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有个想法而已,你自己也想想看,提点意见上来。”
杨总工比较淡定的回答他道。
一听这话,罗先锋有些失望,他还以为要跟老师一起开足马力搞六代机了呢,谁知道只是个苗头而已。
不过,罗先锋很快就兴奋的回答道:“好的,老师。”
苗头也是好的,现在世界上的六代机除了鹰酱有一点苗头之外,其它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苗头。
哪怕是曾经的老大哥,这会也是想都不敢想。
现在的老大哥已经不是老大哥了,变老毛子了,能把当年老大哥的那点底子拿稳了,运转起来,就已经可以了。
要想搞六代机,继续往前推进
不用洗,可以直接睡!
其它除了脚盆鸡、约翰牛、高卢鸡等等国家,那都是冢中枯骨,都在混吃等死罢了。
罗先锋没有上帝视角,看不到未来的事情,但就他知道的、接触到的那些情况,他就已经看穿了这些国家的虚实。
没办法,谁让他老师是杨总工呢!
作为国家的天才级別大牛,杨总工可是领导了第五代战斗机的研製工作,而且即將成功,这就已经让国家成为了鹰酱、老毛子之外第三个拥有五代机的国家。
就在今年,老毛子的第五代战斗机的验证机已经成功起飞了,比我们早。
跟著这种牛人,他有底气在战术上藐视那些国家。
“对了,发动机那边怎么样了,能赶上我们的进度吗”
杨总工问起了第五代战机的情况。
整个团队,杨总工是负责统筹的,但他一个人不可能盯住所有的环节,所以是一支团队在盯著。
罗先锋就是负责盯发动机部分的,这是关键一环。
之所以不是最关键,是因为发动机只是一个部分而已。而且因为歷史的原因,国內飞机发动机一直以来都是短板。
缺芯少魂!
这是我们国家一直的痛,特別是进入网际网路时代以来。
芯,是晶片,包括手机、电脑、智能设备等等。
魂,就是发动机,包括汽车、轮船、飞机等等。
所以,第五代战机的发动机问题,国內发动机企业在加紧研发,国外发动机的採购也同步在进行,不可能让发动机束缚住五代机的研製。
如此一来,发动机就成为了关键一环,而不是最关键的一环,所以杨总工没有自己去盯,而是派了罗先锋去盯。
而且,罗先锋是自己的学生,能力也出眾,是他的一大臂助,去盯的话也是代表杨总工他去盯。
“那边传来了的消息是一切正常,可以如期试车。”
罗先锋笑著回答道。
杨总工想了想,隨后指示道:“不是我怀疑他们啊,发动机的困难要比我们想像中要难得多”
“你看鹰酱f-22的配套发动机f-119,立项是1982年立的,到1997年试飞,光是研製时间就耗费了15年的时间。”
“等到量產,已经是2005年的事情了。”
“我们的配套发动机立项比五代机的立项时间晚了9年,2006年才立的项。到现在,满打满算还不到五年,他们说试车成功,我看啊,升空飞行测试还得四五年才能搞的定。”
“所以,我想你去一趟长安那边,现场看看情况。”
听著老师的话,罗先锋也意识到这个艰难的情况。
的確,以鹰酱的技术,搞个五代机的配套发动机都搞了15年才试飞,我们虽然有后发优势,但也不能在五年时间就搞定吧
这里面,肯定有他们还没有发现的一系列问题。
“好的,老师!”
罗先锋立即答应道。
雷厉风行是干机械的理工男的风格,当天下午,他就办好了所有手续,搭乘飞机飞到了长安发动机公司。
也没休息,罗先锋直接杀到了研究室和车间,他要实地考察。
虽然是走马观的看,但罗先锋每一个细节都看得很仔细,不断的和长安发动机公司这边和他报告的信息一一核对。
“没什么问题啊。”
罗先锋很快就鬆了口气,但隨即又提了起来:“这样看的话很多问题被隱藏了,要试车后才能发现!”
这不得不令罗先锋更加的紧张。
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件工业產品,在试製阶段没有发现问题,要等到產品做出来之后再去发现,那就晚了。
只有在试製阶段就发现问题,就可以在產品做出来之前加以改善。
改的越多,不意味著產品设计越失败,而是意味著產品越完善起来。
问题要试车后暴露出来,这不就意味著在製作出来之前没有发现问题
一旦试车后再去改,那不仅仅是金钱耗费了,时间成本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一款战斗机发动机时间的拖延,这是会影响国运的!
大爭之世,伐交频频,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在热战爭难以在大国之间发动起来的今天,一款先进战斗机的出现,就是一次战役的胜利,甚至比得上一次战略的胜利!
不过,试车试车,也是发现问题的一个步骤,所以罗先锋也没有別的办法。
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经验,我们的发动机本来就一直是短板,眼前的这些困难和即將来到的困难,几乎是我们不得不去趟的雷。
明知道有雷,我们也得趟。
只有趟过去了,那些雷才会消失,我们才会得到经验,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前进。
“咦,陆教授,您怎么在这”
走进一个车间的时候,罗先锋看到了一个熟人,陆舟教授,机械加工领域的专家教授,看样子在指点工人如何加工一个零部件。
“哦,是小罗啊”
听到声音的陆舟回头一看,是罗先锋和公司的一些专家、高管过来了,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陆舟回答道:“过来看看这东西怎么加工。”
他伸手指了指一个边缘满是锯齿、中间空心的盘状结构件。
罗先锋看了一眼,知道是发动机的涡轮盘,不由得“哦”了一声,然后便道:“您忙,我们就不打扰您了,晚饭的时候我们再聊会。”
“好啊”
陆舟答应道。
忙碌中,时间很快过去了。
当陆舟从车间出来,去食堂吃饭的时候,罗先锋已经在那边吃饭吃到一半了,旁边还有一些人陪同,说说笑笑,时而凝重,时而开怀大笑,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话题。
等到打了饭菜走过去坐下,陆舟才听清他们的议论话题,是鹰酱的六代机。
“……鹰酱的f-119发动机已经量產好几年了,现在第六代机又来了,你说我们三十年內能追得上对方吗”
“应该可以吧。”
“不一定,鹰酱现在就开始了六代机的研製,我估计十年內应该有验证机升空试飞。”
……
杨总工比较淡定的回答他道。
一听这话,罗先锋有些失望,他还以为要跟老师一起开足马力搞六代机了呢,谁知道只是个苗头而已。
不过,罗先锋很快就兴奋的回答道:“好的,老师。”
苗头也是好的,现在世界上的六代机除了鹰酱有一点苗头之外,其它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苗头。
哪怕是曾经的老大哥,这会也是想都不敢想。
现在的老大哥已经不是老大哥了,变老毛子了,能把当年老大哥的那点底子拿稳了,运转起来,就已经可以了。
要想搞六代机,继续往前推进
不用洗,可以直接睡!
其它除了脚盆鸡、约翰牛、高卢鸡等等国家,那都是冢中枯骨,都在混吃等死罢了。
罗先锋没有上帝视角,看不到未来的事情,但就他知道的、接触到的那些情况,他就已经看穿了这些国家的虚实。
没办法,谁让他老师是杨总工呢!
作为国家的天才级別大牛,杨总工可是领导了第五代战斗机的研製工作,而且即將成功,这就已经让国家成为了鹰酱、老毛子之外第三个拥有五代机的国家。
就在今年,老毛子的第五代战斗机的验证机已经成功起飞了,比我们早。
跟著这种牛人,他有底气在战术上藐视那些国家。
“对了,发动机那边怎么样了,能赶上我们的进度吗”
杨总工问起了第五代战机的情况。
整个团队,杨总工是负责统筹的,但他一个人不可能盯住所有的环节,所以是一支团队在盯著。
罗先锋就是负责盯发动机部分的,这是关键一环。
之所以不是最关键,是因为发动机只是一个部分而已。而且因为歷史的原因,国內飞机发动机一直以来都是短板。
缺芯少魂!
这是我们国家一直的痛,特別是进入网际网路时代以来。
芯,是晶片,包括手机、电脑、智能设备等等。
魂,就是发动机,包括汽车、轮船、飞机等等。
所以,第五代战机的发动机问题,国內发动机企业在加紧研发,国外发动机的採购也同步在进行,不可能让发动机束缚住五代机的研製。
如此一来,发动机就成为了关键一环,而不是最关键的一环,所以杨总工没有自己去盯,而是派了罗先锋去盯。
而且,罗先锋是自己的学生,能力也出眾,是他的一大臂助,去盯的话也是代表杨总工他去盯。
“那边传来了的消息是一切正常,可以如期试车。”
罗先锋笑著回答道。
杨总工想了想,隨后指示道:“不是我怀疑他们啊,发动机的困难要比我们想像中要难得多”
“你看鹰酱f-22的配套发动机f-119,立项是1982年立的,到1997年试飞,光是研製时间就耗费了15年的时间。”
“等到量產,已经是2005年的事情了。”
“我们的配套发动机立项比五代机的立项时间晚了9年,2006年才立的项。到现在,满打满算还不到五年,他们说试车成功,我看啊,升空飞行测试还得四五年才能搞的定。”
“所以,我想你去一趟长安那边,现场看看情况。”
听著老师的话,罗先锋也意识到这个艰难的情况。
的確,以鹰酱的技术,搞个五代机的配套发动机都搞了15年才试飞,我们虽然有后发优势,但也不能在五年时间就搞定吧
这里面,肯定有他们还没有发现的一系列问题。
“好的,老师!”
罗先锋立即答应道。
雷厉风行是干机械的理工男的风格,当天下午,他就办好了所有手续,搭乘飞机飞到了长安发动机公司。
也没休息,罗先锋直接杀到了研究室和车间,他要实地考察。
虽然是走马观的看,但罗先锋每一个细节都看得很仔细,不断的和长安发动机公司这边和他报告的信息一一核对。
“没什么问题啊。”
罗先锋很快就鬆了口气,但隨即又提了起来:“这样看的话很多问题被隱藏了,要试车后才能发现!”
这不得不令罗先锋更加的紧张。
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件工业產品,在试製阶段没有发现问题,要等到產品做出来之后再去发现,那就晚了。
只有在试製阶段就发现问题,就可以在產品做出来之前加以改善。
改的越多,不意味著產品设计越失败,而是意味著產品越完善起来。
问题要试车后暴露出来,这不就意味著在製作出来之前没有发现问题
一旦试车后再去改,那不仅仅是金钱耗费了,时间成本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一款战斗机发动机时间的拖延,这是会影响国运的!
大爭之世,伐交频频,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在热战爭难以在大国之间发动起来的今天,一款先进战斗机的出现,就是一次战役的胜利,甚至比得上一次战略的胜利!
不过,试车试车,也是发现问题的一个步骤,所以罗先锋也没有別的办法。
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经验,我们的发动机本来就一直是短板,眼前的这些困难和即將来到的困难,几乎是我们不得不去趟的雷。
明知道有雷,我们也得趟。
只有趟过去了,那些雷才会消失,我们才会得到经验,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前进。
“咦,陆教授,您怎么在这”
走进一个车间的时候,罗先锋看到了一个熟人,陆舟教授,机械加工领域的专家教授,看样子在指点工人如何加工一个零部件。
“哦,是小罗啊”
听到声音的陆舟回头一看,是罗先锋和公司的一些专家、高管过来了,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陆舟回答道:“过来看看这东西怎么加工。”
他伸手指了指一个边缘满是锯齿、中间空心的盘状结构件。
罗先锋看了一眼,知道是发动机的涡轮盘,不由得“哦”了一声,然后便道:“您忙,我们就不打扰您了,晚饭的时候我们再聊会。”
“好啊”
陆舟答应道。
忙碌中,时间很快过去了。
当陆舟从车间出来,去食堂吃饭的时候,罗先锋已经在那边吃饭吃到一半了,旁边还有一些人陪同,说说笑笑,时而凝重,时而开怀大笑,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话题。
等到打了饭菜走过去坐下,陆舟才听清他们的议论话题,是鹰酱的六代机。
“……鹰酱的f-119发动机已经量產好几年了,现在第六代机又来了,你说我们三十年內能追得上对方吗”
“应该可以吧。”
“不一定,鹰酱现在就开始了六代机的研製,我估计十年內应该有验证机升空试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