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好奇的传教士
罗明坚一行人在京师內如同好奇宝宝一般问东问西。
即使他们的口音非常的重,即使翻译也是个半吊子,但是他们还是乐此不疲。
丝毫不管仪真的无奈。
“这里已经是居住区,为何还有一座城墙”
“什么这以前的”
“那边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人”
“你们城市难道不划分居住区和商业区吗”
“这些人好奇怪,什么他们是盲人吗这里还有残疾人他们在干什么工作”
“你说什么你意思的是在你们的城市內,这些盲人、残疾人的工作是由一个叫做养济院的地方分配的这怎么可能这些商人为什么会答应”
“哦你是说,只要在城市经营需要许可这些商人为了得到官府的许可,於是承诺这些人的工作真是很棒的主意。”
“你们大明人真的很爱喝酒啊,吃饭几乎不离开酒,但是你们的酒不怎么醉人,也许喝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你们国家才有如此之多的老人。”
传教士罗明坚的话实在是太多了,让仪真厌烦不已,但是他也没办法对罗明坚怎么样。
这段时间宫里面的老祖宗一直催促著他,给他写了不少信件。
里面提到了皇帝对这些传教士的態度,
因此仪真虽然对於这些土包子看不上,但是也不好怠慢。
谁知道皇帝见了这些土包子会怎么用他们。
毕竟当初武宗皇帝后来就喜欢带著一些欧罗巴的西夷在身边,甚至还和这些蛮夷学他们的语言。
颇为宠信。
而此次皇帝召见这些传教士明显是有事情要他们做的,因此仪真还真不敢甩脸色,把关係闹得太僵硬。
不然到时候,这些传教士不答应皇帝的要求,或许到时候倒霉的反而是自己了。
但话又说回来,这些蛮夷得多可怜啊。
见到老人多都要惊奇,见到盲人在街边推磨坊都要惊嘆。
仪真实在不理解这些在想什么。
照顾这些弱势群体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
这政策自太祖时期就有了。
居然还有蛮夷不知道吗
“这些人的国家是多么的水深火热啊,难怪他们要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大明。”
仪真想到这里,颇为同情的看了一眼罗明坚。
但是罗明坚丝毫没有注意到。
他可没有问什么养济院之类的问题,他也算是有点见识的人。
至少在几年前已经去过大明的浙江地区了。
在江南,有些地方的百姓甚至比京师这里的百姓还要奢华。
至於这些福利措施,江南地区更多一些,不仅要给残疾人的福利岗位。
还有给穷人的施粥、发放义粮等措施,这些罗明坚都见到过。
据他所知,大明的福利措施非常的全面,但是却也非常依赖地方財政。
因为这些福利制度的背后需要当地的粮仓的支撑。
这些粮仓都是专款专用,一旦用完,那么福利也就没了。
因此这些措施大多都在江南地区,北方执行就相对不是很到位。
当然,京师毕竟是大明的国都,自然也可以像江南地区一样。
“他们是什么人”
有人好奇的指向一些穿著打扮明显和大明人与眾不同的人问道。
若换做其他的人还不一定立刻解答,但是仪真是司礼监出身的,还是有点见识的。
只是稍微观察了一下对方的穿著就立刻给出了答案。
“看该是西南来的,估计来朝贡的土司什么的吧。”
“哦!朝贡。”
罗明坚恍然,之后他又看到了一些自己眼熟的韃打扮的人,同时也看到了一旁的大明官员。
心知这些韃人可能也是朝贡大明的。
不由为大明的强大感慨。
虽然这个时候西方的游牧民族已经渐渐退出了歷史的舞台,但是这並不不意味著韃人就弱。
至少罗明坚知道,中亚地区的西瓦等汗国依旧肆无忌惮,时不时的穿越草原,对著俄罗斯的国土烧杀抢掠。
甚至其中有好几次抢到了莫斯科的郊区。
韃靶人是一群非常贪婪、疯狂的人。
这是罗明坚对韃人的印象。
同时,罗明坚印象更为深刻的就是大明的富足。
这个时代可不看什么贫困率、中產、无產什么的。
罗明坚作为一个义大利地区的长大的人,对经济有著更加深刻的认知。
虽然义大利地区手工业极其发达,让德意志各邦国的人都爭相来义大利地区打工,乃至当僱佣军卖命。
但是义大利地区的城邦也没有大明这么夸张。
这一路上,他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城市,见过了多少的城市市民。
越看越心惊。
这可都是城市啊。
不是什么国家都有城市的。
哪怕是皇帝的奥地利,义大利地区的各邦国的城市,国內的城市也是有数的。
那像大明这样,几乎无穷无尽。
太多了,一路上他们坐船快的话,能一天遇到好几个城市。
罗明坚的想法仪真自然是不知道,不然肯定骂罗明坚的脑子有问题。
这一路上的城市自然多,因为他们行径的路线是沿著大运河走的。
漕运繁荣了沿著河流的城市不知道多少,城市能不多吗
走到招待外宾的衙门一—鸿臚寺。
“终於结束了,杂家都快成这帮蛮夷的导游了。”
仪真只觉得谢天谢地,终於可以把这帮烦人的傢伙丟给这些该死文官处理了。
却不想,刚走进衙门,里面就有身穿红衣赐服宦官焦急等著他。
见到他带著传教士等人来,宦官连忙道:“仪公公,皇上有詔,宣传教士罗明坚入宫勤见。”
“什么”
仪真大惊,何其快也
外邦蛮夷可不是只要入京师就能见到皇帝的,有这种想法,那是做梦。
更多的蛮夷只是象徵性等到大明朝会的时候,一群使团象徵性的参见一下皇帝。
皇帝呢,也象徵性的和几个人说说话,而几个使节也必然是一些强藩,或者忠心的藩国。
这才能和皇帝说几句。
更多的蛮夷使节其实见的最多都是礼部,鸿臚寺等部门的官员。
毕竟大明太强大了。
值得大明重视的国家真没几个。
也就蒙古值得重视,朝鲜也有点实力,但是朝鲜是大明的狗。
西南地区的强国总是曇一现,等值得被大明重视的时候也该尝一尝明爹的皇恩地碎拳了。
因此居然没有国家值得大明上心討好,大明也就不存在什么盟友。
外交上只有舔狗和敌人。
这种外交生態对於罗明坚这样的欧洲人而言,是闻所未闻的。
哪怕是让欧陆心惊胆战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他们也需要一个瀆圣同盟,需要和法国人结盟。
像大明这种的,貌似只有蒙古帝国。
哪怕是蒙古帝国分裂之后的几个汗国,那也是需要盟友的。
因此罗明坚对於覲见大明皇帝这件事情更加渴望了。
红衣宦官並不知道罗明坚其实能听懂大明官话。
因此並没有避讳他们。
於是罗明坚格外兴奋,他双手合十,紧张的看著仪真。
让仪真一阵头大。
“现在这怎么覲见他们甚至不懂礼法。”
“到时候衝撞了皇爷,该怎么办”
仪真怕了,他没想到皇帝这么重视这帮人。
这对他貌似是一件好事,但是有时候好事也能变成坏事。
就比如这件事情,这一路上他也算是见到这帮人都是一些什么人了。
除了几个传教士看著像是要文化、有涵养的人,其他的一些人就和自己见过的街头混混、乡野村夫没什么区別。
见到街上漂亮的姑娘就开始指指点点,评头论足,哈哈大笑。
一点分寸感都没有。
吃饭、礼仪举止都相当粗俗。
一看就知道是在自己国家混不下去,於是来海外找机会来了。
但是这里是大明!
是这种阿猫阿狗来浑水摸鱼的地方吗
仪真怎么可能让皇帝见到这些人。
鬼知道这帮人见到皇帝是什么反应
到时候他们被五马分尸是小事,他们这些人死就死了。
但若是波及到自己的前途、乃至自己的命,那才是大事。
“我们愿意学,若是嫌我们人多,可让我们几个传教士勤见贵国的皇帝陛下。”
罗明坚非常激动。
这个时期的传教士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大多数都是拥有坚定信仰的。
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单纯的传教。
南北美洲的土著如果原意皈依天主,那么他们这些传教士也会为其在殖民者面前说好话。
甚至帮助土著,和殖民者作对。
不仅是他们这些传教士是这样的,一些信仰坚定的国王也是这样。
比如西班牙国王查理,歷史上的他就曾让国內的殖民者对美洲对美洲信仰天主的土著好点,甚至打算一视同仁的对著土著。
但是奈何殖民者並不鸟他。
別看西班牙的殖民地多,但这些都是民间扩张,国王也没有干预权利。
后来西班牙通过政治手段,慢慢的开始將殖民地控制在了手里,但是那会儿,这位虔诚的国王已经死去多时了。
仪真闻言犹豫了好一会儿,几个传教土急切不已,想要催促,被罗明坚瞪著眼睛制止了。
传教士沉住气了,但红衣宦官可沉不住气。
他的任务可不管什么蛮夷殿前失仪之类的。
这些事情和他就没有什么关係。
他的任务就一个,让这些蛮夷赶紧入宫勤见皇帝。
“公公,皇爷等著呢,这是皇爷的命令,你这要是一直拖著,皇爷不高兴了.....
仪真闻言默默盯著宦官,宦官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把头一低。
虽然这场无声的交锋,看似是仪真贏了。
但是仪真心里面知道,输的是自己。
就算对方低头又能如何
面对皇爷的命令,自己还是毫无办法。
於是斟酌了一下之后,仪真沉声道:“请转告皇爷,传教士不通礼法,需要礼仪培训,请皇爷稍待一些时辰,如果时间太晚,皇爷可次日、后日再接见。”
宦官闻言也没有继续拿著皇帝的詔令压仪真。
对於他而言,只要有个回復能交差就行。
没必要闹得太难看,毕竟都是同僚。
真要为这件事情闹到你死我活,那可真是太不值当了。
仪真见到宦官走后,立刻冷下了脸,走到了另一边看著的蛮夷队伍,他指了一下罗明坚,然后快速点了好几个人。
“你,你,你,还有你。”
“你们几个跟著我去找礼仪官培训,你们不是想要见皇爷吗』
“你们算是走了大运了,皇爷还真的召见你们了,不过我大明天子不是什么人都见的,无礼之人便不能见。”
仪真点出了几个自己印象深刻的人,这些人不算很粗俗。
性格也还可以,情绪稳定,不会乱来。
说罢,就带著这四个人走了,仪真全然无视了其他的人的质疑以及恳求。
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教这些蛮夷规矩的活现在是鸿臚寺的人文官该干的事情。
罗明坚等几个人对礼仪的繁琐以及要求有所预料。
虽然欧洲不如大明繁华、歷史悠久等,但是贵族一样是有的。
贵族的规矩一样多,他们作为传教土,大多都是贵族出身。
就算不是什么贵族次子,也是经常和贵族打交道的存在。
但是全然没想到这套勤见的流程这么复杂,规矩这么多。
或者说,教授他们礼仪的人也怕他们冒犯皇帝什么的,於是交代的格外仔细。
不仅告诉了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告诉了他们如果不这样,那么就会触犯什么法律。
获得什么惩罚。
这让几个人对於这些礼仪都不敢忽略,而且非常的敬畏。
直到熟悉的红衣宦官再次出现,开始催促,教授礼仪的人这才不情不愿的放他们离开。
罗明坚非常的激动。
终於脱离苦海了。
同时他也將是欧洲自半个世纪多以来为数不多能见到塞纳斯皇帝的人。
他终於可以会同皇帝谈一谈欧洲,有机会放鬆大明皇帝对欧洲人的监管。
也有机会让皇帝充许他们来塞纳斯传教。
还有各国君主期待的贸易,这些种种问题终於有渠道可以解决了。
罗明坚一行人在京师內如同好奇宝宝一般问东问西。
即使他们的口音非常的重,即使翻译也是个半吊子,但是他们还是乐此不疲。
丝毫不管仪真的无奈。
“这里已经是居住区,为何还有一座城墙”
“什么这以前的”
“那边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人”
“你们城市难道不划分居住区和商业区吗”
“这些人好奇怪,什么他们是盲人吗这里还有残疾人他们在干什么工作”
“你说什么你意思的是在你们的城市內,这些盲人、残疾人的工作是由一个叫做养济院的地方分配的这怎么可能这些商人为什么会答应”
“哦你是说,只要在城市经营需要许可这些商人为了得到官府的许可,於是承诺这些人的工作真是很棒的主意。”
“你们大明人真的很爱喝酒啊,吃饭几乎不离开酒,但是你们的酒不怎么醉人,也许喝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你们国家才有如此之多的老人。”
传教士罗明坚的话实在是太多了,让仪真厌烦不已,但是他也没办法对罗明坚怎么样。
这段时间宫里面的老祖宗一直催促著他,给他写了不少信件。
里面提到了皇帝对这些传教士的態度,
因此仪真虽然对於这些土包子看不上,但是也不好怠慢。
谁知道皇帝见了这些土包子会怎么用他们。
毕竟当初武宗皇帝后来就喜欢带著一些欧罗巴的西夷在身边,甚至还和这些蛮夷学他们的语言。
颇为宠信。
而此次皇帝召见这些传教士明显是有事情要他们做的,因此仪真还真不敢甩脸色,把关係闹得太僵硬。
不然到时候,这些传教士不答应皇帝的要求,或许到时候倒霉的反而是自己了。
但话又说回来,这些蛮夷得多可怜啊。
见到老人多都要惊奇,见到盲人在街边推磨坊都要惊嘆。
仪真实在不理解这些在想什么。
照顾这些弱势群体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
这政策自太祖时期就有了。
居然还有蛮夷不知道吗
“这些人的国家是多么的水深火热啊,难怪他们要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大明。”
仪真想到这里,颇为同情的看了一眼罗明坚。
但是罗明坚丝毫没有注意到。
他可没有问什么养济院之类的问题,他也算是有点见识的人。
至少在几年前已经去过大明的浙江地区了。
在江南,有些地方的百姓甚至比京师这里的百姓还要奢华。
至於这些福利措施,江南地区更多一些,不仅要给残疾人的福利岗位。
还有给穷人的施粥、发放义粮等措施,这些罗明坚都见到过。
据他所知,大明的福利措施非常的全面,但是却也非常依赖地方財政。
因为这些福利制度的背后需要当地的粮仓的支撑。
这些粮仓都是专款专用,一旦用完,那么福利也就没了。
因此这些措施大多都在江南地区,北方执行就相对不是很到位。
当然,京师毕竟是大明的国都,自然也可以像江南地区一样。
“他们是什么人”
有人好奇的指向一些穿著打扮明显和大明人与眾不同的人问道。
若换做其他的人还不一定立刻解答,但是仪真是司礼监出身的,还是有点见识的。
只是稍微观察了一下对方的穿著就立刻给出了答案。
“看该是西南来的,估计来朝贡的土司什么的吧。”
“哦!朝贡。”
罗明坚恍然,之后他又看到了一些自己眼熟的韃打扮的人,同时也看到了一旁的大明官员。
心知这些韃人可能也是朝贡大明的。
不由为大明的强大感慨。
虽然这个时候西方的游牧民族已经渐渐退出了歷史的舞台,但是这並不不意味著韃人就弱。
至少罗明坚知道,中亚地区的西瓦等汗国依旧肆无忌惮,时不时的穿越草原,对著俄罗斯的国土烧杀抢掠。
甚至其中有好几次抢到了莫斯科的郊区。
韃靶人是一群非常贪婪、疯狂的人。
这是罗明坚对韃人的印象。
同时,罗明坚印象更为深刻的就是大明的富足。
这个时代可不看什么贫困率、中產、无產什么的。
罗明坚作为一个义大利地区的长大的人,对经济有著更加深刻的认知。
虽然义大利地区手工业极其发达,让德意志各邦国的人都爭相来义大利地区打工,乃至当僱佣军卖命。
但是义大利地区的城邦也没有大明这么夸张。
这一路上,他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城市,见过了多少的城市市民。
越看越心惊。
这可都是城市啊。
不是什么国家都有城市的。
哪怕是皇帝的奥地利,义大利地区的各邦国的城市,国內的城市也是有数的。
那像大明这样,几乎无穷无尽。
太多了,一路上他们坐船快的话,能一天遇到好几个城市。
罗明坚的想法仪真自然是不知道,不然肯定骂罗明坚的脑子有问题。
这一路上的城市自然多,因为他们行径的路线是沿著大运河走的。
漕运繁荣了沿著河流的城市不知道多少,城市能不多吗
走到招待外宾的衙门一—鸿臚寺。
“终於结束了,杂家都快成这帮蛮夷的导游了。”
仪真只觉得谢天谢地,终於可以把这帮烦人的傢伙丟给这些该死文官处理了。
却不想,刚走进衙门,里面就有身穿红衣赐服宦官焦急等著他。
见到他带著传教士等人来,宦官连忙道:“仪公公,皇上有詔,宣传教士罗明坚入宫勤见。”
“什么”
仪真大惊,何其快也
外邦蛮夷可不是只要入京师就能见到皇帝的,有这种想法,那是做梦。
更多的蛮夷只是象徵性等到大明朝会的时候,一群使团象徵性的参见一下皇帝。
皇帝呢,也象徵性的和几个人说说话,而几个使节也必然是一些强藩,或者忠心的藩国。
这才能和皇帝说几句。
更多的蛮夷使节其实见的最多都是礼部,鸿臚寺等部门的官员。
毕竟大明太强大了。
值得大明重视的国家真没几个。
也就蒙古值得重视,朝鲜也有点实力,但是朝鲜是大明的狗。
西南地区的强国总是曇一现,等值得被大明重视的时候也该尝一尝明爹的皇恩地碎拳了。
因此居然没有国家值得大明上心討好,大明也就不存在什么盟友。
外交上只有舔狗和敌人。
这种外交生態对於罗明坚这样的欧洲人而言,是闻所未闻的。
哪怕是让欧陆心惊胆战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他们也需要一个瀆圣同盟,需要和法国人结盟。
像大明这种的,貌似只有蒙古帝国。
哪怕是蒙古帝国分裂之后的几个汗国,那也是需要盟友的。
因此罗明坚对於覲见大明皇帝这件事情更加渴望了。
红衣宦官並不知道罗明坚其实能听懂大明官话。
因此並没有避讳他们。
於是罗明坚格外兴奋,他双手合十,紧张的看著仪真。
让仪真一阵头大。
“现在这怎么覲见他们甚至不懂礼法。”
“到时候衝撞了皇爷,该怎么办”
仪真怕了,他没想到皇帝这么重视这帮人。
这对他貌似是一件好事,但是有时候好事也能变成坏事。
就比如这件事情,这一路上他也算是见到这帮人都是一些什么人了。
除了几个传教士看著像是要文化、有涵养的人,其他的一些人就和自己见过的街头混混、乡野村夫没什么区別。
见到街上漂亮的姑娘就开始指指点点,评头论足,哈哈大笑。
一点分寸感都没有。
吃饭、礼仪举止都相当粗俗。
一看就知道是在自己国家混不下去,於是来海外找机会来了。
但是这里是大明!
是这种阿猫阿狗来浑水摸鱼的地方吗
仪真怎么可能让皇帝见到这些人。
鬼知道这帮人见到皇帝是什么反应
到时候他们被五马分尸是小事,他们这些人死就死了。
但若是波及到自己的前途、乃至自己的命,那才是大事。
“我们愿意学,若是嫌我们人多,可让我们几个传教士勤见贵国的皇帝陛下。”
罗明坚非常激动。
这个时期的传教士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大多数都是拥有坚定信仰的。
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单纯的传教。
南北美洲的土著如果原意皈依天主,那么他们这些传教士也会为其在殖民者面前说好话。
甚至帮助土著,和殖民者作对。
不仅是他们这些传教士是这样的,一些信仰坚定的国王也是这样。
比如西班牙国王查理,歷史上的他就曾让国內的殖民者对美洲对美洲信仰天主的土著好点,甚至打算一视同仁的对著土著。
但是奈何殖民者並不鸟他。
別看西班牙的殖民地多,但这些都是民间扩张,国王也没有干预权利。
后来西班牙通过政治手段,慢慢的开始將殖民地控制在了手里,但是那会儿,这位虔诚的国王已经死去多时了。
仪真闻言犹豫了好一会儿,几个传教土急切不已,想要催促,被罗明坚瞪著眼睛制止了。
传教士沉住气了,但红衣宦官可沉不住气。
他的任务可不管什么蛮夷殿前失仪之类的。
这些事情和他就没有什么关係。
他的任务就一个,让这些蛮夷赶紧入宫勤见皇帝。
“公公,皇爷等著呢,这是皇爷的命令,你这要是一直拖著,皇爷不高兴了.....
仪真闻言默默盯著宦官,宦官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把头一低。
虽然这场无声的交锋,看似是仪真贏了。
但是仪真心里面知道,输的是自己。
就算对方低头又能如何
面对皇爷的命令,自己还是毫无办法。
於是斟酌了一下之后,仪真沉声道:“请转告皇爷,传教士不通礼法,需要礼仪培训,请皇爷稍待一些时辰,如果时间太晚,皇爷可次日、后日再接见。”
宦官闻言也没有继续拿著皇帝的詔令压仪真。
对於他而言,只要有个回復能交差就行。
没必要闹得太难看,毕竟都是同僚。
真要为这件事情闹到你死我活,那可真是太不值当了。
仪真见到宦官走后,立刻冷下了脸,走到了另一边看著的蛮夷队伍,他指了一下罗明坚,然后快速点了好几个人。
“你,你,你,还有你。”
“你们几个跟著我去找礼仪官培训,你们不是想要见皇爷吗』
“你们算是走了大运了,皇爷还真的召见你们了,不过我大明天子不是什么人都见的,无礼之人便不能见。”
仪真点出了几个自己印象深刻的人,这些人不算很粗俗。
性格也还可以,情绪稳定,不会乱来。
说罢,就带著这四个人走了,仪真全然无视了其他的人的质疑以及恳求。
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教这些蛮夷规矩的活现在是鸿臚寺的人文官该干的事情。
罗明坚等几个人对礼仪的繁琐以及要求有所预料。
虽然欧洲不如大明繁华、歷史悠久等,但是贵族一样是有的。
贵族的规矩一样多,他们作为传教土,大多都是贵族出身。
就算不是什么贵族次子,也是经常和贵族打交道的存在。
但是全然没想到这套勤见的流程这么复杂,规矩这么多。
或者说,教授他们礼仪的人也怕他们冒犯皇帝什么的,於是交代的格外仔细。
不仅告诉了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告诉了他们如果不这样,那么就会触犯什么法律。
获得什么惩罚。
这让几个人对於这些礼仪都不敢忽略,而且非常的敬畏。
直到熟悉的红衣宦官再次出现,开始催促,教授礼仪的人这才不情不愿的放他们离开。
罗明坚非常的激动。
终於脱离苦海了。
同时他也將是欧洲自半个世纪多以来为数不多能见到塞纳斯皇帝的人。
他终於可以会同皇帝谈一谈欧洲,有机会放鬆大明皇帝对欧洲人的监管。
也有机会让皇帝充许他们来塞纳斯传教。
还有各国君主期待的贸易,这些种种问题终於有渠道可以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