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九章 床头放个大缸-《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皇帝出门,就算想了解民间情况,身边也少不了护卫。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出皇帝或皇子,但想害你的人,一定认得你,这毫无疑问。

  护卫保护的从来不是百姓。

  车马来到端门,百姓可以从旁边走,但皇帝必须走正门。

  大门慢慢打开,马车驶了进去。

  平时这条路上冷冷清清,现在墙上挂满了灯笼,五颜六色的灯光把黑夜照得五彩斑斓。

  时不时还能看到小贩挑着担子,卖着各种小吃。

  马车直接朝午门楼开去,最后消失在门后。

  朱祁钰再次出现时,已经在午门楼上。

  和百姓一起欢乐,却高高在上。

  这里火盆冒着热气,桌上摆满了各式点心,宫女太监们随时听候差遣。

  朱见济跑过去,趴在栏杆上,看着

  当朱祁钰和杭惠茹一起来到时,

  渐渐地,喧闹声安静了下来。

  比起花灯,皇帝和皇贵妃可比花灯稀罕多了。

  “陛下!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底下有人喊了一句,不知道是不是有人特意安排的,接着人群中就传开了。

  朱祁钰一手搂着杭惠茹的肩膀,在大家面前给百姓发吃的。

  另一只手则向

  这一举动立刻让气氛热闹起来,欢呼声更加响亮。

  声音从午门下传到四面八方,知道皇帝在午门楼,人们纷纷朝这边赶来。

  杭惠茹靠在朱祁钰胸口,被这么多人看着,虽然有点害羞,但她脸上还是保持着庄重。

  不知道

  朱见济回头看了一眼爹娘,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狗粮他早就腻了。

  皇帝一出现,午门长街的热闹超过了东华门的灯市。

  站了一会儿,朱祁钰带着杭惠茹回去了,坐在椅子上吃点心,让朱见济在一旁看着就行。

  “热不热?”

  朱祁钰问杭惠茹。

  杭惠茹瞪了他一眼:“不热!”

  她一边说着,一边脱下披风,里面是丝绸云锦做的衣服,整个人看起来仙气缭绕。

  “爱妃真是漂亮。”

  朱祁钰笑着说道,话还没说完,就被杭惠茹手里拿着的点心塞了满嘴。

  可她的手还没收回,就被朱祁钰一把抓住,点心和手指一起吞进了嘴里。

  这下,皇贵妃的脸更红了。

  从午门楼回来后,朱见济就被打发去睡觉了。

  孩子长大了,不能再缠着母亲了。

  朱祁钰抱着杭惠茹,在她期待的眼神中走进了房间。

  那一夜。

  夜深人静,春宵美好,心绪难安,身体也渐渐消瘦。

  花叶曾经寄托过情意,柳枝轻轻摇曳,随风飘荡。

  金枪大战千百次,银烛照耀几多娇。

  两具身体难分彼此,云端之上再享逍遥。

  杭惠茹战败后,趴在丈夫身上抱怨:“夫君什么时候选个妃子?我看陈家的小姑娘挺不错的。”

  朱祁钰挑起眉毛,用手指轻轻刮了下她的鼻尖:“不怕我有了新欢忘了你吗?”

  “夫君才不会!”

  她紧紧抱住朱祁钰的脖子,咬了他一口肩膀,气呼呼地说:“那就别选了,妾身受得住。”

  “哦?”

  朱祁钰身体不错,听不得这些话,翻身跳上马,说:“今天为夫就让你知道什么叫玉人何处教,隔江犹唱!”

  如果不荒淫,那不就白当了!

  一夜过去,杭惠茹败下阵来,但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第二天早上,朱祁钰不再扶着墙出来,整个人神清气爽。

  果然,春天就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昨夜之后,意犹未尽,不只是皇帝,百姓也是一样。

  今天是节后缓冲期,下午,景泰学校就要开学了。

  学生们在白天的花灯中陆续回到了学校。

  而朱见济,被直接送到了隔壁大院。

  今天,不只是学生开学,朱见济也要开始上学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学习生活,朱见济有点紧张。

  隔壁大院和景泰学校不同,这里和神武卫的孩子一起上课。

  就连算术,学的也是计算炮弹落点或者打仗时的后勤计算。

  比起景泰学校,这里的课业更重,你可以不懂,但不能不知道。

  朱祁钰把朱见济送到大院,或者说,是武备小学。

  今帝到学校来,方式变了。

  不再是听那些儒生啰嗦,而是参加学校的开学典礼。

  在朱祁钰的印象里,开学典礼的第一件事是升国旗、奏国歌。

  但大明还没有真正的国旗,只有黄底红日旗。

  如果不明白,可以看看日本的丸旗,把白底换成黄底,就是大明最标志性的旗帜了。

  有点像龙旗,但更像军旗,老百姓和船工都能用,一看就知道是大明的。

  至于国歌,只能是大乐,比如皇帝登基时演奏的那种曲子。

  这个不适合学校开学用。

  所以,大院的开学典礼只是把学生们叫来,然后让校长——也就是朱祁钰讲话。

  也不能说不好听吧,至少学生们都很喜欢听朱祁钰讲话。

  “勤奋攀登书山,刻苦渡过学海,中华大地,诸子百家争鸣,同学们,胸怀大志,敢为人先。朕创办这所武备学校,就是告诉大家,当兵的人不能没文化,你们的父亲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将来你们也会从这里走出去,走向大明的舞台……”

  朱祁钰看到,老师们都开始抄写这些话,以后可能刻在什么地方,告诉别人,这是皇帝亲口说的。

  和后世的学生不同,这种方式很新鲜,孩子们对新东西总是特别好奇。

  等朱祁钰讲完,学生们鼓起掌来。

  接下来就是校园大扫除。

  这时候的大扫除没有家长帮忙,全靠学生自己动手,老师只负责看着安全。

  朱见济也在里面,这是他第一次干活。

  皮肤,和其他同学比起来,朱见济真是太娇气了。

  至于什么“我的校长爸爸”,根本不存在!

  那个老父亲一直盯着他,非得等他把桌椅擦干净、地拖好才走。

  圣人的命令,武备小学的老师都认真执行。

  皇子?又不是皇帝!

  但对朱见济来说,捡石头、抓虫子这些事,一点都不觉得脏。

  拖完地回头一看,老父亲已经不见了。

  其他同学干完活也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这位皇子。

  “你们别这样看着我。”

  朱见济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

  “你家吃饭用金碗吗?”

  一个孩子鼓起勇气问。

  “金碗?什么金碗?没有啊,都是用瓷碗。”

  朱见济有点搞不懂。

  “哇!我家也用瓷碗!”

  那个孩子高兴地说。

  “那用金筷子吗?”

  另一个孩子赶紧问。

  他们早就听说了,皇帝家里穿金戴银,连种地都用金锄头。

  朱见济连连摇头:“没有没有,干嘛要用金筷子?竹筷子最好用了。”

  “哦~和我家一样呀!我家也用竹筷子!”

  孩子们天真可爱,找到共同点后立刻拉近了关系。

  对他们来说,和朱见济的共同点就是日常生活,这就够了。

  一旁的老师点了点头,走过来对他说:“见济,以后你也要和其他同学一样住校,我带你去看看环境,顺便认识一下室友。”

  “啊?我不回家住了吗?”

  朱见济惊讶不已,他家就在旁边,根本没想到要住校。

  “校长说了,你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必须住校!”

  老师看到朱见济反应正常,便笑着说道。

  “好吧。”

  朱见济抿了抿嘴,虽然不太习惯,但只能慢慢适应。

  老师带他去了宿舍,后面跟着一群学生,但女学生只能留在楼下。

  再好奇也没用,男女宿舍是分开的,女生不能进楼里。

  走着石阶,是用简易水泥和砖块砌成的,跟教学楼的楼梯一样。

  宿舍是多人间,有上下铺,一间住十个人,五张铁架木板双层床,朱见济没得挑,因为只空了一个位置。

  这个位置靠近厕所,所以才没人住。

  厕所是个小房间,里面是陶瓷做的蹲坑,干净光滑,只要经常打扫,就不会太脏。

  虽然地方有点挤,但对普通学生来说,比在床头放个大缸、往里面撒尿好多了。

  “齐明志是这宿舍的舍长,蜡烛、用水都要他管,有事也要找他汇报。”

  老师指着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介绍道。

  “你好。”

  朱见济习惯性地点头,看向齐明志。

  “你……你好。”

  齐明志比朱见济大三岁,对他身份更清楚一些,因此也有些拘谨。

  在学校里,如果学生晚上想学习,可以去教室,有老师专门在那里值班。

  这个没有电灯的时代,点蜡烛确实有点危险。

  宿舍里的所有东西都由舍长统一管理分配,不管是蜡烛还是其他物品,都是为了保障安全。

  相比王府,学生的宿舍反而更先进一些。

  楼顶有个水塔,能给整栋楼供水,但水量有限,所以还得靠舍长来安排节约用水。

  从日常生活中培养一部分学生的管理能力,并不需要他们明白背后的道理,只要以后遇到事情时能自己处理就行。

  朱见济在武备小学适应新环境,而朱祁钰则去了景泰学校。

  现在的京城学校,大多还只是小学程度,但陶有道和刘升这些老师,已经开始教朱祁钰初中的内容了。

  从零基础开始的物理和化学,让这些老师每天都熬夜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