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邸报
征和三年正月十六,元夕方过。
一大早,卫不疑就衝进书房,在卫步对面一屁股坐下,把手中邸报拍在了桌案上。
邸报,是正旦日方出现的事物。
去年刘进搞出了皇孙纸,便一直啜哄著汉帝搞邸报。
邸报的內容,无非是用於宣传国家政策,弘扬大汉精神。
再找一些大儒,在邸报上发表明文,抒发政见,进行辩论。
这些大儒的文章,是不给钱的。
不但不给钱,大儒们还得倒贴。
你发表意见没问题。
以前你暗戳戳在
你写不好,那是你本事不够,回家读书去。
写的好,朝廷採纳,也是扬名立万的途径。
这邸报一出,昔日没事就喝酒发疯的贤良文学们,立刻来了精神。
朝廷邸报一周一次,一次十版。
有没有本事上去,就看你的文章如何。
那些贤良文学们一个个早家中绞尽脑汁,恨不得这邸报能一天十版。
只可惜,邸报一次发布千份,需要大量人手进行抄录撰写,那有可能一天一份的出
刘进心里其实在想,要不要提前把雕版印刷给弄出来。
活字印刷术很好,奈何这个时代百姓的识字率太低。
你就算弄出活字印刷术,那些工匠也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排版,反而不如雕版印刷书来的直接和方便。
他把雕版印刷术的原理,告诉了杨敞,
反正杨也没什么事情,听闻刘进的劝说之后,顿时来了兴致。
他的才能,也就是那样了。
杨自己心里很清楚。
独当一面,很难。
倒不如留在司隶校尉,权力大,事情少,工作清閒,薪水还高。
如果能把雕版印刷术弄出来,他杨敞就算做不得丞相,也能有一个名留青史。
当然,这也需要时间。
卫步正在煎茶,被卫不疑嚇了一跳。
“作甚”
“今日邸报,我一早去孝里市抢过来的。
1
“有甚稀罕事”
“倒也没有什么,只是介绍西域风情———从父,我觉得有点不对劲。”
卫步拿起邸报,笑了笑。
“有什么不对劲”
“风向不对。”
卫不疑看著卫步,面露凝重之色。
在外界,很多人看卫不疑,就是个公子,老混混。
但卫不疑心里很清楚,他是迫不得已。
卫青死后,卫家荣光不在。
卫伉虽说娶了阳石公主,但地位並不显赫。
最主要的,是卫伉没有那份担起卫家的能力和魄力。
若不然,卫子夫还活著,太子还是太子,卫伉有大把机会让卫家重新崛起。
別的不说,就凭卫青留下的那些人脉,足以支持卫家的辉煌。
可结果呢
一个公孙敬声,令卫家声名扫地。
若非卫子夫坚决要杀公孙敬声,卫家的名声还会继续跌落。
不过好在,又出了一个刘进—
让卫家暂时获得喘息之机。
卫步,是卫青的二弟。
在卫氏族人中,声名並不显赫。
论能力,他甚至比卫广都要差一大截。
可是在卫伉死后,卫子夫却一力把卫步扶起来,让他执掌卫氏家祖。
因为,卫步稳。
在当时那个局面下,卫子夫杀了公孙敬声之后,便不好再有动作。於是就选了卫步来接手卫家,就是希望卫家能够平稳渡过当时的局面,然后稳定下来,休养生息。
等过个一二十年,刘进登基,
卫家第三代、第四代也慢慢成长起来,就可以成为刘进的助手,光復门榴。
卫步当然清楚卫子夫的用意。
接手卫家后,严令卫氏子弟招摇过市。
把那些品行不好的卫家子弟都送回老家看管,並言明若无必要,不得擅自进入长安。
留在长安的卫家子弟,皆可造之材。
其中三人,已经在太学学习。
卫步没有再理睬卫不疑,而是把邸报认认真真看完。
期间,卫不疑也没有再打搅他,而是把弄著卫步面前的茶水。
汉代的茶,和后世的茶不一样。
是要放作料的。
什么姜啊、盐啊都放进去,煮成茶水饮用。
那滋味—
反正刘进是从来不喝这种茶。
“陛下,这是想要鯨吞西域”
“我也这么看。”
“所以呢”
“以我之见,陛下如此推崇西域富庶,土地广,绝非像以前那样,只是教训一顿而已。然目前国库空虚,陛下想要鯨吞西域,更需要全民行动。
否则,难以为继。”
卫不疑抬起头,沉声道:“而且我以为,此次皇太孙极有可能出征。”
“何以见得”
“初三朝会之后,陛下任命了赵充国为西域都护,都督军事。赵充国我是知道的,那是个有本事的人。但问题是,能不能稳住阵脚他之前是李广利的手下,如今李广利战败,他前去接手残局,西域那边的將帅是否会对他信服口服呢”
“这与皇太孙有何干係”
“陛下已经老了.
卫步,眸光一闪。
卫不疑却不在意,沉声道:“若陛下年轻二十岁,此鯨吞西域之策,定出自他手笔。可现在——太子稳重,非拓土之人。有雄心壮志者,唯皇太孙一人也只有是皇太孙开口,陛下才不会有任何怀疑。也只有皇太孙,能使陛下做出决断。”
“但这和皇太孙出征,有什么关联吗”
“皇太孙,比之陛下当年,更加激进。
从南阳叛乱之事来看,皇太孙绝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只要他能拿下西域,则震慑军中,无人再能动摇。他需要这份功劳,所以他一定会不顾一切,前往西域。”
“可你要清楚,卫家如今,可没有你父亲那样的人物,也没有你表弟那样的將领。”
『这么大的土地,皇太孙需要有人接手。
赵充国要抵御匈奴,无法分心。所以—
卫不疑说著,便站起身来。
“从父,与我三千金,让我回河东一趟,徵召勇士。
我知道我不精於军事,但我可以为皇太孙僕从,为他运送粮草,给予支援。
而我也相信,皇太孙必不会怠慢我等.-此去西域,乃为我卫家增添底蕴的机会。”
卫步沉默不语。
他沉吟许久,轻声道:“代我送书信一封与皇后,若皇后同意,我便倾卫氏之家財,与你助威。”
“嘿嘿,那我等消息。”
卫不疑忍不住笑將起来。
这是大汉帝国自建立起来之后,第三份官方邸报。
而邸报的內容,却非常奇怪。
大肆宣扬西域山河壮美,物產丰富,地域广—
不仅仅是卫不疑觉察到了其中的奥妙。
长安许多王侯公卿,也都不约而同,看出了其中端倪。
同样的討论,也在各个王侯公卿的府中发生。
西域,就像一个身穿薄纱的美女,令无数人心驰神往—
征和三年正月十六,元夕方过。
一大早,卫不疑就衝进书房,在卫步对面一屁股坐下,把手中邸报拍在了桌案上。
邸报,是正旦日方出现的事物。
去年刘进搞出了皇孙纸,便一直啜哄著汉帝搞邸报。
邸报的內容,无非是用於宣传国家政策,弘扬大汉精神。
再找一些大儒,在邸报上发表明文,抒发政见,进行辩论。
这些大儒的文章,是不给钱的。
不但不给钱,大儒们还得倒贴。
你发表意见没问题。
以前你暗戳戳在
你写不好,那是你本事不够,回家读书去。
写的好,朝廷採纳,也是扬名立万的途径。
这邸报一出,昔日没事就喝酒发疯的贤良文学们,立刻来了精神。
朝廷邸报一周一次,一次十版。
有没有本事上去,就看你的文章如何。
那些贤良文学们一个个早家中绞尽脑汁,恨不得这邸报能一天十版。
只可惜,邸报一次发布千份,需要大量人手进行抄录撰写,那有可能一天一份的出
刘进心里其实在想,要不要提前把雕版印刷给弄出来。
活字印刷术很好,奈何这个时代百姓的识字率太低。
你就算弄出活字印刷术,那些工匠也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排版,反而不如雕版印刷书来的直接和方便。
他把雕版印刷术的原理,告诉了杨敞,
反正杨也没什么事情,听闻刘进的劝说之后,顿时来了兴致。
他的才能,也就是那样了。
杨自己心里很清楚。
独当一面,很难。
倒不如留在司隶校尉,权力大,事情少,工作清閒,薪水还高。
如果能把雕版印刷术弄出来,他杨敞就算做不得丞相,也能有一个名留青史。
当然,这也需要时间。
卫步正在煎茶,被卫不疑嚇了一跳。
“作甚”
“今日邸报,我一早去孝里市抢过来的。
1
“有甚稀罕事”
“倒也没有什么,只是介绍西域风情———从父,我觉得有点不对劲。”
卫步拿起邸报,笑了笑。
“有什么不对劲”
“风向不对。”
卫不疑看著卫步,面露凝重之色。
在外界,很多人看卫不疑,就是个公子,老混混。
但卫不疑心里很清楚,他是迫不得已。
卫青死后,卫家荣光不在。
卫伉虽说娶了阳石公主,但地位並不显赫。
最主要的,是卫伉没有那份担起卫家的能力和魄力。
若不然,卫子夫还活著,太子还是太子,卫伉有大把机会让卫家重新崛起。
別的不说,就凭卫青留下的那些人脉,足以支持卫家的辉煌。
可结果呢
一个公孙敬声,令卫家声名扫地。
若非卫子夫坚决要杀公孙敬声,卫家的名声还会继续跌落。
不过好在,又出了一个刘进—
让卫家暂时获得喘息之机。
卫步,是卫青的二弟。
在卫氏族人中,声名並不显赫。
论能力,他甚至比卫广都要差一大截。
可是在卫伉死后,卫子夫却一力把卫步扶起来,让他执掌卫氏家祖。
因为,卫步稳。
在当时那个局面下,卫子夫杀了公孙敬声之后,便不好再有动作。於是就选了卫步来接手卫家,就是希望卫家能够平稳渡过当时的局面,然后稳定下来,休养生息。
等过个一二十年,刘进登基,
卫家第三代、第四代也慢慢成长起来,就可以成为刘进的助手,光復门榴。
卫步当然清楚卫子夫的用意。
接手卫家后,严令卫氏子弟招摇过市。
把那些品行不好的卫家子弟都送回老家看管,並言明若无必要,不得擅自进入长安。
留在长安的卫家子弟,皆可造之材。
其中三人,已经在太学学习。
卫步没有再理睬卫不疑,而是把邸报认认真真看完。
期间,卫不疑也没有再打搅他,而是把弄著卫步面前的茶水。
汉代的茶,和后世的茶不一样。
是要放作料的。
什么姜啊、盐啊都放进去,煮成茶水饮用。
那滋味—
反正刘进是从来不喝这种茶。
“陛下,这是想要鯨吞西域”
“我也这么看。”
“所以呢”
“以我之见,陛下如此推崇西域富庶,土地广,绝非像以前那样,只是教训一顿而已。然目前国库空虚,陛下想要鯨吞西域,更需要全民行动。
否则,难以为继。”
卫不疑抬起头,沉声道:“而且我以为,此次皇太孙极有可能出征。”
“何以见得”
“初三朝会之后,陛下任命了赵充国为西域都护,都督军事。赵充国我是知道的,那是个有本事的人。但问题是,能不能稳住阵脚他之前是李广利的手下,如今李广利战败,他前去接手残局,西域那边的將帅是否会对他信服口服呢”
“这与皇太孙有何干係”
“陛下已经老了.
卫步,眸光一闪。
卫不疑却不在意,沉声道:“若陛下年轻二十岁,此鯨吞西域之策,定出自他手笔。可现在——太子稳重,非拓土之人。有雄心壮志者,唯皇太孙一人也只有是皇太孙开口,陛下才不会有任何怀疑。也只有皇太孙,能使陛下做出决断。”
“但这和皇太孙出征,有什么关联吗”
“皇太孙,比之陛下当年,更加激进。
从南阳叛乱之事来看,皇太孙绝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只要他能拿下西域,则震慑军中,无人再能动摇。他需要这份功劳,所以他一定会不顾一切,前往西域。”
“可你要清楚,卫家如今,可没有你父亲那样的人物,也没有你表弟那样的將领。”
『这么大的土地,皇太孙需要有人接手。
赵充国要抵御匈奴,无法分心。所以—
卫不疑说著,便站起身来。
“从父,与我三千金,让我回河东一趟,徵召勇士。
我知道我不精於军事,但我可以为皇太孙僕从,为他运送粮草,给予支援。
而我也相信,皇太孙必不会怠慢我等.-此去西域,乃为我卫家增添底蕴的机会。”
卫步沉默不语。
他沉吟许久,轻声道:“代我送书信一封与皇后,若皇后同意,我便倾卫氏之家財,与你助威。”
“嘿嘿,那我等消息。”
卫不疑忍不住笑將起来。
这是大汉帝国自建立起来之后,第三份官方邸报。
而邸报的內容,却非常奇怪。
大肆宣扬西域山河壮美,物產丰富,地域广—
不仅仅是卫不疑觉察到了其中的奥妙。
长安许多王侯公卿,也都不约而同,看出了其中端倪。
同样的討论,也在各个王侯公卿的府中发生。
西域,就像一个身穿薄纱的美女,令无数人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