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一亩地收两千斤,三十亩地就是六万斤。”
“六万斤粮食,够我们吃一年,剩下的还能拿去卖。”
“有了钱,我们就能扩充乡团,造更好的武器,把悦来楼开到县城,开到京城去。”
“到了那时候,谁还敢欺负我们下溪村的人?”
刘启描绘的这幅景象,太过诱人。
所有人的呼吸都重了。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堆成山的粮食,看到了下溪村翻身做主的那天。
那种世世代代被人踩在脚下的命运,似乎真的有了改变的可能。
“我不是逼你们。”
刘启的语气缓和了。
“我只是把两条路,摆在你们面前。”
“一条,是继续过以前的日子,安稳,但永远没出头之日。”
“另一条,是跟我赌一把,可能会输,但只要赢了,我们赢得的就是未来。”
“我把选择权,交到你们手上。”
“愿意信我的,明天来我这报名,领一半价格的种子。”
“不愿意的,我也不勉强,你们可以继续种高粱粟米。”
说完,刘启就不再说话,静静地看着他们。
田埂上一片沉默。
所有人的心里,都在打架。
恐惧和希望,在他们脑子里来回拉扯。
过了许久,秦伯年第一个站了出来。
“当家的,我信你。”
他的声音不大,但很坚定。
“我这把老骨头,活了大半辈子,从没像现在这样,觉得日子有盼头。”
“这条命,早就该埋土里了,能跟着你拼一次,值了。”
“我家那二亩地,全都种你说的那个什么土豆。”
秦伯年的表态,像是在湖里投下了一块石头。
“我也干。”
赵虎第二个站了出来。
“刘启哥你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就算种出来的是石头,我也认。”
有了这两个人带头,村民们心里的天平,开始迅速倾斜。
“当家的,算我一个。”
“我也种,大不了一死,反正烂命一条。”
“对,跟着当家的大口吃肉,死也值了。”
“我家的地也全种新的。”
一时间,所有人都激动起来。
之前所有的担忧,都被刘启描绘的未来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彻底冲散了。
刘启看着眼前这一张张脸,心里终于松了口气。
说服了村民,接下来就是种子的问题。
现在,红薯和土豆算稀罕东西。
这种高产作物,要过些年后才会大面积出现在这里。
在这个虚构的年代,要找齐它们,其实挺难。
刘启让大家先回去了,自己回了客栈的房间。
他仔细想了想前世关于作物的老底子。
红薯,大概率最先是南方的商人从海上带进内地。
土豆,多半是从西域那边沿着丝绸之路传进来的。
小麦现在虽然已有,但普遍还是些老品种,产量一般。
高产的冬小麦、春小麦,也得去北边或者西域才能找到。
这事只能让人离开平阳镇,到大地方碰碰运气。
麻烦是少不了,耽搁点功夫,成不成也很难说。
但刘启别无选择。
翌日,他把秦伯年、赵虎、刘宽头,还有刚归顺的李鬼叫到屋里。
“找种子的事情不能再拖。”
“我想分三路行动。”
刘启指着地图,划出三个方向。
“一队,秦叔你带队,带上张铁山和几个可靠的老人,去南边泉州港。”
“泉州港现在最大,人多,南边商户聚集,红薯在那里最有可能找到。”
“外面就说悦来楼买香料,千万别露出真正的目的。”
秦伯年没多说,心里已经清楚这件差事的重要性。
“二队,李鬼你带队。”
刘启话音一落,屋里气氛一顿。
李鬼愣了,他没想到刘启会把这么重的事交给自己。
“你以前在外面混过,路比较熟,也见过世面。”
“叫上几个人,往西北沙州走。”
“沙州是丝绸之路的要地,东西方的商队都到那儿汇集。”
“土豆、小麦的种子可能就在那里。”
“这地方远,路上还乱,自己小心。”
李鬼心里一下子有些激动。
刘启这是头一次把重要的事全权交给他,也代表着他已经成了主心骨。
“村长,放心,这趟我就算拼上命,也一定把种子带回来。”
他说这话的时候,声音低但很坚定。
“我不要你的命,我要你把种子,安全带回来。”
刘启看着他,语气很平。
“三路,由赵虎和刘宽头你们两个,留在平阳镇。”
“你们的任务,是利用镇上的人脉,打听所有跟新奇作物有关的消息。”
“不管是哪个行商,哪个地主家,只要传出有没见过的庄稼,你们就想办法去看看。”
“有时候,机会就在眼皮子底下。”
三路人马,分工明确。
一个南下,一个西走,一个留在中原,把人手往三处分开,这是一张撒向四方的大网。
刘启用手头能动用的一切,就为多争一线希望。
“钱的事你们不用管。”
刘启掏出三张银票,每张五百两。
“路上别节省,遇到合适的机会赶紧下手,种买得着就算价再高也要拿下。”
“我们时间紧,务必在开春前把种送回来。”
银票放在桌面,大家都明白这基本上是他全部身家。
等安排妥当以后,秦伯年和李鬼立马开始准备。
他们叫上几个可靠的兄弟,简单收拾了一下,换好便衣,第二天一早悄悄出了村。
赵虎远远看着他们,心里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刘启哥,怎么没让我去?”
“我也想出去看看,这里呆着太单调了。”
刘启拍了拍他肩膀。
“你的事和他们都不一样。”
“这儿是我们的根,乡团训练要人管,酒楼生意你得盯着,王景那边也离不开你。”
“你就是定心丸。你要走了,放谁我也不放心。”
刘启这么一说,赵虎心里的那些不畅,也跟着散了。
他明白刘启的话确实没错。
大本营必须守住,这比什么都紧要。
转眼日子一天天过去。
秦伯年走了之后,乡团的训练就由赵虎和张铁山接手。
他们按着秦伯年留下的方法,把新兵每天练到筋疲力尽。
酒楼生意还是跟原来一样火。
换着花样的特价菜,还有会员卡,那一套让悦来楼在镇里生意一直不落下风。
刘启每月准时把三成利润送去王景那边。
王景收了钱,也就默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基本不来找麻烦。
眼下表面看着生意顺顺利利。
但刘启心里的压力却一天重过一天。
“六万斤粮食,够我们吃一年,剩下的还能拿去卖。”
“有了钱,我们就能扩充乡团,造更好的武器,把悦来楼开到县城,开到京城去。”
“到了那时候,谁还敢欺负我们下溪村的人?”
刘启描绘的这幅景象,太过诱人。
所有人的呼吸都重了。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堆成山的粮食,看到了下溪村翻身做主的那天。
那种世世代代被人踩在脚下的命运,似乎真的有了改变的可能。
“我不是逼你们。”
刘启的语气缓和了。
“我只是把两条路,摆在你们面前。”
“一条,是继续过以前的日子,安稳,但永远没出头之日。”
“另一条,是跟我赌一把,可能会输,但只要赢了,我们赢得的就是未来。”
“我把选择权,交到你们手上。”
“愿意信我的,明天来我这报名,领一半价格的种子。”
“不愿意的,我也不勉强,你们可以继续种高粱粟米。”
说完,刘启就不再说话,静静地看着他们。
田埂上一片沉默。
所有人的心里,都在打架。
恐惧和希望,在他们脑子里来回拉扯。
过了许久,秦伯年第一个站了出来。
“当家的,我信你。”
他的声音不大,但很坚定。
“我这把老骨头,活了大半辈子,从没像现在这样,觉得日子有盼头。”
“这条命,早就该埋土里了,能跟着你拼一次,值了。”
“我家那二亩地,全都种你说的那个什么土豆。”
秦伯年的表态,像是在湖里投下了一块石头。
“我也干。”
赵虎第二个站了出来。
“刘启哥你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就算种出来的是石头,我也认。”
有了这两个人带头,村民们心里的天平,开始迅速倾斜。
“当家的,算我一个。”
“我也种,大不了一死,反正烂命一条。”
“对,跟着当家的大口吃肉,死也值了。”
“我家的地也全种新的。”
一时间,所有人都激动起来。
之前所有的担忧,都被刘启描绘的未来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彻底冲散了。
刘启看着眼前这一张张脸,心里终于松了口气。
说服了村民,接下来就是种子的问题。
现在,红薯和土豆算稀罕东西。
这种高产作物,要过些年后才会大面积出现在这里。
在这个虚构的年代,要找齐它们,其实挺难。
刘启让大家先回去了,自己回了客栈的房间。
他仔细想了想前世关于作物的老底子。
红薯,大概率最先是南方的商人从海上带进内地。
土豆,多半是从西域那边沿着丝绸之路传进来的。
小麦现在虽然已有,但普遍还是些老品种,产量一般。
高产的冬小麦、春小麦,也得去北边或者西域才能找到。
这事只能让人离开平阳镇,到大地方碰碰运气。
麻烦是少不了,耽搁点功夫,成不成也很难说。
但刘启别无选择。
翌日,他把秦伯年、赵虎、刘宽头,还有刚归顺的李鬼叫到屋里。
“找种子的事情不能再拖。”
“我想分三路行动。”
刘启指着地图,划出三个方向。
“一队,秦叔你带队,带上张铁山和几个可靠的老人,去南边泉州港。”
“泉州港现在最大,人多,南边商户聚集,红薯在那里最有可能找到。”
“外面就说悦来楼买香料,千万别露出真正的目的。”
秦伯年没多说,心里已经清楚这件差事的重要性。
“二队,李鬼你带队。”
刘启话音一落,屋里气氛一顿。
李鬼愣了,他没想到刘启会把这么重的事交给自己。
“你以前在外面混过,路比较熟,也见过世面。”
“叫上几个人,往西北沙州走。”
“沙州是丝绸之路的要地,东西方的商队都到那儿汇集。”
“土豆、小麦的种子可能就在那里。”
“这地方远,路上还乱,自己小心。”
李鬼心里一下子有些激动。
刘启这是头一次把重要的事全权交给他,也代表着他已经成了主心骨。
“村长,放心,这趟我就算拼上命,也一定把种子带回来。”
他说这话的时候,声音低但很坚定。
“我不要你的命,我要你把种子,安全带回来。”
刘启看着他,语气很平。
“三路,由赵虎和刘宽头你们两个,留在平阳镇。”
“你们的任务,是利用镇上的人脉,打听所有跟新奇作物有关的消息。”
“不管是哪个行商,哪个地主家,只要传出有没见过的庄稼,你们就想办法去看看。”
“有时候,机会就在眼皮子底下。”
三路人马,分工明确。
一个南下,一个西走,一个留在中原,把人手往三处分开,这是一张撒向四方的大网。
刘启用手头能动用的一切,就为多争一线希望。
“钱的事你们不用管。”
刘启掏出三张银票,每张五百两。
“路上别节省,遇到合适的机会赶紧下手,种买得着就算价再高也要拿下。”
“我们时间紧,务必在开春前把种送回来。”
银票放在桌面,大家都明白这基本上是他全部身家。
等安排妥当以后,秦伯年和李鬼立马开始准备。
他们叫上几个可靠的兄弟,简单收拾了一下,换好便衣,第二天一早悄悄出了村。
赵虎远远看着他们,心里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刘启哥,怎么没让我去?”
“我也想出去看看,这里呆着太单调了。”
刘启拍了拍他肩膀。
“你的事和他们都不一样。”
“这儿是我们的根,乡团训练要人管,酒楼生意你得盯着,王景那边也离不开你。”
“你就是定心丸。你要走了,放谁我也不放心。”
刘启这么一说,赵虎心里的那些不畅,也跟着散了。
他明白刘启的话确实没错。
大本营必须守住,这比什么都紧要。
转眼日子一天天过去。
秦伯年走了之后,乡团的训练就由赵虎和张铁山接手。
他们按着秦伯年留下的方法,把新兵每天练到筋疲力尽。
酒楼生意还是跟原来一样火。
换着花样的特价菜,还有会员卡,那一套让悦来楼在镇里生意一直不落下风。
刘启每月准时把三成利润送去王景那边。
王景收了钱,也就默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基本不来找麻烦。
眼下表面看着生意顺顺利利。
但刘启心里的压力却一天重过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