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陈默的猜测,他到武装部填写入伍申请表时,政委和部长肯定会拉著他询问信件的问题。
里里外外將他盘个明白。
毕竟,当时这俩人打著適龄家庭慰问的旗號,跑到家里也没询问太多,心里肯定憋著不少疑问呢。
没成想,这次陈默失算了。
跟著军事科干事王明明来到武装部,那栋二层小楼办公室时,屋里只有部长曹德明,正手捧白色陶瓷缸喝茶呢。
政委董国强压根不在。
瞧见陈默过来,曹德明將瓷缸放在办公桌上,伸手指了指办公桌一侧道:“小王,登记表给陈默拿一份。”
“指导著他填好,写完送他回去等通知。”
“是,部长。”
交代完之后,曹德明慢悠悠起身,双手环在胸前,盯著陈默坐在桌前填表。
其实徵兵报名登记表没啥內容,无非就是填写姓名,年龄,学歷以及政治面貌之类的信息。
陈默趴在办公桌跟前,认真的填著。
曹德明负责检查学校开的退学证明,还有户口本,確认无误后,又低头看看陈默那飘逸的字跡。
他基本已经確认,邮寄到他们这的信件就是这小子亲笔写的,连笔跡都分毫不差。
不是老曹不想深问。
主要是连政委,都称讚陈默写公文的功底很深,对参军的准备工作也做得很充足。
最终得出结论,这小子天生就適合穿军装。
加上这两天他们没少私下调查。
结果都显示陈默的背景很乾净,根正苗红,没有任何问题。
曹德明也就没有了一开始那么重的疑心,连徵兵单位都表示要接收这人,他就不操那么多心了。
“陈默,填完表就回去吧。”
“你的初选已经过了,最近不要出远门,就在家等著体检的通知。”
“明白吗”
“明白!!”
陈默將写好的表格递给王明明,在办公室站了一会,看到老曹又捧起茶杯喝水。
实在没有问话的意思。
他才跟著王明明下楼,准备回家。
至於刚才曹德明提醒不要出远门,这纯属废话。
在2018年之前,各地徵兵很少会有役前训练的安排,就算有也只是个別地区才会出现。
反正他们父城是没这个步骤。
徵兵报名的流程就是初选,体检,政审。
等人武部把户籍转走之后,兵源就要送到部队单位,从开始徵兵到送走,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
根据前世的记忆,陈默记得十二月底就被送到晋省,连过年都是在部队过,满打满算留给他的时间也不过才半个月。
期间还要来几次城里,出个锤子的远门啊。
回村的路上。
陈默扭头望著窗外九十年代末的县城,心思却早已飘到了部队。
不管这两天,他再怎么有信心凭藉自己的能力,可以搞定入伍的事。
但尘埃落定之前,心里总会犯嘀咕。
这下好了,连人武部部长都说他的初选已经通过,陈默也就没啥好担心了。
接下来,他要为进入军营做准备。
1998年这个时间点的部队虽说比不上“红肩章,绿军装,半蹲马步斜跨枪”,满地都是单兵王的年代。
可现在的军营比起后世来讲,依旧是“神仙打架”的时期啊。
不然,那些摩托化步兵,號称比摩托跑的还快,这名气,猜猜是哪批老兵打下来的
九十年代末的军营里,惹上列兵、上等兵都没事,他们顶多算是生瓜蛋子。
但若是惹上下士,中士或者上士,那就麻烦大了。
这帮人,就没有不狠的。
因为这些都是入伍三年以上的老兵,他们可不会像后世的士官那么温和,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给这帮人去买烟,你还要找钱。
不绝对,但很普遍,想要在这种大环境下混得开,你就要比他们强,比他们拳头更硬。
除了这帮人之外,军营里还有一批更狠的。
那就是志愿兵,志愿兵属於统称,细分的话还能分为两种。
专业军士和军士长。
肩膀上扛著一根粗槓,带著细拐的是专业军士,扛著两根细槓带著拐的是军士长。
专业军士一般都是在部队由义务兵直接转志愿兵,技术类居多,但基层连队不是没有,只要出一两个,那就是妥妥兵王。
服役年龄能跟团长比高低,是能在连队横著走的类型。
军士长属於士官学院毕业,数量也很稀少,反正都不好惹。
至於说为啥,专业军士和军士长都比义务兵狠,那是因为这个时期,义务兵要是想转志愿兵,必须服役满五年,第六年才能给转。
想想一个新兵蛋子,碰到这种志愿老兵,能占到便宜嘛
这帮人有些还是从战场上下来的老兵,都是属螃蟹的,横得很。
陈默就是因为知道部队的情况,所以才决定,入伍之前,必须要儘快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
否则到了军营,面对一群想要进步的老兵,想出头可没那么容易。
回到家之后,陈默將从学校带回的书本、铺盖全部搬到屋里。
告別了王明明。
连一点时间都没浪费,陈默直接来到家里堆放木材的地方,准备挑一个粗点的木槓子,拿来练习体能。
也幸好老爸是木匠,经常帮人打家具,家里存放了不少木材。
陈默挑了一根大概一米多长,直径有三十多公分的木槓子,就开始自行锻链。
......
眨眼十四天过去了。
这段时间,陈默每天天不亮就早起,跑步到几公里外的水泉岭上,找到自己藏起来的木槓子或背或抱的跑。
偶尔也会换换口味,抱著石头跑,反正每次都跑到筋疲力竭,几乎瘫在地上才罢休。
等恢復一些力气后,还会继续跑。
这种自虐式的筹备训练,能够支撑陈默的只有迫切想要进步的决心。
他深知自己鬆懈,就很可能再次和这个时代的机遇擦肩而过。
上天给他一次重来的机会,他输不起,也不能输。
不要觉得这是夸张。
可能在兴隆村,只有一个陈默这么努力,但若是进了部队,同样咬紧牙关敢打敢拼的遍地都是。
想要进步,那是懒一点都不行啊。
12月28日临近中午。
在岭上跑了大半天的陈默,拖著疲惫的身体回到家。
跟以前不同的是,今天家里除了母亲刘凤兰和妹妹陈静之外,就连老爸也在家。
包括他们村的村长也在。
看著老妈正抱著一堆衣服、零嘴朝自己从人武部领回来的携行包里塞。
长条型携行包,都快被塞成圆的了。
陈默就知道,该出发了。
武装部集合的命令,到了。
里里外外將他盘个明白。
毕竟,当时这俩人打著適龄家庭慰问的旗號,跑到家里也没询问太多,心里肯定憋著不少疑问呢。
没成想,这次陈默失算了。
跟著军事科干事王明明来到武装部,那栋二层小楼办公室时,屋里只有部长曹德明,正手捧白色陶瓷缸喝茶呢。
政委董国强压根不在。
瞧见陈默过来,曹德明將瓷缸放在办公桌上,伸手指了指办公桌一侧道:“小王,登记表给陈默拿一份。”
“指导著他填好,写完送他回去等通知。”
“是,部长。”
交代完之后,曹德明慢悠悠起身,双手环在胸前,盯著陈默坐在桌前填表。
其实徵兵报名登记表没啥內容,无非就是填写姓名,年龄,学歷以及政治面貌之类的信息。
陈默趴在办公桌跟前,认真的填著。
曹德明负责检查学校开的退学证明,还有户口本,確认无误后,又低头看看陈默那飘逸的字跡。
他基本已经確认,邮寄到他们这的信件就是这小子亲笔写的,连笔跡都分毫不差。
不是老曹不想深问。
主要是连政委,都称讚陈默写公文的功底很深,对参军的准备工作也做得很充足。
最终得出结论,这小子天生就適合穿军装。
加上这两天他们没少私下调查。
结果都显示陈默的背景很乾净,根正苗红,没有任何问题。
曹德明也就没有了一开始那么重的疑心,连徵兵单位都表示要接收这人,他就不操那么多心了。
“陈默,填完表就回去吧。”
“你的初选已经过了,最近不要出远门,就在家等著体检的通知。”
“明白吗”
“明白!!”
陈默將写好的表格递给王明明,在办公室站了一会,看到老曹又捧起茶杯喝水。
实在没有问话的意思。
他才跟著王明明下楼,准备回家。
至於刚才曹德明提醒不要出远门,这纯属废话。
在2018年之前,各地徵兵很少会有役前训练的安排,就算有也只是个別地区才会出现。
反正他们父城是没这个步骤。
徵兵报名的流程就是初选,体检,政审。
等人武部把户籍转走之后,兵源就要送到部队单位,从开始徵兵到送走,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
根据前世的记忆,陈默记得十二月底就被送到晋省,连过年都是在部队过,满打满算留给他的时间也不过才半个月。
期间还要来几次城里,出个锤子的远门啊。
回村的路上。
陈默扭头望著窗外九十年代末的县城,心思却早已飘到了部队。
不管这两天,他再怎么有信心凭藉自己的能力,可以搞定入伍的事。
但尘埃落定之前,心里总会犯嘀咕。
这下好了,连人武部部长都说他的初选已经通过,陈默也就没啥好担心了。
接下来,他要为进入军营做准备。
1998年这个时间点的部队虽说比不上“红肩章,绿军装,半蹲马步斜跨枪”,满地都是单兵王的年代。
可现在的军营比起后世来讲,依旧是“神仙打架”的时期啊。
不然,那些摩托化步兵,號称比摩托跑的还快,这名气,猜猜是哪批老兵打下来的
九十年代末的军营里,惹上列兵、上等兵都没事,他们顶多算是生瓜蛋子。
但若是惹上下士,中士或者上士,那就麻烦大了。
这帮人,就没有不狠的。
因为这些都是入伍三年以上的老兵,他们可不会像后世的士官那么温和,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给这帮人去买烟,你还要找钱。
不绝对,但很普遍,想要在这种大环境下混得开,你就要比他们强,比他们拳头更硬。
除了这帮人之外,军营里还有一批更狠的。
那就是志愿兵,志愿兵属於统称,细分的话还能分为两种。
专业军士和军士长。
肩膀上扛著一根粗槓,带著细拐的是专业军士,扛著两根细槓带著拐的是军士长。
专业军士一般都是在部队由义务兵直接转志愿兵,技术类居多,但基层连队不是没有,只要出一两个,那就是妥妥兵王。
服役年龄能跟团长比高低,是能在连队横著走的类型。
军士长属於士官学院毕业,数量也很稀少,反正都不好惹。
至於说为啥,专业军士和军士长都比义务兵狠,那是因为这个时期,义务兵要是想转志愿兵,必须服役满五年,第六年才能给转。
想想一个新兵蛋子,碰到这种志愿老兵,能占到便宜嘛
这帮人有些还是从战场上下来的老兵,都是属螃蟹的,横得很。
陈默就是因为知道部队的情况,所以才决定,入伍之前,必须要儘快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
否则到了军营,面对一群想要进步的老兵,想出头可没那么容易。
回到家之后,陈默將从学校带回的书本、铺盖全部搬到屋里。
告別了王明明。
连一点时间都没浪费,陈默直接来到家里堆放木材的地方,准备挑一个粗点的木槓子,拿来练习体能。
也幸好老爸是木匠,经常帮人打家具,家里存放了不少木材。
陈默挑了一根大概一米多长,直径有三十多公分的木槓子,就开始自行锻链。
......
眨眼十四天过去了。
这段时间,陈默每天天不亮就早起,跑步到几公里外的水泉岭上,找到自己藏起来的木槓子或背或抱的跑。
偶尔也会换换口味,抱著石头跑,反正每次都跑到筋疲力竭,几乎瘫在地上才罢休。
等恢復一些力气后,还会继续跑。
这种自虐式的筹备训练,能够支撑陈默的只有迫切想要进步的决心。
他深知自己鬆懈,就很可能再次和这个时代的机遇擦肩而过。
上天给他一次重来的机会,他输不起,也不能输。
不要觉得这是夸张。
可能在兴隆村,只有一个陈默这么努力,但若是进了部队,同样咬紧牙关敢打敢拼的遍地都是。
想要进步,那是懒一点都不行啊。
12月28日临近中午。
在岭上跑了大半天的陈默,拖著疲惫的身体回到家。
跟以前不同的是,今天家里除了母亲刘凤兰和妹妹陈静之外,就连老爸也在家。
包括他们村的村长也在。
看著老妈正抱著一堆衣服、零嘴朝自己从人武部领回来的携行包里塞。
长条型携行包,都快被塞成圆的了。
陈默就知道,该出发了。
武装部集合的命令,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