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洪承畴的奏疏。
洪承畴的奏疏中,谈及了关於山西地区,剿灭一支五万人规模流寇的大捷,三边明军奋勇杀贼,血战三日,明军战死重伤残疾的就有六千二百余人,代价虽然惨重,但是彻底灭掉流寇,斩杀贼首王自用。
斩掉流寇之首,毫无疑问让洪承畴的名字,一时间威震三晋,大大振奋了三边官兵的士气。
这场大捷少不了朱由检的赏赐,鑑於这一战对於山陕地区的流寇清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重创了流寇势力,中断流寇对这片土地的持续破坏,朱由检还是给予了高度的嘉奖。
赐予洪承畴苏州水田两千亩,黄金五百两,白银一万两,並授其母二品誥命,赐於皇帝御笔题字写的金字牌匾“文俊杰谋”,夸讚了他的御兵能力。
其麾下兵將四人也赏赐大笔金银和田地,底层官兵都以官升二级、一级,並另外赐予白银百两、数十两等。
最底层的官兵,也每人赏赐十到十三两的白银,林林总总一算,一次大功,朱由检就从內帑拨了一百大几十万两银子。
不参考小说和影视作品,就现实来看,这一次朱由检的的確確是大手笔的赏赐,再次比朝廷的赏额还要高。
朱由检继续翻下一个奏摺,来自江浙地区,有生员调动民意,煽弄是非,纠集了上千民丁,聚眾闹事。好在地方县官发现及时,靠著衙门差役、从临海县调来的乡勇、差役,以及刚刚当地的浙江的兵官,陈洪范所拥有的三十名家丁骑兵,两百兵士,平定了叛乱。
这一点说明了什么
其实显而易见,无论是边镇的漫长战爭,大明人口的迅速膨胀,心学的离心力作用,还是土地的兼併情况,都在小冰河期的天气异常情况下更加的扩大化。
所有东西都在这股离心力下不断延伸,到了皇权、官权的边界上,言简意宏,大明朝的统治基础,那些生民们,已经是越发的乖张了。
但这是朱由检无法改变的,至少他也没有意愿改变这一点,他只能说通过不断的在民间宣传民族主义,將皇帝的意义用一个意思表达。
重申皇帝,是天下汉人的皇帝。
提示民间,朱元璋是乞丐出身,起於微末,驱逐了韃虏,恢復了中华,咱们的皇帝本身就是穷人里头来,哪怕是昏君再多,祖上也都是穷苦人。
强调正统性,將朱由检轻农税赋的做法標在各种恶评前边,告诉了普通的佃户、农户,本朝皇帝待他们是最好的,他们交的税是最少的。
当然其实朱由检也不在意民间如何的躁动,他手里有锦衣卫,何况还有兵马,你一个造反我夷三族,你一群人造反我连县地都给你掀了。
对此朱由检是没有半点心理负担的,比起韃清入关,神州陆沉,他杀个几万十几万,根本就无所谓丧尽天良。
与其带著金钱鼠尾辫,或者解开脑后枕辫子覆盖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倒不如捧著颗好头颅下去,仍旧是大明的臣子百姓。
朱由检对陈洪范一点口头奖励,並赐金二百两,全体官兵和参与镇压的差役都赏赐白银十几两,算是打发了。
令朱由检真正是没想到的,还是关於缅甸的东吁王朝,他没想到他隆居然同意了藩属条约,南洋的陈玉鉴奏疏,这一下刀兵相见的戏没演上,让十几万大明军队扑了个空。
这总归是大好事,不仅仅是避免了一场战事,还直接解决了缅甸的边境问题,大明与缅甸又达成了藩属关係,明朝在这块区域的驻军,將极大的提升明朝在这块区域事务的干预能力。
有人要说了,浪费钱財把少量军队安排到缅甸,有什么好处,而且能干涉的应该很有限,毕竟你人少。
这就搞笑了,本来就代表你的一个军事存在,起到的就只是震慑作用。
再说到用处,如果葡萄牙人真在缅甸占据了土地,你不膈应吗
不仅是缅甸问题,朕还要大明的影响力扩张到印度去,给莫臥儿帝国上点眼药水。
事情乾的不错,赏陈玉鉴白银五百两,使团其他人每人二百两。
整体看,大明的局势都还算是很不错的,尤其是海关的报告。大多数的海关港口,在缴纳关税时的黄金比例提高了两成,铜的结算也有小幅度的提升,白银流入的量在官邸发了“通胀银”、“通缩金”等措施的通报后,处於一个大比例下降的趋势。
海贸市场的阵痛感,直接影响贸易量,这个月的海关收入其实是下降的,但朱由检並不在意,他已经在调度国內的银行业,將钱庄整合成银行,用银行的本息、利率等措施,相信这个民间白银的流动会开始回升。
等到明年的金银幣发行,再提升一波国库以及民间市场的货幣储量,用纸幣、金幣、银幣、铜幣四者结合,促进经济流通和刺激少量通胀。
等到纸幣信心足够,就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明朝实体货幣稀缺的一个现状。
这当然是个漫长过程,把控上朱由检是这些年必须要牢牢攥在手中的,否则以这片土地上的官本位旧制度来搞小动作,很容易將纸幣变成大明宝钞那样的废纸。
完善各地的储备金,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朱由检自己的办法,加上机械结构的不断增加產线,现在也只能每天製造九万六千枚银幣,只能说再增加工匠人数以及增加產线扩大生產了。
存储的金银,已经將就是將他手中的內帑金近半挪出,一千八百万两现有白银,一百七十万两的黄金,再挪动国库里大概一千四百万两白银,六十万两黄金,通通在產线两班倒的情况下,迅速的消耗,熔铸压製成金幣、银幣。
预计能够得到的银幣数量其实很好算,一枚银幣中约有一钱的银,再掺杂了少量的铜以及生铁,標准的大明银元重量达到了一钱半,大概重五点六克,金幣比银幣稍微大一圈,標准是添了两钱一分的金以及部分的铜。
当然这是暂定的,这笔备用金会直接全部的流入到民间钱庄系统內,来置换掉这些个钱庄內的货幣储量的两成到三成,先置换成金银货幣,再將余下的钱幣以军餉、官员俸禄、盐价、茶马的方式发下去,將金幣、银幣的金银含量公之於眾,发到各地官方邸报中,並严禁民间的毁坏货幣,对此行为加以重刑以及大笔的罚金惩处。
至少朱由检要保证,在大明的民间,始终有三到五亿枚的金银幣流通,这还是个保守数字,只能是不断的將民间金银通过税收纳上来,再重新以金银幣的形式发下,来刷新这个市场货幣的总量,將之不断提高到十几亿、二十亿的规模。
要知道此时的大明朝,根据朱由检的理论知识,现在的民间白银储备,至少是两到三亿两白银的程度,单位上的换算,就是二、三十亿枚银幣的使用需求。
朱由检饮了口茶水,决断思绪,看了看关於宣大与林丹汗等各蒙古部落的交易情况,战马还是那个样子,每个月一千五到两千匹的进帐,朝廷每月的补贴在此的销差不多也就是六万两白银到八万两白银之间,这些骑兵开始分配到山海关地区的祖大寿手里,以及补充锦衣卫緹骑、宣大、三边地区的战马。
其实两千匹战马对大明而言,除去境內的战马损耗后,实际大明增长的战马数量,只有七成。目前大明军队总共,也就只有一万五千匹,拋去锦衣卫,可能就只有一万两三千的战马。
当然,这比起他刚刚操盘局势的全国九千匹,以及应对满清第一次入塞行动后的,明朝只剩下的六千匹战马,此时大明骑兵的数量,总数是增加了。
没有骑兵,在辽西走廊到漠南东部,始终是皇太极的势力范围,林丹汗若是能够在漠南局势中抵抗住后金的入侵也就罢了,但目前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孙传庭早在前一次的奏摺中就上报了关於漠南东部的一场战斗。
林丹汗主动挑起了战爭,亲自带了八万蒙古骑兵,报復哈喇慎部,皇太极急带了大概三万五千名满蒙八旗干预,双方在漠南大打了一仗,林丹汗是打了个大败亏输。
六天的战斗,十几场大小战役,输多贏少,最后在一场大战中,林丹汗败北,大军折损三万眾,降者四千余,林丹汗的大概四千名铁暗甲骑兵,两千名札甲重骑兵,一战折损过半。
至於满清的战损,皇太极並未在军中调查,但根据毛文龙的暗桩,预计战死的满蒙八旗也有一万多人。
这场大战既显示了蒙古人的战术短板,谋略上吃的暗亏实在太多,被皇太极的智谋始终压制住了,再凭藉满洲大爷的战力彪悍,那蒙古人一拥而上,又在骑射过程中,被满洲大爷们一个个射下马来,等骑兵近战的时候,那满洲大爷们可不是和崇禎十一年、十五年能被明朝生员干翻的新丁,都是老满洲啊,林丹汗倚仗的铁骑亲兵,也是打了个战绩不佳,林丹汗本部被冲溃后,蒙古人也就败了。
朱由检看著详情报告,孙传庭希望在平远城,增加城墙的高度,並且报告,需要城郭的防御加宽以搭载射程威力更大、数量更多的火炮,来压制后金的火炮。
用火炮对抗骑兵,在没有更加成熟的开弹技术时,是没有可能的,但是要考虑后金的汉军旗所掌握的火炮,朱由检也是不得不多加考虑了,最终是同意了。
这一笔又是上百万两的费,屯堡、城墙的建造是最贵的,要知道大明这个时期,建个防御重镇至少也得数百万两银子,也难怪即便是现在財大气粗的朱由检,也得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了。
真的很贵啊。
洪承畴的奏疏中,谈及了关於山西地区,剿灭一支五万人规模流寇的大捷,三边明军奋勇杀贼,血战三日,明军战死重伤残疾的就有六千二百余人,代价虽然惨重,但是彻底灭掉流寇,斩杀贼首王自用。
斩掉流寇之首,毫无疑问让洪承畴的名字,一时间威震三晋,大大振奋了三边官兵的士气。
这场大捷少不了朱由检的赏赐,鑑於这一战对於山陕地区的流寇清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重创了流寇势力,中断流寇对这片土地的持续破坏,朱由检还是给予了高度的嘉奖。
赐予洪承畴苏州水田两千亩,黄金五百两,白银一万两,並授其母二品誥命,赐於皇帝御笔题字写的金字牌匾“文俊杰谋”,夸讚了他的御兵能力。
其麾下兵將四人也赏赐大笔金银和田地,底层官兵都以官升二级、一级,並另外赐予白银百两、数十两等。
最底层的官兵,也每人赏赐十到十三两的白银,林林总总一算,一次大功,朱由检就从內帑拨了一百大几十万两银子。
不参考小说和影视作品,就现实来看,这一次朱由检的的確確是大手笔的赏赐,再次比朝廷的赏额还要高。
朱由检继续翻下一个奏摺,来自江浙地区,有生员调动民意,煽弄是非,纠集了上千民丁,聚眾闹事。好在地方县官发现及时,靠著衙门差役、从临海县调来的乡勇、差役,以及刚刚当地的浙江的兵官,陈洪范所拥有的三十名家丁骑兵,两百兵士,平定了叛乱。
这一点说明了什么
其实显而易见,无论是边镇的漫长战爭,大明人口的迅速膨胀,心学的离心力作用,还是土地的兼併情况,都在小冰河期的天气异常情况下更加的扩大化。
所有东西都在这股离心力下不断延伸,到了皇权、官权的边界上,言简意宏,大明朝的统治基础,那些生民们,已经是越发的乖张了。
但这是朱由检无法改变的,至少他也没有意愿改变这一点,他只能说通过不断的在民间宣传民族主义,將皇帝的意义用一个意思表达。
重申皇帝,是天下汉人的皇帝。
提示民间,朱元璋是乞丐出身,起於微末,驱逐了韃虏,恢復了中华,咱们的皇帝本身就是穷人里头来,哪怕是昏君再多,祖上也都是穷苦人。
强调正统性,將朱由检轻农税赋的做法標在各种恶评前边,告诉了普通的佃户、农户,本朝皇帝待他们是最好的,他们交的税是最少的。
当然其实朱由检也不在意民间如何的躁动,他手里有锦衣卫,何况还有兵马,你一个造反我夷三族,你一群人造反我连县地都给你掀了。
对此朱由检是没有半点心理负担的,比起韃清入关,神州陆沉,他杀个几万十几万,根本就无所谓丧尽天良。
与其带著金钱鼠尾辫,或者解开脑后枕辫子覆盖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倒不如捧著颗好头颅下去,仍旧是大明的臣子百姓。
朱由检对陈洪范一点口头奖励,並赐金二百两,全体官兵和参与镇压的差役都赏赐白银十几两,算是打发了。
令朱由检真正是没想到的,还是关於缅甸的东吁王朝,他没想到他隆居然同意了藩属条约,南洋的陈玉鉴奏疏,这一下刀兵相见的戏没演上,让十几万大明军队扑了个空。
这总归是大好事,不仅仅是避免了一场战事,还直接解决了缅甸的边境问题,大明与缅甸又达成了藩属关係,明朝在这块区域的驻军,將极大的提升明朝在这块区域事务的干预能力。
有人要说了,浪费钱財把少量军队安排到缅甸,有什么好处,而且能干涉的应该很有限,毕竟你人少。
这就搞笑了,本来就代表你的一个军事存在,起到的就只是震慑作用。
再说到用处,如果葡萄牙人真在缅甸占据了土地,你不膈应吗
不仅是缅甸问题,朕还要大明的影响力扩张到印度去,给莫臥儿帝国上点眼药水。
事情乾的不错,赏陈玉鉴白银五百两,使团其他人每人二百两。
整体看,大明的局势都还算是很不错的,尤其是海关的报告。大多数的海关港口,在缴纳关税时的黄金比例提高了两成,铜的结算也有小幅度的提升,白银流入的量在官邸发了“通胀银”、“通缩金”等措施的通报后,处於一个大比例下降的趋势。
海贸市场的阵痛感,直接影响贸易量,这个月的海关收入其实是下降的,但朱由检並不在意,他已经在调度国內的银行业,將钱庄整合成银行,用银行的本息、利率等措施,相信这个民间白银的流动会开始回升。
等到明年的金银幣发行,再提升一波国库以及民间市场的货幣储量,用纸幣、金幣、银幣、铜幣四者结合,促进经济流通和刺激少量通胀。
等到纸幣信心足够,就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明朝实体货幣稀缺的一个现状。
这当然是个漫长过程,把控上朱由检是这些年必须要牢牢攥在手中的,否则以这片土地上的官本位旧制度来搞小动作,很容易將纸幣变成大明宝钞那样的废纸。
完善各地的储备金,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朱由检自己的办法,加上机械结构的不断增加產线,现在也只能每天製造九万六千枚银幣,只能说再增加工匠人数以及增加產线扩大生產了。
存储的金银,已经將就是將他手中的內帑金近半挪出,一千八百万两现有白银,一百七十万两的黄金,再挪动国库里大概一千四百万两白银,六十万两黄金,通通在產线两班倒的情况下,迅速的消耗,熔铸压製成金幣、银幣。
预计能够得到的银幣数量其实很好算,一枚银幣中约有一钱的银,再掺杂了少量的铜以及生铁,標准的大明银元重量达到了一钱半,大概重五点六克,金幣比银幣稍微大一圈,標准是添了两钱一分的金以及部分的铜。
当然这是暂定的,这笔备用金会直接全部的流入到民间钱庄系统內,来置换掉这些个钱庄內的货幣储量的两成到三成,先置换成金银货幣,再將余下的钱幣以军餉、官员俸禄、盐价、茶马的方式发下去,將金幣、银幣的金银含量公之於眾,发到各地官方邸报中,並严禁民间的毁坏货幣,对此行为加以重刑以及大笔的罚金惩处。
至少朱由检要保证,在大明的民间,始终有三到五亿枚的金银幣流通,这还是个保守数字,只能是不断的將民间金银通过税收纳上来,再重新以金银幣的形式发下,来刷新这个市场货幣的总量,將之不断提高到十几亿、二十亿的规模。
要知道此时的大明朝,根据朱由检的理论知识,现在的民间白银储备,至少是两到三亿两白银的程度,单位上的换算,就是二、三十亿枚银幣的使用需求。
朱由检饮了口茶水,决断思绪,看了看关於宣大与林丹汗等各蒙古部落的交易情况,战马还是那个样子,每个月一千五到两千匹的进帐,朝廷每月的补贴在此的销差不多也就是六万两白银到八万两白银之间,这些骑兵开始分配到山海关地区的祖大寿手里,以及补充锦衣卫緹骑、宣大、三边地区的战马。
其实两千匹战马对大明而言,除去境內的战马损耗后,实际大明增长的战马数量,只有七成。目前大明军队总共,也就只有一万五千匹,拋去锦衣卫,可能就只有一万两三千的战马。
当然,这比起他刚刚操盘局势的全国九千匹,以及应对满清第一次入塞行动后的,明朝只剩下的六千匹战马,此时大明骑兵的数量,总数是增加了。
没有骑兵,在辽西走廊到漠南东部,始终是皇太极的势力范围,林丹汗若是能够在漠南局势中抵抗住后金的入侵也就罢了,但目前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孙传庭早在前一次的奏摺中就上报了关於漠南东部的一场战斗。
林丹汗主动挑起了战爭,亲自带了八万蒙古骑兵,报復哈喇慎部,皇太极急带了大概三万五千名满蒙八旗干预,双方在漠南大打了一仗,林丹汗是打了个大败亏输。
六天的战斗,十几场大小战役,输多贏少,最后在一场大战中,林丹汗败北,大军折损三万眾,降者四千余,林丹汗的大概四千名铁暗甲骑兵,两千名札甲重骑兵,一战折损过半。
至於满清的战损,皇太极並未在军中调查,但根据毛文龙的暗桩,预计战死的满蒙八旗也有一万多人。
这场大战既显示了蒙古人的战术短板,谋略上吃的暗亏实在太多,被皇太极的智谋始终压制住了,再凭藉满洲大爷的战力彪悍,那蒙古人一拥而上,又在骑射过程中,被满洲大爷们一个个射下马来,等骑兵近战的时候,那满洲大爷们可不是和崇禎十一年、十五年能被明朝生员干翻的新丁,都是老满洲啊,林丹汗倚仗的铁骑亲兵,也是打了个战绩不佳,林丹汗本部被冲溃后,蒙古人也就败了。
朱由检看著详情报告,孙传庭希望在平远城,增加城墙的高度,並且报告,需要城郭的防御加宽以搭载射程威力更大、数量更多的火炮,来压制后金的火炮。
用火炮对抗骑兵,在没有更加成熟的开弹技术时,是没有可能的,但是要考虑后金的汉军旗所掌握的火炮,朱由检也是不得不多加考虑了,最终是同意了。
这一笔又是上百万两的费,屯堡、城墙的建造是最贵的,要知道大明这个时期,建个防御重镇至少也得数百万两银子,也难怪即便是现在財大气粗的朱由检,也得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了。
真的很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