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熙几人急忙到第一块画碑,观看上面的内容。
画碑是就地取材,以火山岩为原料,涂上白灰面为底色,以朱色和黃色为主线条,勾勒出叙事的主体,再缀黑色的原点。
整体的线条粗宽,圆角圆钝,比构成神庙壁画的粗犷线条,精美不知多少倍。
唯一相同的是,两种壁画都很朴拙粗简,以意会示人,不难理解。
林熙惊讶于,画碑上面的颜色,不仅保存完好,而且鲜艳如初,仿佛画上去不久。
“这不是普通的颜料,而是漆料。”
白泽告诉林熙:“早在太古时代,也就是三皇五帝之前,华夏祖先就能制作漆料,制造漆器。夏代以后,漆器逐渐替代陶器,成为贵族的日常用具。直到汉朝,漆器更是空前繁荣。”
“前些年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曾是商代的都城,也有类似的比划,不腐不朽,也黑白朱黄为颜色。”
林熙啧啧称奇,惊叹古人的智慧。
“老板,那里有字。”小闵指向画碑左上角。
林熙急忙望去,果然有虫鸟天书,连忙请白泽解读。
白泽俯身细看,读出仅有的几个字:“帝崩,族奉鬼神,逐走。”
林熙问白泽何意。
白泽认真思量后说道:“帝,应该是指他们效忠的帝王,也有可能是通天而字中的天。”
林熙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帝崩之前,应该有所作为。”
白泽解释第二句:“他应该进行了最后一次祭祀,得到鬼神的旨意,命令通天之民的先祖逃亡,保留火种。”
虫鸟天书只有顶级统治者才有资格掌握,通天之民懂得这种文字,必然跟他们效忠的“帝”关系匪浅。
“帝”让他们出逃,保留火种,本来是情有可原。
白泽却提出问题:“帝命人逃亡,应该是自己的子孙后代才对,为何会是通天之民?”
林熙也百思不得其解。
“额知道,额知道。”
阿茗举手跳高高:“他们肯定有不能让人知道的秘密。”
林熙恍惚了一下,秘密?
下一刻,他的目光骤凝,心里暗呼道:“明寒草?还是进入天界的秘密!”
“那个秘密了不得。”
阿茗自说自话:“额猜,肯定是他们滴藏宝图,找到藏宝图,级就有好多好多宝物,等额找到嘞,一件送额弟,一件给男娃娃,剩下滴全是额滴……”
阿茗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小闵赶紧把她拽走,以免打扰林熙思考。
怎料阿茗把他推开,愈演愈烈。
小闵只好把提起,暂时远离。
“想到了?”白泽问林熙。
林熙轻轻点头:“阿茗虽然不着调,但她这次说对了。”
白泽若有所思。
林熙继续道:“帝让通天之民逃亡,不是保留火种,而是交给他们一件特殊使命。这件使命,要么是我们磁性的目标明寒草,要么就是通往天界的办法。”
他的依据很简单,从“天门”和登仙组织蛊惑人心的口号来看,再加上他从张天师那里获得的“一切因果”的隐秘,“天界”应该是真实存在的。
也只有通天之民真的掌握“天界”线索,以及他们拼死守护的明寒草,因其重要至极,“帝”才没有交给子孙后代,而是托付通天之民的先祖,让他们远离中原,避世隐居,不为外人所知。
因为通天之民的本意,就是跟“天界”有关,由他们来守护更为合理。
白泽仔细思量,认为不无可能。
但当时“帝”崩在即,不思地位传承,却让人护送明寒草和通往“天界”的秘密离开,莫非明寒草叶跟“天界”有关?
林熙想到这里,又衍生出一个可怕的真相:“帝拼死也要送走明寒草和通往天界的秘密,那么他的死是正常死亡吗?会不会也跟明寒草和天界有关?而追杀通天之民的组织,是否也是在追逐那件古物?”
这个真相太过大胆,也太过荒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而且想到这里,他会感到莫名的心悸,仿佛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担心被人发现似的。
他们忽然觉得,刚才的推测不是臆测,很有可能真的发生过,只是这些历史夹缝中的隐秘,不可能出现在史书上,更不可能被野史得知,是以无人知晓。
直到今天,他们走到这里,从通天之民留在画碑上的虫鸟天书,一点一点的推测,加上另辟蹊径的联想,才从历史夹缝中,还原出这段数千千年前的真相。
或许后面的叙事中,可以找到相关证据。
他们当即提振精神,视线划过虫鸟天书,看向第一幅画碑的内容。
壁画中:
身着玄鸟祭祀袍的大祭司,捧着一个漆黑的盒子,带领通天之民,从群山环绕的最高峰走出,朝着与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辰相反的方向前进。
他们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与野兽搏斗,与伤病角力,有无数人倒下,也有无数人站起,先是来到一座状若城郭的山中壁世,被当地的土著收留。
林熙一眼认出,那座大山就是“青城山”。
通天之民在青城山繁衍生息后,一切相安无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他们察觉到敌人的追踪,于是只好再次举族迁徙,最终来到凤凰顶。
后面的画碑,与神庙中的壁画略有不同。
通天之民初到凤凰顶,被当地羌民视为入侵者,驱逐他们离开,为此爆发了血腥的战争。
大祭司带领的通天之民,体魄好比小型巨人,又掌握熟练的青铜技术,无论男女老幼,人手一件青铜武器。
羌民却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棍石为武器。
战争成为一边倒的屠杀,羌民死伤惨重,几乎被屠灭。
大祭司走到仅剩的羌民面前,把盒子高高举过头顶,不知是威胁,还是说了其他,羌民终于屈服,跪在他的脚下。
从此,通天之民主宰凤凰顶,大祭司统治权柄。
林熙看到这里,暂且停下。
他盯着大祭司手里的盒子,猜想盒子里面,就是守护的那件古物,也是变异污染的源头。
但让他意外的是,画碑叙事的开头,并非从帝崩开始。
他和白泽都意识到:“通天之民逃出来以后,敌人并没有放过他们,还在到处搜寻他们的下落。”
“他们为躲避搜寻,在来凤凰顶之前,曾在那座高峰避世,或者在此之前,还有过其他避世之所,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或是暴露了,或是避世之所发生不为人知的变故,不得不继续向南方迁徙。”
迁徙过程是得漫长,充满未知和死亡,就像他们与羌民的战胜,注定有一方失败,被屠戮和臣服。
画碑是就地取材,以火山岩为原料,涂上白灰面为底色,以朱色和黃色为主线条,勾勒出叙事的主体,再缀黑色的原点。
整体的线条粗宽,圆角圆钝,比构成神庙壁画的粗犷线条,精美不知多少倍。
唯一相同的是,两种壁画都很朴拙粗简,以意会示人,不难理解。
林熙惊讶于,画碑上面的颜色,不仅保存完好,而且鲜艳如初,仿佛画上去不久。
“这不是普通的颜料,而是漆料。”
白泽告诉林熙:“早在太古时代,也就是三皇五帝之前,华夏祖先就能制作漆料,制造漆器。夏代以后,漆器逐渐替代陶器,成为贵族的日常用具。直到汉朝,漆器更是空前繁荣。”
“前些年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曾是商代的都城,也有类似的比划,不腐不朽,也黑白朱黄为颜色。”
林熙啧啧称奇,惊叹古人的智慧。
“老板,那里有字。”小闵指向画碑左上角。
林熙急忙望去,果然有虫鸟天书,连忙请白泽解读。
白泽俯身细看,读出仅有的几个字:“帝崩,族奉鬼神,逐走。”
林熙问白泽何意。
白泽认真思量后说道:“帝,应该是指他们效忠的帝王,也有可能是通天而字中的天。”
林熙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帝崩之前,应该有所作为。”
白泽解释第二句:“他应该进行了最后一次祭祀,得到鬼神的旨意,命令通天之民的先祖逃亡,保留火种。”
虫鸟天书只有顶级统治者才有资格掌握,通天之民懂得这种文字,必然跟他们效忠的“帝”关系匪浅。
“帝”让他们出逃,保留火种,本来是情有可原。
白泽却提出问题:“帝命人逃亡,应该是自己的子孙后代才对,为何会是通天之民?”
林熙也百思不得其解。
“额知道,额知道。”
阿茗举手跳高高:“他们肯定有不能让人知道的秘密。”
林熙恍惚了一下,秘密?
下一刻,他的目光骤凝,心里暗呼道:“明寒草?还是进入天界的秘密!”
“那个秘密了不得。”
阿茗自说自话:“额猜,肯定是他们滴藏宝图,找到藏宝图,级就有好多好多宝物,等额找到嘞,一件送额弟,一件给男娃娃,剩下滴全是额滴……”
阿茗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小闵赶紧把她拽走,以免打扰林熙思考。
怎料阿茗把他推开,愈演愈烈。
小闵只好把提起,暂时远离。
“想到了?”白泽问林熙。
林熙轻轻点头:“阿茗虽然不着调,但她这次说对了。”
白泽若有所思。
林熙继续道:“帝让通天之民逃亡,不是保留火种,而是交给他们一件特殊使命。这件使命,要么是我们磁性的目标明寒草,要么就是通往天界的办法。”
他的依据很简单,从“天门”和登仙组织蛊惑人心的口号来看,再加上他从张天师那里获得的“一切因果”的隐秘,“天界”应该是真实存在的。
也只有通天之民真的掌握“天界”线索,以及他们拼死守护的明寒草,因其重要至极,“帝”才没有交给子孙后代,而是托付通天之民的先祖,让他们远离中原,避世隐居,不为外人所知。
因为通天之民的本意,就是跟“天界”有关,由他们来守护更为合理。
白泽仔细思量,认为不无可能。
但当时“帝”崩在即,不思地位传承,却让人护送明寒草和通往“天界”的秘密离开,莫非明寒草叶跟“天界”有关?
林熙想到这里,又衍生出一个可怕的真相:“帝拼死也要送走明寒草和通往天界的秘密,那么他的死是正常死亡吗?会不会也跟明寒草和天界有关?而追杀通天之民的组织,是否也是在追逐那件古物?”
这个真相太过大胆,也太过荒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而且想到这里,他会感到莫名的心悸,仿佛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担心被人发现似的。
他们忽然觉得,刚才的推测不是臆测,很有可能真的发生过,只是这些历史夹缝中的隐秘,不可能出现在史书上,更不可能被野史得知,是以无人知晓。
直到今天,他们走到这里,从通天之民留在画碑上的虫鸟天书,一点一点的推测,加上另辟蹊径的联想,才从历史夹缝中,还原出这段数千千年前的真相。
或许后面的叙事中,可以找到相关证据。
他们当即提振精神,视线划过虫鸟天书,看向第一幅画碑的内容。
壁画中:
身着玄鸟祭祀袍的大祭司,捧着一个漆黑的盒子,带领通天之民,从群山环绕的最高峰走出,朝着与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辰相反的方向前进。
他们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与野兽搏斗,与伤病角力,有无数人倒下,也有无数人站起,先是来到一座状若城郭的山中壁世,被当地的土著收留。
林熙一眼认出,那座大山就是“青城山”。
通天之民在青城山繁衍生息后,一切相安无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他们察觉到敌人的追踪,于是只好再次举族迁徙,最终来到凤凰顶。
后面的画碑,与神庙中的壁画略有不同。
通天之民初到凤凰顶,被当地羌民视为入侵者,驱逐他们离开,为此爆发了血腥的战争。
大祭司带领的通天之民,体魄好比小型巨人,又掌握熟练的青铜技术,无论男女老幼,人手一件青铜武器。
羌民却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棍石为武器。
战争成为一边倒的屠杀,羌民死伤惨重,几乎被屠灭。
大祭司走到仅剩的羌民面前,把盒子高高举过头顶,不知是威胁,还是说了其他,羌民终于屈服,跪在他的脚下。
从此,通天之民主宰凤凰顶,大祭司统治权柄。
林熙看到这里,暂且停下。
他盯着大祭司手里的盒子,猜想盒子里面,就是守护的那件古物,也是变异污染的源头。
但让他意外的是,画碑叙事的开头,并非从帝崩开始。
他和白泽都意识到:“通天之民逃出来以后,敌人并没有放过他们,还在到处搜寻他们的下落。”
“他们为躲避搜寻,在来凤凰顶之前,曾在那座高峰避世,或者在此之前,还有过其他避世之所,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或是暴露了,或是避世之所发生不为人知的变故,不得不继续向南方迁徙。”
迁徙过程是得漫长,充满未知和死亡,就像他们与羌民的战胜,注定有一方失败,被屠戮和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