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关中再一次飘下秋雨的时候,距离咸阳桥落成已过去了一个月。
一队队的兵马从西面而来,战马踏著结实桥面,接近是大群的战马西面而来,呜呜泱泱的战马成百上千。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匈奴越过了上郡,来攻打咸阳了。
好在,人们看到了秦军將士的甲冑,以及黑色的秦军旗帜,这才纷纷放心了许多。
王賁將军有近半年不在关中了,这一次前往西戎回来,带来了三千匹战马。
这个消息无疑是振奋人心的,这些战马驯养之后,都要送去上郡,送给正在抵御匈奴人的蒙恬。
王賁冒著雨就回了咸阳城,向始皇帝稟报。
而此刻的敬业县的河渠边,章邯戴著斗笠,站在河渠边,看到一队队兵马往南去。
大雨中,叔孙通也戴著斗笠走来,与章邯站在一起他的身形矮了许多。
又注意到章邯那双拳紧握,叔孙通惆悵著道:“你要在这里帮公子挖渠,这南征的將领中,没你的位置。”
雨水从斗笠的边沿落下,章邯道:“职责在身,自不会擅离职守。”
叔孙通嘆道:“先前咸阳城有人送来消息……”
话还没说完,章邯就往县里走去了。
见状,叔孙通快步跟著,一路走一路说著。
章邯每每听到咸阳城人们的那些议论就会很厌烦,还有些关於议论始皇帝或者是公子扶苏的话语。
章邯但凡多听看了一耳朵就觉得浑身不舒服。
只要是与自己自身无关的事,章邯都不想参与,也不想去议论,只想低头做自己的事。
见章邯怎么都不想听,叔孙通还一副非要说的態度。
一个不想听,一个非要说。
两人一前一后走在雨幕中,章邯不听,叔孙通还非要说,身为主持督建河渠的將军,不能什么都不知道。
直到回到了县里,叔孙通这才停下了嘮叨,因他要去给公子高讲课了。
章邯拿下斗笠来到了一处宅院,此刻这里的人们正在经歷一个县从无到有的过程,甚至还要建设官衙与传舍,还有要招收县官,狱卒,还要设置牢狱。
这让本就挖渠工作繁重的敬业县,也有些不堪重负了。
章邯两头都要兼顾,好在如今的公子是少府丞,从咸阳派来了不少工室匠人。
这些天,章邯常常会站在河渠边,望著一路南下的兵马。
现在的咸阳城多半都在为了南征忙碌著,每天都会有好几队兵马接连南下。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叔孙通心中明白,章邯是真的想要去打仗。
可他叔孙通现在也很忙,只有在用饭的时候有些许清閒。
一群人坐在一起正在用饭,叔孙通坐在正在修建的官邸內,一边嚼著芹菜,对坐在上首的章邯道:“错过南征也无妨的。”
闻言,章邯刚用筷子捞起麵条的动作短暂停下。
叔孙通又道:“外面的那些传闻暂且不说,老夫就算是说了,你也不愿听。”
章邯痛快地將麵皮嗦入口中嘴里嚼著,他的双手放在膝盖上,鼻孔出著气。
叔孙通用饭食时,则斯文了许多,他又道:“他蒙恬修建长城,抵御匈奴,为何迟迟不北上”
章邯还是沉默不语。
叔孙通强调道:“中原南北不合为一体,战乱定会再起,不定南方,中原就难以抵御北方匈奴。”
言至此处,见章邯还在十分痛快地吃著,叔孙通又道:“老夫听说当初蒙恬將军所得的牛羊,不过是一个小部落所给,蒙恬將军常派斥候前往北方查探,匈奴人的羊群何止上万,匈奴人的战马遍地都是。”
叔孙通讲完,章邯也將碗中的麵条也吃完了。
“章邯將军,往后还有战爭要打的,切莫急於一时。”
章邯拿起桌上的佩剑,已站起身准备离开。
叔孙通还在吃著面。
走了两步,章邯正色道:“你是入秦的博士,你也不是末將的谋士,不能说这些。”
叔孙通一手拿著筷子,正盘腿而坐,抬头望著这个高大的將军,眼看对方走远了。
沉默了片刻,叔孙通搁下了碗筷,他叔孙通从未想过给章邯做谋士,他那是为了什么,那是为了建设河渠,不稳住他章邯,这河渠还怎么建。
叔孙通左看右看,气不打一处来,低头看了看没有吃完的麵条,一顿饭吃得很是扫兴,气得又端起碗將麵条吃完,一边用筷子將面送入口中,一边想著再也不想和章邯一起用饭了。
章邯刚走,就有个士卒来报,“夫子,有三个亭长带著两百民夫来了。”
叔孙通抹了抹嘴,頷首道:“带人进来。”
章邯依旧戴著斗笠,今天的雨势不大,只是这绵绵秋雨不知何时会停。
敬业渠的开挖到了最关键的阶段,现在的人们正在商顏山的下方挖渠,只要挖通了这条山下暗渠,往后就容易多了。
章邯下了竖井,竖井的两侧点著油灯,如今这里还未通水,地下的土壤还是乾燥的。
一边开挖,前方还有不少民夫在用木框架固定著挖出来的岩壁。
公子有规矩,但凡开始挖地下暗渠,必须要用木桩稳固岩壁,並且但凡有不適感就要立刻到竖井口换气。
现在这条暗渠还不算深,只有十余丈。
章邯看著一个个將土运出去的民夫,心想著今天应该还能再挖十余丈。
竖井口外,叔孙通正带著三个亭长,讲述如今的挖渠工事,今天雨势並不大,许多人都没有避雨,都淋著雨干活。
“你们都是从哪个县来的”
“蓝田。”
叔孙通瞭然,再看这三个亭长,又道:“几位也都是当初一起去楚国打过仗”
三个亭长又是齐齐点头,此三人一个鬚髮白,另两人看著年轻一些。
老秦军的特徵其实很明显,尤其是系腰带的方式,以及发冠的梳理方式,只要在秦军中打过几年仗,以及秦军中的那种气质,这些痕跡是很重,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而蓝田县在很早以前就是秦军的大营,如此一来,更能断定这些民夫以前是秦军的来歷。
看他们正在张望著这里,叔孙通道:“一天两斗粮食,要是嫌少,可以做一些更累的活。”
说著话,叔孙通指向远处,正在有人敲打著木桩。
“一天两斗,可。”
那位最年迈的老亭长点头,余下的两位亭长也跟著应声。
在秦制下的亭长起著十分关键的作用,自从公子扶苏向始皇帝请命之后,关中各县都知道了洛水边需要人干活,一天给两斗粮食。
叔孙通这些天接触了不少的民夫,绝大多数的民夫都是各县几个亭长带队过来的,反倒是单独过来的少。
亭长要保证自己手下的人来这里干活,能够得到粮食,干活就要有收穫。
亭长是官吏,若是他们遇到官吏,还能有亭长帮衬。
反倒是单独来找活乾的人少,多数都是亭长带队,一伙民夫壮丁抱团而来,也怕自己县的人被欺负了,眾人互相帮忙。
到了发粮的时候,村子里的几个妇人看著粮食发放的场面。
最心疼的便是狸奴儿,她眼看一车车的粮食从库中运出去,哀嘆道:“这是多少粮食呀。”
一旁有个身形胖胖的大婶道:“现在送出去这些粮食算不得什么,来年能多垦几亩地,就都回来了。”
另一旁有个稍瘦些的婶婶,一边织著麻布道:“说是还要再运十车。”
狸奴儿捂著心口,心中越发疼了,每少一粒粮食,她就更痛几分。
一旁的婶婶拍著她后背,笑骂道:“哎呀,心疼就別看了,还非要过来看。”
说著话,狸奴儿就扑入胖婶的怀中,大哭了起来。
周围几个婶婶纷纷苦笑,这孩子就是这样,给別人家多吃一口粮食都要难受一会。
一天就发出去一百车粮,敬业县的人们兴致都不太高,有点家底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眾人眼看著河渠往南挖,来年又能借著河渠开垦大片的田地,这才让心中舒坦很多。
又有文书从咸阳城送到了敬业县,自从公子在穀雨之后要修建咸阳桥开始,张苍就没有再来这里了。
咸阳桥修成之后,张苍就忙於诸多政事,听说是一直在协助丞相。
张苍让人送来文书有两卷,一卷是皇帝批覆的,一卷是张苍自己所写的嘱咐。
待章邯看完这两卷文书,才轮到叔孙通看。
文书在眼前铺开,叔孙通入眼就看到了第一卷文书,这卷文书是由皇帝批覆的,只是一眼看到特別方正工整的笔跡,叔孙通登时就觉得不对。
叔孙通拜师孔鮒,看过的文书不少,对字跡尤为在心,刚来咸阳去过博士府,他见到始皇帝的詔命,看过始皇帝的笔跡。
有人的笔跡是细长的,有人的笔跡是拖须带尾的,还有人的字跡是粗獷的,始皇帝的字跡他叔孙通看过,绝对不是这样的。
这种工整的字体,就像是用一个个格子,横竖排列整齐,每个字都像是在一个方形的格子里,不大不小,都是方形。
再看下方长长的赘述,说的都是有关迁民垦田的事。
叔孙通心中对这卷文书迟疑,总觉得这不是始皇帝批覆的,不过也只是诧异了片刻,收了文书就离开了。
当今年的关中吹来第一场雪时,叔孙通邀请了洛水东南的几个县几个村的亭长与县官一起商议来年的垦田大计。
章邯坐在官邸外的屋檐下,正吃著麵条,耳中是官邸中眾人的爭吵声。
这些事都是公子让叔孙通去做的,他章邯可不管这些事有多难。
只要叔孙通办不好这件事,影响了挖渠的进度,章邯就会將叔孙通捆起来,像是捆成一头猪,交给公子请罪,任由公子將此人宰杀。
章邯嘴里叼著一根长长的芹菜,芹菜的叶子还因咀嚼有些摆动。
“章邯將军,为何一人在外用饭。”
听到稚嫩的话语声,章邯低头见到是公子高,他忙將芹菜连带芹菜叶子都送入口中。
忙咀嚼了几下,咽下之后,章邯行礼道:“公子。”
公子高举了举手中的小陶罐,道;“这是……高亲手醃的萝卜,给將军。”
章邯忙双手捧著陶罐接过,又道:“谢公子赐。”
公子高看了看身后拉著的小车,小车上还有两个陶罐,又道:“我要回宫了,这两罐给兄与父皇。”
章邯双手捧著陶罐,低著身子送別公子高。
眼看著公子高坐上了车驾,章邯又重新站直,在冷风中呼出一口热气,又听官邸內传来了爭吵声,听起来是谁家的田少了,谁家的田多了。
又似乎有人说,“你们县几头牛要这么多田,你们耕的过来吗”
有人叫骂道:“娘的!以前你们占我县多少便宜,啊!县里可都是记著,半亩地几斗米清清楚楚。”
“几斗米,吐出来给你……”
……
眼前几个县官扯著脖子红著脸,越吵越来劲,叔孙通神色痛苦,眼看是进行不下去了。
直到,章邯提著佩剑板著脸走入官邸內。
眼前爭吵的几人登时安静了,不敢再造次。
这个章邯是军中將领,又打死过人。
再看其人提著剑进来,一双眼珠子像是要瞪出眼眶的凶相。
一眾县官又纷纷坐下来,心中生了怯。
叔孙通正了正神色,吩咐道:“都出去,一个个人进来。”
章邯自始至终坐在边上,看著这些县官出去之后,一个接著一个进来,出去一个再进去一个。
而后眾人接连写下几卷文书,像是作出了保证,各自拿著几卷文书离开了。
叔孙通笑呵呵送別这些县官。
章邯心中对叔孙通的能力有了些许了解,正在这时有一个民夫从大雪中慌乱跑来,他大口出著气,指著暗渠方向道:“將军,我们挖……挖到……”
章邯反问道:“挖到什么了”
那民夫双手比划著名,道:“骨……骨……”
“什么骨”
民夫支支吾吾良久。
章邯也不再听这人解释,快步走入雪中,一路朝著暗渠走去,
此刻,通往暗渠的竖井口,围了不少人,大家好似在这里站了许久,肩上与头上都有了不少积雪。
一队队的兵马从西面而来,战马踏著结实桥面,接近是大群的战马西面而来,呜呜泱泱的战马成百上千。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匈奴越过了上郡,来攻打咸阳了。
好在,人们看到了秦军將士的甲冑,以及黑色的秦军旗帜,这才纷纷放心了许多。
王賁將军有近半年不在关中了,这一次前往西戎回来,带来了三千匹战马。
这个消息无疑是振奋人心的,这些战马驯养之后,都要送去上郡,送给正在抵御匈奴人的蒙恬。
王賁冒著雨就回了咸阳城,向始皇帝稟报。
而此刻的敬业县的河渠边,章邯戴著斗笠,站在河渠边,看到一队队兵马往南去。
大雨中,叔孙通也戴著斗笠走来,与章邯站在一起他的身形矮了许多。
又注意到章邯那双拳紧握,叔孙通惆悵著道:“你要在这里帮公子挖渠,这南征的將领中,没你的位置。”
雨水从斗笠的边沿落下,章邯道:“职责在身,自不会擅离职守。”
叔孙通嘆道:“先前咸阳城有人送来消息……”
话还没说完,章邯就往县里走去了。
见状,叔孙通快步跟著,一路走一路说著。
章邯每每听到咸阳城人们的那些议论就会很厌烦,还有些关於议论始皇帝或者是公子扶苏的话语。
章邯但凡多听看了一耳朵就觉得浑身不舒服。
只要是与自己自身无关的事,章邯都不想参与,也不想去议论,只想低头做自己的事。
见章邯怎么都不想听,叔孙通还一副非要说的態度。
一个不想听,一个非要说。
两人一前一后走在雨幕中,章邯不听,叔孙通还非要说,身为主持督建河渠的將军,不能什么都不知道。
直到回到了县里,叔孙通这才停下了嘮叨,因他要去给公子高讲课了。
章邯拿下斗笠来到了一处宅院,此刻这里的人们正在经歷一个县从无到有的过程,甚至还要建设官衙与传舍,还有要招收县官,狱卒,还要设置牢狱。
这让本就挖渠工作繁重的敬业县,也有些不堪重负了。
章邯两头都要兼顾,好在如今的公子是少府丞,从咸阳派来了不少工室匠人。
这些天,章邯常常会站在河渠边,望著一路南下的兵马。
现在的咸阳城多半都在为了南征忙碌著,每天都会有好几队兵马接连南下。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叔孙通心中明白,章邯是真的想要去打仗。
可他叔孙通现在也很忙,只有在用饭的时候有些许清閒。
一群人坐在一起正在用饭,叔孙通坐在正在修建的官邸內,一边嚼著芹菜,对坐在上首的章邯道:“错过南征也无妨的。”
闻言,章邯刚用筷子捞起麵条的动作短暂停下。
叔孙通又道:“外面的那些传闻暂且不说,老夫就算是说了,你也不愿听。”
章邯痛快地將麵皮嗦入口中嘴里嚼著,他的双手放在膝盖上,鼻孔出著气。
叔孙通用饭食时,则斯文了许多,他又道:“他蒙恬修建长城,抵御匈奴,为何迟迟不北上”
章邯还是沉默不语。
叔孙通强调道:“中原南北不合为一体,战乱定会再起,不定南方,中原就难以抵御北方匈奴。”
言至此处,见章邯还在十分痛快地吃著,叔孙通又道:“老夫听说当初蒙恬將军所得的牛羊,不过是一个小部落所给,蒙恬將军常派斥候前往北方查探,匈奴人的羊群何止上万,匈奴人的战马遍地都是。”
叔孙通讲完,章邯也將碗中的麵条也吃完了。
“章邯將军,往后还有战爭要打的,切莫急於一时。”
章邯拿起桌上的佩剑,已站起身准备离开。
叔孙通还在吃著面。
走了两步,章邯正色道:“你是入秦的博士,你也不是末將的谋士,不能说这些。”
叔孙通一手拿著筷子,正盘腿而坐,抬头望著这个高大的將军,眼看对方走远了。
沉默了片刻,叔孙通搁下了碗筷,他叔孙通从未想过给章邯做谋士,他那是为了什么,那是为了建设河渠,不稳住他章邯,这河渠还怎么建。
叔孙通左看右看,气不打一处来,低头看了看没有吃完的麵条,一顿饭吃得很是扫兴,气得又端起碗將麵条吃完,一边用筷子將面送入口中,一边想著再也不想和章邯一起用饭了。
章邯刚走,就有个士卒来报,“夫子,有三个亭长带著两百民夫来了。”
叔孙通抹了抹嘴,頷首道:“带人进来。”
章邯依旧戴著斗笠,今天的雨势不大,只是这绵绵秋雨不知何时会停。
敬业渠的开挖到了最关键的阶段,现在的人们正在商顏山的下方挖渠,只要挖通了这条山下暗渠,往后就容易多了。
章邯下了竖井,竖井的两侧点著油灯,如今这里还未通水,地下的土壤还是乾燥的。
一边开挖,前方还有不少民夫在用木框架固定著挖出来的岩壁。
公子有规矩,但凡开始挖地下暗渠,必须要用木桩稳固岩壁,並且但凡有不適感就要立刻到竖井口换气。
现在这条暗渠还不算深,只有十余丈。
章邯看著一个个將土运出去的民夫,心想著今天应该还能再挖十余丈。
竖井口外,叔孙通正带著三个亭长,讲述如今的挖渠工事,今天雨势並不大,许多人都没有避雨,都淋著雨干活。
“你们都是从哪个县来的”
“蓝田。”
叔孙通瞭然,再看这三个亭长,又道:“几位也都是当初一起去楚国打过仗”
三个亭长又是齐齐点头,此三人一个鬚髮白,另两人看著年轻一些。
老秦军的特徵其实很明显,尤其是系腰带的方式,以及发冠的梳理方式,只要在秦军中打过几年仗,以及秦军中的那种气质,这些痕跡是很重,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而蓝田县在很早以前就是秦军的大营,如此一来,更能断定这些民夫以前是秦军的来歷。
看他们正在张望著这里,叔孙通道:“一天两斗粮食,要是嫌少,可以做一些更累的活。”
说著话,叔孙通指向远处,正在有人敲打著木桩。
“一天两斗,可。”
那位最年迈的老亭长点头,余下的两位亭长也跟著应声。
在秦制下的亭长起著十分关键的作用,自从公子扶苏向始皇帝请命之后,关中各县都知道了洛水边需要人干活,一天给两斗粮食。
叔孙通这些天接触了不少的民夫,绝大多数的民夫都是各县几个亭长带队过来的,反倒是单独过来的少。
亭长要保证自己手下的人来这里干活,能够得到粮食,干活就要有收穫。
亭长是官吏,若是他们遇到官吏,还能有亭长帮衬。
反倒是单独来找活乾的人少,多数都是亭长带队,一伙民夫壮丁抱团而来,也怕自己县的人被欺负了,眾人互相帮忙。
到了发粮的时候,村子里的几个妇人看著粮食发放的场面。
最心疼的便是狸奴儿,她眼看一车车的粮食从库中运出去,哀嘆道:“这是多少粮食呀。”
一旁有个身形胖胖的大婶道:“现在送出去这些粮食算不得什么,来年能多垦几亩地,就都回来了。”
另一旁有个稍瘦些的婶婶,一边织著麻布道:“说是还要再运十车。”
狸奴儿捂著心口,心中越发疼了,每少一粒粮食,她就更痛几分。
一旁的婶婶拍著她后背,笑骂道:“哎呀,心疼就別看了,还非要过来看。”
说著话,狸奴儿就扑入胖婶的怀中,大哭了起来。
周围几个婶婶纷纷苦笑,这孩子就是这样,给別人家多吃一口粮食都要难受一会。
一天就发出去一百车粮,敬业县的人们兴致都不太高,有点家底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眾人眼看著河渠往南挖,来年又能借著河渠开垦大片的田地,这才让心中舒坦很多。
又有文书从咸阳城送到了敬业县,自从公子在穀雨之后要修建咸阳桥开始,张苍就没有再来这里了。
咸阳桥修成之后,张苍就忙於诸多政事,听说是一直在协助丞相。
张苍让人送来文书有两卷,一卷是皇帝批覆的,一卷是张苍自己所写的嘱咐。
待章邯看完这两卷文书,才轮到叔孙通看。
文书在眼前铺开,叔孙通入眼就看到了第一卷文书,这卷文书是由皇帝批覆的,只是一眼看到特別方正工整的笔跡,叔孙通登时就觉得不对。
叔孙通拜师孔鮒,看过的文书不少,对字跡尤为在心,刚来咸阳去过博士府,他见到始皇帝的詔命,看过始皇帝的笔跡。
有人的笔跡是细长的,有人的笔跡是拖须带尾的,还有人的字跡是粗獷的,始皇帝的字跡他叔孙通看过,绝对不是这样的。
这种工整的字体,就像是用一个个格子,横竖排列整齐,每个字都像是在一个方形的格子里,不大不小,都是方形。
再看下方长长的赘述,说的都是有关迁民垦田的事。
叔孙通心中对这卷文书迟疑,总觉得这不是始皇帝批覆的,不过也只是诧异了片刻,收了文书就离开了。
当今年的关中吹来第一场雪时,叔孙通邀请了洛水东南的几个县几个村的亭长与县官一起商议来年的垦田大计。
章邯坐在官邸外的屋檐下,正吃著麵条,耳中是官邸中眾人的爭吵声。
这些事都是公子让叔孙通去做的,他章邯可不管这些事有多难。
只要叔孙通办不好这件事,影响了挖渠的进度,章邯就会將叔孙通捆起来,像是捆成一头猪,交给公子请罪,任由公子將此人宰杀。
章邯嘴里叼著一根长长的芹菜,芹菜的叶子还因咀嚼有些摆动。
“章邯將军,为何一人在外用饭。”
听到稚嫩的话语声,章邯低头见到是公子高,他忙將芹菜连带芹菜叶子都送入口中。
忙咀嚼了几下,咽下之后,章邯行礼道:“公子。”
公子高举了举手中的小陶罐,道;“这是……高亲手醃的萝卜,给將军。”
章邯忙双手捧著陶罐接过,又道:“谢公子赐。”
公子高看了看身后拉著的小车,小车上还有两个陶罐,又道:“我要回宫了,这两罐给兄与父皇。”
章邯双手捧著陶罐,低著身子送別公子高。
眼看著公子高坐上了车驾,章邯又重新站直,在冷风中呼出一口热气,又听官邸內传来了爭吵声,听起来是谁家的田少了,谁家的田多了。
又似乎有人说,“你们县几头牛要这么多田,你们耕的过来吗”
有人叫骂道:“娘的!以前你们占我县多少便宜,啊!县里可都是记著,半亩地几斗米清清楚楚。”
“几斗米,吐出来给你……”
……
眼前几个县官扯著脖子红著脸,越吵越来劲,叔孙通神色痛苦,眼看是进行不下去了。
直到,章邯提著佩剑板著脸走入官邸內。
眼前爭吵的几人登时安静了,不敢再造次。
这个章邯是军中將领,又打死过人。
再看其人提著剑进来,一双眼珠子像是要瞪出眼眶的凶相。
一眾县官又纷纷坐下来,心中生了怯。
叔孙通正了正神色,吩咐道:“都出去,一个个人进来。”
章邯自始至终坐在边上,看著这些县官出去之后,一个接著一个进来,出去一个再进去一个。
而后眾人接连写下几卷文书,像是作出了保证,各自拿著几卷文书离开了。
叔孙通笑呵呵送別这些县官。
章邯心中对叔孙通的能力有了些许了解,正在这时有一个民夫从大雪中慌乱跑来,他大口出著气,指著暗渠方向道:“將军,我们挖……挖到……”
章邯反问道:“挖到什么了”
那民夫双手比划著名,道:“骨……骨……”
“什么骨”
民夫支支吾吾良久。
章邯也不再听这人解释,快步走入雪中,一路朝著暗渠走去,
此刻,通往暗渠的竖井口,围了不少人,大家好似在这里站了许久,肩上与头上都有了不少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