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王賁的教导-《秦人的悠閒生活》

  第80章 王賁的教导

  少府留下来的卷宗有很多,其中也有不少繁杂的帐目。

  以前就算自己任职少府丞,其实也很少能够看到这些帐目。

  有內侍不断送来卷宗,一卷又一捲地放在了公子扶苏的桌案上。

  这些卷宗几乎都快要將公子扶苏淹没了。

  直到入夜,扶苏依旧在书写著,其中有许多帐目都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

  王棠儿看著丈夫一卷捲地翻阅竹简,而且目光极其快,看完一卷之后做好记录,而后立刻看第二卷。

  直到夜色深了,见到扶苏搁下了笔,王棠儿这才端著一碗热乎的麵条上前。

  她低声道:“这么多竹简,都快堆成山了。”

  扶苏回头看了一眼,小道:“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帐目没有处置。”

  翌日,公子扶苏的大婚刚过去两天,章台宫依旧是休朝的,今天也没有人来廷议。

  扶苏来到少府的官衙,推开的时候见到府內空空,今天没有官吏来这里值守

  不过多走了两步,扶苏注意到了一个人影正坐在府內打著瞌睡。

  再上前两步,扶苏看清了对方,低声呼道:“程邈。”

  闻言,程邈稍稍睁开眼,有些懵地看了看眼前的人,而后忙提起精神行礼道:“公子。”

  扶苏將几卷书放在上座,那是少府令平时所坐的位置。

  而后,扶苏开始看整个少府,巧就巧在这个少府的隔壁就是丞相府,两个府是连在一起的,就隔了一堵墙。

  即便是朝中休朝了,隔壁的丞相府也有不少人在走动,只要这个国家还在运转,丞相府应该就不会关门。

  扶苏道:“你怎么在这里了”

  程邈回道:“自公子成婚之后,右相就让臣来这里了,如今臣任御府令,乃少府之官吏,听从少府令与少府丞吩咐。”

  见公子正在看著这里的书架陈列,他又道:“右相还说了,若公子有何需要的,臣也可以告知右相。”

  扶苏道:“右相有心了。”

  程邈尷尬一笑,他又指一个距离少府令最近的位置,道:“公子之后就坐在这个位置,这是少府丞坐的。”

  而后,他自己坐在另一侧,面带笑意地道:“这是臣的位置。”

  看他还颇有一种新官上任的劲,大概是平日里程邈没什么朋友不说,看起来喜欢这里,至少比御史府好。

  扶苏又想到大爷爷嬴傒,好像大爷爷真的只是让我这个公子行冠礼,行了冠礼之后,他老人家的任务就完成了。

  扶苏又认清了一个现实,其实自己与大爷爷並不亲近,从小到大没见过几次。

  况且,若不是因冠礼,大爷爷多半会一直留在雍城,从此不问世事。

  大抵,现在的大爷爷应该是也不会再过问世事了。

  事实就是事实,秦王的宗室依旧是冷酷且没有感情的,大爷爷还活在当年,还活在与吕不韦作斗爭的当年,他老人家从来就没有想过往前看。

  正在思量著,就听到府外传来了脚步声。

  王賁大步朝著这里走来,扶苏行礼道:“少府。”

  程邈也跟著行礼。

  如今再见到公子扶苏,王賁也不会再有以前那样的焦虑,更像是已经悬著的心放下了。

  王賁道:“今天早晨,有人送来消息,说是公子昨天看了一天的文书,臣就过来看看。”

  “都整理好了,这是这两年遗留下来的帐目。”

  “都整理好了”

  扶苏頷首。

  王賁迟疑了片刻,但还是坐在上座,看著公子带来的卷宗,越是看著神色越是怀疑,整整两年的帐目都给整理好了。

  见到这位岳丈的神色不太好看,扶苏询问道:“是有哪里写错了”

  “无错,该是无错的。”王賁深吸一口气,道:“这些事本不用公子做的。”

  扶苏道:“既然看了,又不好不管。”

  王賁又道:“这里的人手还是挺多的,他们平日里有十余人每天都在看这些帐目,每天看个三两卷,写个三两卷。”

  扶苏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大概意思就是这本来是別人的活,別人每天都做一些,会比较慢,但那是別人的差事。

  你现在一天把別人几个月的工作都做完了,你让別人做什么去。

  岳丈的话语很婉转了。

  但扶苏听得明白,也很想解释自己真不是故意的。

  王賁搁下手中的卷宗,又道:“有劳公子了。”

  扶苏又道:“举手之劳。”

  “公子让臣带给娄敬的话都带到了,他还不好给出回话,说不定还要过些天才能写好方略交予公子。”

  扶苏道:“我不急。”

  王賁的目光又看向后方的程邈,道:“老夫还有族中事要处置,程邈你多协助公子。”

  程邈再一次行礼。

  扶苏道:“不知……”

  看公子要问,王賁解释道:“是频阳老家的事,老夫走一趟去应付几个亲眷。”

  扶苏送別王賁,蹙眉站在原地,还在想著这位岳丈的嘱咐,人终究还是要听劝的,你公子扶苏也不能把別人的事都做了。

  人在这秦廷做事,扶苏受到了来自岳丈的第一课,做好自己的事,不要管別的人事,閒著没事也不用隨意去帮助別人。

  王賁虽是武將,但扶苏能够感受到对方传递的意思。

  站在府內,扶苏想著自己的职责,负责秦廷的日常行政调度。

  放在国家程度而言,就是需要种出更多的粮食,开垦更多的田地,那就是成功的。

  余下的时间,扶苏翻看著这里的文书,在这里甚至还有兵马调度的记录。

  等外面都已是黄昏天时,扶苏再看向一旁的程邈,道:“走了。”

  闻言,程邈才转醒,意识到已是下值的时辰了,待公子也离开之后,他帮著关上门,也离开了这里。

  咸阳宫內传闻,宫里有专门用来呈放六国战利品的宫殿,秦每每东出灭了一国,就会在宫里设一座宫殿,用来存放六国的战利品。

  此刻的一座幽暗的宫殿內,这里点著一个火盆,一堆岩石与骸骨混在一起的东西堆砌在一起。

  嬴政走入这里,目光盯著这些已融入岩石中的骨骼痕跡,还能看到一块巨大的石板內有一个巨大头骨镶嵌著。

  內侍来稟报导:“公子今天去了递交卷宗,见了少府令。”

  嬴政看著眼前这些骸骨,依旧沉默。

  又有內侍前来稟报,说著近来发生的事,以及公子扶苏成婚之后,第二天就开始处置政事了。

  嬴政多看了一眼这些骸骨,走到宫殿外,又道:“给这里上锁吧,以后不用派人在这里守著了。”

  闻言的侍卫依言照办。

  看来是始皇帝对这些骸骨彻底失去了兴趣,也不会再过问了。

  公子扶苏成婚的半月之后,咸阳又恢復了如常。

  这个时节的人们多数时候都是忙碌的,一家人往往可以在田地里忙碌一整天。

  渭南大荔县,章邯伸手从敬业渠中捧起一些水,拍在了满是汗水的脸上。

  他身后还有一群同样忙碌的民夫,眾人趁著枯水期又將暗渠加固了一遍,到现在才忙完,才从暗渠中走出来。

  这暗渠几乎每每遇到大水就会被冲塌,而后每年都要加固好几次。

  趁著今年,章邯知道这是暗渠的支撑结构薄弱,今年增加了不少石材来夯实底部来支撑边沿,应该会稳固不少。

  见身后十余个民夫还站著,章邯摆手道:“都回去吧,去找郡丞领粮食。”

  一旁的县吏走上前,招呼了两句,就领著眾人去了敬业县。

  章邯还站在河渠边,擦去脸上的水。

  只是刚一转头,余光就见到了一人站在边上,其人穿著黑色的粗布的衣裳。

  章邯回头看去,见是司马欣,对方没有穿著官服,平素这般朴素的模样倒是少见。

  章邯接著道:“你来做什么”

  司马欣行礼道:“华阴县是渭南郡治下,我身为县令是来向郡守稟报的。”

  章邯迈步走过河渠上方的栈桥,来到对岸的田埂边,又道:“何事”

  司马欣行礼道:“不知道郡守为何要让华阴县拿多余的田地种葱。”

  章邯依旧走在田埂边。

  司马欣脚步跟著。

  “华阴县能种豆子,也能够种麦子,或者也能种一些菜,可这些別的县也能种。”

  闻言,司马欣点头。

  章邯道:“大荔县有枣种著,频阳县也种著不少枣,两地水土不同,种出来的枣也不同。”

  司马欣还是安静听著。

  “若华阴县能够种出更多的大葱,与关中其他各县交换粮食,则华阴县富。”

  司马欣又一次行礼道:“谢郡守告知。”

  章邯对他道:“非是章邯厚此薄彼,各县的地利不同,定会有別的县更富,或者你的县贫瘠,但全看治理本事。”

  “司马欣受教了。”

  言罢,司马欣便又离开了此地,朝著华阴县而去。

  章邯在原地站著,自从敬业渠修建而成之后,公子扶苏便很少亲自来过问,而自己几乎每一天都会写下建设进展,送去咸阳。

  偶尔几天公子扶苏会让人送来文书,都是几句嘱咐,或者对决策上有不对的地方,將其纠正过来。

  公子是一个敢於尝试且能够纠正错误的人。

  譬如说敬业县的田亩分配,一开始是按照家庭来分田地,可一家的人口有多有少,还涉及了老人与孩子,如此一来劳动力与田亩產出会出现问题。

  章邯几次向咸阳递交了文书,公子將这个错误纠正过来,之后按照田租的方式来分田,谁家的人口多,就多得一亩田,但田越多上交的田租就更多了,是別人家的两倍往上。

  就比如说三亩田的人家只要交三斗麦的田租,但四亩田的人家则要交五斗,六亩田的要交十斗。

  叔孙通对此的看法是公子在进行均多寡,不在以人口增减田租,若將田亩算作家產,公子是在按照每个家僕的財產来收取田租。

  田租多少与人口无关,只与家產有关。

  但这些举措也仅仅只限於敬业县,叔孙通对这种举措很好奇。

  今年敬业县就会试行,他打算好好看看是否可行。

  毕竟,敬业县的人都是公子的家僕,如何安置,如何安排,家僕能得多少都是公子的说了算,甚至家僕本身的命都是公子的。

  章邯望著在田地里劳作的人们,他觉得这一次分田租肯定还会再出问题。

  但现在的敬业县不怕出问题,公子会將错误纠正过来,用公子的话来说,治理国家从不是一两句话的事,治理一县更如此,要用耐心要勇於纠错,哪怕一路磕磕绊绊,也不要害怕。

  好像在公子的內心,公子一直坚信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哪怕我们现在所做的都是错的。

  章邯回到了敬业县,他见到自己的儿子,正睡在小车上,一旁的大狗正坐在地上。

  见到章邯来了这条大狗叫唤了两声,示意章邯將他的儿子抱走。

  而自己的妻子就在边上正在主持场面,安排眾多妇人织布。

  章邯抱起自己的儿子,继续往村子里走著,往前走了几步,就快要走到商顏山的时候,这里就有不少孩子。

  叔孙通刚结束了今天一天的课,正坐在书房內看著书。

  章邯走入屋內,道:“司马欣来过了。”

  叔孙通问道:“他来做什么”

  章邯拿起一旁的水壶,倒出一碗凉水灌入口中,凉水入口又长出了一口气,解释道:“他有些困惑耕种之事。”

  叔孙通低声道:“若关中的人要吃葱了,现在的关中的葱是不够吃的。”

  言至此处,叔孙通又道:“老夫將公子的田租之策反覆看了好几遍。”

  章邯抱著儿子,看儿子笑著,他也跟著笑了。

  “老夫以为,若公子將这田租之策在频阳使用,也不知如今的频阳公得知会作何感想,他的田地是关中最多的,他的家產放眼关中,还没有哪户人家会比他频阳公富有。”

  眼看章邯正一味地哄著孩子,多半是没有在听。

  叔孙通嘆息一声,依旧继续看著手中的竹简。

  关中入夜,如今的潼关已颇具规模,从去年的冬天修建至今,城墙已是像模像样。

  司马欣从潼关路过,一路回了华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