也十分好奇,淑儿说,她学习隶字不久,发现隶字很难写,写小了也不甚好看,故她平日更喜欢用鹅毛笔隨意书写文字,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新的用笔习惯,现在这般书写,不仅流畅,而且四四方方,看著也端正,也还过得去,也就不想再改了!”
刘寿笑著说道,“臣弟听著倒与杜操看到蝎子翘尾,创造章草有些类似!”
刘庆点头认可,“这倒也说得通,孩童笔力不够,想写好隶字確实很不容易,想当年,臣同陛下习字时,就被贾夫子念叨了很多次!”
大汉的王爷本来也没啥事,自然要寻找一门消遣的办法,刘开也不例外,他就很喜欢书法,就拱手道,“陛下,臣弟颇爱书法,这本《孝经》能否交给臣弟研学一番——”
“此乃平原王夫妻对朕的一番孝意,朕不能转送他人,等朕研学一番后,手书一些字帖与汝!”
“平原王夫妻至孝,乃是我大汉之福,臣为陛下贺!”
刘庆此言一出,其他两位弟弟也一起为天子贺,刘肇很是高兴,又喝了一杯酒,他这两日心情很好,平原王小两口昨天很给他长脸,刘胜不仅大说吉利话,
还跳来跳去表演,看著与普通孩童並无他样,他自然更多了一份希望。
而怀孕的两位宫人也已经渡过了怀孕初期的危险,想来应该有机会诞下健康的子嗣,或许等到明年正月旦,他就可以扬眉吐气,不用再为子嗣发愁了!
谁家的孩子都不如自家的孩子好,刘肇如此,正在中宫与诸王妃王子交谈的皇后邓绥也是这种感觉,过去她颇为喜欢清河王子刘祜,但这一次重新见到,虽然刘祜一如既往的聪明,但邓绥却发现她缺少了那么一点东西。
刘祜小小年纪,喜欢经史,可以当著她的面迅速背诵出了《论语-里仁篇》,
与他相比,平原王胜不仅身体不如,脑瓜子也不太行,虽然他已经学过了这一篇,但还是背得结结巴巴,磕磕盼盼,明显差了一大截。
当邓绥询问两个孩子的理解时,刘祜也可以迅速的按照夫子的说法说出这一篇诸多文字的意思,可以说头头是道,刘胜就更加不行了,他只能说出几句的意思。
邓绥相当失望,可就在此时,刘胜又说,王妃跟他说过,《论语》是教导他如何做大王的,里面內容很多,他不需要每一条都记住,他只要掌握几处要点即可。
邓绥就询问你记住了几处要点,刘胜说孩儿目前记住了缓,邓绥十分好奇,
“何为缓”
“母亲,王妃经常叮嘱孩儿,平时起身一定要缓一缓,说这样可以防止旧病復发,等到读书时,王妃也和孩儿说,做任何事也要缓一缓。
王妃说孩儿是大王,万人之上,一二人之下,一句话就可以决定很多人的生死,若是错杀了人,人头掉了,就不能再长回来,这个人的父母家人肯定会非常伤心,小孩子也会整日豪哭思念父亲。
所以孩儿遇到任何事情,不管是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都应该先缓一缓,
不要著急做出决定,听一听陛下、母亲和王妃,以及身边人是怎么说的,都问一遍,再做决定,那样就不会犯下错误。”
听到刘胜这番质朴的话之后,邓绥突然觉得刘胜哪怕读书不成,不理解很多经史,只要他能够牢牢记住今天所说种种,並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他也有很大的可能成为一位仁君、仁王,寇淑教导平原王缓很好,非常好!
在平原王刘胜回答时,邓后也微警了几眼刘祜,发现刘祜对平原王所说种种並不在意,手里正在摆弄著什么,邓绥心里立刻咯瞪了一下。
刘祜確实从夫子那里学到了很多,但他真得能够理解教导的內容,並按照五经的教导去做吗如果懂,他就不是这个反应,巧言令色的人从来都不少,若刘祜也是这样的人,那还不如质朴的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