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的谋算绕了好几道弯,每一步,都是针对性极强的狠招。
拿世家在庙堂乡里的影响力、财富、风评全都抖搂了个干净,彻底用上。
其实这就是一张无形的大网慢慢收紧。
他觉得已经吃定了刘启,即便对方实力强横也难脱掌控。
会里的各家家主听完,之前的疑虑一扫而空。
反倒跃跃欲试,连眉眼间都多了几分兴奋。
仿佛都会有那么一天,看刘启狼狈得不知所措,势必要来求他们这些‘族长大佬’。
“这思路确实妙,王兄不愧是老辣久经世事的人。”
“那照计行事,五姓七望都在一条绳上。”
“这仗不怕打不赢,让那独夫混不过今年。”
“本来想断我辈根基,那就在他翻脸前先把这一桌子盘子都拧烂给他瞧瞧。”
一场针对刘启和新晋帝国、策划许久的巨大阴谋,就这样在幽暗的密室里悄然定局。
有人自信满满,沉溺于自己臆造的故事。
以为时代还是那样由他们一句话就能拨转方向。
他们不晓得,等着他们的早已不是旧日应声而起的皇帝。
而是一股足以彻底摧枯拉朽的新劲力。
还是照着老路测算,哪知道这新帝国压根和以往那些本质全异,底层结构早改得面目全非。
所有自以为不动如山的底牌,刘启看了只怕会觉得不过是一堆陈旧的把戏。
也许他们还幻想着重上一场旧时代的博弈。
可时代的天平已然倾倒,并不会再回头等他们自取其败。
世家们暗中的行动慢慢展开,没过几日,王凌筹划的一波行动悄然扑面。
接二连三的新说法和怪论。
原本还只是茶楼酒坊的几句话,骤然之间就遍布自皇城到南北乡里。
自诩有风骨节气的大儒们纷纷出来说法,在文章奏章里面四处作态,试图动之以情。
一些身穿儒衫的‘人物’,引经据典大声指斥朝廷。
如今的土地改革是官逼民反,是图名利毁祖训的大错。
不知话哪来个头,刘启被传得比商纣还荒淫。
比先秦还专绝,说不得都成了当世权恶独夫。
这种说法隔三岔五一轮,仿佛真就只有他们在为天下操心。
掩人耳目的能耐让风声都变了腔调。
最要紧是老学究信这一套的还真不少,反应很大,咬住就是‘礼崩乐坏’。
动辄论及齐家治国,声称新制“一出,便号天下已亡”。
于是,越来越多看不惯、却又无能为力的腐儒们开始聚集。
写奏章上墅,甚至不惜裹挟后生堵堵宫门。
他们不再只是在案几吵嚷,而是送到宫门下说‘不除三字,就死也要跪在这’。
一拨轮完又一拨轮替。
传言四野,市井搅扰,城中民心惶乱得很,大事还没见,却已经如有骤雨将来。
士林里被拔为共主的郑玄,此时带头嗓门喊得最响,这番带动下,动静当然格外巨大。
对方的风头完全遮过去,形势一下子就翻了天。
支持新政的官员在朝中都变得进退维谷,无所适从。
其实这些做事的人也未必摸不到实情,书生出身,自知变法其实是条死路亦是活机。
但直面迎头摧扫的大潮,他们终究忍不住左右犹疑。
军机处内也好不到哪儿去,传来的是连绵不绝大事压顶的气息。
“陛下,外头那帮儒生如今越来越失控,这事怕是麻烦。”
赵括面上更添几分焦虑,小声在文书背后提醒道。
“国子监的郑祭酒,已经带着太学生堵了宫门。”
“光说要长跪叫陛下收回土地令,眼看着都要过三天三夜了。”
“如今坊间满是小道流言,街角巷尾都在议论朝廷。”
“闹得百姓人心惶惶。要是任其发酵真说不定会闹出天大的乱子。”
郑玄自孔颖达故去后就是被公认的一号人物。
威望极盛,在士林学生官员当中影响力当可封状元。
他风头这么紧,只需一句松动便山风倒卷难以阻挡。
这点在天下读书人里,从老到小都心知肚明。
“一群不知死活的东西。”
苏勋在一旁冷冷地说道,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杀气。
“陛下,依我看,跟这帮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根本就没什么道理可讲。”
“直接派兵把他们全都抓起来,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
“杀上一批,看他们还敢不敢再这么嚣张。”
苏勋是军人出身,信奉的就是铁血手腕。
在他看来,任何问题都可以用杀人来解决。
如果杀一个解决不了,那就杀一百个。
“不可。”赵括立刻就出言反对。
“郑玄他们在士林中声望极高,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要是就这么把他们给杀了,势必会激起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反抗。”
“到时候我们就会彻底失去士人之心,这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不利。”
“自古以来,得罪谁都不能得罪读书人,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
赵括的担忧不无道理。
在古代社会,读书人掌握着话语权。
得罪了他们就等于是在史书上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永远也洗刷不掉的污点。
任何一个爱惜自己羽毛的君主都不会轻易地这么做。
“那你说该怎么办?难道就任由他们在外面这么闹下去?”
苏勋没好气地反问道。
“我们可以……”
赵括刚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却被刘启给抬手打断了。
从始至终,刘启都只是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仿佛外面那场足以让任何帝王都感到头疼的巨大风波,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直到此刻,他才缓缓地开口。
“既然爱跪,就让他们一直跪着好了。”
“朕有旨意,从此起,宫门全部加派守卫,来回巡查,闲杂人等不许靠近一步。”
“水和饭也都不要给他们送过去,我很想见识一下,他们究竟还能坚持多久。”
刘启的话传出时,赵括和苏勋都有些愣住了。
他们盘算过无数种办法,偏偏没想到会是这样一招。
不是要杀人,也没说抓人,干脆连理都懒得理。
就这么冷着他们,不插手不解释,也不给希望。
哪怕表面不动声色,实际上比当场杀掉还要冷酷上几分。
拿世家在庙堂乡里的影响力、财富、风评全都抖搂了个干净,彻底用上。
其实这就是一张无形的大网慢慢收紧。
他觉得已经吃定了刘启,即便对方实力强横也难脱掌控。
会里的各家家主听完,之前的疑虑一扫而空。
反倒跃跃欲试,连眉眼间都多了几分兴奋。
仿佛都会有那么一天,看刘启狼狈得不知所措,势必要来求他们这些‘族长大佬’。
“这思路确实妙,王兄不愧是老辣久经世事的人。”
“那照计行事,五姓七望都在一条绳上。”
“这仗不怕打不赢,让那独夫混不过今年。”
“本来想断我辈根基,那就在他翻脸前先把这一桌子盘子都拧烂给他瞧瞧。”
一场针对刘启和新晋帝国、策划许久的巨大阴谋,就这样在幽暗的密室里悄然定局。
有人自信满满,沉溺于自己臆造的故事。
以为时代还是那样由他们一句话就能拨转方向。
他们不晓得,等着他们的早已不是旧日应声而起的皇帝。
而是一股足以彻底摧枯拉朽的新劲力。
还是照着老路测算,哪知道这新帝国压根和以往那些本质全异,底层结构早改得面目全非。
所有自以为不动如山的底牌,刘启看了只怕会觉得不过是一堆陈旧的把戏。
也许他们还幻想着重上一场旧时代的博弈。
可时代的天平已然倾倒,并不会再回头等他们自取其败。
世家们暗中的行动慢慢展开,没过几日,王凌筹划的一波行动悄然扑面。
接二连三的新说法和怪论。
原本还只是茶楼酒坊的几句话,骤然之间就遍布自皇城到南北乡里。
自诩有风骨节气的大儒们纷纷出来说法,在文章奏章里面四处作态,试图动之以情。
一些身穿儒衫的‘人物’,引经据典大声指斥朝廷。
如今的土地改革是官逼民反,是图名利毁祖训的大错。
不知话哪来个头,刘启被传得比商纣还荒淫。
比先秦还专绝,说不得都成了当世权恶独夫。
这种说法隔三岔五一轮,仿佛真就只有他们在为天下操心。
掩人耳目的能耐让风声都变了腔调。
最要紧是老学究信这一套的还真不少,反应很大,咬住就是‘礼崩乐坏’。
动辄论及齐家治国,声称新制“一出,便号天下已亡”。
于是,越来越多看不惯、却又无能为力的腐儒们开始聚集。
写奏章上墅,甚至不惜裹挟后生堵堵宫门。
他们不再只是在案几吵嚷,而是送到宫门下说‘不除三字,就死也要跪在这’。
一拨轮完又一拨轮替。
传言四野,市井搅扰,城中民心惶乱得很,大事还没见,却已经如有骤雨将来。
士林里被拔为共主的郑玄,此时带头嗓门喊得最响,这番带动下,动静当然格外巨大。
对方的风头完全遮过去,形势一下子就翻了天。
支持新政的官员在朝中都变得进退维谷,无所适从。
其实这些做事的人也未必摸不到实情,书生出身,自知变法其实是条死路亦是活机。
但直面迎头摧扫的大潮,他们终究忍不住左右犹疑。
军机处内也好不到哪儿去,传来的是连绵不绝大事压顶的气息。
“陛下,外头那帮儒生如今越来越失控,这事怕是麻烦。”
赵括面上更添几分焦虑,小声在文书背后提醒道。
“国子监的郑祭酒,已经带着太学生堵了宫门。”
“光说要长跪叫陛下收回土地令,眼看着都要过三天三夜了。”
“如今坊间满是小道流言,街角巷尾都在议论朝廷。”
“闹得百姓人心惶惶。要是任其发酵真说不定会闹出天大的乱子。”
郑玄自孔颖达故去后就是被公认的一号人物。
威望极盛,在士林学生官员当中影响力当可封状元。
他风头这么紧,只需一句松动便山风倒卷难以阻挡。
这点在天下读书人里,从老到小都心知肚明。
“一群不知死活的东西。”
苏勋在一旁冷冷地说道,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杀气。
“陛下,依我看,跟这帮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根本就没什么道理可讲。”
“直接派兵把他们全都抓起来,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
“杀上一批,看他们还敢不敢再这么嚣张。”
苏勋是军人出身,信奉的就是铁血手腕。
在他看来,任何问题都可以用杀人来解决。
如果杀一个解决不了,那就杀一百个。
“不可。”赵括立刻就出言反对。
“郑玄他们在士林中声望极高,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要是就这么把他们给杀了,势必会激起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反抗。”
“到时候我们就会彻底失去士人之心,这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不利。”
“自古以来,得罪谁都不能得罪读书人,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
赵括的担忧不无道理。
在古代社会,读书人掌握着话语权。
得罪了他们就等于是在史书上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永远也洗刷不掉的污点。
任何一个爱惜自己羽毛的君主都不会轻易地这么做。
“那你说该怎么办?难道就任由他们在外面这么闹下去?”
苏勋没好气地反问道。
“我们可以……”
赵括刚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却被刘启给抬手打断了。
从始至终,刘启都只是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仿佛外面那场足以让任何帝王都感到头疼的巨大风波,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直到此刻,他才缓缓地开口。
“既然爱跪,就让他们一直跪着好了。”
“朕有旨意,从此起,宫门全部加派守卫,来回巡查,闲杂人等不许靠近一步。”
“水和饭也都不要给他们送过去,我很想见识一下,他们究竟还能坚持多久。”
刘启的话传出时,赵括和苏勋都有些愣住了。
他们盘算过无数种办法,偏偏没想到会是这样一招。
不是要杀人,也没说抓人,干脆连理都懒得理。
就这么冷着他们,不插手不解释,也不给希望。
哪怕表面不动声色,实际上比当场杀掉还要冷酷上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