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权与利
而后,扶苏又拿出另外一卷竹简,对王賁道:“当初频阳公给的十万石粮草,现在也交还给少府令。”
王賁没有接过竹简,而是任由公子將竹简放在案上。
坐在另一侧的李斯也是如此,见到公子真还了粮食,让人有些为难。
嬴政还在吃著包子,没有理会眼前的王賁与李斯。
暴雨的雨势转眼间又已减弱,扶苏道:“儿臣去准备粮草了。”
嬴政頷首。
扶苏行礼便离开了章台宫大殿,而坐在殿內的王賁与李斯依旧是相顾无言。
尤其是王賁,本来这件事就是自家老爷子与李斯的约定。
李斯吃著包子,脸色凝重,一副不愿意面对的样子。
只有嬴政看著儿子离开大殿时的背影,这位始皇帝的眼中多了讚赏。
扶苏离开了章台宫,带著田安一路去了丞相府。
既然决定要去泰山封禪了,从咸阳前往泰山的一路上,需要先布置好粮草与居住的地方。
去年的年底到今年的年初,父皇离开咸阳进行了一场西巡,这场西巡进行了两月之久,巡视了西北的边防。
扶苏脚步匆匆地来到了丞相府,先是看了一眼在这里忙碌的眾人,与张苍说起了粮草运输与沿途的落脚地。
临近夜里,张苍与公子商定之后,他脚步匆匆地离开了丞相府。
秦廷的人都知道,李由与李斯……父子並不和睦,因此李由多数时候都是带著妻小住在咸阳城的另一处宅邸。
如今李由任职车骑士尉,还要称呼一声李士尉。
张苍將人叫了出来,又在咸阳城找了一家食肆用饭。
李由道:“今夜正巧不用当值,可以饮酒。”
张苍道:“公子有事吩咐你做。”
言罢,一卷书放在了面前,李由打开看著,蹙眉道:“由在西巡时便主持过,该不是什么难事。”
“公子想过此事交给谁较为合適,当初西巡时就是你在主持粮草运输,如今还需要仰仗李士尉。”
说著,张苍又要作揖行礼。
李由忙扶住对方作揖的手,回道:“张御史,不就是一些粮草的运输。”
张苍又是缓缓摇头。
注意到对方的神情,李由忽觉得不对,意识到张苍会如此郑重的原因。
他忙打开这卷竹简仔细地看著,通常可以通过运送粮草多少能断定离开关中的兵马有多少,当看到送去洛阳的粮草有十万石之后,李由脸色也变了。
光是粮草就有十万石,那么出行的兵马少说也有六七万,其中还不算战马的草料,也不知这是几天的口粮。
不过再细想一番,上一次始皇帝西巡也有这么大的规模。
能有如此规模出行……除了始皇帝,李由想不到別人了,也难怪张苍会如此郑重。
李由又將这卷竹简合拢,行礼道:“由定会安排妥当。”
张苍端著酒碗缓缓点头,饮下一口酒水。
以当年的交情来说,大家都可以说是最早跟隨公子的。
李由与公子的交情比张苍更久。
与张苍的交情並不深,最多也只能说是认识,还有各自都在或多或少的为公子做事。
就算是在小时候,李由只知道父亲身边有一个叫张苍的帮手,也没怎么接触过这个人。
李由夹起一片羊肉放入口中嚼著,这羊肉切成片与苦菜混在一起,撒了一些盐。
將羊肉片与苦菜拌在一起,放入口中咀嚼,而后再饮下一口烈酒,这味道当真是爽快。
张苍低声道:“此事不容有误,还望李士尉早作安排。”
李由嘆道:“上一次西巡用去了不少粮草,好在当初按照公子吩咐还留有富裕,但……”
言语说到了但,原本要起身离开的张苍只好定下心神再一次坐了下来。
李由道:“此番最好是在夏收之后调粮,就怕耽误时日。”
闻言,张苍无声地长出一口气,心说果然还是粮食不够的问题。
他站起身道:“其中二十万石,苍会安排妥当。”
若有二十万石粮草托底,李由心中就有了底气,他道:“明日就去安排。”
张苍作揖离开了。
李由拿起一块布將苦菜羊肉都倒入一块布中,包起来之后,又將碗中的酒水喝完,就回了家,酒钱与肉钱张苍都已付清了。
夜里,张苍回到了咸阳城的宅邸,宅邸不大倒是好住早晨廷议路也近。
但张苍刚走到家门口,就见到了等在家门口的丞相家僕。
“张御史。”
张苍只好转身,跟著这个家僕一路朝著丞相府邸而去。
吕不韦旧宅的对面,就是丞相的府邸,张苍跟著这位家僕走入家门。
一间书房內,李斯让人將热好的包子与饺子端给了张苍。
张苍看到眼前的吃食,道:“先前公子给苍吃过这些了。”
李斯端坐著,手中拿著一卷书,一手抚须,整个人侧向油灯,想借油灯的光將手中的书看得更清楚。
“你去见过李由了”
“入夜前,苍与李士尉共饮过。”
李斯沉声问道:“是公子让你去寻李由的”
“不是。”
面对丞相,张苍端坐,神色严肃,更不敢隨意去拿放在眼前正冒著热气的包子。
李斯低声道:“夏收之后就要前往泰山,此事多半还是公子主持,蒙老太尉已年迈,皇帝打算让老太尉退下去了,公子娶了王賁的女儿……”
言至此处,张苍接过话,压低声音道:“公子会帮助王賁成为下一个太尉,公子就能执掌少府。”
李斯道:“公子的才能如此了得,自然该在少府令的位置上。”
从渭南与咸阳桥,从潼关再到如今陇西,公子扶苏確有在土地治理上的才能,这些年让关中的粮食几度增產。
若公子任职少府令,將来就不只在关中施为,那或许可以让整个天下的粮食增產。
趁著蒙老太尉年迈,公子扶苏帮助他的岳丈登上太尉的位置,大秦最主要的力量便是耕战。
若王賁成了太尉,那么他就代始皇帝控制著天下兵马。
公子扶苏成了少府令,则可以控制天下的耕地。
如此,战在王賁,耕在公子。
一想到这两人一旦联手,国家大事恐会都落在公子之手,可再一想又不对,这秦廷不是这样的,这里还有御史大夫与丞相。
始皇帝是何等人物,岂会看不出公子扶苏的心思。
公子扶苏的是始皇帝最疼爱的孩子,这样的公子掌权自然是无可厚非,况且公子的確有能力。
再者说,张苍蹙眉思量著,他看到了油灯的灯光照在了丞相的脸上,难道说……丞相是在担忧他家的女儿没有嫁给公子扶苏
眼看公子扶苏一步步掌权就要位列九卿,要知道公子今年也才二十二岁呀。
丞相不必著急的。
李斯道:“你替老夫给蒙老太尉送一份礼。”
“苍,明日一早就去。”
最⊥新⊥小⊥说⊥在⊥⊥⊥首⊥发!
“你要多帮帮公子,咸阳城外的十万石麦子你拿去吧。”
丞相也是希望公子扶苏成为少府令的,因此丞相也希望蒙老太尉退下来的
张苍离开丞相府邸与一队巡夜的甲士相遇。
见到张苍从丞相府出来,这队巡夜的甲士自然不敢为难,见到张苍还拿出了御史的铜牌,这队甲士恭敬离开。
张苍走在安静的咸阳城大街上,心想著今晚丞相的这番话,细想之下似乎疏漏了什么,再一琢磨。
张苍的脚步忽然一停,他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陇西。
当初公子扶苏曾说过迁民实边之策,此策与丞相的迁民之策相仿,不过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因丞相迁民是在边关,而公子扶苏迁民是为了陇西。
陇西,陇西……都水长禄在陇西种出了冬麦,且公子扶苏图谋西戎人的河谷已很多年了。
公子说那里叫做河西走廊,张苍觉得对公子来说,那片河谷就像是一位美人,千方百计要图谋之。
翌日,张苍早早出了家门,原本这个时辰应该是去廷议的,只是他今天很忙,一出门就去了王賁府上。
在王賁府前等了半个时辰,就有人走出府邸,告知了张苍一些事,隨后张苍拿著王賁让人送来的一道书信,以及口信朝著咸阳城外走去。
书信的意思很简单,代为主持他的十万石粮食。
始皇帝是要在夏收之后,就去封禪泰山,这个消息还只有少数人知道,如今距离夏收还有两月。
张苍就要先准备,他带著丞相府的官吏快步走在热闹的咸阳城中,一路走到城外,与守城的將士说明了来意,而后在这里等到了李由。
“李士尉,这里是十万石麦子。”
这些麦子原本是公子扶苏要还给丞相,丞相当然不缺这十万石,便让人將粮食先运送出去。
李由手中拿著竹简记录著,道:“另十万石在何处”
“李士尉,隨我来。”
张苍带著李由来到了咸阳城的北郊,这里是另外十万石麦子,这些麦子都是从陇西送来的。
等眾人忙於搬运粮食,张苍站到李由的身边,低声问道:“李士尉去看过陇西”
李由点头。
张苍道:“丞相希望公子扶苏能够成为少府令,王賁多半也是如此认为的。”
张苍是公子的老师,但终究是丞相李斯一系的人,凡事先做好公子的吩咐之后,会为丞相多考虑的一些。
现在与李由说这些,就是为了丞相多考虑。
张苍知道他们父子不和睦,李由甚至带著妻小搬出来单过,可父子毕竟是父子。
李由道:“公子要成少府令了”
闻言,张苍心中首先暗想李由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还是说这人很会装傻,嘆道:“先前以为丞相只是为了帮扶公子,但以公子在渭南的成果,若放在陇西,再加上河西走廊,丞相与公子所图的是整个陇西乃至整个河西走廊,那是百万亩田,数十万的人口的大功。”
李由听得挠了挠头。
张苍望著运粮的队伍,低声道:“总之,此事唯有王賁成为太尉,公子成为少府令才能拿下河西走廊。”
李由道:“如此说来,从公子派都水长禄前往陇西开始就要图谋河西走廊了”
张苍道:“倒也不是,应该是在很多年前,公子修建咸阳桥的那年,那年有一队从乌孙而来的商人,公子从他们的手中买来了蒜,从此公子就知道了那片河谷。”
李由颇为震惊,他道:“公子好深的盘算。”
张苍又道:“呵呵……也別以为公子只是为了得到那里,公子是为了对付匈奴人才会图谋河西走廊。”
拿权,爭权,做大利益,为了大计公子扶苏要推自家岳丈成为太尉……
这平静的秦廷之下,竟还藏著这等事。
李由只觉得张苍很厉害,公子也很厉害。
张苍拍了拍李由的肩头,吩咐道:“此次粮草运输事关重大,李士尉万不可出错。”
“张御史放心。”
“嗯,其余的粮草苍去想办法。”
张苍面带愁容地离开了。
每年粮食就快丰收的时候,扶苏都会离开咸阳出去看看各县的麦田如何,抬眼看向远处,广阔的关中平原上,隨风起伏的麦浪十分的美丽。
这种景色百看不厌。
驾著马车的田安道:“公子,今年商顏山还种了许多豆子。”
“对呀,叔孙通喜豆腐与豆,山上自然要种满豆子,才够他老人家吃的。”
“公子,是要去见叔孙通”
“不用了,往北方的旱塬去看看。”
公子的话语声从车驾內传来,田安让马匹走向北面。
北面的景色比较荒凉,出了咸阳城一路朝著龙首原而去。
咸阳城距离龙首原其实並不算近,不过从地理上来看,这里十分適合建设宫殿,从这里往西看去,能够见到拥抱渭河而建的咸阳城。
田安道:“传闻当年商君与孝公都想过,是否要將咸阳城建设在此地。”
扶苏頷首,这个方案肯定是被否了,因为现在的咸阳城就不在这里。
“当年,老秦人还要抵御义渠人,商君选了渭河的上游,在咸阳城的后方建设直道,以抵御义渠人,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义渠旧人多数都成了秦人,转眼间那是数百年前的事了。”
田安是一个见识很广的內侍。
同时,又因为他见识很广,也让人觉得这人很古老,说话间动不动就是上百年或几百年前的传闻。
而后,扶苏又拿出另外一卷竹简,对王賁道:“当初频阳公给的十万石粮草,现在也交还给少府令。”
王賁没有接过竹简,而是任由公子將竹简放在案上。
坐在另一侧的李斯也是如此,见到公子真还了粮食,让人有些为难。
嬴政还在吃著包子,没有理会眼前的王賁与李斯。
暴雨的雨势转眼间又已减弱,扶苏道:“儿臣去准备粮草了。”
嬴政頷首。
扶苏行礼便离开了章台宫大殿,而坐在殿內的王賁与李斯依旧是相顾无言。
尤其是王賁,本来这件事就是自家老爷子与李斯的约定。
李斯吃著包子,脸色凝重,一副不愿意面对的样子。
只有嬴政看著儿子离开大殿时的背影,这位始皇帝的眼中多了讚赏。
扶苏离开了章台宫,带著田安一路去了丞相府。
既然决定要去泰山封禪了,从咸阳前往泰山的一路上,需要先布置好粮草与居住的地方。
去年的年底到今年的年初,父皇离开咸阳进行了一场西巡,这场西巡进行了两月之久,巡视了西北的边防。
扶苏脚步匆匆地来到了丞相府,先是看了一眼在这里忙碌的眾人,与张苍说起了粮草运输与沿途的落脚地。
临近夜里,张苍与公子商定之后,他脚步匆匆地离开了丞相府。
秦廷的人都知道,李由与李斯……父子並不和睦,因此李由多数时候都是带著妻小住在咸阳城的另一处宅邸。
如今李由任职车骑士尉,还要称呼一声李士尉。
张苍將人叫了出来,又在咸阳城找了一家食肆用饭。
李由道:“今夜正巧不用当值,可以饮酒。”
张苍道:“公子有事吩咐你做。”
言罢,一卷书放在了面前,李由打开看著,蹙眉道:“由在西巡时便主持过,该不是什么难事。”
“公子想过此事交给谁较为合適,当初西巡时就是你在主持粮草运输,如今还需要仰仗李士尉。”
说著,张苍又要作揖行礼。
李由忙扶住对方作揖的手,回道:“张御史,不就是一些粮草的运输。”
张苍又是缓缓摇头。
注意到对方的神情,李由忽觉得不对,意识到张苍会如此郑重的原因。
他忙打开这卷竹简仔细地看著,通常可以通过运送粮草多少能断定离开关中的兵马有多少,当看到送去洛阳的粮草有十万石之后,李由脸色也变了。
光是粮草就有十万石,那么出行的兵马少说也有六七万,其中还不算战马的草料,也不知这是几天的口粮。
不过再细想一番,上一次始皇帝西巡也有这么大的规模。
能有如此规模出行……除了始皇帝,李由想不到別人了,也难怪张苍会如此郑重。
李由又將这卷竹简合拢,行礼道:“由定会安排妥当。”
张苍端著酒碗缓缓点头,饮下一口酒水。
以当年的交情来说,大家都可以说是最早跟隨公子的。
李由与公子的交情比张苍更久。
与张苍的交情並不深,最多也只能说是认识,还有各自都在或多或少的为公子做事。
就算是在小时候,李由只知道父亲身边有一个叫张苍的帮手,也没怎么接触过这个人。
李由夹起一片羊肉放入口中嚼著,这羊肉切成片与苦菜混在一起,撒了一些盐。
將羊肉片与苦菜拌在一起,放入口中咀嚼,而后再饮下一口烈酒,这味道当真是爽快。
张苍低声道:“此事不容有误,还望李士尉早作安排。”
李由嘆道:“上一次西巡用去了不少粮草,好在当初按照公子吩咐还留有富裕,但……”
言语说到了但,原本要起身离开的张苍只好定下心神再一次坐了下来。
李由道:“此番最好是在夏收之后调粮,就怕耽误时日。”
闻言,张苍无声地长出一口气,心说果然还是粮食不够的问题。
他站起身道:“其中二十万石,苍会安排妥当。”
若有二十万石粮草托底,李由心中就有了底气,他道:“明日就去安排。”
张苍作揖离开了。
李由拿起一块布將苦菜羊肉都倒入一块布中,包起来之后,又將碗中的酒水喝完,就回了家,酒钱与肉钱张苍都已付清了。
夜里,张苍回到了咸阳城的宅邸,宅邸不大倒是好住早晨廷议路也近。
但张苍刚走到家门口,就见到了等在家门口的丞相家僕。
“张御史。”
张苍只好转身,跟著这个家僕一路朝著丞相府邸而去。
吕不韦旧宅的对面,就是丞相的府邸,张苍跟著这位家僕走入家门。
一间书房內,李斯让人將热好的包子与饺子端给了张苍。
张苍看到眼前的吃食,道:“先前公子给苍吃过这些了。”
李斯端坐著,手中拿著一卷书,一手抚须,整个人侧向油灯,想借油灯的光將手中的书看得更清楚。
“你去见过李由了”
“入夜前,苍与李士尉共饮过。”
李斯沉声问道:“是公子让你去寻李由的”
“不是。”
面对丞相,张苍端坐,神色严肃,更不敢隨意去拿放在眼前正冒著热气的包子。
李斯低声道:“夏收之后就要前往泰山,此事多半还是公子主持,蒙老太尉已年迈,皇帝打算让老太尉退下去了,公子娶了王賁的女儿……”
言至此处,张苍接过话,压低声音道:“公子会帮助王賁成为下一个太尉,公子就能执掌少府。”
李斯道:“公子的才能如此了得,自然该在少府令的位置上。”
从渭南与咸阳桥,从潼关再到如今陇西,公子扶苏確有在土地治理上的才能,这些年让关中的粮食几度增產。
若公子任职少府令,將来就不只在关中施为,那或许可以让整个天下的粮食增產。
趁著蒙老太尉年迈,公子扶苏帮助他的岳丈登上太尉的位置,大秦最主要的力量便是耕战。
若王賁成了太尉,那么他就代始皇帝控制著天下兵马。
公子扶苏成了少府令,则可以控制天下的耕地。
如此,战在王賁,耕在公子。
一想到这两人一旦联手,国家大事恐会都落在公子之手,可再一想又不对,这秦廷不是这样的,这里还有御史大夫与丞相。
始皇帝是何等人物,岂会看不出公子扶苏的心思。
公子扶苏的是始皇帝最疼爱的孩子,这样的公子掌权自然是无可厚非,况且公子的確有能力。
再者说,张苍蹙眉思量著,他看到了油灯的灯光照在了丞相的脸上,难道说……丞相是在担忧他家的女儿没有嫁给公子扶苏
眼看公子扶苏一步步掌权就要位列九卿,要知道公子今年也才二十二岁呀。
丞相不必著急的。
李斯道:“你替老夫给蒙老太尉送一份礼。”
“苍,明日一早就去。”
最⊥新⊥小⊥说⊥在⊥⊥⊥首⊥发!
“你要多帮帮公子,咸阳城外的十万石麦子你拿去吧。”
丞相也是希望公子扶苏成为少府令的,因此丞相也希望蒙老太尉退下来的
张苍离开丞相府邸与一队巡夜的甲士相遇。
见到张苍从丞相府出来,这队巡夜的甲士自然不敢为难,见到张苍还拿出了御史的铜牌,这队甲士恭敬离开。
张苍走在安静的咸阳城大街上,心想著今晚丞相的这番话,细想之下似乎疏漏了什么,再一琢磨。
张苍的脚步忽然一停,他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陇西。
当初公子扶苏曾说过迁民实边之策,此策与丞相的迁民之策相仿,不过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因丞相迁民是在边关,而公子扶苏迁民是为了陇西。
陇西,陇西……都水长禄在陇西种出了冬麦,且公子扶苏图谋西戎人的河谷已很多年了。
公子说那里叫做河西走廊,张苍觉得对公子来说,那片河谷就像是一位美人,千方百计要图谋之。
翌日,张苍早早出了家门,原本这个时辰应该是去廷议的,只是他今天很忙,一出门就去了王賁府上。
在王賁府前等了半个时辰,就有人走出府邸,告知了张苍一些事,隨后张苍拿著王賁让人送来的一道书信,以及口信朝著咸阳城外走去。
书信的意思很简单,代为主持他的十万石粮食。
始皇帝是要在夏收之后,就去封禪泰山,这个消息还只有少数人知道,如今距离夏收还有两月。
张苍就要先准备,他带著丞相府的官吏快步走在热闹的咸阳城中,一路走到城外,与守城的將士说明了来意,而后在这里等到了李由。
“李士尉,这里是十万石麦子。”
这些麦子原本是公子扶苏要还给丞相,丞相当然不缺这十万石,便让人將粮食先运送出去。
李由手中拿著竹简记录著,道:“另十万石在何处”
“李士尉,隨我来。”
张苍带著李由来到了咸阳城的北郊,这里是另外十万石麦子,这些麦子都是从陇西送来的。
等眾人忙於搬运粮食,张苍站到李由的身边,低声问道:“李士尉去看过陇西”
李由点头。
张苍道:“丞相希望公子扶苏能够成为少府令,王賁多半也是如此认为的。”
张苍是公子的老师,但终究是丞相李斯一系的人,凡事先做好公子的吩咐之后,会为丞相多考虑的一些。
现在与李由说这些,就是为了丞相多考虑。
张苍知道他们父子不和睦,李由甚至带著妻小搬出来单过,可父子毕竟是父子。
李由道:“公子要成少府令了”
闻言,张苍心中首先暗想李由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还是说这人很会装傻,嘆道:“先前以为丞相只是为了帮扶公子,但以公子在渭南的成果,若放在陇西,再加上河西走廊,丞相与公子所图的是整个陇西乃至整个河西走廊,那是百万亩田,数十万的人口的大功。”
李由听得挠了挠头。
张苍望著运粮的队伍,低声道:“总之,此事唯有王賁成为太尉,公子成为少府令才能拿下河西走廊。”
李由道:“如此说来,从公子派都水长禄前往陇西开始就要图谋河西走廊了”
张苍道:“倒也不是,应该是在很多年前,公子修建咸阳桥的那年,那年有一队从乌孙而来的商人,公子从他们的手中买来了蒜,从此公子就知道了那片河谷。”
李由颇为震惊,他道:“公子好深的盘算。”
张苍又道:“呵呵……也別以为公子只是为了得到那里,公子是为了对付匈奴人才会图谋河西走廊。”
拿权,爭权,做大利益,为了大计公子扶苏要推自家岳丈成为太尉……
这平静的秦廷之下,竟还藏著这等事。
李由只觉得张苍很厉害,公子也很厉害。
张苍拍了拍李由的肩头,吩咐道:“此次粮草运输事关重大,李士尉万不可出错。”
“张御史放心。”
“嗯,其余的粮草苍去想办法。”
张苍面带愁容地离开了。
每年粮食就快丰收的时候,扶苏都会离开咸阳出去看看各县的麦田如何,抬眼看向远处,广阔的关中平原上,隨风起伏的麦浪十分的美丽。
这种景色百看不厌。
驾著马车的田安道:“公子,今年商顏山还种了许多豆子。”
“对呀,叔孙通喜豆腐与豆,山上自然要种满豆子,才够他老人家吃的。”
“公子,是要去见叔孙通”
“不用了,往北方的旱塬去看看。”
公子的话语声从车驾內传来,田安让马匹走向北面。
北面的景色比较荒凉,出了咸阳城一路朝著龙首原而去。
咸阳城距离龙首原其实並不算近,不过从地理上来看,这里十分適合建设宫殿,从这里往西看去,能够见到拥抱渭河而建的咸阳城。
田安道:“传闻当年商君与孝公都想过,是否要將咸阳城建设在此地。”
扶苏頷首,这个方案肯定是被否了,因为现在的咸阳城就不在这里。
“当年,老秦人还要抵御义渠人,商君选了渭河的上游,在咸阳城的后方建设直道,以抵御义渠人,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义渠旧人多数都成了秦人,转眼间那是数百年前的事了。”
田安是一个见识很广的內侍。
同时,又因为他见识很广,也让人觉得这人很古老,说话间动不动就是上百年或几百年前的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