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声刚停,基地西北方向突然传来刺耳的警报——“呜——呜——”,声音尖锐得像要划破厂房的铁皮。我从床沿站起来,刚走到隔间门口,就看见几个武警拎着防暴叉往医疗区方向跑,脚步急促,嘴里还喊着“隔离区有丧尸冲出来了!”
“怎么回事?”老王也跟着站起来,手里下意识攥紧了那把旧菜刀。我们跟着人群往医疗区的方向凑,没走多远就被武警拦住:“往后退!别靠近!隔离区出现暴动,有丧尸突破围栏了!”
混乱中,一个穿着深蓝色应急马甲、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快步走过来,身后跟着两个拿着文件夹和地图的工作人员。他胳膊上别着个红色袖章,上面印着“坊子区应急办”的字样,声音沉稳地对维持秩序的武警说:“先用电击棍控制住丧尸,别让它们往居民住宿区扩散,我已经让人联系外围巡逻队支援了。”
“是!”武警应声,立即调整队形,防暴叉交叉成更紧密的防线,电击棍“滋滋”的电流声再次响起,将冲在最前面的两只丧尸逼退了两步。
我踮着脚看过去,那个应急办官员正蹲在地上,铺开一张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坊子区地图,周围很快围拢了几个武警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他用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点:“我们现在的位置在坊子区东边的机械工业园,这里原本就是工业集中区,周边三公里内都是工厂,常住人口少,丧尸密度相对低,这也是选择这里做基地的原因。但大家要清楚,坊子区总人口52万,感染爆发后,大部分丧尸都聚集在居民区和商业区,主干道上虽有分散,但数量绝不少。”
他的手指顺着地图往西移,在渤海路的位置画了个圈:“往西走两公里是渤海路,这是连接市区的主干道,平时早晚高峰车流量能过万。现在我们的巡逻队已经清理了东段近一公里的路段,大概清除了八十多只丧尸,但中段还卡着问题——补给车被两波丧尸堵在了那里,一波是聚集在加油站附近的六十多只,另一波是从旁边小区冲出来的四十多只,加起来一百多只,刚好把车道堵死。这些丧尸大多是之前的上班族和小区居民,密度不算最高,但扎堆后普通防暴叉很难快速突破,补给车的司机尝试冲了两次,都被围上来的丧尸逼退了。”
接着他将手指转向北边,语气沉得更明显:“北边三公里是佳乐家商业区,旁边就是凤凰花园、恒信伯爵公馆这几个大型居民区,光这几个小区常住人口就有三万多,现在整个片区都成了重灾区。根据无人机侦查,光能看到的丧尸就有上千只,小区单元楼门口堵得水泄不通,商场停车场里更是密密麻麻挤着几百只,有的还在围着废弃的汽车打转,一旦这些丧尸往工业园这边扩散,咱们基地的防线根本扛不住。”
最后,他的手指重新落回西边,顺着渤海路再往西延伸:“从渤海路再往西五公里是北海路,那边的泰华城商圈更棘手——泰华城本身是综合体,平时周末人流量能破万,旁边还有老旧的南关小区、西虞小区,常住人口近五万。现在整个片区已经被丧尸完全占了,无人机拍的时候,能看到泰华城门口的广场上,丧尸密密麻麻铺了一片,至少有两千多只,我们在北海路沿线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两米高的隔离护栏,第二道是武警巡逻队,第三道是用沙袋和混凝土搭的临时矮墙,就是怕这些丧尸顺着渤海路往咱们这边涌。”
人群里有人忍不住往前凑了凑,声音带着明显的焦虑:“领导,那补给车卡在路上,我们物资真的快不够了!我家老太太的降压药就剩最后一片了,孩子今天也只喝了半瓶水,再没物资真的撑不住啊!”
应急办官员抬起头,目光扫过人群,没有回避问题,语气坦诚却透着坚定:“大家的困难我们都记着,坊子区52万人口,现在能集中到基地的只有一千多人,政府绝不会让自己人断粮断药。刚才已经和外围补给队通过对讲机沟通,半小时后会有两队武警携带*****和重型防暴盾支援,重点先清掉加油站附近的六十多只丧尸,打开一条通道,让补给车先冲过来,剩下的丧尸后续再安排巡逻队清理。另外,医疗区的药品缺口,我们已经提前和区卫健委核对过,补给车上有三个医药箱,里面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病药物,还有儿童用的退烧药,等补给车到了,社区工作人员会逐户登记需求,老人、孩子和病人优先发,保证每个人都有药吃。”
他的话刚说完,隔离区方向的嘶吼声突然变弱——之前冲出来的五只丧尸,已经被武警用加粗的尼龙束缚带牢牢捆住,连头部都缠了几圈,两名武警抬着一只往重新加固的隔离围栏里送,围栏是用工厂里的厚钢板临时焊接的,比之前的铁丝网结实了不止一倍,还加了三道角钢支撑,防止丧尸冲撞。
应急办官员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对周围的居民说:“现在我跟大家明确下接下来的分工,咱们军政民要拧成一股绳扛过这关:武警负责外围巡逻、丧尸清理和隔离区守卫,重点盯紧渤海路中段和北边佳乐家方向的动静,尤其是防止佳乐家的丧尸往这边扩散;政府工作人员分三组行动,一组在物资区负责登记、清点和后续发放,一组挨个儿隔间统计居民健康状况和药品需求,特别是要摸清老人和孩子的情况,一组协助大家加固住宿区的门窗——用工厂里的角铁和螺丝,把木门缝隙封死,再在门后加个斜撑,就算有丧尸冲撞也能多扛一会儿;至于居民,身体健康的成年男性可以自愿报名巡逻辅助队,主要是帮武警观察丧尸动向、搬运加固材料,每天会额外发一包方便面和一瓶矿泉水当补助;老人、妇女和孩子就待在住宿区,尽量减少外出,每个隔间门口都有红色呼叫器,不管是缺物资还是身体不舒服,按一下,五分钟内肯定有工作人员赶到。”
“我报名!”老王第一个举起手,手里还攥着那把磨得发亮的旧菜刀,“我以前在机械厂干过十年,搬钢板、拧螺丝都熟,还能帮着看夜巡的动静!”周围又有四五个年轻男人跟着举手,我也跟着站了出来——多个人多份力,而且能多领点物资,刚好可以给隔间里的老太太和孩子留着,她们今天只吃了半块饼干,孩子下午还一直喊渴。
应急办官员点了点头,让身后穿蓝色马甲的工作人员拿登记表过来,我们逐一写下名字和联系方式,他还特意叮嘱:“巡逻的时候一定要跟在武警身后,别单独行动,渤海路那边现在还有不少零散的丧尸,遇到情况别慌,先按呼叫器,武警会第一时间支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就在这时,一个武警快步跑过来,敬礼后汇报:“领导!外围支援队到了,*****和重型防暴盾都已经卸车,现在正往渤海路中段赶!”应急办官员立即拿起挂在脖子上的对讲机,按下通话键:“支援队注意,先清加油站附近的丧尸,用*****逼退它们,别硬拼,确保自身安全,清理出通道后立即让补给车冲过来,物资组现在就去基地门口准备接收!”
对讲机里传来清晰的“收到”,应急办官员又蹲回地图旁,和武警队长讨论调整巡逻路线:“等补给车进来,把渤海路的巡逻队分成两组,一组留在东段守住通道,另一组去北边佳乐家附近的路口侦查,看看那边的丧尸有没有往这边移动的迹象,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汇报!”
我和老王跟着工作人员往物资区走,领了橙色的反光背心——后背印着“巡逻辅助”四个字,还有一根手腕粗的实木棍,工作人员说这是工厂里的废料加工的,敲在丧尸头上能暂时把它们打懵。我们还拿到了一张打印好的基地区域图,上面用红笔标着住宿区、物资区、医疗区的位置,还有三条紧急避难通道,万一隔离区再出问题,能快速往工厂的地下室转移,地下室里还囤了一批应急饼干和矿泉水。
“没想到政府连人口基数都算到了,之前还担心这么多丧尸,咱们根本扛不住。”老王一边穿反光背心,一边小声跟我说,语气里的慌乱少了大半。我看着远处应急办官员还在和工作人员沟通的身影,心里也踏实了不少——原来不是只有我们在硬扛,从基地选址到物资调配,再到根据总人口估算丧尸数量,政府早就有了完整的计划,这种踏实感,比手里的木棍更让人安心。
夜色渐渐沉下来,基地里的应急灯亮了,昏黄的光把厂房照得一片暖黄。我和老王被分到医疗区附近的巡逻点,旁边就是重新加固的隔离围栏,能听见里面丧尸沉闷的嘶吼声,偶尔还能看见它们撞在钢板上的影子。远处传来*****“呼呼”的声响,还夹杂着丧尸凄厉的嚎叫,应该是支援队在清理渤海路的丧尸。应急办官员的声音时不时从广播里传来,一会儿通报“渤海路加油站附近的丧尸已清理大半”,一会儿提醒“居民关好门窗,夜间温度低注意保暖,孩子别着凉”,偶尔还会念几户居民的名字,让他们去物资区领急需的药品。
“你说,补给车今晚能进来不?”老王靠在冰冷的钢板墙上,手里握着实木棍,目光盯着渤海路的方向。我看着远处越来越亮的车灯——应该是补给车的灯光,点了点头:“肯定能,政府连52万人口的丧尸分布都摸清楚了,安排得这么细,肯定能把补给车送进来。”
正说着,广播突然响了,应急办官员的声音带着一丝轻松:“各位居民请注意,渤海路中段的丧尸已清理出通道,补给车正在往基地门口开,预计半小时后到达!物资组已经在门口准备好,明天早上七点开始按户发放物资,药品会优先送到有需求的居民手里,请大家安心等待!”
人群里传来一阵低低的欢呼,隔间里的年轻姑娘探出头,朝着我们挥了挥手,老太太也抱着孩子站在门口,手里还拿着个空搪瓷缸,脸上露出了几天来第一个笑容。我握紧手里的实木棍,看着远处越来越近的车灯,心里清楚——在这场涉及52万人口的末日危机里,只要有政府统筹、武警守护、大家互相帮衬,再难的坎,也能一起跨过去。
“怎么回事?”老王也跟着站起来,手里下意识攥紧了那把旧菜刀。我们跟着人群往医疗区的方向凑,没走多远就被武警拦住:“往后退!别靠近!隔离区出现暴动,有丧尸突破围栏了!”
混乱中,一个穿着深蓝色应急马甲、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快步走过来,身后跟着两个拿着文件夹和地图的工作人员。他胳膊上别着个红色袖章,上面印着“坊子区应急办”的字样,声音沉稳地对维持秩序的武警说:“先用电击棍控制住丧尸,别让它们往居民住宿区扩散,我已经让人联系外围巡逻队支援了。”
“是!”武警应声,立即调整队形,防暴叉交叉成更紧密的防线,电击棍“滋滋”的电流声再次响起,将冲在最前面的两只丧尸逼退了两步。
我踮着脚看过去,那个应急办官员正蹲在地上,铺开一张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坊子区地图,周围很快围拢了几个武警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他用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点:“我们现在的位置在坊子区东边的机械工业园,这里原本就是工业集中区,周边三公里内都是工厂,常住人口少,丧尸密度相对低,这也是选择这里做基地的原因。但大家要清楚,坊子区总人口52万,感染爆发后,大部分丧尸都聚集在居民区和商业区,主干道上虽有分散,但数量绝不少。”
他的手指顺着地图往西移,在渤海路的位置画了个圈:“往西走两公里是渤海路,这是连接市区的主干道,平时早晚高峰车流量能过万。现在我们的巡逻队已经清理了东段近一公里的路段,大概清除了八十多只丧尸,但中段还卡着问题——补给车被两波丧尸堵在了那里,一波是聚集在加油站附近的六十多只,另一波是从旁边小区冲出来的四十多只,加起来一百多只,刚好把车道堵死。这些丧尸大多是之前的上班族和小区居民,密度不算最高,但扎堆后普通防暴叉很难快速突破,补给车的司机尝试冲了两次,都被围上来的丧尸逼退了。”
接着他将手指转向北边,语气沉得更明显:“北边三公里是佳乐家商业区,旁边就是凤凰花园、恒信伯爵公馆这几个大型居民区,光这几个小区常住人口就有三万多,现在整个片区都成了重灾区。根据无人机侦查,光能看到的丧尸就有上千只,小区单元楼门口堵得水泄不通,商场停车场里更是密密麻麻挤着几百只,有的还在围着废弃的汽车打转,一旦这些丧尸往工业园这边扩散,咱们基地的防线根本扛不住。”
最后,他的手指重新落回西边,顺着渤海路再往西延伸:“从渤海路再往西五公里是北海路,那边的泰华城商圈更棘手——泰华城本身是综合体,平时周末人流量能破万,旁边还有老旧的南关小区、西虞小区,常住人口近五万。现在整个片区已经被丧尸完全占了,无人机拍的时候,能看到泰华城门口的广场上,丧尸密密麻麻铺了一片,至少有两千多只,我们在北海路沿线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两米高的隔离护栏,第二道是武警巡逻队,第三道是用沙袋和混凝土搭的临时矮墙,就是怕这些丧尸顺着渤海路往咱们这边涌。”
人群里有人忍不住往前凑了凑,声音带着明显的焦虑:“领导,那补给车卡在路上,我们物资真的快不够了!我家老太太的降压药就剩最后一片了,孩子今天也只喝了半瓶水,再没物资真的撑不住啊!”
应急办官员抬起头,目光扫过人群,没有回避问题,语气坦诚却透着坚定:“大家的困难我们都记着,坊子区52万人口,现在能集中到基地的只有一千多人,政府绝不会让自己人断粮断药。刚才已经和外围补给队通过对讲机沟通,半小时后会有两队武警携带*****和重型防暴盾支援,重点先清掉加油站附近的六十多只丧尸,打开一条通道,让补给车先冲过来,剩下的丧尸后续再安排巡逻队清理。另外,医疗区的药品缺口,我们已经提前和区卫健委核对过,补给车上有三个医药箱,里面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病药物,还有儿童用的退烧药,等补给车到了,社区工作人员会逐户登记需求,老人、孩子和病人优先发,保证每个人都有药吃。”
他的话刚说完,隔离区方向的嘶吼声突然变弱——之前冲出来的五只丧尸,已经被武警用加粗的尼龙束缚带牢牢捆住,连头部都缠了几圈,两名武警抬着一只往重新加固的隔离围栏里送,围栏是用工厂里的厚钢板临时焊接的,比之前的铁丝网结实了不止一倍,还加了三道角钢支撑,防止丧尸冲撞。
应急办官员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对周围的居民说:“现在我跟大家明确下接下来的分工,咱们军政民要拧成一股绳扛过这关:武警负责外围巡逻、丧尸清理和隔离区守卫,重点盯紧渤海路中段和北边佳乐家方向的动静,尤其是防止佳乐家的丧尸往这边扩散;政府工作人员分三组行动,一组在物资区负责登记、清点和后续发放,一组挨个儿隔间统计居民健康状况和药品需求,特别是要摸清老人和孩子的情况,一组协助大家加固住宿区的门窗——用工厂里的角铁和螺丝,把木门缝隙封死,再在门后加个斜撑,就算有丧尸冲撞也能多扛一会儿;至于居民,身体健康的成年男性可以自愿报名巡逻辅助队,主要是帮武警观察丧尸动向、搬运加固材料,每天会额外发一包方便面和一瓶矿泉水当补助;老人、妇女和孩子就待在住宿区,尽量减少外出,每个隔间门口都有红色呼叫器,不管是缺物资还是身体不舒服,按一下,五分钟内肯定有工作人员赶到。”
“我报名!”老王第一个举起手,手里还攥着那把磨得发亮的旧菜刀,“我以前在机械厂干过十年,搬钢板、拧螺丝都熟,还能帮着看夜巡的动静!”周围又有四五个年轻男人跟着举手,我也跟着站了出来——多个人多份力,而且能多领点物资,刚好可以给隔间里的老太太和孩子留着,她们今天只吃了半块饼干,孩子下午还一直喊渴。
应急办官员点了点头,让身后穿蓝色马甲的工作人员拿登记表过来,我们逐一写下名字和联系方式,他还特意叮嘱:“巡逻的时候一定要跟在武警身后,别单独行动,渤海路那边现在还有不少零散的丧尸,遇到情况别慌,先按呼叫器,武警会第一时间支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就在这时,一个武警快步跑过来,敬礼后汇报:“领导!外围支援队到了,*****和重型防暴盾都已经卸车,现在正往渤海路中段赶!”应急办官员立即拿起挂在脖子上的对讲机,按下通话键:“支援队注意,先清加油站附近的丧尸,用*****逼退它们,别硬拼,确保自身安全,清理出通道后立即让补给车冲过来,物资组现在就去基地门口准备接收!”
对讲机里传来清晰的“收到”,应急办官员又蹲回地图旁,和武警队长讨论调整巡逻路线:“等补给车进来,把渤海路的巡逻队分成两组,一组留在东段守住通道,另一组去北边佳乐家附近的路口侦查,看看那边的丧尸有没有往这边移动的迹象,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汇报!”
我和老王跟着工作人员往物资区走,领了橙色的反光背心——后背印着“巡逻辅助”四个字,还有一根手腕粗的实木棍,工作人员说这是工厂里的废料加工的,敲在丧尸头上能暂时把它们打懵。我们还拿到了一张打印好的基地区域图,上面用红笔标着住宿区、物资区、医疗区的位置,还有三条紧急避难通道,万一隔离区再出问题,能快速往工厂的地下室转移,地下室里还囤了一批应急饼干和矿泉水。
“没想到政府连人口基数都算到了,之前还担心这么多丧尸,咱们根本扛不住。”老王一边穿反光背心,一边小声跟我说,语气里的慌乱少了大半。我看着远处应急办官员还在和工作人员沟通的身影,心里也踏实了不少——原来不是只有我们在硬扛,从基地选址到物资调配,再到根据总人口估算丧尸数量,政府早就有了完整的计划,这种踏实感,比手里的木棍更让人安心。
夜色渐渐沉下来,基地里的应急灯亮了,昏黄的光把厂房照得一片暖黄。我和老王被分到医疗区附近的巡逻点,旁边就是重新加固的隔离围栏,能听见里面丧尸沉闷的嘶吼声,偶尔还能看见它们撞在钢板上的影子。远处传来*****“呼呼”的声响,还夹杂着丧尸凄厉的嚎叫,应该是支援队在清理渤海路的丧尸。应急办官员的声音时不时从广播里传来,一会儿通报“渤海路加油站附近的丧尸已清理大半”,一会儿提醒“居民关好门窗,夜间温度低注意保暖,孩子别着凉”,偶尔还会念几户居民的名字,让他们去物资区领急需的药品。
“你说,补给车今晚能进来不?”老王靠在冰冷的钢板墙上,手里握着实木棍,目光盯着渤海路的方向。我看着远处越来越亮的车灯——应该是补给车的灯光,点了点头:“肯定能,政府连52万人口的丧尸分布都摸清楚了,安排得这么细,肯定能把补给车送进来。”
正说着,广播突然响了,应急办官员的声音带着一丝轻松:“各位居民请注意,渤海路中段的丧尸已清理出通道,补给车正在往基地门口开,预计半小时后到达!物资组已经在门口准备好,明天早上七点开始按户发放物资,药品会优先送到有需求的居民手里,请大家安心等待!”
人群里传来一阵低低的欢呼,隔间里的年轻姑娘探出头,朝着我们挥了挥手,老太太也抱着孩子站在门口,手里还拿着个空搪瓷缸,脸上露出了几天来第一个笑容。我握紧手里的实木棍,看着远处越来越近的车灯,心里清楚——在这场涉及52万人口的末日危机里,只要有政府统筹、武警守护、大家互相帮衬,再难的坎,也能一起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