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救命恩人-《寒门帝师》

  “赵公子这话就不对了。”

  那名汉子猛地摇头道:“往年朝廷征调徭役,让咱们修路修桥,什么都不给不说,还得自己负责伙食。”

  “而您不仅管咱们一日三餐,让咱们敞开肚子吃饱,甚至还给咱们粮食,这让咱们家里的老小,也都不至于挨饿。”

  “说真的,咱们还是头一回碰到这样的好事,您和殿下的恩情,我们永世难忘!”

  话音落下,那些百姓也都说了起来。

  “是啊,您和殿下,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等我有钱了,一定给您和殿下,立一座长生碑!”

  “没错,大家伙一起立一块。”

  看着那些百姓越聚越多,铁锤有些急了,忍不住说道:“公子,咱们快走吧,万一有歹人混入里面,您可就麻烦了。”

  “我明白。”

  赵寒点点头,朝着那些百姓挥手示意,便快步朝着指挥所走去。

  李婉儿跟在后面,看着道路两旁的场景,心情很是复杂。

  像这种百姓自发叩拜的场景,她还是第一次见到,她能感受得到,那些百姓心里的感激。

  可以想象的出来,有朝一日,赵寒若是站在了朝廷的对立面,这些百姓会拥护谁。

  而这让她愈发的庆幸,自己及时赶到,将赵寒拦了下来,没让他造反。

  不过,以赵寒的性格,这种事情以后怕是只会越来越多,她这一次及时赶到,可下一次若是来晚了,又当如何?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赵寒彻底的变成自己人,这样一来,他才不会再生出造反的念头。

  这样想着,她抬头看向赵寒的背影,眼神前所未有的坚定。

  另一边,知道赵寒到来的消息,肖威第一时间便出来迎接。

  然而,聚集在赵寒身边的百姓实在是太多,不管他如何卖力的拥挤,都挤不进去。

  无奈之下,他只能在人群外等待着。

  在赵寒从人群中走出后,肖威便连忙迎了上去,引着赵寒来到了指挥所。

  “殿下,这就是民心所向啊,您和赵公子的所作所为,那些百姓可都记在心里呢,历朝历代能做到这样的公主,您可是头一个。”

  肖威在一旁谄媚的笑着。

  拍马屁,这可是大周官员的必备技能,肖威自然不例外,顺手直接用了出来。

  李婉儿只当没有听到,开口道:“如今情况怎么样,进展的哪一步了?”

  肖威连忙说道:“与其下官在这里空口描述,不如殿下来到山上一观,自然就明白了。”

  “好,那咱们现在就去。”

  李婉儿说道。

  肖威愣了一下,随即劝说道:“您和赵公子赶了那么长时间的路,想必也累了,下官已经命人准备好了饭菜,您不如先吃点,歇息片刻之后再去。”

  “本宫可不是那等娇贵之人。”

  李婉儿摆摆手,直接朝着门外走去。

  肖威脸色一紧,用求助的眼神看向赵寒:“公子,可是在下哪句话说错了,惹得殿下不高兴了?”

  “你什么都没有做错,不过,不要用对付其他上官的那一套,来对付殿下。”

  赵寒摇摇头道:“她和那些官员不同,任你马屁拍的再好,只要是事情做得不行,那也是白搭。只要将事情做好了,即便不拍马屁,该你的还是你的。”

  “所以说,以后将心思都用在做事上,别整些那些有的没的。”

  经过这段时间的短暂相处,对于肖威的才华,他也有了清楚的认知。

  此人虽说心里活泛了些,但能力还是有的,而且工作态度也是相当的认真。

  听上,而且好多次都忙到半夜。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他才好心出言提醒。

  “我明白了,多谢公子提醒!”

  肖威行了个礼,一脸感激道。

  以他和赵寒之间的交情,对方能说出这番话,说明对方这是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这让肖威大为感动。

  在官场上,官员之间勾心斗角,哪有这般近乎直白的提点,这么多年来,赵寒是第一个这样对他的。

  这让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将水利治理好,从而报答赵寒。

  和那些尸餐素位之人比起来,肖威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当年他刚步入官场时,心里也存着大干一场,从而报答君恩的幻想。

  然而,在碰了几次壁之后,肖威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

  在那些上官眼中,能力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巴结自己。

  也是从这个时候,他才开始学会了拍马屁,逢年过节更是送上不菲的礼金。

  靠着这些,他才得以从冷板凳上,一路升迁到河道转运使的位置。

  后来遇到了李婉儿,他便按照多年的习惯,瞅准机会就进行巴结,却没想到,反而被李婉儿所不喜。

  有了赵寒的一番提醒,他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说感谢就见外了,只要肖大人用心为百姓做事,以后便不需要再看任何人的脸色。”

  赵寒拍了拍肖威的肩膀,朝着李婉儿追了上去。

  看着那远去的背影,肖威心里激动不已。

  人都是有尊严的,他又不是那等庸吏,若是可以的话,又怎会愿意俯下身子,去巴结他人。

  这也让他在心里打定主意,一定要将事情办得漂漂亮亮。

  压下心头的思绪,肖威也走了出去。

  众人来到了半山腰处,找了一处合适的观察点,李婉儿朝着下方看去。

  山脚下,是密密麻麻的人头,在那些灾民的辛苦挖掘之下,一道长长的沟渠已经初具规模。

  “殿下,咱们枫林郡东旱西涝,便是因为这古川山挡住了西面的河流,赵公子能想出那般天马行空的办法,将山体凿出一个大洞,令河水流到东面来,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东旱西涝。不得不说,赵公子真是大才啊!”

  肖威在一旁感慨道。

  “肖大人,再说可就过了。”

  赵寒皱了皱眉头。

  这肖威也真是的,自己刚刚才提醒过他,他可倒好,转头就拍上了自己的马屁,敢情完全不将自己的话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