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乌托邦-《拟阵:庚甲之战》

  第114章 乌托邦

  “亚当先生,欢迎您乘坐,圣地亚戈城际特快,您的坐席是商务座,请隨我来。”

  人形机仆电子眼蓝光闪烁,扫过来客的面部数据和车票,露出甜甜的微笑,

  鞠躬行礼。

  林海也正正西装,扶扶染色眼镜,也摆出一副人模狗样的公司狗派头,跟著机仆入座。

  嗯,没穿上囚服就是赌贏了。

  这是东海『始皇帝』提供的偽装,字面意义上东海骇客通过后台盗取的偽装身份,能一路通过联邦安全审查,顺利登上城际磁悬浮而没有被逮捕入狱,至少说明这次的行动『后厨”那边没有上报给局里,那接下来只要按照计划行事就行了。

  说起来,来联邦这么多年了,这还真是林海第一次进城呢。说来惭愧,这次咬牙接下这个任务,或多或少也有一点,是因为他真的想进城看看。

  每天只能在鸽子笼里眺望山巔,如今终於有机会踏足,怎么捨得错过呢。

  难得的机会,林海也不抠门节省了,直接付费购买了车上的导游节目,在智能语音的介绍下开启方舟都市的旅游观光。

  这方舟城际磁悬浮轨道,说起来也是上百年前大灾难时代的技术,最初是建城的时候,把圆筒太空站里的货运轨道,以及古代太空港的加速轨道拆下来改造而成,用类似磁轨炮的原理,將山下的各种资源快速转移到山顶,以便在山顶建造方舟,延续人类文明。

  后来方舟都市建造完成,轨道也被大部拆除改造,除了一部分用来直接从港区货运,还有现在这条环城线路,因为沿途能经过圣地亚戈的风景保护区和各种名景点,也成了世界各地的旅客,参观方舟都市的一条经典观光线路了。

  而隨著磁悬浮启程,商务舱的公司狗们开始云端会议,在线加班,林海就混在人群里看赏风景看电影,还有乘务送的可乐喝,一时好不愜意。

  “现在诸位可以看到,左手边的方舟外环城墙,就是最初的50防潮坝,也是三女神系统的技术雏形。一旦50坝体也被海啸淹没,就会启动方舟入水程序,將完成的方舟沿看现今港区运输轨道,重力式下水。

  但方幸的是,迄今为止最坏的情况都没有发生,“那伽的冰鳞”已趋被重力束缚,轨道趋於稳定,逐渐成为地球的星环,近五十年没有巨型碎片坠落了.....”

  嗯,方舟最初设计就是船,而且不是一艘船,山巔的整个方舟都市其实最初就是船坞,是一整套规模化造船厂生產线。

  方舟计划的理念,就是基於核动力潜航航母模块,加工装配成民用方舟,以应对末世洪水大灾难,延续人类文明。而最终每一艘方舟,又可以形成一个区块,拼装成巨大的海洋都市,最终实现人类文明的復兴。

  技术上来说確实也不难实现,毕竟航母也好,圆桶太空舱也罢,都是公元纪年的人类已经掌握的技术了。而当时人类甚至已经在考虑太空殖民了,当然没理由涨个潮,发个水就活不下去了。

  不过也很可惜,那伽投下的陨石雨摧毁了人类在地球近地轨道建造的太空设施,而海面的上涨,快速淹没了低海拔地带,將聚集人类科学技术经济文明的核心区域,彻底化为汪洋。

  因此大部分工业科研都必须紧急往高地內陆迁移,人类的太空开发进程也被迫中止,整个大灾难期间科技发展都处於停滯状態。而当初那些原本为了军事目的和宇宙开发设计的技术,最后就被旧联邦集结到一起,整合成了方舟庇护所。

  所以本质上来说,方舟和帝弓海民的船团是一个意思,是为了避免地表被彻底淹没,人类只能在海上生存,所做的最后保险手段。

  当然方舟的技术可比帝弓的民船厉害多了,每一艘方舟都是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高度超过60米,大约二十层楼的巨航,相当於把四艘超大型深潜核动力航母拼在一起,不止装满了一代rtg核熔炉,还有各种风力光电发电厂,船体可以硬抗17级以上超强颱风,4级以上超级海啸,甚至还能应急深潜到三百米的海底,规避更大的灾难。

  而考虑人类从此丧失陆地,只能永久飘荡在海上的极端情况,每一艘方舟还格外注重宜居性和环保,採用零碳、零废物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城市规划整齐划一高效能。所有的建筑都限高5层,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消耗,为了让乘客住陷入抑鬱,每个方舟居民私人船舱包间不低於两百平方米。

  而居住区內部除了由无人驾驶磁悬浮交通系统,个人居所通往交通点和便利设施距离也不超过两百米,城中还有政府办公部门、科学博物馆,教育娱乐设施,公园,购物中心,医院,学校,博物馆etc。城內还有运河环绕,林荫步道交错,宗流水为居民带来清凉感觉。

  整个居住区外又用20米高的合金结构框架进一步保护起来,框架经过强化设计处於动態平衡,以抵消风浪风暴造成的顛簸,城区上空用特殊高分子材料製成的滤网空气过滤,专门配合“风塔”系统,利用风能、空气流动和水循环形成一个常年恆温的天然空调。

  核心居住区外自然还有其他各种辅助区划设施,各种工业技术模块以延续人类文明,还有最先端的生物燃料加工中心,污水循环再利用系统,海水脱盐淡化工厂,中水灌溉园、农场,城市垃圾回收、重复使用或用作肥料。

  如此即使失去了陆地补给,每一个方舟模块,也依然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社区,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维持下去。

  当然,也有鑑於这种延续文明的超高要求,每一艘方舟上的標配乘客舱位只有区区一万个,而居民区虽然相对简单,但考虑到船体强度,哪怕这么多年方舟造船厂昼夜不停,开足马力生產,產能和船位依然有限。

  什么那墙外的其他人怎么办那有什么怎么办的,谁让你没钱买票上船的,一亿刀很贵吗是不是该反思一下不能登船,是不是自己还不够努力呢

  咳咳,总之,万幸海面並没有继续上涨,淹了两百米的地也就停了,虽然由於轨道上依然有大量陨石碎片存在影响了潮汐,时不时会有百米巨浪起落,但落基山脉海拔四千米呢,猴年马月才能被淹没。

  而方舟都市这种只认钱的地方,只要你能付清了船票,哪怕你的方舟舱位生產周期得排在一百年后,也可以成为方舟居民,在山巔都市居住。

  於是环绕山巔,绵延山脊的方舟都市也开始拔地而起了,这是一圈如银色的长蛇般,环绕山脊,周长绵延上百公里,高两百米,宽两百米,双层超镜面的高墙都市。

  是的,即是都市,也是高墙,同时也是方舟船厂。

  最外层的镜面层是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系统,內层依然有重力式防潮坝,双层坝体中间的夹层,是垂直城市功能区,工业区,公司区,科研区,居住区,公园绿地,交通线垂直分布,可通过磁悬浮电梯在各个区划间快速往来。

  製作好的方舟居住区模块,会直接作为居住区,安置在內环城墙里,其他的工业区科研区也是类似的,一个个像垒积木一样插在坝体之间。等方舟的最外层船壳完成建造,就可以直接组装到船舱里完成入水准备。

  如此一来,即使是百年前建造的舱体,也可以时时保持软体硬体的更新,而同时这內墙都市,也就成了狭义上的方舟都市,绝大多数公司职员都在这里上班,每天都从墙外的平民居区,搭乘城际轨道往来通勤。

  『本次列车已抵达,终点站,方舟都市外环枢纽站,请下车的乘客注意您的行李——”

  嗯,这里依然还不能算市中心,再高再大再雄伟,內墙也依然只是『墙』”,

  只是都市的外环罢了。

  林海跟著人流下了列车,看看东海那边提供的方舟访问卡倒计时。

  亚当”的访问时间至少还有四个小时,他本人自然是被东海特工绑走了,

  大概在什么箱子里做梦呢,不过鑑於临时签证每过八个小时会和云端伺服器自主更新一次,东海也不会冒著被联邦发现的风险强行闯关,所以给体验卡续费的时间有限,在更新前电子认证就会自主作废了。

  如此一旦访问权限超时失效,方舟物业管理局就会开始扣税了,恩,大概是各种智能服务税,云端电信税,空气清新税,恆温空调税,气压控制税,城市建设税,环境保护税之类的,没公司社保抵扣的话,大概一小时能扣你个四五万吧—.

  嗯,因为林海又不是正经联邦公民,也没有一个公司给他作担保交社保,换言之他没有为北大西洋联邦的建设添砖加瓦,自然也没有资格享受方舟都市的公民福利。因此要扣税要罚金,总之帐户扣光破產了,自然有防爆无人机逮捕来端下山....

  所以林海不急於一时,太早回去不是亏了么,於是搭乘电梯,一路升墙顶的景观公园关光。

  站在观景台向西眺望,西边就是太平洋,今天天气还不错,没什么云,可以看到远处若隱若现的圆筒太空舱残骸,看到三女神防潮坝,看到沿看海岸线铺成开来,犹如数以方计的鸽子笼一般堆在山麓上的无比拥挤的都市。

  但那里是『郊区』。

  然后他转过头,望向身后的山峰。

  那里才是真正的『市中心”。

  怎么形容呢,雪域群峰之间,是一片苍翠碧绿的森林。那里是圣地亚戈的富人聚居区,以及环球集团等各大公司財阀总部所在地。

  圣地亚哥方舟毕竟是经济能源的中心么,作为环球核能的总部,一贯標榜清洁能源,主张的风格,自然是人与自然,科技与环保,和谐共生的社会。

  因此为了在方舟都市也反应出这一点特徵,整个城区都被笼罩在纳米级分子筛中,通过高端的气温控制和环境改造,这里不仅有白雪,巍巍群峰,还有高山深湖,绿水青山,田竹林。

  隱隱约约可以看出,一个个半透明的椭圆型气罩,好似景观球一样聚集在山巔,就宛如一大堆五彩繽纷的玻璃珠。

  是的,那里才是真正的方舟,都是属於公司,属於董事的私有財產,每一个企业园区,都有独立控制的温度系统,都有自己的公司主题,每一家財阀的私人庄园,都有独特的园景观。

  而且绝对不是什么廉价的全息ar投影,是完完全全通过科技实现的环境改造技术。一线之隔,就能看到天南地北,海角天涯,开落。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每天置身於钢铁丛林的人,大概永远也无法想像这样的绝景,但人家是真的,像家里开关空调一样,隨手可以实现四季的变幻。

  不过还好,林海的任务目的地並不是在內城区,毕竟圣地亚戈这种地方,市中心的地皮很贵的!联邦政府也买不起好吗!

  而且林海又不是傻子,还没疯到以为凭自己这么点垃圾植入体,能到人家公司总部冲脸的地步,他已经研究过了。

  那fstc联邦科学技术中心,听起来名头是很大,又是联邦主导又是合作研发又是科技园区什么的,其实不过就是方舟外环都市区里一个科研模块,算是技术设备比较新罢了。

  因此这个技术区里,也就集成了alcedo在內,几家前沿npu晶片开发公司的研究所,除了那枚特殊架构的npu,本身没有那么多很先端的技术成就。

  这种隨便能联网进来参观的地方,大概都不知道被塞到哪个特角旮了,离人家的总部远的很呢,也就是些社畜会过来上班吧“轰!”

  走神之间,忽然,一道明亮的等离子火光,在林海的视界中绽放开来,一时打得他一对合金电子眼双目致盲,满屏报错。

  好吧,不是核爆,是正巧附近一家企业园区,或者私人宅基地里,有一艘轨道穿梭机升空了。

  嗯,现在已经犯不著用太空电梯加速轨道之类的玩意助力,发射运载火箭了,解锁了冷聚变反应堆,你要多大推力可以做多大推力。

  只要付得起钱,刷的起卡,环球核能就给你定製生產,一声令下,全自动驾驶系统就给你突破个第二宇宙速度,一路飞到太空站去吃早茶嗯,为了保护居住在山巔的这些人,了三百年规划设计建造的方舟都市,

  这一层又一层,一圈又一圈的城墙大坝,现在其实已经失去意义了。

  毕竟隨著冷聚变的大门开启,波涛风浪逐渐平息,失落的科技再次復甦,人类,或者至少北联的精英,正以这穿梭机一样的速度完成文明的飞升。

  毫釐之末,眨眼之间,就突破云层,飞入星轨,化作天穹中一颗颗的明星。

  而留在地面上的林海,只能仰头无声看著,在心中默默猜测,他们到底会飞去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