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贸易-《万历革新》

  第95章 贸易

  金矿的事情瞒不住人。

  因此老头做了两手准备,他打算先在这里待一段时间,然后再联繫官府。

  他们这些淘金者虽然是为了金矿而来的的亡命徒,但是他们可不是什么亡命徒,人为財死鸟为食亡的事情他们可不干。

  先捞第一笔,然后再上报官府,这是他们的想法。

  不过想法很美好,短短三天之后,他们就遇到了新的淘金队伍,老头和眾人商量了一番之后,决定去官府上报自己的发现。

  於是辽东巡抚收到了消息,立刻上报京师。

  当然,在这之前,整个辽东地区都开始沸腾了。

  不止是各地的淘金者,就连辽东本地人都顺著这股舆论风气开始去深山老林里面找金子。

  那可是金子。

  找到金子的消息对於刺激性最大的群体就是淘金者了。

  这直接导致大量的淘金者打算拼一拼,搏一搏,朝著建州乃至更远的地方探索。

  他们非常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现在去,是机会最好的时候。

  至少现在战爭还没有结束,各地都有官军出没。

  这个时候行动反而安全。

  战爭不是那么容易结束的,主力会战的失败不代表女真就彻底完全了。

  这是两码事。

  如松锦大战,满清虽然打败明军,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面,满清派出所有军队疯狂追杀明军的残兵败將。

  无数的明军被包围在各种山脉以及河边,然后被一一歼灭。

  追击战比会战还要重要的多。

  如土木堡,英宗最大的贡献就是被俘虏,这直接导致了瓦刺放弃追杀明军。

  甚至为了保证明军不抢走皇帝,瓦刺甚至去了塞外。

  这直接导致大量的明军存活,真正战死的明军不到五分之一。

  这也是北京保卫战大明能够有如此多兵力的重要原因。

  又如拿破崙第一次战败下台就是因为在之前的一次的战爭中虽然战胜反法联军,但是却没有进行追杀,让反法联军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比较戏謔的是,在这场战爭胜利的时候拿破崙是打算下令追击的,但是一枚炮弹落入他的身边,直接打死了他的一位將军,这让拿破崙神情恍,没有下令。

  间接的导致了拿破崙后来的失败。

  因此这段时间的辽东,虽然建州女真正在疯狂的逃跑,但是辽东的明军也在疯狂的追杀。

  后世有一个说法,说什么明军没办法打大规模的战爭。

  这话对也不对。

  不打大规模战爭不是什么明军失去了大兵团作战的能力,而是明军就没有大规模战爭的机会。

  事实上,大明大规模战爭的次数並不少。

  打西南,隨便一次远征就是大兵团作战。

  甚至东南沿海的倭寇,面对几万人入侵的时候,也算是大规模作战。

  嘉靖年间后期的时候,南方个別穷山恶水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数千、乃至数方规模的流寇,这些都算是大规模作战。

  至於北方,明军就没有机会去进行所谓的大兵团作战。

  谁和你集结兵力打

  凭什么和你打

  对於蒙古人和女真人而言,他们有著明军无法比擬的机动性优势,疯了才会主动和明军硬碰硬。

  他们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那就是疯狂的进攻。

  找大明的长城防线的薄弱处,疯狂进攻,然后烧杀抢掠,根本不需要什么大规模会战就可以有无数的战利品。

  毕竟真要消耗起来,整个蒙古草原才多少人

  有一千万吗

  大明呢

  人口早都上亿人口了。

  大明的营兵之所以出现就是为了机动性,只有职业的军队才能应付蒙古人的来去袭扰的战术,因为只有训练有素的营兵才能千里驰援。

  要知道,这种支援是需要快的,而且还能立刻作战,这对於土兵的体力要求非常高。

  在漫长的拉锯防御战中,大明的军队为此摸索了一套方案。

  这套方案就是化整为零,蒙古人既然是小规模部队袭扰,那么明军也分为小规模部队。

  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大明的基层军官的指挥权是相当大的。

  大明军官只是政治地位低,但是指挥的权力其实並不小。

  对於游击之类的军官而言,他们已经有能力可以独立领兵作战,甚至可以自已决策,到了明末甚至敢不听从总兵的號令。

  换而言之,大明到了后期不能打大规模战爭的原因对也不对。

  不是因为什么经验问题。

  而是从制度上就不適合打总体战。

  军队赋予基层的自主决策权太大,因此明末每次会战的时候总有人擅作主张,要么做出错误的决策,要么就是临阵逃跑,连累所有人都死。

  不过对於目前的大明帝国而言,这种制度还是够用了。

  开玩笑,嫌弃这种制度的前提是你真有实力和大明硬碰硬。

  现在还没有出现这种非常离谱的势力。

  至少现在的女真不配,现在的建州女真更不配。

  在主力丧尽的情况下,大明这套制度追杀起来那是真的有效率。

  建州女真的村落、小镇、山寨,都有大明的各级军官去负责。

  当然,大明毕竟不是满清,对於顽固抵抗的人自然是杀无赦,但是对於普通人,朱翊钧还是心善的。

  只是强行迁移。

  除此之外就是抓捕一些刺头去辽东挖矿。

  这个年头大明是真的缺少矿工。

  这年头矿工赚的是玩命的钱。

  矿工比后世的血汗工厂还要离谱。

  这是真的拿命燃烧。

  京师,

  紫禁城,乾清宫朱翊钧接到了辽东发现金子的消息。

  “天佑我大明啊。”

  朱翊钧欣喜,这可是大好事。

  因为发现金子的人发现的可不是什么金矿,而是金沙。

  这代表那一条河流都可能有金子。

  天知道这会吸引多少人。

  “让辽东巡抚好生处置这件事情。”

  朱翊钧对著孙德秀嘱咐。

  “要认真处理,效仿千金买马骨,树立一个典型,让所有人都看到。”

  朱翊钧再次叮嘱。

  孙德秀连连点头。

  “臣一定仔细吩咐,让辽东当地保护好他们,切莫让歹人害了性命,也不要让当地官员敲诈他们。”

  “很好。”

  朱翊钧頜首,他心里面的想法更多,铅字、铜字都在製造,他打算发报登记这件事情,这可是好素材。

  这年头辽东的人是真的少。

  別看现在的辽东有二百万人出头的样子,但是大家都想著润出去。

  朱翊钧前些日子操心海禁的事情,辽东地区也上奏想要开海,认为这样可以刺激经济发展,可以让辽东多出很多的粮食。

  朱翊钧看了之后还挺意动的,就交给內阁研究。

  谁知道一天没到,內阁就给拒绝了。

  內阁可不是敷衍的拒绝,而是有理有据的拒绝。

  內阁列举出这些年辽东的逃亡人口,以及辽东充军逃亡人口情况,还有辽东发配流放的人逃亡情况。

  最终对朱翊钧认真解释了一下,辽东之所以不能开海,是因为人口流失太严重。

  如果不开海,那么最起码还有辽东走廊在,那么狭窄,路途难走,而且还不安全。

  这就保证了辽东地区的人口不会大规模的流失。

  但是一旦开海,那么性质就变了。

  不仅是老百姓想著润,土兵也会想著润。

  到时候不仅是辽东人口变少,甚至辽东军队也会变少。

  於是朱翊钧这个穿越者难得被说服了,认同了內阁的看法,同意这种开倒车的行为。

  对此朱翊钧也只能感慨,所谓政策,只能顺应时代。

  而不能搞什么架空。

  蒙古俺答汗回归巢穴。

  这位蒙古大汗,草原的雄主,被草原很多的首领、牧民敬仰。

  因为这位蒙古大汗是一位难得的神君,他的脑子里面有的不仅是打打杀杀,

  还要会关心部族的生活,关心牧民的生活。

  知道给自己的属下找出路,想办法找粮食。

  他自己或许没有什么好主意,但是也知道礼贤下土,知道安排专业的人帮自己干这样的事情。

  因此,他甚至找来汉人试图在蒙古推行耕地的办法。

  虽然很多的政策尝试失败,但是总的来讲,蒙古人的生活的確有在变好,这给他带来的巨大的威望。

  尤其是和大明长期稳定的贸易,这个非常的关键。

  不管是蒙古贵族还是蒙古的底层牧民,对此都非常的看重。

  当然,对於底层牧民而言,他们能在边境贸易种获得好处,还得感谢大明。

  因为以往的贸易是没有这些底层牧民的份的,甚至势力小的牧民部落也没有份。

  因此大明在嘉靖年间一度被迫贸易,但是发现边境还是屡次被蒙古人入侵劫掠,虽然规模不见得很大,带领的人也不是俺答汗。

  但是老道长可不管这事情,他只认俺答汗,是俺答汗和自己承诺的。

  这下轮到俺答汗无语了。

  別看俺答汗是蒙古蛮子,老道长是华夏君主。

  但是面对嘉靖的质问,俺答汗还真的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俺答汗一再强调自己管不住没这个能力。

  但是老道长不管,他只要结果,强令俺答汗去办,不然就別想著贸易,但是俺答汗真的做不到。

  於是贸易被取消。

  大明和蒙古的衝突再次激烈起来。

  很多人以为是老道长討厌蒙古人,皇明成分有点高才导致大明和蒙古的关係恶化,但是其实不是。

  对於老道长而言,和蒙古人的贸易本身就是亏的。

  能赚钱又能如何

  能得到了一些便宜的马匹又能如何

  蒙古人因此有多少人避免饿死

  蒙古人因此能得到多少铁器

  蒙古人的实力正在增长,但是大明只是得到了一些少许的好处,假如蒙古人的实力增长是百分之10,那么大明就是百分之1。

  这根本不能比。

  大明的体量太大了。

  但是对於蒙古人而言又是另一种算法,这些实力增长可以让蒙古人多养数万的兵马。

  可对於大明而言,这点钱財那里够什么数方兵马。

  这么一来一去,大明亏爆了。

  因此对於老道长而言,或者说对於中原王朝的歷代君主而言,贸易一定是要与和平掛鉤。

  没有和平的贸易是没有意义的。

  对於老道长而言,没有边境衝突,他才能同意贸易,这是底线。

  哪怕之前俺答汗是带领十万兵马入寇,边境贸易之后,入寇大明的军队数量变成了一两万,那么对於老道长而言也是不可接受的。

  因为没有意义。

  只要蒙古人还在高频率的入侵,哪怕数量减少,对於大明而言是没有任何区別的。

  这代表著大明的边境还是得严防死守,大明不能裁军。

  大明必须保持大规模的军队,这么一来,俺答汗领不领十万大军入侵,大明还是要养那么多的军队。

  因此这样的贸易就是在资敌。

  也难怪当初老道长如此破防。

  俺答汗的行为在老道长看来几乎可以说是把他当小孩子糊弄著玩,虽然这並不是俺答汗的本意。

  之后的俺答汗试图用武力手段打开大明的禁闭的大门,但是大明不是清末的满清。

  大明反而抓紧完善九边长城体系,俺答汗只好开始使用外交手段,甚至自己开动脑筋,对內战爭,收服部族,加强集权。

  自己拿贸易的好处给

  因此,俺答封贡才延续至今。

  这也让俺答汗颇为得意,因为和明廷关係好,他甚至可以借道甘肃去青海。

  俺答汗这几年过得非常滋润,自从放弃爭霸、放弃入侵大明之后,他发现当大汗的日子可以如此的美好。

  自己可以追求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比如宗教信仰什么的,也可以品茶。

  他还可以和自己的子孙互动,培养感情,他发现自己早些年把太多精力用在军事上了。

  如今,退一步,可谓海阔天空。

  大明对他也是多加拉拢,各种送礼物,奖赏他。

  这待遇,他以前哪怕打到了京师,也没有被大明朝廷如此对待过。

  如今天使又来送礼物了,俺答汗让人隆重迎接,但是他还是没想到这一次的礼物居然如此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