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剑拔弩张
嬴政打量著这些化石,眼神中竟有了些许失落。
李斯面对公子扶苏与始皇帝,作揖行礼,正在思考著该如何答话。
又是一阵寒风吹过章台宫,却听始皇帝低声道:“如此巨兽也会死去。”
扶苏道:“父皇,再强大的猛兽,也有成为一捧黄土的一天。”
嬴政拿起一块碎石,这块碎石中白色的一部分就是化石,而且骨骼不算完好,而后用力一捏,白色的化石化成碎屑,一缕缕地飘下。
父皇的情绪不高,似乎是因这些化石。
李斯站在一旁,注意到公子的目光,便会意,道:“陛下,臣且先告退,待臣查阅典籍,定能辨认此为何等巨兽。”
嬴政缓缓点头。
而李斯离开前,他的目光瞧了瞧公子扶苏的神色,走时心中多有忐忑。
嬴政还看著这些化石,刚刚碎屑因一阵风吹来,在空气中散开,落在地上直到肉眼都不容易找到了。
嬴政转头看向一旁的儿子,低声道:“朕听闻海外有神龟,能活上千年,无比巨大。”
扶苏道:“即便活了上千年,那也是牲畜,並不是人。”
听到儿子的话语,嬴政有些意外,沉声道:“你觉得李斯会怎么做”
让扶苏最感兴趣的还是那半个较为完整的头骨,朝著田安招了招手。
田安快步走来行礼道:“公子。”
扶苏重新站直,目光从岩壁上移开,问道:“现在敬业县如何”
“听说是挖河渠的工事停下了,各县的民夫都在等著咸阳送去的吩咐。”田安的话语一顿,他又补充道:“叔孙通先去见过丞相,丞相便来了章台宫,倒是那叔孙通给每个民夫多奖赏了一斗粮食。”
扶苏道:“为何奖赏。”
田安回道:“说是有喜事。”
闻言,嬴政低声道:“这个叔孙通是入秦的博士”
“父皇所言不错,他的確是入秦的六国博士之一。”
“喜事”嬴政忽然一笑,道:“赐叔孙通三百金。”
当即就有內侍卫去安排,將这三百金送去给叔孙通。
扶苏也觉得这当然是喜事了,渠是一定要修的,不管这些化石是什么巨兽的尸骨,它不能阻挡人们修建河渠的步伐。
这三年间为了开这条河渠费了多少人力,三年的努力不能化为泡影,人们刚刚从河渠的开挖上得到了回馈。
好不容易万顷良田就在眼前,能为关中增添数十万人口,岂能轻言放弃。
扶苏又道:“往后他叔孙通就是我高泉宫的宾客,若他来咸阳城,那座丞相府邸的旧宅中留一间给他住,目前为止,就只他一个。”
田安闻言点头,又让一旁的內侍吩咐下去。
一时间始皇帝与公子扶苏都给了叔孙通奖赏。
田安躬著身子,目光看著站在章台宫前台阶前的始皇帝与公子扶苏,他们终究是父子,而如李斯那样的丞相,那终究只是臣子,能利用的绝对要利用好。
不多时,有內侍快步而来,“陛下,丞相说將这些骸骨放在章台宫前,明日廷议之上,会有人指认。”
嬴政缓缓点头,又迈步走回了章台宫。
田安上前道:“公子可还有其他吩咐”
“让他们接著挖渠。”
“这就派人去传话。”
御史府,冯去疾近来也发现了不少文书的字跡与以往不同,但每一道政见都写得极为特別,就譬如说在迁民时將各族各姓,或者是当年六国旧地的人,打乱重组。
难得见张苍来御史府,冯去疾笑道:“怎么得閒过来了”
张苍作揖道:“今天丞相去面见陛下与公子了,得閒片刻来这里取几卷卷宗。”
冯去疾递上手中卷宗,道:“正好有一卷,说的正是你与丞相在主持的迁民之策。”
张苍接过卷宗,看了一眼,而后目光放在书架上,寻找著自己要带走的卷宗,一边回道:“迁民是需要有土地的。”
冯去疾道:“那是自然。”
“那就对了,丞相迁民戍边给了迁徙之民比之在旧地更多的田地,公子正在主持的开渠迁民给予的还是田地,敬业渠一旦挖通,能够得到大片的沃野,万顷良田留待开垦。”
张苍的话语一停,再道:“迁民需要交换田地,还能去何处增加田亩”
增加田亩的数量,到哪里增加
张苍的话语给了冯去疾一盆冷水。
“田地还是有的……”张苍的话锋一转,他笑著道:“近来公子时常来书信,问询苍。”
“如何”
“公子问西边的事,还说当年列国征伐都是在地图上横著发展,横著扩张。”
冯去疾稍稍一想,頷首道:“还真是。”
张苍拿起一卷竹简,道:“公子觉得契机在西边,將来可能还要再来一次更大规模的迁民戍边。”
没等冯去疾再说什么。
张苍神色平静地道:“几十年后吧。”
“你身为公子老师,还会与公子说几十年后的事吗”
“呵呵……”张苍摇头笑道:“右相小瞧公子了”
冯去疾越发疑惑,还有些不服气道:“是何意思”
张苍道:“公子目光岂会这么近,公子在乎的岂止是几十年后的事。”
说完,张苍拿了自己需要的卷宗,又道:“今天苍要去见公子,就先告辞了。”
待人离开之后,御史程邈又將一些外面递来的竹简搬了进来。
冯去疾看著在这里忙前忙后的程邈,放眼御史府都是一群庸人,不知为何心中竟升腾起了一丝无力感。
翌日,东边的天空刚有些发白的跡象,咸阳城內依旧是寒风大作,如今就要入冬了,今年的风比往年要大,颳得也比往年更久。
李斯已想不起来,这是他入秦之后的第几年,穿戴好之后,问道:“今天廷议,可有人称病不来”
门外的老家僕回道:“回丞相,派人去打探过,该来的都会来。”
门外,老家僕吩咐几个僕从打扫府邸,他弯著老腰往院子走了几步,接著屋门就打开了,丞相就快步走了出来。
在眾多家僕眼中,丞相该是担忧那位在蜀中带兵的儿子,说不定现在都已隨著大军南下了。
可丞相却从来没有问过,近来只问国事。
丞相还是有私心的,不然不会总是將他的儿子放在关键的位置上。
李由只是在蜀中整军,並不在南征的將领名册中,只要南征胜利,李由就能得到封赏,就算是打输了,与李由也没什么关係。
这么多年过去了,丞相一边让他的儿子去歷练,一边还保护著儿子。
近来丞相喜吃麵,听说昨天还被陛下赐面了,今天临去廷议之前又吃了一碗,这才去了咸阳宫。
当东方的天空有了晨光,金色的阳光照亮咸阳宫的屋檐之时。
大秦的文武群臣也在这个时辰纷纷走入咸阳宫,一路朝著章台宫而去。
群臣的朝服都是黑色的,只有少数的有其他顏色的绳结在腰带上点缀。
章台宫依旧屹立在原来的位置,群臣脚步依旧,眾人多数都是安静的,只有少数几人正在低声议论。
走入宫门仿若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这里的建筑巍峨,这里十分安静,安静到这里只有彼此的脚步声。
走在最前方的人忽然停下了脚步,后方接二连三而来的人也都纷纷停下了脚步。
黑压压的群臣,纷纷走上前,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何前方的人停下了脚步。
平日里开阔的章台宫前,此刻这里建了一个台子,台子上放著一块块石头,石头有大有小。
程邈很是好奇,他先开口道:“这是什么”
当朝的廷尉冯劫只是看了一眼没多言,脚步停下看著眾人的反应。
眾人挨在一起凑近看著,要不是边上有著侍卫护著,他们此刻早已伸手去拿。
有人低声道:“这是骸骨。”
还有人道:“你们看这个头骨,何等巨兽有如此大的头骨。”
眾人的议论越来越多,有一个人高声道:“诸位!此乃龙骨!乃是祥瑞,护我大秦的祥瑞。”
“慢著!”淳于越当即道:“你怎知此乃龙骨。”
讲话的人是秦廷的一个监御史,此人一看就是李斯一派的人。
眾人正在议论,忽有人高呼道:“丞相来了,快请丞相来看看。”
淳于越先是看了看天色,距离廷议还早,他回头看向了正在走来的丞相,心中疑竇丛生,这李斯平时不会来这么早才对,应该还要迟半刻时辰。
“你们这是做什么”
李斯笑呵呵地被人拉著,他一边十分亲和地道:“不要耽误了廷议的时辰。”
眾人將其拉到了台前,询问道:“丞相,可知这些骸骨来歷”
“这……”李斯抬眼一看,见到这些化石先是神態忽然一惊,隨后抚须又十分认真地开始思考。
淳于越看了看周遭的人,越发觉得气氛不对。
李斯终於开口了,他笑著道:“李斯自认学识浅薄,不知此骨来歷,还望诸位赐教。”
这大秦丞相竟然如此谦虚,眾人也纷纷会意一笑。
其中有一人道:“丞相,此乃祥瑞之物。”
“哦”李斯又道:“如何祥瑞了”
“此物出自商顏山的暗渠,我昨天亲眼看到那里的民夫將这些骨头挖出来,献入咸阳宫,而且挖出此物之后,叔孙通说此物是祥瑞龙骨,会护关中田亩丰收,还给所有在挖渠劳作的民夫,每人赏了一斗米。”
“当真有此事”
“那是当然,叔孙通乃入秦博士,师承孔鮒,其学识与见识岂会有错,而且此骨一出,风雪即停,何等神异。”
淳于越愈发觉得不对劲了,这一唱一和未免有些明显。
李斯隨即又正色道:“时辰不早了,我等还是快快入殿。”
眾人又三三两两开始往大殿走去,公子扶苏倒是没来今天的廷议。
当始皇帝到来,眾人行礼高呼之后,今天的廷议就开始了。
廷议依旧围绕著章台宫的那堆骸骨议论不休。
眾人的话语声逐渐开始一致,都认为那是祥瑞龙骨。
只有淳于越的神色越发凝重,他时刻关注著李斯的神情,议论都这般一致,他李斯竟还装著一副狐疑的模样,当真是老狐狸。
淳于越站出朝班道:“既挖出祥瑞之物,河渠若继续开挖,是否不敬祥瑞之嫌。”
每当这种时候,总会有一个人来扫兴,扫兴的人总归只有这么几个,而且必有淳于越。
李斯当即道:“臣会让民夫绕开出土之地,继续挖渠。”
淳于越忽然冷冷一笑,心想:绕开到底绕开多少,还不是你李斯说了算。
嬴政道:“此物既是叔孙通与章邯发现,封叔孙通长史,章邯督建河渠有功赐都尉。”
先前,淳于越心里还犯嘀咕,现在一听叔孙通,他忽然就想明白了,这都是李斯一手安排的,是什么骨,是什么祥瑞,还不是他李斯说了算。
直到廷议结束,人们听说始皇帝得到了祥瑞龙骨,始皇帝很高兴,大秦依旧平安无事,关中之內依旧风调雨顺,人们的生活依旧,就连敬业县的人们,也像往常一样,依旧在挖渠。
廷议结束之后,扶苏这才来到章台宫。
嬴政看著手中的竹简,道:“有人说朕得了这祥瑞之物,应该减免赋税。”
扶苏刚脱下鞋履走入殿內,行礼回道:“父皇圣明。”
嬴政没想到这个儿子竟然没反驳,又道:“坐吧。”
“谢父皇。”
“你是李斯的弟子,又师从张苍,既看过韩非典籍,法家典籍你也看过十之七八,该明白赋税之策不能轻动。”
“儿臣所学还不够,让父皇见笑了。”扶苏言罢,又道:“儿臣往后会多问询丞相。”
嬴政不再过问了,搁下了手中的竹简没有再理会,如果是韩非,或者是李斯,此刻一定会否决了减免赋税之策。
殿內,扶苏忽然道:“农夫靠土地种粮食,他们仅有的只剩粮食了,减免赋税不是不可,减免赋税只是轻描淡写一句话,可受惠者何人还有待商榷。”
嬴政打量著这些化石,眼神中竟有了些许失落。
李斯面对公子扶苏与始皇帝,作揖行礼,正在思考著该如何答话。
又是一阵寒风吹过章台宫,却听始皇帝低声道:“如此巨兽也会死去。”
扶苏道:“父皇,再强大的猛兽,也有成为一捧黄土的一天。”
嬴政拿起一块碎石,这块碎石中白色的一部分就是化石,而且骨骼不算完好,而后用力一捏,白色的化石化成碎屑,一缕缕地飘下。
父皇的情绪不高,似乎是因这些化石。
李斯站在一旁,注意到公子的目光,便会意,道:“陛下,臣且先告退,待臣查阅典籍,定能辨认此为何等巨兽。”
嬴政缓缓点头。
而李斯离开前,他的目光瞧了瞧公子扶苏的神色,走时心中多有忐忑。
嬴政还看著这些化石,刚刚碎屑因一阵风吹来,在空气中散开,落在地上直到肉眼都不容易找到了。
嬴政转头看向一旁的儿子,低声道:“朕听闻海外有神龟,能活上千年,无比巨大。”
扶苏道:“即便活了上千年,那也是牲畜,並不是人。”
听到儿子的话语,嬴政有些意外,沉声道:“你觉得李斯会怎么做”
让扶苏最感兴趣的还是那半个较为完整的头骨,朝著田安招了招手。
田安快步走来行礼道:“公子。”
扶苏重新站直,目光从岩壁上移开,问道:“现在敬业县如何”
“听说是挖河渠的工事停下了,各县的民夫都在等著咸阳送去的吩咐。”田安的话语一顿,他又补充道:“叔孙通先去见过丞相,丞相便来了章台宫,倒是那叔孙通给每个民夫多奖赏了一斗粮食。”
扶苏道:“为何奖赏。”
田安回道:“说是有喜事。”
闻言,嬴政低声道:“这个叔孙通是入秦的博士”
“父皇所言不错,他的確是入秦的六国博士之一。”
“喜事”嬴政忽然一笑,道:“赐叔孙通三百金。”
当即就有內侍卫去安排,將这三百金送去给叔孙通。
扶苏也觉得这当然是喜事了,渠是一定要修的,不管这些化石是什么巨兽的尸骨,它不能阻挡人们修建河渠的步伐。
这三年间为了开这条河渠费了多少人力,三年的努力不能化为泡影,人们刚刚从河渠的开挖上得到了回馈。
好不容易万顷良田就在眼前,能为关中增添数十万人口,岂能轻言放弃。
扶苏又道:“往后他叔孙通就是我高泉宫的宾客,若他来咸阳城,那座丞相府邸的旧宅中留一间给他住,目前为止,就只他一个。”
田安闻言点头,又让一旁的內侍吩咐下去。
一时间始皇帝与公子扶苏都给了叔孙通奖赏。
田安躬著身子,目光看著站在章台宫前台阶前的始皇帝与公子扶苏,他们终究是父子,而如李斯那样的丞相,那终究只是臣子,能利用的绝对要利用好。
不多时,有內侍快步而来,“陛下,丞相说將这些骸骨放在章台宫前,明日廷议之上,会有人指认。”
嬴政缓缓点头,又迈步走回了章台宫。
田安上前道:“公子可还有其他吩咐”
“让他们接著挖渠。”
“这就派人去传话。”
御史府,冯去疾近来也发现了不少文书的字跡与以往不同,但每一道政见都写得极为特別,就譬如说在迁民时將各族各姓,或者是当年六国旧地的人,打乱重组。
难得见张苍来御史府,冯去疾笑道:“怎么得閒过来了”
张苍作揖道:“今天丞相去面见陛下与公子了,得閒片刻来这里取几卷卷宗。”
冯去疾递上手中卷宗,道:“正好有一卷,说的正是你与丞相在主持的迁民之策。”
张苍接过卷宗,看了一眼,而后目光放在书架上,寻找著自己要带走的卷宗,一边回道:“迁民是需要有土地的。”
冯去疾道:“那是自然。”
“那就对了,丞相迁民戍边给了迁徙之民比之在旧地更多的田地,公子正在主持的开渠迁民给予的还是田地,敬业渠一旦挖通,能够得到大片的沃野,万顷良田留待开垦。”
张苍的话语一停,再道:“迁民需要交换田地,还能去何处增加田亩”
增加田亩的数量,到哪里增加
张苍的话语给了冯去疾一盆冷水。
“田地还是有的……”张苍的话锋一转,他笑著道:“近来公子时常来书信,问询苍。”
“如何”
“公子问西边的事,还说当年列国征伐都是在地图上横著发展,横著扩张。”
冯去疾稍稍一想,頷首道:“还真是。”
张苍拿起一卷竹简,道:“公子觉得契机在西边,將来可能还要再来一次更大规模的迁民戍边。”
没等冯去疾再说什么。
张苍神色平静地道:“几十年后吧。”
“你身为公子老师,还会与公子说几十年后的事吗”
“呵呵……”张苍摇头笑道:“右相小瞧公子了”
冯去疾越发疑惑,还有些不服气道:“是何意思”
张苍道:“公子目光岂会这么近,公子在乎的岂止是几十年后的事。”
说完,张苍拿了自己需要的卷宗,又道:“今天苍要去见公子,就先告辞了。”
待人离开之后,御史程邈又將一些外面递来的竹简搬了进来。
冯去疾看著在这里忙前忙后的程邈,放眼御史府都是一群庸人,不知为何心中竟升腾起了一丝无力感。
翌日,东边的天空刚有些发白的跡象,咸阳城內依旧是寒风大作,如今就要入冬了,今年的风比往年要大,颳得也比往年更久。
李斯已想不起来,这是他入秦之后的第几年,穿戴好之后,问道:“今天廷议,可有人称病不来”
门外的老家僕回道:“回丞相,派人去打探过,该来的都会来。”
门外,老家僕吩咐几个僕从打扫府邸,他弯著老腰往院子走了几步,接著屋门就打开了,丞相就快步走了出来。
在眾多家僕眼中,丞相该是担忧那位在蜀中带兵的儿子,说不定现在都已隨著大军南下了。
可丞相却从来没有问过,近来只问国事。
丞相还是有私心的,不然不会总是將他的儿子放在关键的位置上。
李由只是在蜀中整军,並不在南征的將领名册中,只要南征胜利,李由就能得到封赏,就算是打输了,与李由也没什么关係。
这么多年过去了,丞相一边让他的儿子去歷练,一边还保护著儿子。
近来丞相喜吃麵,听说昨天还被陛下赐面了,今天临去廷议之前又吃了一碗,这才去了咸阳宫。
当东方的天空有了晨光,金色的阳光照亮咸阳宫的屋檐之时。
大秦的文武群臣也在这个时辰纷纷走入咸阳宫,一路朝著章台宫而去。
群臣的朝服都是黑色的,只有少数的有其他顏色的绳结在腰带上点缀。
章台宫依旧屹立在原来的位置,群臣脚步依旧,眾人多数都是安静的,只有少数几人正在低声议论。
走入宫门仿若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这里的建筑巍峨,这里十分安静,安静到这里只有彼此的脚步声。
走在最前方的人忽然停下了脚步,后方接二连三而来的人也都纷纷停下了脚步。
黑压压的群臣,纷纷走上前,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何前方的人停下了脚步。
平日里开阔的章台宫前,此刻这里建了一个台子,台子上放著一块块石头,石头有大有小。
程邈很是好奇,他先开口道:“这是什么”
当朝的廷尉冯劫只是看了一眼没多言,脚步停下看著眾人的反应。
眾人挨在一起凑近看著,要不是边上有著侍卫护著,他们此刻早已伸手去拿。
有人低声道:“这是骸骨。”
还有人道:“你们看这个头骨,何等巨兽有如此大的头骨。”
眾人的议论越来越多,有一个人高声道:“诸位!此乃龙骨!乃是祥瑞,护我大秦的祥瑞。”
“慢著!”淳于越当即道:“你怎知此乃龙骨。”
讲话的人是秦廷的一个监御史,此人一看就是李斯一派的人。
眾人正在议论,忽有人高呼道:“丞相来了,快请丞相来看看。”
淳于越先是看了看天色,距离廷议还早,他回头看向了正在走来的丞相,心中疑竇丛生,这李斯平时不会来这么早才对,应该还要迟半刻时辰。
“你们这是做什么”
李斯笑呵呵地被人拉著,他一边十分亲和地道:“不要耽误了廷议的时辰。”
眾人將其拉到了台前,询问道:“丞相,可知这些骸骨来歷”
“这……”李斯抬眼一看,见到这些化石先是神態忽然一惊,隨后抚须又十分认真地开始思考。
淳于越看了看周遭的人,越发觉得气氛不对。
李斯终於开口了,他笑著道:“李斯自认学识浅薄,不知此骨来歷,还望诸位赐教。”
这大秦丞相竟然如此谦虚,眾人也纷纷会意一笑。
其中有一人道:“丞相,此乃祥瑞之物。”
“哦”李斯又道:“如何祥瑞了”
“此物出自商顏山的暗渠,我昨天亲眼看到那里的民夫將这些骨头挖出来,献入咸阳宫,而且挖出此物之后,叔孙通说此物是祥瑞龙骨,会护关中田亩丰收,还给所有在挖渠劳作的民夫,每人赏了一斗米。”
“当真有此事”
“那是当然,叔孙通乃入秦博士,师承孔鮒,其学识与见识岂会有错,而且此骨一出,风雪即停,何等神异。”
淳于越愈发觉得不对劲了,这一唱一和未免有些明显。
李斯隨即又正色道:“时辰不早了,我等还是快快入殿。”
眾人又三三两两开始往大殿走去,公子扶苏倒是没来今天的廷议。
当始皇帝到来,眾人行礼高呼之后,今天的廷议就开始了。
廷议依旧围绕著章台宫的那堆骸骨议论不休。
眾人的话语声逐渐开始一致,都认为那是祥瑞龙骨。
只有淳于越的神色越发凝重,他时刻关注著李斯的神情,议论都这般一致,他李斯竟还装著一副狐疑的模样,当真是老狐狸。
淳于越站出朝班道:“既挖出祥瑞之物,河渠若继续开挖,是否不敬祥瑞之嫌。”
每当这种时候,总会有一个人来扫兴,扫兴的人总归只有这么几个,而且必有淳于越。
李斯当即道:“臣会让民夫绕开出土之地,继续挖渠。”
淳于越忽然冷冷一笑,心想:绕开到底绕开多少,还不是你李斯说了算。
嬴政道:“此物既是叔孙通与章邯发现,封叔孙通长史,章邯督建河渠有功赐都尉。”
先前,淳于越心里还犯嘀咕,现在一听叔孙通,他忽然就想明白了,这都是李斯一手安排的,是什么骨,是什么祥瑞,还不是他李斯说了算。
直到廷议结束,人们听说始皇帝得到了祥瑞龙骨,始皇帝很高兴,大秦依旧平安无事,关中之內依旧风调雨顺,人们的生活依旧,就连敬业县的人们,也像往常一样,依旧在挖渠。
廷议结束之后,扶苏这才来到章台宫。
嬴政看著手中的竹简,道:“有人说朕得了这祥瑞之物,应该减免赋税。”
扶苏刚脱下鞋履走入殿內,行礼回道:“父皇圣明。”
嬴政没想到这个儿子竟然没反驳,又道:“坐吧。”
“谢父皇。”
“你是李斯的弟子,又师从张苍,既看过韩非典籍,法家典籍你也看过十之七八,该明白赋税之策不能轻动。”
“儿臣所学还不够,让父皇见笑了。”扶苏言罢,又道:“儿臣往后会多问询丞相。”
嬴政不再过问了,搁下了手中的竹简没有再理会,如果是韩非,或者是李斯,此刻一定会否决了减免赋税之策。
殿內,扶苏忽然道:“农夫靠土地种粮食,他们仅有的只剩粮食了,减免赋税不是不可,减免赋税只是轻描淡写一句话,可受惠者何人还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