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家中议事-《穿越之我成了古代极品老头》

  周安回到家中,院子里已经是一派热闹景象。

  周大牛正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小孙子在院里溜达,嘴里“哦哦”地哄着,媳妇李杏在一旁笑着瞅。

  二房的小子阿童追着一只芦花鸡满院子跑,咯咯的笑声脆生生响。

  于春丽边在灶房门口摘菜边笑骂:“小皮猴,仔细别摔着,铁根,快看着你儿子。”

  周来福和儿媳宁竹茹正合力从井里打水。

  周墨轩和裴逸安则在廊下整理从老家带来的大包小裹。周翠清脆的嗓音从厨房飘出来,像是在指挥谁烧火、谁切菜。

  洛晨和周原、周正也在一旁搭手说笑。

  “爹回来了!”眼尖的周铁根最先瞧见他,喊了一嗓子。

  这一声就像个信号,院子里霎时静了一下,随即所有人都惊喜地围了上来。

  “好,好,都到了就好。”周安笑着点头,挨个看过去,“路上都顺当吧?”

  “顺当顺当,”周大牛嗓门最亮,“多亏了洛晨兄弟路熟,帮了大忙,一点岔子没出。”

  洛晨笑着拱手:“周伯父,幸不辱命。”

  周安拍拍洛晨肩膀:“辛苦你了,晚上咱爷俩必须喝两口。”

  第二天正好是休沐日,不用上朝。

  一大早,周安就把周原和周正喊到院子里商量正事。

  周安神色严肃:“我虽然如今做了官,但官场上明枪暗箭从来不少,咱们自家人更要谨言慎行,严格管束,绝不能被人拿了错处、逮住把柄。”

  周原赶忙点头:“周安,你放心,哥心里透亮,咱老周家祖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庄户人,如今托你的福换了门庭,但根子不能忘,绝不会给你惹事添乱。”

  周正也一脸郑重:“小叔,我们都听您的。”

  见他们如此明白事理,周安心里踏实不少,便把自己的打算全都说了出来:

  “眼下咱们周家就我们三家,人虽然不多,但规矩得立起来,族谱、祠堂都要弄。族长……就让周正来当。”

  还没有逃荒以前,族长也是周正当着的,所以现在周原没有任何意见点头同意。

  周安接着道:“第二,周家村那边终究是个隐患,你们回去后,发现他们他们敢打着我的名号生事,你们直接去县衙找宁县令。”

  “第三,绝不能学那些横行乡里的恶霸做派,告诉家里小辈们,老老实实读书、种地都行。但谁要是敢仗着我的名头在外头欺男霸女、为非作歹,我头一个不答应。”

  周原和周正心中一紧,连忙郑重应下:“放心。”

  正事说完,气氛轻松了些。周安笑道:“你们难得来一趟,就在上京多住几天,好好逛逛。”

  周原却摆手笑道:“不了不了,这趟来,主要是家里突然换了门庭,心里头没着没落的,慌得很。见了你,定了神,就踏实了。过两天我们就回去。”

  周正也点头:“是啊小叔,京城虽好,不是咱久待的地方。看到您一切都好,我们得赶紧回去给家里报个平安。”

  周安知道他们惦记家里,不再强留:“也行。”

  早饭后,周原周正洛晨三人出去逛逛,周安就把儿子媳妇们都叫到跟前商量正事。

  “如今咱们一家总算在京城团聚了,是天大的喜事。但有些现实情况,也得跟大伙儿交个底。我那点俸禄,应付衙门里的人情往来都紧巴巴,更别说支撑这一大家子的开销了,你们有什么想法。”

  李杏第一个开口:“爹,要我说,咱家的老本行卤味不能丢。在福安县,咱就靠这个立的足,京城人多,五湖四海的口味都有,咱那秘方卤出来的味儿,肯定有市场。”

  周大牛立马接话:“对,咱们可以像刚在福安县那样,支个摊子,就凭咱的手艺,肯定好卖。”

  周安点点头:“这主意是不错,但咱们如今毕竟不同往日。我顶着个状元的名头,让家眷抛头露面、挑担子走街串巷,终归是不太体面。”

  周铁根接话道:“爹,要不这样?咱们就在家里头精心卤制,不出去摆摊。我可以去跟酒楼、茶肆的采买掌柜谈谈,或者找那些大车店、脚行兜售,咱们批量出货,价钱便宜点,走量。”

  “嗯,铁根这想法好,”周安投去赞许的目光,“这事就由铁根牵头,老大家的和老二家的,主要负责操持卤制。竹茹心思细,识字又会算,采买记账、核算成本的担子就交给你。”

  宁竹茹认真点头:“爹,您放心,我一定仔细做好。”

  周安又看向周来福、周墨轩和裴逸安:“你们三个,虽有秀才功名,但学问一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京城藏龙卧虎,好书院不少,万不可懈怠。这几日就去打听打听,看看哪家书院学风正、先生好,尽早入学读书。”

  三人齐声应道:“是,爹(伯父),我们明白。”

  小小的堂屋里,气氛一下子热络起来,每个人眼里都充满了对往后的盼头和干劲。

  “好,”周安一拍大腿,定了音,“那就这么定了,各司其职,咱们周家这盘棋,就算活起来了。”

  喜欢穿越之我成了古代极品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