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铭人还没有抵达幽州,但幽州的局势已经因为他而改变了。
首先契丹大军败退回草原了。
突厥,草原各部落已经停止行军幽州了。
幽州刺史李敏也已然在幽州城等待着杨铭了。
幽州各个城池的守将也因为杨铭即将抵达幽州而派出大量斥候查探军情。
为的就是在杨铭抵达幽州之后,给杨铭汇报上最新的军情。
可杨铭统领的大军距离幽州城还有一天的路程。
此刻二十万大军依旧在行军当中,如一条黑色的长蛇,蜿蜒于平原之上,首尾相望,竟不见尽头。
日光下,枪戟如林,旗帜如云,甲胄映着阳光,闪烁不定,倒像是无数面小镜,将那天空也搅得支离破碎了。
那马上的骑士皆裹着铁甲,甲叶在阳光下闪着冷光,远望去,宛如一条蜿蜒的铁流。
骑士们面色沉静,眼中却燃着战意,手中长枪平举,枪尖在风中微微颤动。
步军随后,他们排着整齐的方阵,每一步都踏得极稳,盔甲上落满尘土,却无一人拂拭。
辎重车队夹在队伍中间,上千辆大车装载着粮草,兵器,帐篷。
车轮碾过泥土,留下深深的辙印。
这些辎重车队的人口中不言,眼中却皆有一种疲惫之色,他们不是兵,是民夫。
传令兵骑着快马,在队伍中来回穿梭,传递着将领的命令。
他们口中衔着哨子,不时吹出尖锐的哨音,指挥着队伍调整行进速度。
风从北方吹来,卷起阵阵尘土,扑打在士兵们的脸上,身上。
那尘土混着汗水,在他们脸上划出一道道泥痕,倒像是战场上留下的伤疤。
行至一处高坡,杨铭驻马而立,回首望去,但见队伍如一条灰龙,盘踞于大地之上,缓缓蠕动。
他嘴角微动,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随即,他又驱马前行,融入那无尽的队伍之中。
幽州城,终将在明日迎来这支浩荡的大军。
......
幽州城。
刺史府,堂厅。
“诸位,明日三殿下率领大军就会抵达幽州城。”
“幽州的情况,本刺史必然要一一禀报三殿下,也需要给三殿下说出建议。”
“如今本刺史把幽州的情况都说给诸位,诸位有什么好的建议?”
幽州刺史李敏目光扫视了一下在场的众人,随后开口问道。
他从上谷城返回幽州城之后,直奔刺史府,随后召集了刺史府所有的人。
目的就是让这些人给他分析一下目前幽州的局势,以及如何给杨铭汇报幽州的情况。
毕竟杨铭的大军明日就会抵达幽州城,杨铭也会接管幽州的一切事务。
他需要和杨铭做一个交接,也需要给杨铭汇报一下目前幽州的局势,以及说出他自己的建议。
可杨铭是什么人?
他是大隋三皇子,也是杨广最为宠爱的皇子,更是威名传天下的皇子。
这样的人,李敏不敢糊弄啊!
这要是让杨铭不满意了,杨铭可是真的敢斩杀他的。
毕竟杨铭是有前科的,短短数月,杨铭不知道斩杀了多少世族,勋贵了。
李敏也是害怕的啊!
所以他必须做好一切,不能给杨铭斩杀他的理由。
“刺史大人,下官认为实话实说,不要对三殿下有丝毫的隐瞒。”
“而且所有军情整理成册交给三殿下。”
“幽州军权,政务全部都交给三殿下,哪怕是刺史大人的亲卫队也就交给三殿下。”
高士廉闻言,思考了一下,随后站起身来,拱手说道。
这高士廉可是历史名人。
高士廉出身于贵族之家,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
高士廉出身于贵族之家,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
大业年间,高士廉出任朝廷负责礼仪的小官员。
他的妹夫不幸去世,他伸出援助之手,将其妹妹一家接到自己家中抚养。
并像父亲一样照顾外甥与外甥女。
大业九年高士廉因为兵部尚书叛逃高句丽,受到牵连被贬到岭南地区。
他为了不让家人同去受苦,就留下妻子照顾母亲,并卖掉自己的大住宅,换成了小住宅来安顿妹妹,还把剩下的钱分给母亲和妹妹,自己轻装上路。
也是在大业九年,他把外甥女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因此长孙无忌也开始彻底交好李世民。
大业九年,这一年可是高士廉人生中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也是长孙无忌,长孙氏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可因为杨铭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高士廉没有被兵部尚书叛逃高句丽牵连,也没有被贬到岭南地区,他的外甥女也没有嫁给李世民。
可他被礼部侍郎卢高远牵连了。
杨铭大军凯旋而归的时候,礼部官员发难杨铭,杨铭当场斩杀礼部侍郎卢高远。
还给礼部侍郎卢高远安了一个通敌杨玄感的罪名。
一时间,礼部十几名官员被牵连其中,这其中就有高士廉。
于是高士廉就这样被贬到幽州了。
幽州可是比岭南强多了,所以高士廉这次来幽州是带着全家来的。
而且李敏对他也不错,李敏十分清楚礼部官员被贬的原因。
所以对待高士廉,不像是对待那些罪官一样。
他给高士廉提升了官位,还给高士廉的外甥长孙无忌安排了官职。
“刺史大人,下官认为幽州的情况三殿下可能了解的非常清楚。”
“不然三殿下也不会派遣辽东铁骑来幽州,更加不让辽东铁骑停留在上谷城阻拦契丹大军的进攻。”
“所以刺史大人定然不能对三殿下有所隐瞒,尤其是幽州都督逃离幽州的事情。”
长孙无忌闻言,亦是思考了一下,然后站起身来,开口说道。
他很感恩李敏。
他和舅舅高士廉来到幽州之后,李敏对他们不错,还给他的官职。
仅仅这一点,李敏就对长孙无忌有知遇之恩。
长孙无忌少年丧父,与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
他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而且颇有计谋。
李敏给他官职也是因为看到了他的才能,不然不会把长孙无忌留在刺史府。
首先契丹大军败退回草原了。
突厥,草原各部落已经停止行军幽州了。
幽州刺史李敏也已然在幽州城等待着杨铭了。
幽州各个城池的守将也因为杨铭即将抵达幽州而派出大量斥候查探军情。
为的就是在杨铭抵达幽州之后,给杨铭汇报上最新的军情。
可杨铭统领的大军距离幽州城还有一天的路程。
此刻二十万大军依旧在行军当中,如一条黑色的长蛇,蜿蜒于平原之上,首尾相望,竟不见尽头。
日光下,枪戟如林,旗帜如云,甲胄映着阳光,闪烁不定,倒像是无数面小镜,将那天空也搅得支离破碎了。
那马上的骑士皆裹着铁甲,甲叶在阳光下闪着冷光,远望去,宛如一条蜿蜒的铁流。
骑士们面色沉静,眼中却燃着战意,手中长枪平举,枪尖在风中微微颤动。
步军随后,他们排着整齐的方阵,每一步都踏得极稳,盔甲上落满尘土,却无一人拂拭。
辎重车队夹在队伍中间,上千辆大车装载着粮草,兵器,帐篷。
车轮碾过泥土,留下深深的辙印。
这些辎重车队的人口中不言,眼中却皆有一种疲惫之色,他们不是兵,是民夫。
传令兵骑着快马,在队伍中来回穿梭,传递着将领的命令。
他们口中衔着哨子,不时吹出尖锐的哨音,指挥着队伍调整行进速度。
风从北方吹来,卷起阵阵尘土,扑打在士兵们的脸上,身上。
那尘土混着汗水,在他们脸上划出一道道泥痕,倒像是战场上留下的伤疤。
行至一处高坡,杨铭驻马而立,回首望去,但见队伍如一条灰龙,盘踞于大地之上,缓缓蠕动。
他嘴角微动,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随即,他又驱马前行,融入那无尽的队伍之中。
幽州城,终将在明日迎来这支浩荡的大军。
......
幽州城。
刺史府,堂厅。
“诸位,明日三殿下率领大军就会抵达幽州城。”
“幽州的情况,本刺史必然要一一禀报三殿下,也需要给三殿下说出建议。”
“如今本刺史把幽州的情况都说给诸位,诸位有什么好的建议?”
幽州刺史李敏目光扫视了一下在场的众人,随后开口问道。
他从上谷城返回幽州城之后,直奔刺史府,随后召集了刺史府所有的人。
目的就是让这些人给他分析一下目前幽州的局势,以及如何给杨铭汇报幽州的情况。
毕竟杨铭的大军明日就会抵达幽州城,杨铭也会接管幽州的一切事务。
他需要和杨铭做一个交接,也需要给杨铭汇报一下目前幽州的局势,以及说出他自己的建议。
可杨铭是什么人?
他是大隋三皇子,也是杨广最为宠爱的皇子,更是威名传天下的皇子。
这样的人,李敏不敢糊弄啊!
这要是让杨铭不满意了,杨铭可是真的敢斩杀他的。
毕竟杨铭是有前科的,短短数月,杨铭不知道斩杀了多少世族,勋贵了。
李敏也是害怕的啊!
所以他必须做好一切,不能给杨铭斩杀他的理由。
“刺史大人,下官认为实话实说,不要对三殿下有丝毫的隐瞒。”
“而且所有军情整理成册交给三殿下。”
“幽州军权,政务全部都交给三殿下,哪怕是刺史大人的亲卫队也就交给三殿下。”
高士廉闻言,思考了一下,随后站起身来,拱手说道。
这高士廉可是历史名人。
高士廉出身于贵族之家,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
高士廉出身于贵族之家,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
大业年间,高士廉出任朝廷负责礼仪的小官员。
他的妹夫不幸去世,他伸出援助之手,将其妹妹一家接到自己家中抚养。
并像父亲一样照顾外甥与外甥女。
大业九年高士廉因为兵部尚书叛逃高句丽,受到牵连被贬到岭南地区。
他为了不让家人同去受苦,就留下妻子照顾母亲,并卖掉自己的大住宅,换成了小住宅来安顿妹妹,还把剩下的钱分给母亲和妹妹,自己轻装上路。
也是在大业九年,他把外甥女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因此长孙无忌也开始彻底交好李世民。
大业九年,这一年可是高士廉人生中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也是长孙无忌,长孙氏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可因为杨铭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高士廉没有被兵部尚书叛逃高句丽牵连,也没有被贬到岭南地区,他的外甥女也没有嫁给李世民。
可他被礼部侍郎卢高远牵连了。
杨铭大军凯旋而归的时候,礼部官员发难杨铭,杨铭当场斩杀礼部侍郎卢高远。
还给礼部侍郎卢高远安了一个通敌杨玄感的罪名。
一时间,礼部十几名官员被牵连其中,这其中就有高士廉。
于是高士廉就这样被贬到幽州了。
幽州可是比岭南强多了,所以高士廉这次来幽州是带着全家来的。
而且李敏对他也不错,李敏十分清楚礼部官员被贬的原因。
所以对待高士廉,不像是对待那些罪官一样。
他给高士廉提升了官位,还给高士廉的外甥长孙无忌安排了官职。
“刺史大人,下官认为幽州的情况三殿下可能了解的非常清楚。”
“不然三殿下也不会派遣辽东铁骑来幽州,更加不让辽东铁骑停留在上谷城阻拦契丹大军的进攻。”
“所以刺史大人定然不能对三殿下有所隐瞒,尤其是幽州都督逃离幽州的事情。”
长孙无忌闻言,亦是思考了一下,然后站起身来,开口说道。
他很感恩李敏。
他和舅舅高士廉来到幽州之后,李敏对他们不错,还给他的官职。
仅仅这一点,李敏就对长孙无忌有知遇之恩。
长孙无忌少年丧父,与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
他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而且颇有计谋。
李敏给他官职也是因为看到了他的才能,不然不会把长孙无忌留在刺史府。