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公子很现实(加更)-《秦人的悠閒生活》

  第66章 公子很现实(加更)

  张苍提著笔还在书写著,从怀中拿出一张饼,一边吃著一边写。

  李斯又重新坐下来,接著看文书。

  今夜,丞相府的灯火依旧明亮。

  天地间逐渐变暗,西边的天空只剩下了一丝阳光。

  公子高来到了潼关,他想看看兄长曾经住过的地方。

  这里是兄长的宅邸,没有兄长的允许,高不打算住进去。

  只是今天很特殊,公子高见到了一群群的乡民,將他们的饼,或者是一碗麵条,又或者是小小一袋麦子,都堆放在这间小院的门口。

  一位老人家端著陶碗,碗中装著的都是他的麦子,他將一碗麦子倒在了这处小院的门口,而后恭恭敬敬地行礼,但他没有下跪,因公子扶苏还年轻受不得。

  叔孙通解释道:“公子,他们今天本是要祭祀的,他们要感谢天与地给了粮食,是公子扶苏让人挖了这条渠,让渭南有了万顷良田,这条渠还在开挖的时候,公子便日夜守在这处小院,公子在这里时各县的官吏不敢鬆懈怠慢,各县的人们也都相信公子扶苏。”

  公子高问道:“他们是在感谢兄长”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叔孙通抚须点头道:“原本,他们都是一无所有的人,他们不能將粮食送去在咸阳的公子扶苏,公子扶苏领了乡民的心意,若要感谢,就放在这个小院的门口,其实他们拿出来的並不多,只是一碗麦子,一张饼,但却是他们心意。”

  说出这话的时候,叔孙通觉得若是將来关中有兵乱,或者天下有了战事,只要公子扶苏要打仗,那么这二十万人,会是第一批敢为公子扶苏拼命的人,是公子扶苏的坚持,让他们的孩子有了粮食吃。

  叔孙通回忆著这些年来的事,修这条渠用了四年,前两年的时候敬业渠的粮食还是很紧张的,后两年整个渭南都忙碌起来,有这等成果真的很不容易。

  每看到这些人们,叔孙通心中就颇有感触,他也是为这些人们调度过粮草的。

  公子高又坐回了车驾,准备回去了。

  叔孙通又道:“公子明天可以再来这里,明天潼关会很热闹的。”

  “为何”

  “因这里要建设一座关城,潼关城。”

  “老师的意思是,明天这里有很多人来劳作”

  叔孙通坐在牛车上,笑道:“嗯,造一座城是需要很多民夫的,是要很多粮食的。”

  公子高坐在牛车上,打死一只在手背上的蚊子,又道:“有粮食吗”

  叔孙通挥著鞭子,让牛走著,又回道:“有!我们敬业县有吃不完的粮食,今年丰收了,那些粮食多得吃也吃不完。”

  牛走得並不快,像是在散步,公子高坐在牛车上,看著西边的最后一缕阳光也没了,如墨的夜空就在头顶上。

  叔孙通带著公子高回到了敬业县,而敬业县的县衙成了公子与公主们的住处,现在这里乱糟糟的。

  阴嫚提著一根鞭子正在追打著公子胡亥与公子將閭,其余的弟弟妹妹也都正在吵闹著。

  年长的公子高走入这里,县衙內登时就安静了下来。

  等弟弟妹妹都走了过来,公子高朗声道:“从明天起你们都可以寻找老师……”

  叔孙通走到县衙外,见到了正在处置公事的章邯,他询问道:“如何了”

  章邯搁下手中的竹简,轻嘆道:“该安排的都安排好了,毛亨与娄敬明天就到潼关,协助辛老將军修建潼关。”

  看叔孙通还有些犹豫,章邯又道:“无妨,他们若做不好辛老將军会给他们处罚,只是公子还说要在河渠边种树,还要建设作坊有些难办。”

  叔孙通道:“渠修好了,田挖出来了,不过我们以后会越来越忙的。”

  章邯頷首。

  “好了,章邯將军也早去休息,公子若还有吩咐,明天该让人送来消息了。”

  不出叔孙通所料,第二天午时,咸阳就传来了消息,而且是给渭南各县都送去了消息。

  叔孙通接过文书,就有些诧异,公子竟然让敬业县招募教书的夫子。

  章邯一大早就去忙自己的事情,叔孙通这才后知后觉,这种事情多半就要落在自己身上了。

  咸阳,扶苏坐在章台宫內,与父皇一起处置著国事。

  昨夜王賁將诸多公子与公主都安排去了渭南,今天一早还能来廷议多半是连夜赶回了咸阳,如果宵禁之前没有进咸阳城,可能是睡在了马车上,等天亮开了城门才进来。

  有內侍快步走来,行礼道:“公子渭南书信。”

  扶苏的目光还看著眼前这卷,伸手拿过对方递来的这一卷,坐在大殿內的父子很安静。

  只有偶尔竹简碰撞的响动。

  休息了一晚上,扶苏感觉自己的精神好了许多,打开渭南送来的书信,这是公子高书写的,算是一份报平安书,弟弟妹妹都去了敬业县。

  扶苏看罢,就放在了一旁。

  扶苏拿过这卷看了一眼,这是昨天自己让人下发到丞相府的,只不过丞相府又递了上来。

  又有內侍快步而来,低声在始皇帝耳边低语了两句。

  嬴政沉声道:“让王賁入殿吧。”

  王賁入殿之后,躬身行礼。

  嬴政道:“昨日,朕与你说过的话,你准备得如何”

  王賁从袖子里拿出一卷布,行礼道:“臣都让人画下来了。”

  让內侍將布绢铺开,便是一幅幅女子的画像,一旁还记录有年龄。

  嬴政走下来,也到了近前,看著这些画下来的女子。

  王賁道:“家父听闻此事,就让人画了下来。”

  王翦也接受了这门亲事,王家的女子画下来,让始皇帝与公子扶苏选择。

  “只是家父常说,担心家中女子不好,怕影响公子处置国事,还担心公子不喜。”

  嬴政安静看著,没有回话。

  君臣还在商议著婚事,婚事的主角扶苏则依旧忙著自己的事,对眼前的诸多画像不怎么关心。

  嬴政道:“扶苏,你不妨选一个。”

  闻言,扶苏这才抬头,注意到这些女子只有年龄没有名,这些女子都是王氏。

  扶苏的目光直接略过了十五六岁的,而是落在了最后一个年纪最大的,道:“二十岁。”

  王賁道:“家父的孙女中,她是最受宠溺的。”

  嬴政道:“你去安排。”

  “臣领命。”

  父皇与王賁还在谈著婚事,始皇帝家的婚事岂是三言两语就能结亲的,诸多事宜还要仔细商议。

  扶苏起身道:“儿臣就先回去了。”

  嬴政頷首。

  王賁再一次恭敬地行礼。

  “昨天,有劳王少府送弟弟妹妹前往敬业县。”

  言罢,扶苏笑著离开了章台宫。

  王賁能够感觉到公子的笑容是真心的,更是高兴的,公子的脚步很匆忙,看起来还要忙许多事。

  见公子对这门婚事没有牴触,反倒是能够欣然,王賁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嬴政低声道:“王賁。”

  “臣在。”

  “扶苏这个孩子,很懂事的。”

  始皇帝的这句话,让王賁倍感压力。

  嬴政又道:“好了,有了这门婚事,王翦也该放宽心了。”

  闻言,王賁当即躬身行礼。

  嬴政拍了拍他的后背道:“你也早回去吧,朕这里没別的事了。”

  “臣告退。”

  王賁一步步退出大殿,走到殿外又见到了並没有走太远的公子扶苏。

  王家上下自然是感谢始皇帝赐的这门婚事,对王家来说,后继的子孙不成器,若能够与公子扶苏成婚,那么现在就可以丟了那些王家不成器的子孙。

  將来的王家就会与公子站在一起,王賁知道父亲一直不满意王家的孙子辈,就像是王离,也是个志大才疏的孩子。

  因此,王离自小平庸紈絝,而王賁也因此时常被父亲责骂。

  后来,父亲乾脆將王离丟去了上郡,希望这孩子能够得到歷练。

  王賁回到了家中,看到了妻子正在前后忙碌,而小女儿也一脸迷茫地坐在边上。

  在家中走了片刻,王賁离开了咸阳城的家。

  频阳就在铜川地界,现在的关中还没有铜川这个地名,此地就叫频阳县。

  这座县人口不多,但有广袤的良田。

  王賁策马入县中,来到自家的府邸。

  府邸很大,王賁需要走过一处处屋舍,在家僕的领路下,甚至要走过一处池塘的蜿蜒栈桥,才到池塘中的水榭中,见到了父亲。

  王翦独坐在水榭內,正眯著眼看著一卷竹简,年纪大了眼神也不太好,看竹简很费劲。

  知道是儿子来了,王翦道:“你看看,这上面写著的是什么”

  王賁接过竹简,也没看这上面写的什么,反正多半都是些兵马调动的事,开口言道:“婚事定下来。”

  “哦”王翦迟疑道:“看中老夫的哪个孙女。”

  王賁回道:“我的小女。”

  王翦努著嘴想著道:“挺好的,嗯……挺好,是始皇帝选的”

  “是公子扶苏亲自选的,始皇帝只是看过画像。”

  “还是公子亲自所选。”王翦眯著眼睛,望著远方道:“那就更好了,你往后一定要全力协助公子,这是我们王家唯一的依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