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齐射过去,就是成百上千的人仰马翻。
他们那密不透风的步兵方阵,在晋军的榴弹炮的覆盖轰炸下。
更是瞬间就土崩瓦解。
整场战斗,从开始到结束,只持续了不到半天的时间。
五十万大食联军,全军覆没。
他们的苏丹,被韩信亲手斩下了头颅,悬挂在了营寨的旗杆之上。
怛罗斯之战的惨败,像一记重锤,彻底敲碎了大食帝国,所有的骄傲和脊梁。
韩信率领着大军,长驱直入,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
无数的城池望风而降,无数的贵族跪地乞活。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整个大食帝国,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庞大文明。
就彻底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它的土地,成了大晋的又一个海外行省安西都护府。
它的人民,成了大晋帝国的二等公民。
它的财富,则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
被运往了东方的那个,已经强大到了令人窒息的国度。
当大食帝国灭亡的消息,传到刘启的耳中时。
他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
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现在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海军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刘启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海军总司令官,苏勋,淡淡地问道。
“回陛下,我们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建造了十艘全新的。”
“以蒸汽轮机为动力,全钢结构,装备了三百毫米主炮的镇远级战列舰。”
苏勋的脸上,充满了抑制不住的兴奋和自豪。
“我们还建造了二十艘致远级穹甲巡洋舰,以及上百艘各种型号的驱逐舰和补给舰。”
“我们现在的海军实力,足以碾压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海上力量。”
“很好。”刘启满意地点了点头。
“朕给你们最后一个任务。”
他走到墙边那副巨大的世界地图前,伸出手指。
指向了那片位于世界中心,被两大洋所包围的富饶而又古老的大陆。
“朕要你们,用一年的时间,征服这片大陆。”
“将我们大晋的龙旗,插遍那里的每一个角落。”
苏勋顺着刘启手指的方向看去,他的瞳孔,瞬间收缩成了针尖大小。
他的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因为他看到,皇帝手指的那个地方。
赫然标注着两个古老的,让无数东方人都感到陌生的名字,欧罗巴。
刘启的野心,已经不再满足于称霸东方世界了。
他要的是整个星球。
他要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日不落帝国。
苏勋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被皇帝这堪称疯狂的雄心壮志,给彻底震撼了。
但随即,一股更加强烈的,让他浑身血液都为之沸腾的狂热涌上了他的心头。
能够追随这样一位君主,去开创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时代。
这是何等的荣耀。
“臣,遵旨!”苏勋单膝跪地,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臣,必将那些蛮夷之邦的君主头颅,悉数献于陛下座前。”
大晋神武十二年春,一支由上百艘钢铁战舰组成的史无前例的庞大舰队。
在苏勋的率领下,从东海的港口出发。
一路向西,浩浩荡荡地驶向了那片未知的,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遥远大陆。
他们的出现,将彻底改写人类的历史进程。
而就在大晋的无敌舰队,扬帆远航的同时。
紫禁城的坤宁宫里,也传来了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
皇后赵含嫣,在经历了十月怀胎之后,终于为刘启,诞下了一个皇子。
刘启为他取名为,刘据。
希望他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根据,有担当的君主。
皇长子的诞生,为这个铁血的帝国,增添了一抹难得的温情。
也让刘启那颗因为常年征战和杀戮。
而变得有些冰冷的心,重新感受到了温暖。
他抱着自己那小小的还在襁褓中的儿子,脸上带着难得的笑意。
他清楚,自己拼尽全力的一切都没有白费。
他为儿子打下了无人能及的疆域。
他的儿子会继承他的志向,把帝国带向更远的未来。
时光在温情与铁血之间悄然流淌。
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已是大晋神武三十二年。
此时的大晋,已经成为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这颗星球上的所有人,无论出身在哪里,肤色如何,都成了大晋的子民。
刘启也从少年时代,变成了两鬓微霜的中年。
他一手开创了这一时代,功绩已远超历代帝王。
后人称他为“始皇帝”。
但再强的君王,也挡不住岁月的脚步。
刘启清楚感觉到自己渐渐衰老,他知道,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已不算远。
于是他开始张罗身后事,他的全部心血都放在太子的身上。
他亲自教刘据读书、写字,处理政务,研习、帝王之道。
他希望儿子能够比自己做得更好,守护这个庞大的江山。
刘据果然没有令他失望,少年时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敏与沉稳。
政务、军阵,都做得井井有条,颇有刘启当年的影子。
这让刘启感到非常欣慰。
可刘启终究没算到,就在他以为能放心把帝国交到儿子手上时。
一件他从未想过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
事情的起因,是安西行省递上来的一份奏折。
内容倒也寻常,地方官请求朝廷在当地推行科举。
允许那些已经归化的大食贵族子弟,参加考试进入帝国的官僚体系。
这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
毕竟按照大晋的律法,所有归化的子民都有参加科举的权力。
这也是刘启当年为了加速民族融合,亲自定下的国策。
刘启看过便顺手将奏折,递给了身边已经开始学习处理政务的太子刘据。
这不过是他对儿子能力的一次寻常考验。
刘据接过奏折,仔细看了起来。
他今年刚满二十岁,面容俊朗,举手投足都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贵气。
常年的帝王教育,让他养成了沉稳内敛的性格。
寻常的政务早已难不倒他。
奏折看完,他几乎没怎么思索,提笔便写下批复。
“允其所请,然名额减半,另设吏员考核,优者可入官学。”
他们那密不透风的步兵方阵,在晋军的榴弹炮的覆盖轰炸下。
更是瞬间就土崩瓦解。
整场战斗,从开始到结束,只持续了不到半天的时间。
五十万大食联军,全军覆没。
他们的苏丹,被韩信亲手斩下了头颅,悬挂在了营寨的旗杆之上。
怛罗斯之战的惨败,像一记重锤,彻底敲碎了大食帝国,所有的骄傲和脊梁。
韩信率领着大军,长驱直入,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
无数的城池望风而降,无数的贵族跪地乞活。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整个大食帝国,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庞大文明。
就彻底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它的土地,成了大晋的又一个海外行省安西都护府。
它的人民,成了大晋帝国的二等公民。
它的财富,则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
被运往了东方的那个,已经强大到了令人窒息的国度。
当大食帝国灭亡的消息,传到刘启的耳中时。
他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
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现在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海军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刘启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海军总司令官,苏勋,淡淡地问道。
“回陛下,我们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建造了十艘全新的。”
“以蒸汽轮机为动力,全钢结构,装备了三百毫米主炮的镇远级战列舰。”
苏勋的脸上,充满了抑制不住的兴奋和自豪。
“我们还建造了二十艘致远级穹甲巡洋舰,以及上百艘各种型号的驱逐舰和补给舰。”
“我们现在的海军实力,足以碾压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海上力量。”
“很好。”刘启满意地点了点头。
“朕给你们最后一个任务。”
他走到墙边那副巨大的世界地图前,伸出手指。
指向了那片位于世界中心,被两大洋所包围的富饶而又古老的大陆。
“朕要你们,用一年的时间,征服这片大陆。”
“将我们大晋的龙旗,插遍那里的每一个角落。”
苏勋顺着刘启手指的方向看去,他的瞳孔,瞬间收缩成了针尖大小。
他的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因为他看到,皇帝手指的那个地方。
赫然标注着两个古老的,让无数东方人都感到陌生的名字,欧罗巴。
刘启的野心,已经不再满足于称霸东方世界了。
他要的是整个星球。
他要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日不落帝国。
苏勋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被皇帝这堪称疯狂的雄心壮志,给彻底震撼了。
但随即,一股更加强烈的,让他浑身血液都为之沸腾的狂热涌上了他的心头。
能够追随这样一位君主,去开创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时代。
这是何等的荣耀。
“臣,遵旨!”苏勋单膝跪地,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臣,必将那些蛮夷之邦的君主头颅,悉数献于陛下座前。”
大晋神武十二年春,一支由上百艘钢铁战舰组成的史无前例的庞大舰队。
在苏勋的率领下,从东海的港口出发。
一路向西,浩浩荡荡地驶向了那片未知的,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遥远大陆。
他们的出现,将彻底改写人类的历史进程。
而就在大晋的无敌舰队,扬帆远航的同时。
紫禁城的坤宁宫里,也传来了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
皇后赵含嫣,在经历了十月怀胎之后,终于为刘启,诞下了一个皇子。
刘启为他取名为,刘据。
希望他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根据,有担当的君主。
皇长子的诞生,为这个铁血的帝国,增添了一抹难得的温情。
也让刘启那颗因为常年征战和杀戮。
而变得有些冰冷的心,重新感受到了温暖。
他抱着自己那小小的还在襁褓中的儿子,脸上带着难得的笑意。
他清楚,自己拼尽全力的一切都没有白费。
他为儿子打下了无人能及的疆域。
他的儿子会继承他的志向,把帝国带向更远的未来。
时光在温情与铁血之间悄然流淌。
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已是大晋神武三十二年。
此时的大晋,已经成为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这颗星球上的所有人,无论出身在哪里,肤色如何,都成了大晋的子民。
刘启也从少年时代,变成了两鬓微霜的中年。
他一手开创了这一时代,功绩已远超历代帝王。
后人称他为“始皇帝”。
但再强的君王,也挡不住岁月的脚步。
刘启清楚感觉到自己渐渐衰老,他知道,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已不算远。
于是他开始张罗身后事,他的全部心血都放在太子的身上。
他亲自教刘据读书、写字,处理政务,研习、帝王之道。
他希望儿子能够比自己做得更好,守护这个庞大的江山。
刘据果然没有令他失望,少年时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敏与沉稳。
政务、军阵,都做得井井有条,颇有刘启当年的影子。
这让刘启感到非常欣慰。
可刘启终究没算到,就在他以为能放心把帝国交到儿子手上时。
一件他从未想过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
事情的起因,是安西行省递上来的一份奏折。
内容倒也寻常,地方官请求朝廷在当地推行科举。
允许那些已经归化的大食贵族子弟,参加考试进入帝国的官僚体系。
这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
毕竟按照大晋的律法,所有归化的子民都有参加科举的权力。
这也是刘启当年为了加速民族融合,亲自定下的国策。
刘启看过便顺手将奏折,递给了身边已经开始学习处理政务的太子刘据。
这不过是他对儿子能力的一次寻常考验。
刘据接过奏折,仔细看了起来。
他今年刚满二十岁,面容俊朗,举手投足都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贵气。
常年的帝王教育,让他养成了沉稳内敛的性格。
寻常的政务早已难不倒他。
奏折看完,他几乎没怎么思索,提笔便写下批复。
“允其所请,然名额减半,另设吏员考核,优者可入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