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五章 作风-《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听了这话,石亨笑着说:“那就有劳内官多帮我们美言几句了。”

  舒良只是笑了笑,没说话。裴纶却对着北方拱手道:“臣一定尽心尽力,还山东一个清平。”

  接着,裴纶回头对石亨说:“这次内官来,也带了厂卫的人,石将军放心,如果这几个人在我手里出事,我愿以死谢罪!”

  “哦?”

  石亨脸上没有惊讶,他早就猜到缉事厂的人来了。

  现在的山东就像一张网,而他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节点,负责把消息传回去。

  交接镇守不是一句话就能办完的事,所以圣人才让舒良亲自过来,监督覃广和自己顺利交接。

  石亨看了覃广一眼,又看了看舒良,最后看向裴纶说:“那行,头目和倭人就交给你了,那个妈什么郎,你要不要?”

  说着,麻达二郎刚穿好衣服,跑进大殿说:“石将军,外臣麻达二郎。”

  “好,妈什么郎,你以后就跟裴巡抚走吧。”

  石亨点点头,似乎不太在意地说道。

  麻达二郎看着那些倭人,心里明白这些人是倭寇。

  可现在日本自己也在打仗,怎么可能控制百姓不去做贼?

  眼下大事要紧,他也不在乎石亨怎么叫他。

  “外臣自当配合。”

  麻达二郎没有选择,他背后到底是谁,现在可能也不清楚。

  一个国家陷入战乱,当臣子的哪还有尊严可言?

  “裴巡抚,咱们各自写一封奏章,给皇上看看。”

  石亨对裴纶说。

  裴纶也没推辞:“理应如此。”

  “范将军,您什么时候走,我们顺路的话,捎我们一程。”

  舒良对范广说,然后又看向覃广问:“你没意见吧?”

  “臣不敢。”

  覃广低头看着倭寇,心里一阵无力。

  他现在已经不是镇守了,还出了这样的事,朝廷里弹劾他的声音肯定不少。

  作为太监,又是镇守,被文武官员排挤本来就是常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王振和朱祁镇死了,也意味着他这个旧时代太监,得重新找主子了。

  所以覃广并不觉得意外,回京对他来说,也不算坏事。

  再加上轮班制的军营,他能插手的地方越来越少,京城来的人,跟以前的也不一样了。

  他对

  不太了解,心里多少有些不安。

  五十

  “明天就动身吧,要是没有那些女人,路上应该快些,内官们自己安排就行。”

  范广对内官没什么成见,毕竟在皇上身边办事,总得和他们打交道,像兴安,就是一个很能干的臣子。

  “这可不行,咱们还得等山东镇守交接完才能回去复命呢。”

  舒良摇头说,明天太急了,一天根本办不完,只是不能像三保那样登上宝船,有点可惜罢了。

  “对了,舒内官,缉事厂里有翻译吗?”

  石亨插嘴问道:“我想找几个翻译,这妈什么郎是外臣,我怕他跟倭寇勾结,故意包庇。”

  恨,他也只能恨那些倭寇,谁让他们不好好过日子,偏偏跑到大明来当倭寇?

  这件事让麻达二郎印象深刻,他恨不得立刻投奔圣人,只是还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之前他还担心大明会去日本帮忙,但经过

  之后,他的想法慢慢变了。

  现在他想的是:宁可当大明的狗,也不当倭国的臣。

  但按他的印象,历代圣人对日本好像都不怎么上心。

  “石将军,外臣一直在京城,也算是半个明人,而且对于倭寇,我绝不会偏袒。”

  听到这话,石亨挑了挑眉,有些惊讶。要知道,“倭”这个字本身就是一种歧视。

  为什么有人甘愿被歧视,还要反过来歧视自己的同胞?

  石亨实在想不通,只当是蛮夷就是这样。

  “我仍然不信。”

  石亨摇了摇头,看向舒良。

  奇怪的是,像孙镗、兴安,甚至是舒良,其实都不是明人,但石亨却能信任他们,唯独不相信麻达二郎。

  麻达二郎心里清楚,这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表现得不够明显。

  一个皈依者的狂热种子,似乎正在悄悄发芽。

  “缉事厂当然有,我会请示调几个翻译过来。”

  舒良点点头,石亨问的是缉事厂而不是锦衣卫,说明他有眼光。

  所有事情都定下来后,范广就带人去准备物资,为出发做准备。

  “都督,公孙娘要见你。”

  一名士兵跑来禀报范广。

  四十九

  “昨天不是已经见过了吗?怎么还要来?现在这事我不管了,你要找,就去找裴巡抚。”

  范广皱着眉头,这个公孙娘,就是昨天主动向他告状的女子。她姓公孙,没有名字,只称“娘”,如果家里有多个女儿,就会加上排行。

  比如自称公孙娘,那就说明她是家里的独生女。

  “属下不知道。”

  面对范广的问话,士兵只能摇头。

  想了一会儿,范广说道:“带她进来吧。”

  码头人多眼杂,不管怎么说,男子尽量不要单独和女子见面,最好有第三个人在场,这样对双方都好。

  没多久,一个长相漂亮、穿着破旧棉袄的女子走了过来。

  “大人,你们是要走了吗?”

  她看着士兵们搬箱子、抬柜子,公孙娘有些疑惑地问道。

  “说正事吧,我有军务在身,不是你能随便问的。”

  范广冷冷地回答,眼睛没有看向公孙娘,而是盯着远处的船。

  “民女斗胆请问大人,我们接下来会怎么样?”

  看到范广态度这么冷淡,公孙娘也不再绕弯子,直接问了出来。

  她心里也害怕,怕刚从狼窝里出来,又进了虎穴。

  “你们的事已经交给巡抚了,自然由巡抚来处理,我是军人,不会管百姓的事。”

  范广背着手,依旧盯着远处的船。

  “我问过几个姐妹,她们都不记得自己家在哪了,毕竟被拐卖来的女人,时间都不一样,怎么认得回家的路?”

  公孙娘明亮的眼睛看着范广,只见他皱了皱眉,然后板着脸说:“巡抚会处理。”

  “会处理,都是会处理,大人难道不知道,有些女人被卖到官宦家里,官官相护,我们怎么放心?”

  公孙娘向前走了一步,走到范广面前,双眼紧紧盯着他的眼睛。

  范广却轻轻转了个身,把目光转向别处,说道:“裴巡抚是皇上亲自任命的,你们应该相信他。”

  “那些官宦人家,哪个不是皇上任命的?”

  公孙娘毫不退让,接着说:“你我不信任文官,却因为是同乡就相信我?”

  范广摇了摇头:“这事我管不了,我是军人。”

  “保家卫国,保护百姓平安,也是军人的责任。”

  一旁的梁大业看不下去了,这种死板的态度,是老一辈的作风。

  其他神武卫也点头表示赞同,觉得该为这些女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而且这本来就在他们的职责范围内。

  在职责范围内,他们能为这些女子做些什么呢?

  范广看了梁大业一眼,心里琢磨着,觉得自己也做不了什么。

  军队靠的是武力,能想到的,不过是为了一时感情而冒险。

  可神武卫不是他一个人的,他也不能随意行动,再说为了女人,也没这个必要。

  “可是民治之事,如果插手就是越权,我们保护百姓平安,是在战场上。”

  范广想了很久,对梁大业说道。

  “公孙娘子,我是梁大业,神武卫的班长,算是个小头目,我跟你说说咱们神武卫的待遇。”

  梁大业摇摇头,叹了口气,看着公孙娘说道。

  他详细讲了老人有人养、生病有人管、工作优先、上学优先这些政策。最后,梁大业直盯着公孙娘说:“要是女子找不到人家,我可以向上面提议,给她找个合适的男兵成亲。”

  如果不提前把这些好处说出来,女人看来,嫁给军户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情,甚至比当富贵人家的妾或者外室还要差。

  但公孙娘听完后沉默了,感觉整个世界都变了。

  她记得自己从辽东被拐卖过来还不到一年,怎么这天下变化这么大?

  “你这话是真的?”

  她盯着梁大业的眼睛,确认道。

  “当然是真的。不过享受这些好处,也得承担相应的责任。现在嘛,要是犯点事,你们的命也保不住,一样。”

  梁大业耸耸肩,神武卫的人不会怀疑圣人的承诺,因为以前说过的话,圣人都做到了。

  对皇帝来说,赚钱很难,但对朱祁钰来说,似乎没那么难。

  “那我们需要做什么?”

  公孙娘沉声问道。

  这个时代的女子都知道,想要得到,就得付出。正如梁大业所说,要享受好处,就得承担责任。

  “大概就是守寡吧。”

  梁大业轻松地说:“我们入伍五年,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没有假期。也就是说,除了生老病死,就算遇到这种事,如果军务在身,还得继续上任。”

  如果说皇家无情,那大概就体现在这里。

  既然要给士兵解决养老和生活问题,那就要他们做出牺牲,这是朱祁钰对神武卫的等价交换。

  说到底,范广不是神武卫的人,他是都督,是领导,所以很难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苦处。

  而公孙娘也感到震惊,震惊于梁大业说话时的平静,却觉得这一切都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