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蜀中消息
闻言,侍卫带著文书快步跑出了章台宫大殿。
扶苏继续收拾著桌边的文书,將它们分类放好,並且写好標籤,譬如说送到哪个郡的,或者是送到哪只兵马的,又或者是给咸阳哪位九卿的。
做完这些,扶苏道:“父皇,儿臣就先告退了。”
“嗯。”
父皇只是应了一声。
待扶苏行礼退出大殿,嬴政坐在安静的大殿內,听著自己的呼吸声。
看完眼前的一卷文书之后,嬴政走出章台宫,仰头看著星空,又想起了先前的话语,当年列国治理他们自己的土地都艰难无比,当年列国无不在变法图强。
列国变法也会失败,就如韩,魏……
当年列国治理他们的土地都会出现乱象与困难,何况现在的大秦,这必然是很困难的。
从章台宫离开之后,扶苏一路走向高泉宫,也不用田安去通稟,公子高与阴嫚就早早等在章台宫门前。
见到是皇兄来了,两人快步上前行礼道:“兄。”
扶苏看著又有些长高的弟弟与妹妹,打开手中的食盒,其实食盒的下层还有一个空间,这里放著另外一块涂满豆沙的甑糕。
这也正是扶苏要將食盒带出来,提在手中的原因。
扶苏將食盒递给他,道:“拿去与弟弟妹妹分著吃吧。”
高笑著道:“高会分给弟弟妹妹们的。”
阴嫚抬头看著兄长,道:“兄长与父皇安心治理国事,我们会照看好弟弟妹妹的。”
扶苏頷首道:“平日里可还有读书”
高回道:“嗯,我们每三天就会去敬业县住一天,回来的三天教导弟弟妹妹,去敬业县的一天向夫子叔孙通请教。”
“一定要多读书,包括其他弟弟妹妹。”
“嗯。”
公子高与阴嫚齐齐点头。
“待兄长修建好渭南再回来,如遇难事可让人送信给田安,也可告知父皇。”
公子高又道:“兄长不必担忧。”
阴嫚也道:“嗯,不必担忧,弟弟妹妹不听话我就打他们。”
后方的宫女们闻言也是面带笑容,阴嫚也是孩子们中的长女,打起弟弟妹妹来確实不带留情的,那是真打呀。
扶苏满意点头,“兄长先回去了,得閒多来渭南玩。”
公子高与阴嫚一起行礼,道:“谨记兄长教诲。”
让一旁的宫女捧著甑糕,兄妹俩倒不著急吃,两个还年幼显得矮小的孩子,一起站在原地目送著离去的皇兄。
良久,待看不见皇兄的身影,公子高道:“我们的父皇与皇兄一定能治理好国家的。”
阴嫚应声道:“嗯。”
翌日清晨,天才刚刚亮堂,就有一户户人家走到田地,他们有的五六十余岁的老人家,还有三十岁的夫妻,或者是十余岁的孩子,在田地里开始忙碌。
从咸阳回渭南时,扶苏睡在了马车上,只是在马车里休息很不舒服。
走下马车,见到田安已在准备早食了。
扶苏放鬆著脖子与胳膊,深呼吸两口清新的空气,整个人就恢復了精神。
走到黄河边,扶苏坐在炉子边,脱下自己的鞋履,换上了舒服些的草鞋,又將双臂往后背张开,伸展几次之后,才觉得鬆快了许多。
“公子,张御史回来了。”
扶苏頷首又站起来,看到了站在远处的老师张苍。
张苍行礼道:“公子。”
扶苏上下打量,道:“半年不见了,老师胖了。”
张苍有些惭愧,尷尬一笑道:“臣在洛阳之时,一直都是毛亨在宴请,酒肉眾多,臣也就吃得多了。”
扶苏道:“毛亨不一起来吗”
“毛亨只喜诗情不喜政事,公子的身边却只有政事。”
“也对。”
扶苏在河滩边坐下,往北面看去,道:“老师你看,这些田亩都是新开垦出来的。”
一眼望去,田亩远远看不到尽头,该是视野的尽头能够看到商顏山的轮廓,扶苏道:“我也没想让渭南变得多么不一样,外面的人们多有议论,其实人都是一样的,看看渭南的人们,他们的耕种活动也是以家庭为团体,每个家庭各自出人,就有了这等景色。”
张苍抚须頷首道:“不知是何人在主持耕种”
扶苏听得出老师的言外之意,其实自己的班底有哪些人他一清二楚。
“是程邈在主持。”
“不是章邯吗”
扶苏道:“章邯將军为人严厉,又是军中將领,先让程邈来治理,若有乱象章邯可出面镇压。”
闻言,张苍蹙眉道:“人前要给他们一个和善的人,章邯为人严酷放在人后。”
扶苏道:“我不能保证这些迁来的贫民会这么快適应这里的生活,需要有个人来安抚他们。”
“公子想得周全,是苍多虑了。”
身后传来了田安的脚步声,田安隨即道:“公子可以用饭了。”
扶苏这才回过神,带著老师一起吃著面。
田安依旧是老样子,吃麵少不了蒜。
以前在咸阳桥边就吃上了蒜,这一吃就放不下了,现在他顿顿都要蒜。
如今,他老人家不论走到哪里,就將蒜种到哪里。
扶苏回想起来当初在咸阳桥边上种著的蒜,还有在洛水河边种著的蒜,以及潼关。
甚至田安还会將蒜分给潼关的村民,扶苏觉得用不了多久,整个关中大概也都会有一股蒜味。
扶苏见到田安正在咀嚼著一颗蒜,见到辛老將军回来了。
田安又將凳子递上,再递上一头蒜。
如此一来,两位老人家坐在一起吃著蒜分著面,可能还觉得味道不够重,还要从锅中捞出一些煮过的苦菜,拌著面一起吃。
扶苏又看向远处的田地,询问道:“洛阳的那些事可都安排好了”
张苍嘴里嚼著面,咽下之后回道:“很顺利,杀了几个人,还有一些人指著关中骂了几句暴秦,也无它事。”
扶苏神色瞭然。
有个將士脚步匆匆而来,来人到了辛胜將军身边,低声吩咐了几句话。
闻言,辛胜咀嚼麵条动作放缓,示意传信的人可以离开了。
扶苏搁下碗筷,问道:“是军中有要事”
辛胜回道:“屠雎为人鲁莽,大军深入山林吃了一个大亏,始皇帝命赵佗前去协助屠雎。”
张苍吃著面没有出言。
听闻战事不是那么顺利,眾人都有些苦恼。
扶苏道:“这样也好,听闻赵佗將军颇为勇武,扶苏曾经见过此人以一敌数人不落下风。”
辛胜笑呵呵道:“公子所言极是。”
咸阳宫,这边的廷议刚结束。
嬴政结束了廷议之后,正坐在章台宫的后殿,丞相李斯与太尉蒙武,王賁,冯去疾几人正在诉说著接下来的粮草输送,以及南下的调兵筹划。
眾人言罢,只听始皇帝说了一句,都退下吧。
几人这才纷纷行礼告退。
李斯与蒙武走在最前头,眾人陆续出了大殿,站到阳光下。
本来这一次屠雎轻敌,险些铸成大错,好在只是小部分兵力,大部分兵力正在修渠。
李斯侧目看了眼身后跟著的眾人,听闻战事不利,这些人请罪都还来不及。
就算是始皇帝因此发怒,李斯觉得这都再正常不过,甚至將南征不利的原因归咎到自身上己与身后这些人,都能接受。
可偏偏,始皇帝什么都没说,只是说了给战死的士卒加以抚恤,安抚失利的屠雎。
而现在加上赵佗前去驰援。
始皇帝近来的心情很好,好得有些奇怪了。
李斯再一想又不觉得不对,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但又说不上来。
走出咸阳宫之后,眾人正要散去。
“丞相。”
听到蒙武老將军呼唤,眾人停下脚步。
李斯停下回过神,看向这位老太尉。
如今的蒙武任太尉,总领兵事,要说南征失利,刚才他老人家在后殿第一个向始皇帝赔罪,而始皇帝似乎对这次失利没有放在心上。
但始皇帝终究是始皇帝,始皇帝可以接受短暂的失利,就如当初攻打楚国的短暂失利,但一定要加倍討回来。
这才会派出赵佗。
除了李斯,余下几人也看向了这位老太尉。
蒙武拄著拐杖问道:“听闻昨天公子来见过始皇帝,丞相也在”
李斯回道:“正是。”
蒙武低声道:“听闻公子才学了得。”
这一点,李斯深有体会,公子何止是才学了得,公子学什么都快得不可思议,现在就有不少文书就是公子代为批阅,不论兵事民事。
蒙武道:“昨夜老夫收到了章台宫批覆的文书,其中就有向蜀中增兵的批覆,当时老夫还奇怪,今年的蜀中垦田顺利,却还要向蜀中增兵,老夫看字跡不像是……”
说起字跡,眾人纷纷看向李斯。
朝中的三公九卿,如今三公都在此地,王賁倒是觉得自己地位低了,稍稍往边上靠了靠。
蒙武又道:“老夫让人问了,的確是从章台宫送来的,而昨天公子直到夜里才离开咸阳,难道说公子早知此番屠雎南下会有不利”
李斯摇头道:“老太尉多虑了。”
公子扶苏即便是再有才智,也不可能未卜先知的,蒙武低声道:“也对,也对,是老夫多想了,老夫这把年纪了,就是容易想得多。”
冯去疾道:“丞相,我送老太尉回去吧。”
言罢,冯去疾就扶著拄著拐杖的老太尉一路走著。
李斯还站在原地,注意到冯去疾一边扶著老太尉,还在老太尉的身边说著什么。
王賁道:“丞相,我们去谈谈粮草事宜。”
最近,李斯也挺恍惚的,尤其是面对始皇帝的时候。
两人一路来到了丞相府。
丞相府往来官吏眾多,也是咸阳各处官邸中最为忙碌的地方,王賁坐下来,言道:“往年但凡有战事,多数都是从蜀中调粮草。”
李斯頷首,自秦建设湔氐道,挖开湔堋(也就是都江堰)后,蜀中的粮草確实成了秦军一大重要支柱。
王賁又道:“现在公子扶苏真的挖通了那条渠,若是渭南建设真的顺利,將来的渭南也会成为另一个粮仓,而且是关中的粮仓。”
近来,李斯觉得这大秦的命运真的和挖渠有著不可分割的关係,郑国渠也好,湔堋也罢,还有正在挖的那一条,或者是渭南的那条渠。
李斯拿起一旁的卷宗道:“不说这些,你我快快將粮草定下来。”
王賁頷首道:“嗯。”
高泉宫內,公子高正在餵著雨池中的鱼,他低声道:“兄长会常吃这些鱼吗”
闻言,宫女摇头。
公子高坐在一旁,双手撑著下巴,身后传来了阴嫚的叫骂声,弟弟將閭与弟弟胡亥,又被她打了。
两位弟弟的哭声此起彼伏,看得就连旁人也於心不忍。
公子高道:“章邯將军说过,若教导不严厉,就会铸成大错,阴嫚打得没错若此时不打,將来他们再犯错就会害了他们,身为兄长自当教导之。”
阴嫚道:“正是。”
將閭与胡亥的双手被打得红彤彤的,多半也是火辣辣地疼。
因他们推翻了兄长的书架,要知道高与阴嫚能在此地看书是兄长允许的,而胡亥与將閭则不是。
十二岁的公子高在讲话时,他的言语十分严厉。
好像真会打死这两个弟弟一般。
在公子高的目光注视下,將閭与胡亥的抽噎声越来越小,直到微不可闻,低著头一动不敢动。
公子高这才收回目光,又道:“阴嫚,帮兄长收拾好书架。”
阴嫚点头道:“嗯。”
高泉宫的书很多很多,公子高看著高大成排的书架,一时间只有嘆息,与兄长的学识比起来,他像是在仰望一座高山。
潼关,扶苏刚看完一卷文书,身边放著一袋稻米,心想著当年秦迁关中之民,与蜀中本地之民共同发展农业,在后世歷史上这个时期的蜀中被誉为南丝绸之路,都江堰沿线灌溉上千万亩良田,养活了蜀中不计其数的人口。
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基础,需要农业就有了水利。
感受著春季的暖风吹在身上,扶苏望著远处的新开垦出来的田野,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但看到人们脸上的笑容,这总该是对的。
老师张苍回来之后,他就去了大荔县与程邈一起主持渭南县的建设事宜。
扶苏双手捧起一些稻米,这当然不是蜀中今年种出来的稻米,这一季的稻米还没熟呢,这是去年的稻米。
这卷文书是李由让人从蜀中送来,並且还送来了一袋蜀中稻米与一坛蜀中酒水。
其实今天也是蜀中人们的一个特殊节日,今天是都江堰各地的人们的放水节,人们正在举行放水大典,告祭建设都江堰的李冰。
扶苏算著时日,原来正好是清明。
李由让人送来文书,还特意选了日子。
其实是李由在信中说了,他觉得开挖敬业渠也同样是造福世人,他想要邀请自己这位大秦公子,共同庆贺蜀中的放水节。
扶苏拿起一旁的陶碗,碗中已倒满了酒水,酒水正是蜀中的蜀酒。
面朝著蜀中方向,扶苏將碗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今天晚上,吃得正是稻米饭,淡黄的稻米放入陶锅中煮著,不多时蒸汽就从锅內冒出来,带著稻米特有的香味。
再蒸个鸡蛋羹与羊肉燉。
待米饭熟了,扶苏揭开锅盖,用木勺捞出米粒,下方还有些许锅巴,同装入碗中。
辛老將军与田安酷爱吃蒸蛋,两位老人家对蒸蛋爱不释手。
正吃著,扶苏见到了章邯正在朝著这里走来,他身后还有一条半大的小狗,小狗拉著一驾小车。
小车上装著的都是一些鸡鸭蛋,还有一些萝卜与葱姜,还有不少菜。
平日里,这里的吃食都是章邯將军送来,也都是从敬业县带来的。
扶苏道:“章邯將军吃了吗”
章邯行礼道:“末將回家就能吃。”
那条半大小狗很听话,就蹲在章邯的脚边。
扶苏又道:“我这里有些稻米饭,煮多了吃不完。”
犹豫了片刻,章邯行礼道:“谢公子赐。”
“不用客气。”扶苏指了指一旁的陶锅,道:“我可能水放多了,有些……”
话还未说完,章邯拿著一旁的木勺子捧著陶锅就吃了起来。
扶苏道:“章邯將军,不吃菜吗”
章邯吃饭食的动作短暂停下,见到边上还有半碗蒸鸡蛋羹,便將鸡蛋羹也倒入锅中,而后搅和搅和吃著,一边道:“好吃。”
等他吃完,扶苏发现锅中真的一粒米都没了。
隨后,章邯提著陶锅去了河边,將锅洗了之后放回了原位,他又道:“末將当年遇到过一个从蜀中来的兵,当时一起在军中,末將吃过那蜀兵做的稻米饭,味道不一样。”
“蜀中人是怎么做稻米的”
章邯回忆片刻,又道:“末將忘了。”
章邯向来是实话实说的,换作別人多半会去打听打听或者是隨口糊弄几句。
换作是章邯,忘了就是忘了,他实话实说。
“公子,再有一个月村子里养的蚕就要產丝了。”
“我知道了。”
“末將告退。”
章邯走了,那半大小狗就落后半步跟著,它还拉著小车,小车的轮子还有特有的木头摩擦声响。
扶苏望著咸阳方向,等著老师將约定好的那些工匠派来渭南。
闻言,侍卫带著文书快步跑出了章台宫大殿。
扶苏继续收拾著桌边的文书,將它们分类放好,並且写好標籤,譬如说送到哪个郡的,或者是送到哪只兵马的,又或者是给咸阳哪位九卿的。
做完这些,扶苏道:“父皇,儿臣就先告退了。”
“嗯。”
父皇只是应了一声。
待扶苏行礼退出大殿,嬴政坐在安静的大殿內,听著自己的呼吸声。
看完眼前的一卷文书之后,嬴政走出章台宫,仰头看著星空,又想起了先前的话语,当年列国治理他们自己的土地都艰难无比,当年列国无不在变法图强。
列国变法也会失败,就如韩,魏……
当年列国治理他们的土地都会出现乱象与困难,何况现在的大秦,这必然是很困难的。
从章台宫离开之后,扶苏一路走向高泉宫,也不用田安去通稟,公子高与阴嫚就早早等在章台宫门前。
见到是皇兄来了,两人快步上前行礼道:“兄。”
扶苏看著又有些长高的弟弟与妹妹,打开手中的食盒,其实食盒的下层还有一个空间,这里放著另外一块涂满豆沙的甑糕。
这也正是扶苏要將食盒带出来,提在手中的原因。
扶苏將食盒递给他,道:“拿去与弟弟妹妹分著吃吧。”
高笑著道:“高会分给弟弟妹妹们的。”
阴嫚抬头看著兄长,道:“兄长与父皇安心治理国事,我们会照看好弟弟妹妹的。”
扶苏頷首道:“平日里可还有读书”
高回道:“嗯,我们每三天就会去敬业县住一天,回来的三天教导弟弟妹妹,去敬业县的一天向夫子叔孙通请教。”
“一定要多读书,包括其他弟弟妹妹。”
“嗯。”
公子高与阴嫚齐齐点头。
“待兄长修建好渭南再回来,如遇难事可让人送信给田安,也可告知父皇。”
公子高又道:“兄长不必担忧。”
阴嫚也道:“嗯,不必担忧,弟弟妹妹不听话我就打他们。”
后方的宫女们闻言也是面带笑容,阴嫚也是孩子们中的长女,打起弟弟妹妹来確实不带留情的,那是真打呀。
扶苏满意点头,“兄长先回去了,得閒多来渭南玩。”
公子高与阴嫚一起行礼,道:“谨记兄长教诲。”
让一旁的宫女捧著甑糕,兄妹俩倒不著急吃,两个还年幼显得矮小的孩子,一起站在原地目送著离去的皇兄。
良久,待看不见皇兄的身影,公子高道:“我们的父皇与皇兄一定能治理好国家的。”
阴嫚应声道:“嗯。”
翌日清晨,天才刚刚亮堂,就有一户户人家走到田地,他们有的五六十余岁的老人家,还有三十岁的夫妻,或者是十余岁的孩子,在田地里开始忙碌。
从咸阳回渭南时,扶苏睡在了马车上,只是在马车里休息很不舒服。
走下马车,见到田安已在准备早食了。
扶苏放鬆著脖子与胳膊,深呼吸两口清新的空气,整个人就恢復了精神。
走到黄河边,扶苏坐在炉子边,脱下自己的鞋履,换上了舒服些的草鞋,又將双臂往后背张开,伸展几次之后,才觉得鬆快了许多。
“公子,张御史回来了。”
扶苏頷首又站起来,看到了站在远处的老师张苍。
张苍行礼道:“公子。”
扶苏上下打量,道:“半年不见了,老师胖了。”
张苍有些惭愧,尷尬一笑道:“臣在洛阳之时,一直都是毛亨在宴请,酒肉眾多,臣也就吃得多了。”
扶苏道:“毛亨不一起来吗”
“毛亨只喜诗情不喜政事,公子的身边却只有政事。”
“也对。”
扶苏在河滩边坐下,往北面看去,道:“老师你看,这些田亩都是新开垦出来的。”
一眼望去,田亩远远看不到尽头,该是视野的尽头能够看到商顏山的轮廓,扶苏道:“我也没想让渭南变得多么不一样,外面的人们多有议论,其实人都是一样的,看看渭南的人们,他们的耕种活动也是以家庭为团体,每个家庭各自出人,就有了这等景色。”
张苍抚须頷首道:“不知是何人在主持耕种”
扶苏听得出老师的言外之意,其实自己的班底有哪些人他一清二楚。
“是程邈在主持。”
“不是章邯吗”
扶苏道:“章邯將军为人严厉,又是军中將领,先让程邈来治理,若有乱象章邯可出面镇压。”
闻言,张苍蹙眉道:“人前要给他们一个和善的人,章邯为人严酷放在人后。”
扶苏道:“我不能保证这些迁来的贫民会这么快適应这里的生活,需要有个人来安抚他们。”
“公子想得周全,是苍多虑了。”
身后传来了田安的脚步声,田安隨即道:“公子可以用饭了。”
扶苏这才回过神,带著老师一起吃著面。
田安依旧是老样子,吃麵少不了蒜。
以前在咸阳桥边就吃上了蒜,这一吃就放不下了,现在他顿顿都要蒜。
如今,他老人家不论走到哪里,就將蒜种到哪里。
扶苏回想起来当初在咸阳桥边上种著的蒜,还有在洛水河边种著的蒜,以及潼关。
甚至田安还会將蒜分给潼关的村民,扶苏觉得用不了多久,整个关中大概也都会有一股蒜味。
扶苏见到田安正在咀嚼著一颗蒜,见到辛老將军回来了。
田安又將凳子递上,再递上一头蒜。
如此一来,两位老人家坐在一起吃著蒜分著面,可能还觉得味道不够重,还要从锅中捞出一些煮过的苦菜,拌著面一起吃。
扶苏又看向远处的田地,询问道:“洛阳的那些事可都安排好了”
张苍嘴里嚼著面,咽下之后回道:“很顺利,杀了几个人,还有一些人指著关中骂了几句暴秦,也无它事。”
扶苏神色瞭然。
有个將士脚步匆匆而来,来人到了辛胜將军身边,低声吩咐了几句话。
闻言,辛胜咀嚼麵条动作放缓,示意传信的人可以离开了。
扶苏搁下碗筷,问道:“是军中有要事”
辛胜回道:“屠雎为人鲁莽,大军深入山林吃了一个大亏,始皇帝命赵佗前去协助屠雎。”
张苍吃著面没有出言。
听闻战事不是那么顺利,眾人都有些苦恼。
扶苏道:“这样也好,听闻赵佗將军颇为勇武,扶苏曾经见过此人以一敌数人不落下风。”
辛胜笑呵呵道:“公子所言极是。”
咸阳宫,这边的廷议刚结束。
嬴政结束了廷议之后,正坐在章台宫的后殿,丞相李斯与太尉蒙武,王賁,冯去疾几人正在诉说著接下来的粮草输送,以及南下的调兵筹划。
眾人言罢,只听始皇帝说了一句,都退下吧。
几人这才纷纷行礼告退。
李斯与蒙武走在最前头,眾人陆续出了大殿,站到阳光下。
本来这一次屠雎轻敌,险些铸成大错,好在只是小部分兵力,大部分兵力正在修渠。
李斯侧目看了眼身后跟著的眾人,听闻战事不利,这些人请罪都还来不及。
就算是始皇帝因此发怒,李斯觉得这都再正常不过,甚至將南征不利的原因归咎到自身上己与身后这些人,都能接受。
可偏偏,始皇帝什么都没说,只是说了给战死的士卒加以抚恤,安抚失利的屠雎。
而现在加上赵佗前去驰援。
始皇帝近来的心情很好,好得有些奇怪了。
李斯再一想又不觉得不对,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但又说不上来。
走出咸阳宫之后,眾人正要散去。
“丞相。”
听到蒙武老將军呼唤,眾人停下脚步。
李斯停下回过神,看向这位老太尉。
如今的蒙武任太尉,总领兵事,要说南征失利,刚才他老人家在后殿第一个向始皇帝赔罪,而始皇帝似乎对这次失利没有放在心上。
但始皇帝终究是始皇帝,始皇帝可以接受短暂的失利,就如当初攻打楚国的短暂失利,但一定要加倍討回来。
这才会派出赵佗。
除了李斯,余下几人也看向了这位老太尉。
蒙武拄著拐杖问道:“听闻昨天公子来见过始皇帝,丞相也在”
李斯回道:“正是。”
蒙武低声道:“听闻公子才学了得。”
这一点,李斯深有体会,公子何止是才学了得,公子学什么都快得不可思议,现在就有不少文书就是公子代为批阅,不论兵事民事。
蒙武道:“昨夜老夫收到了章台宫批覆的文书,其中就有向蜀中增兵的批覆,当时老夫还奇怪,今年的蜀中垦田顺利,却还要向蜀中增兵,老夫看字跡不像是……”
说起字跡,眾人纷纷看向李斯。
朝中的三公九卿,如今三公都在此地,王賁倒是觉得自己地位低了,稍稍往边上靠了靠。
蒙武又道:“老夫让人问了,的確是从章台宫送来的,而昨天公子直到夜里才离开咸阳,难道说公子早知此番屠雎南下会有不利”
李斯摇头道:“老太尉多虑了。”
公子扶苏即便是再有才智,也不可能未卜先知的,蒙武低声道:“也对,也对,是老夫多想了,老夫这把年纪了,就是容易想得多。”
冯去疾道:“丞相,我送老太尉回去吧。”
言罢,冯去疾就扶著拄著拐杖的老太尉一路走著。
李斯还站在原地,注意到冯去疾一边扶著老太尉,还在老太尉的身边说著什么。
王賁道:“丞相,我们去谈谈粮草事宜。”
最近,李斯也挺恍惚的,尤其是面对始皇帝的时候。
两人一路来到了丞相府。
丞相府往来官吏眾多,也是咸阳各处官邸中最为忙碌的地方,王賁坐下来,言道:“往年但凡有战事,多数都是从蜀中调粮草。”
李斯頷首,自秦建设湔氐道,挖开湔堋(也就是都江堰)后,蜀中的粮草確实成了秦军一大重要支柱。
王賁又道:“现在公子扶苏真的挖通了那条渠,若是渭南建设真的顺利,將来的渭南也会成为另一个粮仓,而且是关中的粮仓。”
近来,李斯觉得这大秦的命运真的和挖渠有著不可分割的关係,郑国渠也好,湔堋也罢,还有正在挖的那一条,或者是渭南的那条渠。
李斯拿起一旁的卷宗道:“不说这些,你我快快將粮草定下来。”
王賁頷首道:“嗯。”
高泉宫內,公子高正在餵著雨池中的鱼,他低声道:“兄长会常吃这些鱼吗”
闻言,宫女摇头。
公子高坐在一旁,双手撑著下巴,身后传来了阴嫚的叫骂声,弟弟將閭与弟弟胡亥,又被她打了。
两位弟弟的哭声此起彼伏,看得就连旁人也於心不忍。
公子高道:“章邯將军说过,若教导不严厉,就会铸成大错,阴嫚打得没错若此时不打,將来他们再犯错就会害了他们,身为兄长自当教导之。”
阴嫚道:“正是。”
將閭与胡亥的双手被打得红彤彤的,多半也是火辣辣地疼。
因他们推翻了兄长的书架,要知道高与阴嫚能在此地看书是兄长允许的,而胡亥与將閭则不是。
十二岁的公子高在讲话时,他的言语十分严厉。
好像真会打死这两个弟弟一般。
在公子高的目光注视下,將閭与胡亥的抽噎声越来越小,直到微不可闻,低著头一动不敢动。
公子高这才收回目光,又道:“阴嫚,帮兄长收拾好书架。”
阴嫚点头道:“嗯。”
高泉宫的书很多很多,公子高看著高大成排的书架,一时间只有嘆息,与兄长的学识比起来,他像是在仰望一座高山。
潼关,扶苏刚看完一卷文书,身边放著一袋稻米,心想著当年秦迁关中之民,与蜀中本地之民共同发展农业,在后世歷史上这个时期的蜀中被誉为南丝绸之路,都江堰沿线灌溉上千万亩良田,养活了蜀中不计其数的人口。
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基础,需要农业就有了水利。
感受著春季的暖风吹在身上,扶苏望著远处的新开垦出来的田野,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但看到人们脸上的笑容,这总该是对的。
老师张苍回来之后,他就去了大荔县与程邈一起主持渭南县的建设事宜。
扶苏双手捧起一些稻米,这当然不是蜀中今年种出来的稻米,这一季的稻米还没熟呢,这是去年的稻米。
这卷文书是李由让人从蜀中送来,並且还送来了一袋蜀中稻米与一坛蜀中酒水。
其实今天也是蜀中人们的一个特殊节日,今天是都江堰各地的人们的放水节,人们正在举行放水大典,告祭建设都江堰的李冰。
扶苏算著时日,原来正好是清明。
李由让人送来文书,还特意选了日子。
其实是李由在信中说了,他觉得开挖敬业渠也同样是造福世人,他想要邀请自己这位大秦公子,共同庆贺蜀中的放水节。
扶苏拿起一旁的陶碗,碗中已倒满了酒水,酒水正是蜀中的蜀酒。
面朝著蜀中方向,扶苏將碗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今天晚上,吃得正是稻米饭,淡黄的稻米放入陶锅中煮著,不多时蒸汽就从锅內冒出来,带著稻米特有的香味。
再蒸个鸡蛋羹与羊肉燉。
待米饭熟了,扶苏揭开锅盖,用木勺捞出米粒,下方还有些许锅巴,同装入碗中。
辛老將军与田安酷爱吃蒸蛋,两位老人家对蒸蛋爱不释手。
正吃著,扶苏见到了章邯正在朝著这里走来,他身后还有一条半大的小狗,小狗拉著一驾小车。
小车上装著的都是一些鸡鸭蛋,还有一些萝卜与葱姜,还有不少菜。
平日里,这里的吃食都是章邯將军送来,也都是从敬业县带来的。
扶苏道:“章邯將军吃了吗”
章邯行礼道:“末將回家就能吃。”
那条半大小狗很听话,就蹲在章邯的脚边。
扶苏又道:“我这里有些稻米饭,煮多了吃不完。”
犹豫了片刻,章邯行礼道:“谢公子赐。”
“不用客气。”扶苏指了指一旁的陶锅,道:“我可能水放多了,有些……”
话还未说完,章邯拿著一旁的木勺子捧著陶锅就吃了起来。
扶苏道:“章邯將军,不吃菜吗”
章邯吃饭食的动作短暂停下,见到边上还有半碗蒸鸡蛋羹,便將鸡蛋羹也倒入锅中,而后搅和搅和吃著,一边道:“好吃。”
等他吃完,扶苏发现锅中真的一粒米都没了。
隨后,章邯提著陶锅去了河边,將锅洗了之后放回了原位,他又道:“末將当年遇到过一个从蜀中来的兵,当时一起在军中,末將吃过那蜀兵做的稻米饭,味道不一样。”
“蜀中人是怎么做稻米的”
章邯回忆片刻,又道:“末將忘了。”
章邯向来是实话实说的,换作別人多半会去打听打听或者是隨口糊弄几句。
换作是章邯,忘了就是忘了,他实话实说。
“公子,再有一个月村子里养的蚕就要產丝了。”
“我知道了。”
“末將告退。”
章邯走了,那半大小狗就落后半步跟著,它还拉著小车,小车的轮子还有特有的木头摩擦声响。
扶苏望著咸阳方向,等著老师將约定好的那些工匠派来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