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谨慎看待罗剎袭击的陈新甲-《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第127章 谨慎看待罗剎袭击的陈新甲

  罗剎人!

  这对大明朝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国家,在利玛竇的介绍中,他將俄国称之为“鲁西亚”,而在事实上,明朝多会在蒙古人口中得知另一个熟知的名字。

  罗剎国。

  大约是一个贬义词,原因是蒙古人流行藏传佛教,只是一种咒骂之词,他们还有另外一种称呼,叫做“斡罗斯”,也就是俄罗斯的先前的音译。

  在朱由检操控大明向西扩张,向南扩张的同时,俄罗斯帝国也在疯狂的向东扩张。

  俄族人带著大量哥萨克骑兵向东,已经建立了东亚地区臭名昭著的雅库茨克要塞和布拉茨克要塞。

  之所以说臭名昭著,因为这些哥萨克骑兵对漠北蒙古的破坏,令杀性一向极重的蒙古都感觉胆寒。

  夜不收为了替战死者报仇,反击了这伙沙俄探险者,並割下了这些人的首级。

  但这件事显然说明,这些罗剎人已经出现在了漠南蒙古,並且距离明朝的传统疆域很近。

  这种事关有明军斥候骑兵战死的事,当然是要打报告给上级將领的。而因为不是遇上蒙古韃或女真虏而发生战斗的阵亡,要抚恤就得向更高级的官员奏明事由,並告知经过,做出精確的报告。

  陈新甲刚刚巡视边防,一直在总督军务防御的事情,眼下就发生了有夜不收巡边战死的事件,哪怕是再忙的情况,他也还是会进行过问此事的。

  “罗剎人,河套地界怎么会冒出来罗剎人那些首级还在吗”

  陈新甲皱著眉翻阅报告,笔墨不多,现在官兵普及识字,並且会用铅笔写一些文章,

  看著战事描述的经过,还算是清晰。

  副將连忙上前答话,沉声匯报导:“末將去过屯堡那,查验了首级,看著確实像是罗剎人。”

  他不大確定是不是罗剎人,毕竟他不是归汉的蒙古人,只是宣大的老军户出身。

  但他也是久经沙场的战將,是不是罗剎人他確实不清楚长相,但是韃人和女真人的东亚面孔他肯定分得清。

  於是又补充说道:“长得极像西夷,但又和那些红毛夷的毛色、肤色有所不同。”

  陈新甲皱眉,西夷的话他当然见过一些,那些善用火器的外夷,也难怪能打死几个夜不收。

  火器不像是弓箭,弓箭讲究效率,射的快,但是比穿透甲胃的杀伤性,显然火器更胜一筹。

  中近距离的袭击,凭藉火枪犀利,打透明军夜不收的铁札甲,就显得合理了。

  “嗯既然如此,你认为本都督又该如何处置此事”

  陈新甲询问副將的意见,皱著眉头,盯著眼前的报告。

  他询问的,当然不会是发抚恤下去这种小事,这种事压根用不著他陈新甲来过问,他要问的,当然就是宣大与河套地域出现了罗剎人的事情。

  这种事情怎么能发生在自己刚刚继任宣大总督的时候呢

  自己这位总督上位,至今可还没有半点功劳,虽说自己是来替皇帝筑堡修城防的,

  但眼下死了人,陈新甲怎么好打这份报告回去。

  这要是明明白白的告诉了皇帝,自己的夜不收在外被一伙不知哪儿冒出来,目的不明的罗剎人杀了,自己得多无能,居然要问皇帝要主意

  这如果就这么匯报上去,自己这总督还干不干了

  不要说以后去內阁了,他南京都没脸进去!

  副將琢磨一番,问:“总督大人,不妨由末將亲自带一支兵马,小范围的搜套”

  搜套,过去的搜套没有两三万大军是不可能干的,大明对蒙古人也很警惕,小规模的出兵容易被围,往往出塞搜套就是几万大军。

  蒙古人很机敏,小规模的我就试试看能不能打,一旦遇到明军大规模的搜套,就直接退出河套,朝北遁逃。

  明军的骑兵少,一般也就不会深追,而等明军撤离,蒙古人又再赶回来“不可,搜套事关重大,怎可轻易出兵”

  陈新甲摆手打断,隨后嘆道:“此事就此留中,告诉魔下將士们,不准將此事流传到监军那去,以后出塞的夜不收,改三队为一支,要谨慎小心。”

  副將连忙拱手抱拳,答道:“末將这就去吩咐。”

  陈新甲想要压下此事,原因无他,一是他来的目的就不是负责打仗的,是来维稳的,

  皇帝不会喜欢他主动出兵,再说他根本不清楚罗剎人的实力,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陈新申什么情况都不清楚,也不敢轻易动兵。

  二是罗剎人显然是小规模的进入河套,恐怕连林丹汗都不清楚,他要出兵,打谁

  万一人罗剎跑了,自己动兵岂不是会令林丹汗紧张万一激起大战,绝不是闹著玩的。

  先压下事端再说,既不能让皇帝知道,也不能扫荡河套,只能当是没发生过任何事情,一切都好的样子。

  崇禎的十年十一月份,吴三桂带著大兵离开藏地,对他而言,就像是一轮游了高原。

  他在撤走之前,也算是配合作战,与秦良玉一同和固始汗爆发过一些小规模的战役,

  双方拉锯在青海,明军依赖一些屯堡来抵御固始汗的进攻,吴三桂则会在接到秦良玉调令的情况下,率部分明辽军参与,效果还是很显著的,令固始汗有些被动。

  明辽军的作战方式,其实要比固始汗带的瓦刺骑兵更凶狠一些,吴三桂也是驍勇善战,往往选择亲自带精锐家丁角逐,令瓦刺骑兵感觉有些棘手。

  论规模,瓦刺骑兵中有数千准葛尔人,以及上万名和硕特蒙古骑兵,但面对悍勇的辽东兵,显得不是很能得心应手。

  只是皇帝的调令到了,吴三桂的位置將由黄得功接替,目前正在调兵遣將,正在赶来的路上,而吴三桂则调往辽东,本人需先前往南京城面圣。

  这让秦良玉有些受宠若惊。

  黄得功也是隶属南直隶的京营,皇帝等於是把两位京营总兵官都调过来给她指挥了。

  至於京营的战斗力,至少諭旨中所言的,调过来参战的黄得功,手中的骑兵数量会比吴三桂更多些。

  这是个好消息,现在秦良玉能够调用的骑兵,除了自己那二百来个白桿枪骑兵,就只有藏巴汗的牧骑兵马了。

  藏巴汗当然有自己的小心思,想要让他全力替大明作战,秦良玉是从未想过,但藏巴汗魔下这几万骑兵,对於和固始汗长期作战,是不可或缺的机动力量,

  至少可以在关键时候,让固始汗忌惮一二。

  黄得功刚刚带著本部官兵登陆山东,便开始接管当地的一千山东骑兵,稍作整顿后,

  便前往江南。

  两京营於南直隶短暂停留,修甲胃和更替火枪、弓箭等兵器,隨后黄得功从京营中接收五千铁骑,合马步官兵共一万三千人,进兵向藏地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