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军报
当始皇帝与丞相李斯出现分歧,肯定都是以始皇帝的想法为主。
之后,李斯会中肯地赞同始皇帝的提议。
再之后,就是李斯如何去完成这个要求的事了。
不论当初南下的战略,还是这一次修筑长城的意见也好。
面对重重大事,始皇帝总是会请三两个人先商议,当商议出大方向之后,才会放在廷议上议论。
当初制定南下战略时,也是如此。
始皇帝先请了王翦老將军定下战略。
而现在也一样。
扶苏吃罢眼前的饭食,而后拿出带在身上的枣,默不作声地吃著。
自从成婚之后,身上总会带著一些枣,隨时可以拿出来吃,也算是一种零嘴了,偶尔拿出来吃两颗。
李斯没有反对始皇帝的要求,他则是在向始皇帝说明实现目標的过程以及利弊关係。
所以呀,李斯是一个十分忠诚的丞相,传闻中自从韩非死了之后,始皇帝就越发重用李斯。
而李斯则对大秦死心塌地的效忠。
大殿內,李斯依旧在阐述著他的想法,扶苏看了看身侧的王賁,这个时候反倒是王賁沉默寡言。
“臣回咸阳给蒙恬送去书信,在书信中会与蒙恬商议修建长城事宜。”
嬴政缓缓点头。
而后李斯站起身行礼。
扶苏与王賁也向始皇帝告別。
原以为,今天只是来看看战马,没想到一来林光宫还说了长城。
李斯先一步回了咸阳,扶苏与王賁又看会儿战马,而后他也回咸阳。
扶苏还站在北郊渭河边,一边走在河边,一边道:“老师他们多半又要开始忙起来了。”
田安道:“丞相为国事如此,其余的臣子当效仿之。”
对此,扶苏颇为赞同地点头,道:“这话说著不错。”
从西戎运送而来的战马,还要在北郊养一段时间,再运送去上郡。
回到咸阳之后,接连几天,扶苏都没有看到有关上郡的文书到自己手中,看来此事直接越过了少府,直接送到了丞相手中。
而王賁这两天也都不在丞相府,看来也有別的事要帮忙。
咸阳城在这个酷暑时节还算是平静,就这么平静地过去了五天,北郊的那群战马就被送去了上郡,始皇帝留了两百匹战马,其余的都送去上郡。
今天,咸阳桥西侧,新建的一处县衙中,张苍正坐在这里,看著三县送来的各种文书。
“张御史,来客了。”
闻言,张苍的稍稍蹙眉,道:“请来。”
三县的搬迁事宜刚落定,张苍有不少卷宗需要整理,此刻被人打扰颇为不爽利。
原来是程邈领著毛亨,还有一个叫娄敬人与司马欣。
张苍看著眼前几人,程邈与毛亨两人自是交情深厚。
但娄敬与司马欣两人,他则不熟悉。
如果真要归结一下,几人能够在一起原因,那只能说大家都是为了公子扶苏办事的。
当张苍观察著来客,司马欣也在观察张苍,在司马欣的认知中,张苍任职御史,秦廷的御史多是选用通晓秦律之人,这正是秦廷一直提倡的为吏之道,御史多是由各阶法吏充任,御史亦受丞相府与廷尉府的监察。
程邈介绍道:“这位就是娄敬。”
四人中,年纪最大的娄敬行礼道:“娄敬见过诸位。”
这娄敬行礼十分谦卑。
张苍看过娄敬的策论,此人的学识与眼光的確有,也有几分学识,但与丞相,或者是公子扶苏,以及別人相比,这位娄敬的確差了一些。
这娄敬的学识看起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是能够为公子所用,但眼下也不过是在潼关教书。
程邈十分热情地布置好了酒肉,一边道:“这些酒肉都是司马欣给的。”
司马欣行礼道:“近来华阴县种了不少大葱,没想到还卖得很好。”
几人坐下来,碗中倒入酒水。
娄敬再看著眼前几人,羞愧地低著头道:“起初还仗著几分见识,之后听了司马兄解释,原来都是我的一番陋见而已,诸位在公子麾下做事,各有所长,唯有我,唉……”
张苍道:“公子用人不在乎出身,只论才能。”
程邈道:“无妨,娄兄不用在意,你看当初司马欣多平庸,他近两年来时常苦读,终於成了县令。”
司马欣道:“我的確学到了不少,都是公子点拨。”
张苍看向毛亨,道:“近来可好”
毛亨冷哼道:“只要丞相不来打扰,亨一直很好。”
张苍知道的是,其实丞相一直想要帮扶毛亨的,即便毛亨有一位叔伯是毛遂,但毛遂早死了很多年了。
当年的几人拜在荀子门下,张苍知道毛亨与韩非相处得最好。
娄敬虽说在戒酒,现在辛胜將军只允许他在夜里饮酒,白日里不得饮酒,而后再慢慢对其戒酒。
程邈给眾人分著肉一边道:“张苍,你该要回咸阳了吧”
张苍道:“入秋之后就回咸阳了。”
程邈又道:“最近传来一个消息,说是丞相又要迁民了。”
张苍点了点头,没有多言,对这件事漠不关心。
而后,娄敬与司马欣,毛亨开始议论起了这件事,猜测著有关李斯的用意。
酒过三巡之后,外面也就入夜了,司马欣扶著醉醺醺的娄敬出了县衙。
当司马欣扶著娄敬上了车,又听到县衙內传来了话语声,是张苍,程邈,毛亨三人正在议论著。
司马欣驾著车,一路朝著华阴县而去,马车內传来了娄敬时而起伏的鼾声。
一边驾著马车,司马欣心中越发多了无力感,这种无力感来自与张苍的比较。
张苍其人如今一人管著三个县,数千口人在他治下依旧井然有序地生產劳作。
司马欣一想到自己治理一个华阴县都是如此地吃力。
別说张苍与丞相的关係,张苍能够得到公子扶苏与丞相的重用,是因这个人是真的有能力。
更何况是在渭南时,建设渭南张苍出了不少力。
这等人物能够成为公子扶苏的重臣,並不意外。
与此人相比,司马欣才觉得自己的能力浅薄。
车驾路过敬业县时,夜色已深。
司马欣只好借宿在敬业县,明天一早再回华阴。
敬业县的郡守府外还站著不少官兵,这座郡守府是新建的,这里至今没有县令,一切也都是章邯在打理。
司马欣走入郡守府,行礼道:“司马欣见过郡守。”
章邯还在看著竹简,问道:“夏粮刚收,秋季的作物还要耕种,渭南不同於各县,公子有交代,先让渭南富起来才是正道。”
所谓的富是要让渭南有更多的粮食,现在的渭南方向就是如此。
因此,司马欣觉得公子扶苏读荀子,因此公子十分看重民本。
现在公子扶苏,能改变整个渭南人们的命运。
司马欣从中窥见了一些端倪,如果始皇帝想要的是一统六国,而公子所求的则是改变。
思量片刻,司马欣长嘆一声,嘆息那些意图恢復周礼与分封的齐鲁博士是多么地愚笨。
章邯道:“今年要赶著早秋多种一些糜子,华阴县准备得如何”
章郡守的话让司马欣的思绪来回了眼前的现实,他回道:“华阴县可以配合郡守。”
“好。”
章邯只是点头没有多言。
章邯是何等人物,他是一个人扛著犁垦荒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做郡守,多半是要把其余各县给卷死的。
一道文书从蜀中而来,一路送去了咸阳。
今年蜀中的稻米丰收,当蜀中开始晒稻米,蜀中也开始起雾了,关中也终於正式要入秋了。
秋雨未至,秋风就开始在关中呼啸而过了。
扶苏站在咸阳城外与丞相一起迎接始皇帝回咸阳。
北郊方向的直道上,一支队伍正在朝著咸阳城而来,速度並不快,但护送的人不少。
扶苏想到了如今的大秦国本,更好更稳固的国本,会越发助长始皇帝的雄心。
现在,始皇帝终於可以想著对付匈奴了。
护送的队伍到了近前,扶苏与李斯一起让开路,看著始皇帝的车驾进入咸阳城。
扶苏与李斯一起行著礼,直到队伍悉数进入,才跟著进入。
始皇帝入章台宫之后,咸阳城依旧。
而群臣本想覲见始皇帝,始皇帝只是召见了扶苏与李斯。
公子扶苏只是少府丞,在群臣眼中公子扶苏早晚会替代王賁成为少府令。
而此刻站在章台宫前,位於九卿之列的王賁,对身边的议论声置若罔闻,在他来看公子成为少府令才是应该的,即便是始皇帝不说,他也会主动交给公子。
要说原因,其实也没有別的,其一,公子娶了小女儿,他王家从此与公子扶苏为一家,其二,王賁与王家一定会倾尽全力帮助公子,其三:王賁想到自己早已两鬢白髮了。
章台宫大殿內,此刻殿內很安静。
穿著一身黑袍的扶苏与穿著朝服的李斯正站在始皇帝的面前。
嬴政缓缓坐下来,让人將五卷竹简递上,道:“坐吧,好好看看。”
扶苏应声与李斯一起坐下。
见老师先拿起一卷看著,扶苏也拿起其中一卷。
被父皇这般召见,扶苏自然不觉得自己在国家治理的地位上能够与李斯相当,而是觉得自己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向丞相学习。
不多时,有个內侍走上前,低声说了几句。
话语声很低,但在大殿內,扶苏还是听得清的,这是在说等在外面的朝臣,正在请命覲见。
嬴政道:“让他们都回去吧,明天再来廷议。”
內侍又脚步匆匆地出去稟报。
章台宫前,得到了內侍的传达,眾人这才纷纷散去。
王賁刚要转身离开,就看到了后方也正打算离开的一个人影,当即唤道:“张苍”
闻言,张苍转过身,行礼道:“少府令。”
王賁道:“兴平的事办完了”
“办好了,正要向少府令稟报。”
王賁回头看了看章台宫,道:“等公子与丞相回丞相府了再行稟报吧。”
张苍也抬眼看了看章台宫,道:“苍先去御史府,递交卷宗之后再来丞相府。”
王賁頷首不再多言。
此刻,章台宫內,李斯看著这些军报神色越发不好看。
而扶苏看著军报的內容,也觉得触目惊心,南下一战打得有多么惨烈,在军报中皆有写。
整个南下的战爭,所用兵马有近二十万,一年消耗粮食高达二百四十万石。
在赵佗送来的战报中,士卒与诸多迁民,多数因病而亡,长沙郡,洞庭郡的兵马与人口几乎耗尽了,在南方深处甚至出现了人相食。
即便是赵佗打下了南方各地,但越民依旧有反抗,各种小规模的反抗持续不断,衝突频发。
赵佗请命留在南海郡与任囂共同治理。
扶苏搁下手中的竹简,低著头考虑著,秦用了三年时间,的確一统了南方,並且施行教化。
秦的確做到了一统南方,可代价也是巨大的,其中影响最大是洞庭郡与长沙郡。
可扶苏也明白,即便是代价巨大,始皇帝还是一样坚定地要一统南方,因他是始皇帝,不是別人。
安静的大殿內,扶苏甚至能够听到李斯看到军报时,粗重的呼吸声。
看罢,李斯搁下手中的竹简,忙行礼道:“臣请命,抚恤南征將士们的家人。”
嬴政道:“你与扶苏去办此事。”
李斯再一次行礼。
扶苏与李斯一同走出章台宫。
当走下台阶时,两人一时是无言的。
说是抚恤,在李斯觉得应该是將各地的田地进行重新分配。
扶苏道:“老师,南方总归是拿下了。”
李斯点头。
回到丞相府时,这里已有不少人在忙碌,扶苏见到了右相冯去疾。
冯去疾行礼道:“公子。”
扶苏道:“好久没有见到右相了。”
“臣近来去了一趟洛阳,今日才回咸阳。”
扶苏道:“正巧,有件事还请右相帮忙。”
“公子直说便好。”
“我想要长沙郡与洞庭郡的人口户籍册。”
冯去疾道:“臣这就去御史府,將卷宗调阅过来。”
扶苏行礼道:“有劳右相了。”
当始皇帝与丞相李斯出现分歧,肯定都是以始皇帝的想法为主。
之后,李斯会中肯地赞同始皇帝的提议。
再之后,就是李斯如何去完成这个要求的事了。
不论当初南下的战略,还是这一次修筑长城的意见也好。
面对重重大事,始皇帝总是会请三两个人先商议,当商议出大方向之后,才会放在廷议上议论。
当初制定南下战略时,也是如此。
始皇帝先请了王翦老將军定下战略。
而现在也一样。
扶苏吃罢眼前的饭食,而后拿出带在身上的枣,默不作声地吃著。
自从成婚之后,身上总会带著一些枣,隨时可以拿出来吃,也算是一种零嘴了,偶尔拿出来吃两颗。
李斯没有反对始皇帝的要求,他则是在向始皇帝说明实现目標的过程以及利弊关係。
所以呀,李斯是一个十分忠诚的丞相,传闻中自从韩非死了之后,始皇帝就越发重用李斯。
而李斯则对大秦死心塌地的效忠。
大殿內,李斯依旧在阐述著他的想法,扶苏看了看身侧的王賁,这个时候反倒是王賁沉默寡言。
“臣回咸阳给蒙恬送去书信,在书信中会与蒙恬商议修建长城事宜。”
嬴政缓缓点头。
而后李斯站起身行礼。
扶苏与王賁也向始皇帝告別。
原以为,今天只是来看看战马,没想到一来林光宫还说了长城。
李斯先一步回了咸阳,扶苏与王賁又看会儿战马,而后他也回咸阳。
扶苏还站在北郊渭河边,一边走在河边,一边道:“老师他们多半又要开始忙起来了。”
田安道:“丞相为国事如此,其余的臣子当效仿之。”
对此,扶苏颇为赞同地点头,道:“这话说著不错。”
从西戎运送而来的战马,还要在北郊养一段时间,再运送去上郡。
回到咸阳之后,接连几天,扶苏都没有看到有关上郡的文书到自己手中,看来此事直接越过了少府,直接送到了丞相手中。
而王賁这两天也都不在丞相府,看来也有別的事要帮忙。
咸阳城在这个酷暑时节还算是平静,就这么平静地过去了五天,北郊的那群战马就被送去了上郡,始皇帝留了两百匹战马,其余的都送去上郡。
今天,咸阳桥西侧,新建的一处县衙中,张苍正坐在这里,看著三县送来的各种文书。
“张御史,来客了。”
闻言,张苍的稍稍蹙眉,道:“请来。”
三县的搬迁事宜刚落定,张苍有不少卷宗需要整理,此刻被人打扰颇为不爽利。
原来是程邈领著毛亨,还有一个叫娄敬人与司马欣。
张苍看著眼前几人,程邈与毛亨两人自是交情深厚。
但娄敬与司马欣两人,他则不熟悉。
如果真要归结一下,几人能够在一起原因,那只能说大家都是为了公子扶苏办事的。
当张苍观察著来客,司马欣也在观察张苍,在司马欣的认知中,张苍任职御史,秦廷的御史多是选用通晓秦律之人,这正是秦廷一直提倡的为吏之道,御史多是由各阶法吏充任,御史亦受丞相府与廷尉府的监察。
程邈介绍道:“这位就是娄敬。”
四人中,年纪最大的娄敬行礼道:“娄敬见过诸位。”
这娄敬行礼十分谦卑。
张苍看过娄敬的策论,此人的学识与眼光的確有,也有几分学识,但与丞相,或者是公子扶苏,以及別人相比,这位娄敬的確差了一些。
这娄敬的学识看起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是能够为公子所用,但眼下也不过是在潼关教书。
程邈十分热情地布置好了酒肉,一边道:“这些酒肉都是司马欣给的。”
司马欣行礼道:“近来华阴县种了不少大葱,没想到还卖得很好。”
几人坐下来,碗中倒入酒水。
娄敬再看著眼前几人,羞愧地低著头道:“起初还仗著几分见识,之后听了司马兄解释,原来都是我的一番陋见而已,诸位在公子麾下做事,各有所长,唯有我,唉……”
张苍道:“公子用人不在乎出身,只论才能。”
程邈道:“无妨,娄兄不用在意,你看当初司马欣多平庸,他近两年来时常苦读,终於成了县令。”
司马欣道:“我的確学到了不少,都是公子点拨。”
张苍看向毛亨,道:“近来可好”
毛亨冷哼道:“只要丞相不来打扰,亨一直很好。”
张苍知道的是,其实丞相一直想要帮扶毛亨的,即便毛亨有一位叔伯是毛遂,但毛遂早死了很多年了。
当年的几人拜在荀子门下,张苍知道毛亨与韩非相处得最好。
娄敬虽说在戒酒,现在辛胜將军只允许他在夜里饮酒,白日里不得饮酒,而后再慢慢对其戒酒。
程邈给眾人分著肉一边道:“张苍,你该要回咸阳了吧”
张苍道:“入秋之后就回咸阳了。”
程邈又道:“最近传来一个消息,说是丞相又要迁民了。”
张苍点了点头,没有多言,对这件事漠不关心。
而后,娄敬与司马欣,毛亨开始议论起了这件事,猜测著有关李斯的用意。
酒过三巡之后,外面也就入夜了,司马欣扶著醉醺醺的娄敬出了县衙。
当司马欣扶著娄敬上了车,又听到县衙內传来了话语声,是张苍,程邈,毛亨三人正在议论著。
司马欣驾著车,一路朝著华阴县而去,马车內传来了娄敬时而起伏的鼾声。
一边驾著马车,司马欣心中越发多了无力感,这种无力感来自与张苍的比较。
张苍其人如今一人管著三个县,数千口人在他治下依旧井然有序地生產劳作。
司马欣一想到自己治理一个华阴县都是如此地吃力。
別说张苍与丞相的关係,张苍能够得到公子扶苏与丞相的重用,是因这个人是真的有能力。
更何况是在渭南时,建设渭南张苍出了不少力。
这等人物能够成为公子扶苏的重臣,並不意外。
与此人相比,司马欣才觉得自己的能力浅薄。
车驾路过敬业县时,夜色已深。
司马欣只好借宿在敬业县,明天一早再回华阴。
敬业县的郡守府外还站著不少官兵,这座郡守府是新建的,这里至今没有县令,一切也都是章邯在打理。
司马欣走入郡守府,行礼道:“司马欣见过郡守。”
章邯还在看著竹简,问道:“夏粮刚收,秋季的作物还要耕种,渭南不同於各县,公子有交代,先让渭南富起来才是正道。”
所谓的富是要让渭南有更多的粮食,现在的渭南方向就是如此。
因此,司马欣觉得公子扶苏读荀子,因此公子十分看重民本。
现在公子扶苏,能改变整个渭南人们的命运。
司马欣从中窥见了一些端倪,如果始皇帝想要的是一统六国,而公子所求的则是改变。
思量片刻,司马欣长嘆一声,嘆息那些意图恢復周礼与分封的齐鲁博士是多么地愚笨。
章邯道:“今年要赶著早秋多种一些糜子,华阴县准备得如何”
章郡守的话让司马欣的思绪来回了眼前的现实,他回道:“华阴县可以配合郡守。”
“好。”
章邯只是点头没有多言。
章邯是何等人物,他是一个人扛著犁垦荒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做郡守,多半是要把其余各县给卷死的。
一道文书从蜀中而来,一路送去了咸阳。
今年蜀中的稻米丰收,当蜀中开始晒稻米,蜀中也开始起雾了,关中也终於正式要入秋了。
秋雨未至,秋风就开始在关中呼啸而过了。
扶苏站在咸阳城外与丞相一起迎接始皇帝回咸阳。
北郊方向的直道上,一支队伍正在朝著咸阳城而来,速度並不快,但护送的人不少。
扶苏想到了如今的大秦国本,更好更稳固的国本,会越发助长始皇帝的雄心。
现在,始皇帝终於可以想著对付匈奴了。
护送的队伍到了近前,扶苏与李斯一起让开路,看著始皇帝的车驾进入咸阳城。
扶苏与李斯一起行著礼,直到队伍悉数进入,才跟著进入。
始皇帝入章台宫之后,咸阳城依旧。
而群臣本想覲见始皇帝,始皇帝只是召见了扶苏与李斯。
公子扶苏只是少府丞,在群臣眼中公子扶苏早晚会替代王賁成为少府令。
而此刻站在章台宫前,位於九卿之列的王賁,对身边的议论声置若罔闻,在他来看公子成为少府令才是应该的,即便是始皇帝不说,他也会主动交给公子。
要说原因,其实也没有別的,其一,公子娶了小女儿,他王家从此与公子扶苏为一家,其二,王賁与王家一定会倾尽全力帮助公子,其三:王賁想到自己早已两鬢白髮了。
章台宫大殿內,此刻殿內很安静。
穿著一身黑袍的扶苏与穿著朝服的李斯正站在始皇帝的面前。
嬴政缓缓坐下来,让人將五卷竹简递上,道:“坐吧,好好看看。”
扶苏应声与李斯一起坐下。
见老师先拿起一卷看著,扶苏也拿起其中一卷。
被父皇这般召见,扶苏自然不觉得自己在国家治理的地位上能够与李斯相当,而是觉得自己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向丞相学习。
不多时,有个內侍走上前,低声说了几句。
话语声很低,但在大殿內,扶苏还是听得清的,这是在说等在外面的朝臣,正在请命覲见。
嬴政道:“让他们都回去吧,明天再来廷议。”
內侍又脚步匆匆地出去稟报。
章台宫前,得到了內侍的传达,眾人这才纷纷散去。
王賁刚要转身离开,就看到了后方也正打算离开的一个人影,当即唤道:“张苍”
闻言,张苍转过身,行礼道:“少府令。”
王賁道:“兴平的事办完了”
“办好了,正要向少府令稟报。”
王賁回头看了看章台宫,道:“等公子与丞相回丞相府了再行稟报吧。”
张苍也抬眼看了看章台宫,道:“苍先去御史府,递交卷宗之后再来丞相府。”
王賁頷首不再多言。
此刻,章台宫內,李斯看著这些军报神色越发不好看。
而扶苏看著军报的內容,也觉得触目惊心,南下一战打得有多么惨烈,在军报中皆有写。
整个南下的战爭,所用兵马有近二十万,一年消耗粮食高达二百四十万石。
在赵佗送来的战报中,士卒与诸多迁民,多数因病而亡,长沙郡,洞庭郡的兵马与人口几乎耗尽了,在南方深处甚至出现了人相食。
即便是赵佗打下了南方各地,但越民依旧有反抗,各种小规模的反抗持续不断,衝突频发。
赵佗请命留在南海郡与任囂共同治理。
扶苏搁下手中的竹简,低著头考虑著,秦用了三年时间,的確一统了南方,並且施行教化。
秦的確做到了一统南方,可代价也是巨大的,其中影响最大是洞庭郡与长沙郡。
可扶苏也明白,即便是代价巨大,始皇帝还是一样坚定地要一统南方,因他是始皇帝,不是別人。
安静的大殿內,扶苏甚至能够听到李斯看到军报时,粗重的呼吸声。
看罢,李斯搁下手中的竹简,忙行礼道:“臣请命,抚恤南征將士们的家人。”
嬴政道:“你与扶苏去办此事。”
李斯再一次行礼。
扶苏与李斯一同走出章台宫。
当走下台阶时,两人一时是无言的。
说是抚恤,在李斯觉得应该是將各地的田地进行重新分配。
扶苏道:“老师,南方总归是拿下了。”
李斯点头。
回到丞相府时,这里已有不少人在忙碌,扶苏见到了右相冯去疾。
冯去疾行礼道:“公子。”
扶苏道:“好久没有见到右相了。”
“臣近来去了一趟洛阳,今日才回咸阳。”
扶苏道:“正巧,有件事还请右相帮忙。”
“公子直说便好。”
“我想要长沙郡与洞庭郡的人口户籍册。”
冯去疾道:“臣这就去御史府,將卷宗调阅过来。”
扶苏行礼道:“有劳右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